中国新规规定政府部门不能对突发事件采访无可奉告

中国新规规定政府部门不能对突发事件采访无可奉告 中国新规规定,政府部门在面对记者针对突发事件的采访时,不能以“无可奉告”搪塞。 据《法治周末》报道,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星期五(11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中若干条文与新闻媒体相关。 其中第一章总则第八条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应当做好新闻媒体服务引导工作,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突发事件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 报道称,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意味着政府部门就突发事件应对媒体采访时,不能再以“无可奉告”搪塞,这无疑为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七条、第七章第九十七条还明确,编造突发事件虚假信息属违法。 其中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故意传播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有关政府和部门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九十七条规定,编造并传播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或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许可证件;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公职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 中国记协在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突发事件应对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信息发布、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网络社会,公众对信息透明度的要求大幅提升,对虚假信息的容忍度显著降低。” 点击订阅缅北通缉令频道 投稿爆料联系: @cjsskefu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 明确信息发布制度

中国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 明确信息发布制度 中国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对于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等。 根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星期五(6月28日)通过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后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共八章,包括总则、管理与指挥体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法律责任、附则。该法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突发事件应对管理与指挥体制,明确各方责任,设专章对管理与指挥体制作出规定,其中明确跨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对及协同应对机制;规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立、组成,明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布的决定、命令、措施,与设立它的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措施具有同等效力,法律责任由设立它的人民政府承担。 修订后的法律完善了信息报送和发布的规定,建立多项制度。一是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和决定、命令、措施等信息;二是对于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规定新闻采访报道制度,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突发事件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三是建立健全网络直报和自动速报制度。 该法明确规定,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迟报、谎报、瞒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信息。 在完善应急保障制度方面,修订后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依法与有条件的企业签订协议,企业根据协议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等的生产、供给;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能源应急保障等体系;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发布警报,进入预警期后,对重要商品和服务市场情况加强监测,并与价格法等有关法律作了衔接规定。 ... 2024年6月29日 8:43 AM

封面图片

突发事件应对法拟全面修订。

突发事件应对法拟全面修订。 司法部部长唐一军介绍,近年来,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新型肺炎疫情对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亟待通过修改该法予以解决。 此次主要从6个方面进行修改完善:理顺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畅通信息报送和发布渠道;完善应急保障制度;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管理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保障社会各主体合法权益。 草案提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领导体制。草案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新闻采访报道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建立网络直报和自动速报制度,提高报告效率,打通信息报告上行渠道;加强应急通信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确保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通信、广播安全畅通。草案还规定,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应急运输保障体系以及能源应急保障体系。草案规定,建立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投诉、举报制度,鼓励人民群众监督政府及部门等不履职行为;支持、引导红十字会、慈善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应对突发事件。草案还提及,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获取、使用他人个人信息合法、安全。 (人民日报)

封面图片

中国修法拟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

中国修法拟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 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明确预警警报应当包含的事项和信息,规定建立健全预警发布平台和预警信息快速传播渠道。 草案二审稿规定,发布警报应当明确预警类别、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当采取的措施、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等。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通道,及时、准确、无偿播发或者刊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封面图片

中国卫健委要求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两小时内报告

中国卫健委要求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两小时内报告 中国国家卫健委近日发文要求,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对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五例的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或可能引发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报告两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网站星期一(12月11日)消息,为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有效减轻各类突发事件,卫健委制定了《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办法》共26条,其中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方面,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突发事件及其隐患。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事件监测机构等为突发事件医疗应急信息责任报告单位,应依据各自职责和相关要求向地方人民政府和(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办法》提到,对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五例的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或可能引发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报告两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伤亡情况暂时不清时先报告事件情况,伤亡情况通过进展报告报送,省级以下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时抄送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办法》指出, 对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由专人对接各救治医疗机构,实时掌握伤病员救治情况,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特别重大事件每日报告,重大事件隔日报告。 此外,《办法》还提出,建立倒查追究制度。加强检查指导,努力提高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的单位,坚决按照相关规定,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每年对各地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进行评估。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不按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2023年12月12日 1:43 PM

封面图片

#突发事件 #海景花园

#突发事件 #海景花园 今日凌晨2点左右,海景突发两声枪响,然后一中国男子从楼上掉下来了,直接摔死了。 ps: 这TM的白天跳一个晚上又跳一个 欢迎订阅 @dny88 投稿/广告 @slslyy

封面图片

#网友投稿 #突发事件

#网友投稿 #突发事件 techzone去cityland的路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地上躺了个中国人 说是枪击但是不确定,目前不知道什么情况 投稿爆料: @dbai8 东南亚大事件: @dny57 华人俱乐部: @dubailiaotian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