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深入探讨清代以来妇女与家庭在法律实践中的角色变迁,揭示法律与社会互动的历史脉络。 #法律社会史 #妇女与家庭 #清代法律 #学术研究 2025-07-15 00:36:37 https://pan.quark.cn/s/eff2b0f19feb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 简介: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是一本深入探讨其核心主题的著作,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与深入研究,提供了对相关问题的独特见解。书中详细介绍了该领域中的关键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适合各类读者阅读。更多详情请访问相关链接。 标签: #清代的#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书籍 文件大小:NG 链接:https://pan.quark.cn/s/4ef3c1ff4788

封面图片

【豆瓣9.2法律】《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本书是一部法律史领域研究性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书中运用了唐代以来的大量法律史文

【豆瓣9.2法律】《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本书是一部法律史领域研究性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书中运用了唐代以来的大量法律史文献,聚焦清代社会中寡妇、娼优、雇工、乞丐等底层人物,用比较史的眼光对性行为管制、寡妇守贞、光棍例、卖娼等问题进行分析,还原真实案例,展现了微观视角下的平民婚姻,以及女性短缺、妇女歧视等现象。作者将性别史、法律史和社会史等不同研究熔为一炉,将性犯罪与法律问题进行宏观考察,探讨了清代对性行为和性观念的规制与引导。书中案例生动鲜活,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语言流畅,展示了一个复杂且富于动态变化的中华帝国晚期社会。

封面图片

“超级教授”黄宗智法律社会史代表作,从清代与民国的法律变化看近代中国转型。

“超级教授”黄宗智法律社会史代表作,从清代与民国的法律变化看近代中国转型。 通过比较清代与民国的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展现了近代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变与不变。 【本书看点】 1.“大学问·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15号图书,丛书主编“超级教授”黄宗智法律社会史代表作。 本书为作者继《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之后的又一部法律社会著作,与前书既有纵向延伸,又有横向补充和延伸。 2.从清代与民国的法律变化看近代中国转型。 本书深入考察了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近半个世纪过渡期内中国民事法律经历的变与不变,还原了清代与民国民法处理户、婚、田土等民事纠纷之异同,由法律变迁之一斑可以窥见转型期内中国之全豹。 3.学术视野广阔,研究方法新颖。吸收大量中外学者如马克斯·韦伯、瞿同祖、滋贺秀三等的权威成果,并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合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方位展现了清代与民国民事法律的种种异同,以及与社会的复杂纠缠。 4.运用比较方法,反映了在不同社会秩序中民事法律制度的变迁。 书中,作者重点关注清代与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着重比较了典、田面权、债、赡养、妇女在婚姻奸情中的抉择等与社会生活关联的内容,展现了法律的实际图景。 5.资料扎实,案例丰富。 从巴县、宝坻、淡水-新竹等地诉讼档案出发,对其进行深挖,展示了丰富的历史细节。 6.极具启发性。 如通过深入比较清代与民国民事法律对妇女权利的规定,反思“进步”等现代价值。带领读者在古今中西的大视野下看中国法律何为,思考中国走向何处。

封面图片

本书为黄宗智教授法律社会史成名作。作者从巴县、宝坻、淡水-新竹等地诉讼档案出发,透过还原清代民法处理土地、债务、婚姻、继承等民事

本书为黄宗智教授法律社会史成名作。作者从巴县、宝坻、淡水-新竹等地诉讼档案出发,透过还原清代民法处理土地、债务、婚姻、继承等民事纠纷的复杂过程,全方位展现了清代法律与社会、历史间的复杂纠缠。全书从「表达」与「实践」的角度切入法律社会史研究,运用跨领域研究方法,吸收大量中外学者如瞿同祖、马克斯·韦伯、滋贺秀三等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展开对话,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作者简介 · · · · · · 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主要著作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等。

封面图片

“超级教授”黄宗智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集大成之作,50余年学术生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从基于实践的农村社会研究出发,

“超级教授”黄宗智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集大成之作,50余年学术生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从基于实践的农村社会研究出发,建立中国研究的新方法和理论。 《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以立足本土的国际视野,手把手教你做科研!! 【本书看点】 1.“大学问•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12号图书,丛书主编“超级教授”黄宗智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集大成之作,是其50余年学术生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 2. 立足本土、从实践出发的经济史和法律史研究。黄宗智教授“倡导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社会科学”理念的系统化呈现,通过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悖论现象、近现代法律史中的“第三领域”等研究,深入、清晰地论述“实践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探寻建立中国研究自身的新社会科学的方案。 3. 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无论是经济史研究中渗透着对中国农村问题的思考,还是法律史研究中反思中国的治理模式,都透露出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作者着眼于农村经济、民事法律实践、非正规经济等中国现实,探寻解决农村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可能途径。 4. 建立理论和实践相连接而非对立的学术原则。研究的关键在于对理论和实践的连接,强调从实践到理论再返回到实践去检验的不断往返的认知过程,作者认为需要集中研究的不是两者之间的任何单一方面而是两者之间如何连接的问题。 5. 手把手教你如何做学术。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作者从自己读书时期接受的学术训练、如何一步步走上科研道路并持续深耕、拓宽研究领域等,为迷茫的科研学子或刚起步的学者提供一整套清晰、详细、可操作性强的科研思路和成长路径。

封面图片

《清代传统法秩序》作者: [日]寺田浩明

《清代传统法秩序》 作者: [日]寺田浩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 雅理 译者: 王亚新 监译 出版年: 2023-4 页数: 508 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的扛鼎之作,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 阿风、王志强、陈新宇、尤陈俊联袂推荐,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多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着眼于其中的法秩序,如诉讼、听讼、断罪等环节,考察了传统中国法的诸多面向,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 书中言必有据,理论深刻,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利用清代法律文献对各议题进行精辟的阐发,无疑是一本近年法制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法律 #历史 #清史 #政治。#法律史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