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 #倾诉 农村家庭出生,从小有一些自卑和内向,不爱交流,喜欢独处看书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县城体制内,对县城的体制生活不太适

#树洞 #倾诉 农村家庭出生,从小有一些自卑和内向,不爱交流,喜欢独处看书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县城体制内,对县城的体制生活不太适应,早期想出去闯荡,但受限于父母的影响,没法脱离体制工作,但是一直在不断学习,先后取得了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工作上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和同事关系相处的很一般,性子比较直、有话就直说、容易得罪人,不喜欢带着面具生活。喜欢活着自我一点,不抽烟、不喝酒、不贪不腐,讲原则。看过很书都说这样的性格不适合体制内的工作,要么改变,要么逃离。和家人沟通想逃离但是父母已死相逼,但要自己改变几十年的性格总感觉非常的拧巴。随着年纪增长,仍然坚持每天看书学习,但总感觉这样下去也不是好的办法。求大神指点一下迷津!!! . #秘密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倾诉,发泄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私密 #树洞 河南十八线县城体制内工作环境真的让人很想逃离。初八上班当天,明明按照窗口规矩,窗口工作人员去单位开会时,把工位立

#私密 #树洞 河南十八线县城体制内工作环境真的让人很想逃离。初八上班当天,明明按照窗口规矩,窗口工作人员去单位开会时,把工位立牌背面朝外。但是纪委查岗时,说该做法不对,应该把工位立牌拿下去,因此要全县通报我们窗口、窗口首席代表写检查。窗口所在的行政审批局也不出面帮忙协调,反而一味的强调这是纪委规定的。老老实实上班却被通报,拿着不到3k的工资,还要被挑刺,本单位也不维护自己人,真的太让人心寒了。想考走了。

封面图片

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想进体制吗?

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想进体制吗? 给大家说一个我身边的真实案例,我一朋友的爸妈都是古早年代的985大学生,爸爸是国防生毕业去了一所君校当老师,妈妈则去了一家国企当工程师,到他们退休的时候,妈妈已经是高管,是那个企业的总工,爸爸还是一名教师,但你知道退休工资差多大吗? 他妈一高管,退休工资到手6000,而爸爸所在的君校,和很多公家单位一样,他们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退休提半级,让你以更高一级的身份退休,所以爸爸退休的时候是副君级,退休工资一个月2w多。 也就是,他爸啥也不干,就在家里蹲着,都比我朋友哼哧哼哧干一个月挣得多,并且君对的待遇是跟着全君一起来的,大家涨他们退休待遇也跟着涨,并且,福利啥都没降啊,一样看病不要钱,一样公交地铁不要钱,就你看不到的钱真的非常非常多。 在职的时候,他爸没他妈赚得多,可一退休,立马看出来了。 于是我又和自己那些gwy朋友们聊了聊,发现他们也是一样的,看着现在赚的是不多,但真正的好处,从退休才开始。 再进一步,除非在职的时候你就拥有非常牛比的赚钱能力,一年挣他个几大十万几百万,根本也不在乎那点退休工资,否则,企业和体制,对比很明显了。 于是,早点醒悟,早点少走弯路。 如果就是一平平无奇的人,那么体制,真的才是好归宿。

封面图片

给大家科普一下体制内工资待遇组成:

#内幕消息 给大家科普一下体制内工资待遇组成: 公务员是另一套工资体系,这里只讲事业编哈 每月工资组成: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卫生费(女性每月30)+绩效工资(+物业补贴300) 前两项是国家标准,也就是全国各地都是统一的。 岗位工资与职称等级挂钩(专业技术岗就是助理、工程师、副高、正高;管理岗不需要考职称达到一定年限自动上升,但上限比专技岗低,许多管理岗退休都是管理九级) 薪级工资与工龄挂钩,进体制前有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民企经历是计算做工龄的,这个每年涨几十块钱,一年调一次。 绩效工资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挂钩,各地差别最大的就是在这一块了,也会与职称挂钩。 没有很多各种补贴,那种是基层机关才会有的,比如街道办、乡镇一级的基层单位。特岗津贴是特殊技术型单位的特殊岗位有,如危废处理特岗津贴450元/月。 除了每月到手的这点就是年底奖金了,疫情之后普遍各地都减少了奖金,长沙市目前的状况是人均少了2w左右;综合每月收入+奖金,长沙市直事业编在10~15w左右。 社保待遇是五险二金,含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没有餐补,早中饭食堂吃,不吃也不会补给你。其他福利:每年7个节日*300共计2100消费券、生日卡、住房补贴(看当地政策,根据薪资水平计算一年2k左右)。 公休假(工龄满1年5天/年,工龄10年10天,20年15天)、育儿假(小孩3岁以内10天/年)、其他产假等等不赘述。 ps:省直单位待遇不一定比市直单位待遇高,比如省会城市的市直单位待遇比省直单位高;区属单位也不一定比市直单位待遇低。

封面图片

大家在深圳的一天怎么度过的呢 ?

大家在深圳的一天怎么度过的呢 ? 匿名用户的回答 好久不见 来汇报近况啦 这半年的时间 工资涨了一点 依旧热爱运动 不过发现晚上运动会晚睡 换了一种运动习惯变成:早起运动0.5-1小时 然后去上班 当然 偶尔也会偷懒 所以BMI只能勉强维持在19-20左右 工作还算顺利 同事很好 团队氛围好 尽可能踏实做事努力学习新东西 其他方面放宽要求 新项目准备开始 我也是其中一个part的主DRI啦(不过还没完全确定 可能人员还会变动 只要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管怎么安排我都心满意足 目前没什么太大的目标 只想扎根这个行业 打好基础 偶尔有点浮躁 所以千千万万次对自己说过要踏实要踏实 在工作中多学习多学习增长技能总是对的hhhh 有段时间没做饭 觉得厨艺不佳 最近又开始了 答应了一个好同事做晚饭一起吃 她说她提菜洗碗 我欣然同意hh 噢对 我攒了几个任务没完成呢 下次再来回报的时候 希望可以开开心心说自己已经 最后还是希望自己:好好加油 关关难过关关过 没想到随意回答的 能被这么多人看到 甚至已经有好几个同事和我说 看到我知乎的回答了 挺不好意思的 还有 评论区 大家的肯定批评建议质疑 统统都看到了 存在即合理 照片撤掉了 帖子不删 留着提醒我认真生活 会隔一段时间更新自己的生活状态 就像按时交卷hh 加油加油加油 - 97年,女,21年毕业,某厂工程师,工作生活都在龙岗区,公司分配有单身宿舍,每个月加班加满 每个月开销就是: 瓜果蔬菜牛奶生活用品1200 (自己带饭多一点,1⃣是公司食堂饭点排队的人多,2⃣是自己爱健身,不喜欢吃太油腻的饭菜 衣服护肤品500 社交500 目前工作整一年1月 每天都在盯着自己的存款想怎么样可以变多一点 怎么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提高赚钱能力 正常的生活状态是: 7:30自然醒 洗漱做早餐简单收拾自己 8:15左右出门 8:30打卡 9:00-17:30 上班干活(大部分时间得去车间 17:35-19:00 简单做个晚饭 换衣服去健身房 19:30-22:00 健身房 (包括通勤时间 休息时间 22:30 回到家 22:30-23:00背个单词(工作需要 23:00-23:40 洗漱洗澡 23:40-00:00 玩玩手机 睡觉 不正常的生活状态就是: 7:30醒 8:20出门 8:30打卡 8:30-19:00 干活(项目忙时 经常加班到10-11点 下班 做饭休息 背单词 洗漱睡觉 00:00-01:00之间睡觉(摆烂 生活真的挺单调乏味的 社交圈也小 上班和同事 下了班就泡健身房 或者宅家做饭看书画画收拾卫生 其实也比较独立 社交需求没那么高 希望可以多结交自律优秀的朋友互相帮助一起进步 有在认真努力的生活 也希望自己认真努力的生活 但一直都有些迷茫和小焦虑 每天都在想怎么提升自己 但是能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真的越来越少了 焦虑自己没有进步 有很多很多想做但是没时间做的事情 特别焦虑自己的能力没法保护自己面对未知的风险 也觉得自己学习的执行力没那么强 周末 一般周六加班 周天早上会去健身房 下午自由安排做做家里卫生或者和老友吃个饭 偶尔有朋友过来探望就特意空出周末时间 偶尔去户外运动 爬山徒步钓鱼 把自己晒得老黑 偶尔会有容貌焦虑 觉得自己长得不算丑但是算不上好看 被人夸好看或者有气质的时候都会紧张 但是也有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 慢慢变好 希望有一天被夸夸 我可以特别自信的笑着说谢谢 总之焦虑或许是常态吧 情绪梳理时 我总告诉自己 这是一种前进动力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匿名用户)

封面图片

中东土豪们开始用钞能力实现“马里奥赛车”了?

中东土豪们开始用钞能力实现“马里奥赛车”了? 为的就是提升石油佬们的自动驾驶技术,让道路交通更加安全,冠军车队将获得 225 万美元的奖金。这次比赛一共有八支车队参赛,德国的、美国的、新加坡的,也有咱们中国北京理工大学和阿联酋的哈利法大学的联合车队。是的,你没看错,大部分都是大学队伍,直接就是一个大学生方程式 PLUS ,而且脖子哥找到了里面一位北理工团队的工程师。他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赛车……当然,也不至于那么儿戏,团队里还是有不少像宇航学院、工业自动化的硕博高材生。这次代表咱们出战的,就是北理无人自主控制研究所的 “ 飞鹰 ” 队。他们今年才刚在阿联酋举办的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上,战胜了麻省理工、宾夕法尼亚等对手,获得了单项冠军,在无人机项目上有所建树。但是非常可惜的,由于学院不同的原因,团队里北理工方程式车队的人员并不多,无法提供更多的专业赛车支持,导致后面的赛果并不是很理想。至于为啥搞搞智驾就一定要专业车队陪同嘛……因为,中东富哥们一上来就给各个团队配置拉满了。参加比赛的车队,赛会会给发一辆 Dallara SF23 ( 超级方程式 )赛车。这个赛车来自日本享誉盛名的超级方程式,性能绝对是当今赛车最顶尖的那一批,本田 2.0t 直列四缸发动机能爆发出 550 匹马力,搭配 6 速变速箱,全套 Brembo 刹车,横滨 ADVAN 系列的全热熔轮胎,极速可达 300km/h 。这车和 F1 的车比还是有点差距,但是超过 F2 绰绰有余,而且因为车重仅有 660kg ,比 F1 官方用车还要轻一百多千克,所以 SF23 在连续弯道的表现会比 F1 观赏性更高。所以,和大学生方程式那种迷你小车不同, A2RL 绝对是玩真的。车是货真价实的赛车,车里也是实打实的没有驾驶员。为了实现 AI 无人驾驶,这些 SF23 赛车将搭载7 个摄像头, 4 个雷达, 3 个激光雷达,中间一台行车电脑,对赛道进行实时扫描。这配置,比普通车企的智驾方案还豪华。每个车队的赛车的智驾硬件也都是一样的,也没有什么加油策略,也没有 50 秒的换胎。所以这比赛比的就是各个团队的智驾算法,非常公平。但是硬件都在玩真的同时,这项比赛设计的却非常仓促。现在咱们满大街的城市 NOA ,各种智驾,那都是车企工程师们天天开着测试车,夜以继日地卷出来的。什么复杂的行车线,行人、电瓶车,甚至是条狗都得建个模,不然识别不出来就寄了。就这,咱们中国车企从刚能 ACC 的 L2 走到现在能 NOA 的 L2.999 那都花了三年。但很明显的,在新能源车都还没普及的中东,赛会方并没有意识到智驾到底是件多难的事情。车队在比赛前两个月才拿到车子进行调试,刚把代码敲进去的时候, 5.5km 的阿布扎比赛道, AI 赛车跑一圈得花 10min ,真你上你行。虽然 AI 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学习能力,很快就将圈速缩短到 3 分内,但是还是有着不少毛病。比如咱们的"飞鹰"就一直解决不好定位算法的问题,最后急匆匆上线的方案没得到充分验证,导致最终 “ 躲避空气 ” 排名不佳,未能闯进决赛。别家的甚至还有信号传输问题,信号不好直接就是一个撞墙。而也多亏赛制的不完善,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比赛观赏性拉满,里头的乐子一个接着一个。接下来,请看比赛中的人工智障大赏……首先是莫名其妙的抽头把对手撞上墙,以物理手段清除竞争对手。还是这个黄色的受害者意大利的 EVA 号,入弯一个初号机暴走状态,喜提小米 SU7 同款 spin ,然后识别不到赛道,当场罢工,机魂不悦,老子不干了.咱们中国的飞鹰号也是一个齐天大圣腾云驾雾,然后光速歇菜。其他车要么走中线保守至极,要么当 “ 赛道三大妈 ” ,阿布扎比赛道周冠宇能开 1 分 25 秒 258 , AI 们最快才 2 分 00 秒 653 ,连他们车队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全场唯一的亮点,胆大的 AI 贡献了一次 “ 不怕死 ” 的超车,换成人类来,那肯定拦腰撞出赛道。来自德国的蓝车 HAILEY 判断出对手算法偏保守,只走中线,直接一个内线插入,通过快速逼近,成功把对面的 CPU 干烧了。智能驾驶感应到后方有车快速逼近,到底要不要卡位?卡住就撞车,不卡就让过去了。而千钧一发的赛车运动,容不得电脑思考让与不让的伦理问题,陷入逻辑死循环的橙车只能红温宕机,停在原地,等待工作人员使用重启大法。最终, HAILEY 以领先地位顺利完赛,其德国团队 TUM 赢得了这世界上首届 AI 赛车的冠军。Em ……怎么说呢?以赛车运动的观赏性来看, AI 赛车差得远了。但是,脖子哥觉得,未来的 AI 赛车能给赛车运动增添完全不同的娱乐性。咱们以前看 F1 ,追求是赛车手驯服狂野的赛车,每一场比赛的不稳定因素都能给人带来未知的快乐。可现在的 F1 ,正变得越来越安全,也越来越看重厂商的能力。F1 世界冠军阿隆索就说过, “ 这是一个制造商世界锦标赛,不是车手世界锦标赛 ” ,以往的那种挑战极限的快感正逐渐消失。而现在的 AI 赛车,大家都用着同样的赛车,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还不需要在乎人员的损伤。只要算法足够成熟,电脑的算力足够,车子就可以作出更多极限的操作。甚至每一支团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算法策略,像这次的德国蓝车 HAILEY 超车那一刻,人们的惊呼不亚于小时候喊出的那声 “ 旋风冲锋龙卷风 ” 。所以,如果你问我还会不会看这些蠢蠢的 AI 赛车继续比赛,那答案毫无疑问是 “ 会的 ” 。毕竟,谁不喜欢碰碰车呢 ?建议下次直接搞成障碍赛,什么陷阱、漏油,我迫不及待看 AI 将马里奥赛车变成现实了。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