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成“诈骗帮凶”?背后是柬埔寨电诈黑市
美国银行成“诈骗帮凶”?背后是柬埔寨电诈黑市
#国际资讯: 一位美国老牌修车厂老板,突然卷入一起加密货币诈骗官司,才发现:有人假冒他公司名义,在摩根大通银行(Chase)开了账户,收了13万美元黑钱。他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但这不是个例,而是全球诈骗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美国媒体ProPublica近日刊发深度调查文章称,近年来席卷全球的“杀猪盘”诈骗,背后其实是一套跨国洗钱系统:诈骗团伙往往将受害人资金先转入美国本地银行账户,再兑换成加密货币,转往东南亚诈骗园区,最后分发给幕后操盘者。
#据美国和平研究所报告:这些诈骗产业链的年产值已超过 440亿美元,而东南亚,尤其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西港)、老挝金三角、缅甸果敢等地,成为诈骗集团的“大本营”。
美国银行,成为诈骗“跳板”
ProPublica调查发现,诈骗集团通过Telegram上的中文黑市,租用或伪造美国各大银行账户,包括摩根大通银行、美国银行(BoA)、花旗银行、富国银行等,用于收款和洗钱。
这些银行账号的注册异常简单只需要一个公司名、联邦税号,有时甚至连身份证明都不查。比如文中提到的摩根大通,就允许一个陌生人在线开设了一家账户,完全绕过了核查。
在一些案件中,诈骗集团甚至贿赂银行员工,批量开设假公司账户。美国银行一桩案件中,有176个账户都填了同一个住宅地址,居然都通过了审核。
Telegram成“诈骗暗网”,柬埔寨黑产深度介入
在Telegram上,一个名为 KG Pay 的中文诈骗组织长期发布广告,明码标价出租美国银行账户供诈骗者使用,金额从几千美元到百万不等。它们负责将被骗资金分批处理,汇款、提现、转加密货币,一条龙服务。
这条黑产链背后的技术中枢,就藏身于柬埔寨西港赌场楼上的“办公室群”中。
研究发现:这些办公室表面是酒店客房,实际上成了诈骗产业的“交易所”工作人员通过Telegram对接诈骗方和账户提供者,并按成功交易提成。
甚至柬埔寨知名金融公司汇旺集团也被点名,其旗下Telegram频道涉嫌帮助诈骗组织处理资金,并涉及朝鲜黑客盗币案。
Telegram成“诈骗暗网”,柬埔寨黑产深度介入
在Telegram上,一个名为 KG Pay 的中文诈骗组织长期发布广告,明码标价出租美国银行账户供诈骗者使用,金额从几千美元到百万不等。它们负责将被骗资金分批处理,汇款、提现、转加密货币,一条龙服务。
这条黑产链背后的技术中枢,就藏身于柬埔寨西港赌场楼上的“办公室群”中。
研究发现:这些办公室表面是酒店客房,实际上成了诈骗产业的“交易所”工作人员通过Telegram对接诈骗方和账户提供者,并按成功交易提成。
甚至柬埔寨知名金融公司汇旺集团也被点名,其旗下Telegram频道涉嫌帮助诈骗组织处理资金,并涉及朝鲜黑客盗币案。
被骗者陷入深渊,银行监管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个叫Kevin的美国受害者,是典型的杀猪盘受害人。他在Facebook认识了“美女投资导师”,几个月内向多个银行账户转账累计 71.6万美元,最终全部打水漂。
这些公司多数用假地址、一次性邮箱注册,有的还在新加坡银行开户,跨境洗钱毫无阻碍。而这些账户的开户银行,正是摩根大通、Cathay Bank和新加坡DBS等主流银行。
令人震惊的是,Kevin汇款的其中一个账户就是假冒“Middlesex Truck”修车厂的这才牵出开头那桩荒唐的诉讼。
美国银行体系的漏洞,诈骗集团钻了空子
为何美国银行屡屡“失守”?原因在于反洗钱机制几乎完全依赖银行自查。
虽然美国《银行保密法》要求金融机构“了解你的客户”(KYC),并报告可疑交易,但法律并不要求这些机制“有效”。银行为了节省成本、提升开户效率,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外,不同银行之间也很少共享风险信息,即便发现可疑账户,也不会主动告知其他银行。这让骗子只需换一家银行,便能继续作案。
柬埔寨、东南亚成诈骗洗钱基地,美国监管仍无对策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采取应对措施:
英国:规定银行必须向诈骗受害者赔偿最多11.6万美元;
泰国:建立中央欺诈账户黑名单;
澳大利亚:强制银行之间共享账户风险信息。
但在美国,类似法规几乎不存在。银行即便被告,也很难被判承担责任。大多数受害人只能自认倒霉,甚至反过来成为“被告”。
#总结: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骗局,背后是柬埔寨的“灰色金流中心”
这篇报道揭示出,杀猪盘已从简单的骗局演变为跨国、平台化、加密化、系统化”的金融黑产,美国本土银行的账户成了“洗钱入口”,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则提供了“洗钱出口”。
而被假账户利用的美国公司,反而成了诈骗受害者诉讼的对象诈骗者在得手后逍遥法外,受害者倾家荡产,银行却往往毫发无损。
免费投稿爆料:@baofu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