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骨灰送上月球所引发的争议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人类去世后除了安葬在地球这个人类共有的家园外,还可以将骨灰送往外星球。上月,美国

人类骨灰送上月球所引发的争议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人类去世后除了安葬在地球这个人类共有的家园外,还可以将骨灰送往外星球。上月,美国私企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AstroboticTechnology)研制的“游隼任务一号”(PeregrineMissionOne)月球着陆器搭乘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研发的“火神半人马座”火箭发射升空。这是美国在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实施的登月任务。在“游隼任务一号”月球着陆器上,除了用于科学研究的各种仪器外,还有66个外形像胶囊一样的钛金属容器,里面装有人类DNA物质或火化后的骨灰。在这些坚固的钛金属容器内,装有多位名人的骨灰或DNA样本,这些名人中就包括著名科幻电视连续剧《星际迷航》(StarTrek)主创吉恩·罗登伯里(GeneRoddenberry)和科幻巨片《2001太空漫游》的编剧之一亚瑟·C·克拉克(ArthurC.Clarke)。按照计划,“游隼任务一号”会将66个钛金属容器投放到月球上,让逝者的骨灰或身体组织的一部分永远留在这个距离地球超过38万公里的星球上。不过由于燃料泄露,“游隼任务一号”未能成功登月,最终坠向地球。虽然这次登月任务功亏一篑,但对美国印第安纳瓦霍族(NavajoNation)来说,这是个好消息。纳瓦霍族认为月亮是个神圣的地方,而将人类骨灰或DNA样本等物质送往月球被视为一种亵渎行为。因此,纳瓦霍族极力反对这次“月葬”之旅。其实,早在1999年天体地质学的创始人吉恩·舒梅克(GeneShoemaker)的骨灰就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月球探测器送到月球上。当时纳瓦霍人也提出反对意见,不过没有采取行动来阻止。迄今为止,吉恩·舒梅克依然是唯一长眠在月球上的人类。今天,越来越多的商业运营商开始对太空进行探索,根据阿德莱德大学太空法教授梅丽莎·德兹瓦特(MelissadeZwart)的说法,目前没有法律依据阻止骨灰等物品被送往月球。她说,随着越来越多私人公司参与太空探索,类似的争议问题可能会继续出现,届时可能不仅是月球,还可能涉及其他星球。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初创公司拟将 275 种人类语言送上月球

初创公司拟将275种人类语言送上月球来自日本的航天初创公司ispace近日宣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达成合作,在即将执行的“Hakuto-RMission2”任务中,将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言,送上月球并加以保护。据ispace公司的新闻稿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了一个“记忆盘”,里面包含了275种语言,以及其他文物。ispace欧洲区CEOJulienLamam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维护语言多样性和保护文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职责。我们非常荣幸地宣布,ispace公司的HAKUTO-R任务2将为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造福世界的月球任务作出贡献。”

封面图片

尼康和NASA计划将无反相机送上月球

尼康正与美国宇航局合作,制造一种无反光镜相机,宇航员将在该机构即将服役的阿耳特弥斯三号任务中使用,以记录他们重返月球的经历。周四,美国宇航局宣布,它已经与尼康签订了一项太空法案协议,以开发手持式通用月球相机(HULC),该相机系统旨在捕捉低光图像,并在恶劣的月球环境中生存。载人阿耳特弥斯三号任务将“不早于2026年9月”发射,旨在探索月球南极,这是月球上永久阴影陨石坑内含有水冰的地区。这使得它成为一个科学兴趣的领域,但极端的照明和温度条件为月球南极地区内的设备操作带来了特殊的技术挑战。标签:#尼康#NASA#月球频道:@GodlyNews1投稿:@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只有少数美国人认为NASA的首要任务应是将人类送上月球或火星

只有少数美国人认为NASA的首要任务应是将人类送上月球或火星皮尤向1万多名美国成年人询问了他们对商业太空、NASA、全球太空竞赛以及未来50年太空前景的态度。此次民意调查正值太空产业发生重大变革之际:火箭发射现已司空见惯,太空旅游正在起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特米斯(Artemis)计划正在向第二次任务推进。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美国人(仅有12%)认为,把宇航员送上月球或火星应该是NASA的首要任务。相反,60%的美国人表示,最优先的任务之一应该是小行星监测,10分之5的美国人表示,NASA应该把重点放在监测地球气候上。这与美国国会打算如何分配太空总署下一财年的资金形成了鲜明对比,立法者实际上希望增加阿耳特弥斯和相关项目的专项资金,而将科学任务放在了次要位置。大多数美国人--65%--坚持认为,即使私营公司在整个太空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应在太空探索中发挥关键作用。自皮尤上次在2018年提出这个问题以来,这一观点几乎没有改变。图片来源:PewResearchCenter皮尤研究中心即便如此,美国人对私营太空公司的看法总体上还是积极的,尽管许多受访者对它们并不熟悉。例如,在皮尤询问的四个方面--建造火箭和航天器;为太空探索做出重要贡献;向更多人开放太空旅行;限制太空碎片--40%-50%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在那些表示非常熟悉的受访者中--每10位受访者中就有2位表示他们听说过很多关于私营太空公司的事务--他们表示对这些公司的评价特别积极。在其他领域,特别是有关50年后航天工业形态的领域,美国人的看法大多不尽相同。例如,55%的美国人预测到2073年太空旅游将成为常态,但44%的人不同意。同样,26%的受访者认为私营太空公司在限制轨道碎片方面做得很差,而几乎同样比例的21%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做得很好(53%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21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2199.htm

封面图片

美日计划将第一位日本太空人送上月球

美日计划将第一位日本太空人送上月球(早报讯)美国和日本将在登月任务上进行合作,将第一位日本太空人送上月球。美日两国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美国和日本将在人类和机器人登月任务上加大合作,包括将一名日本宇航员送上月球。两国计划在今年内签署一项实施协议。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5月23日)在东京举行会晤后宣布,作为扩大“阿尔忒弥斯协议”(Artemiscollaboration)的一部分,两国也同意将让日本宇航员参与月球轨道太空站“门户”(Gateway)计划。拜登在与岸田文雄的联合记者会上形容,美日的太空合作“正在起飞,并放眼月球和火星”。他说:“我对我们即将在“门户”太空站上的合作感到兴奋,并期待第一位日本宇航员加入我们的月球任务。”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早前曾警告,中美在航天领域的竞争日益紧张。美国因此寻求跟日本在太空探索方面展开更密切的合作。发布:2022年5月23日4:54PM

封面图片

50多年来美国首次展开登月任务,也是美国私营企业首次挑战登月任务

50多年来美国首次展开登月任务,也是美国私营企业首次挑战登月任务当地时间1月8日凌晨,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火神半人马座”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把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开发的“游隼”月球着陆器送入太空。按计划,发射升空约1小时后,火箭将把“游隼”月球着陆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游隼”将在那里与火箭分离,启动自身推进器,向月球前进。进入绕月预定轨道后,“游隼”将运行一段时间,最后于2月23日尝试登陆月球,着陆点是月球正面中纬度地带一块几平方公里大的区域。标签:#登月频道:@GodlyNews1投稿:@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为了保存人类文明火种 艺术家要把30000件作品送上月球

为了保存人类文明火种艺术家要把30000件作品送上月球故事开始于2020 年,当时正值新冠大流行,并且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国际局势也越来越混乱。世界末日对人们来说似乎已经不再是遥远的传说,于是这个项目成立了。为的,就是把各类的艺术品备份到月球,让它们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流浪地球电影▼而月球法典一出,也受到了各国艺术家们的喜爱。目前,来自158个国家( 包括中国在内 )和地区,超过30000 名艺术家的作品正准备上上天。作品形式也各式各样,有在画廊或者艺术馆里展览过的摄影、绘画作品。有精心挑选的小说作品,从浪漫小说再到惊悚悬疑,各个题材几乎都有涵盖。(不过这封面,怎么感觉有股浓烈的网文风扑面而来。 )甚至还有近几十年来的一些音乐、诗歌、电影电视作品。说实话,这项目的天马行空,让人多少有种碰到了 “ 网络诈骗 ” 的既视感。但这项目计划的详尽、艺术品存储方案的巧妙,并且还有NASA的背书……都在告诉我,这东西假不了。这么说吧,艺术家们肯定没法子自己发火箭,月球法典项目,其实是和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合作推进的。月球法典一共有四个子项目,计划分别把这三万余件艺术作品送到月球上去。去年,第一个名为 “ 猎户座系列 ” 的子项目,已经跟着NASA的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发射升空,不过它不会登陆月球,只是试着绕月飞行然后回来( 有点可行性试验的味道 )。之后的三个项目,则和NASA签订了合同,将会在今明两年搭乘商业火箭将这些作品送到月球南极。不过这里面世超比较好奇的是,这么多的艺术作品要怎么打包好送上月球?总不能搞个U盘,把这些作品都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进去吧,这多少有些不够 “ 艺术 ” 了。显然,科学家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合理保存这些,整出了个纳米胶片技术(NanoFiche)。看到名称,大家估计也能猜出这项技术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更加微小级别的胶片技术,像下面这张图,就是一个硬币大小的纳米胶片在显微镜下的效果。一张这样的胶片就能包含成百上千张方格,每个方格的像素是2K*2K。放大这些方格之后会发现,每幅作品都有三个,这其实是构成作品颜色的 “ 红、绿、蓝 ” 三个通道。这三个通道,通过组合就能还原成原始作品。文字作品的话相对来说会简单一点,一页文字一张就OK了。至于音乐这类涉及到听觉的艺术作品,一般会转换成乐谱、波形频谱图像或者六进制编码的MIDI文件刻蚀在胶片上面。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视频类的艺术作品暂时还没找到更直观的储存方式,只能简单地把它们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数字存储卡中。话说回来,在寻找胶片刻蚀材料上,科学家们也是费了好大功夫,期间甚至还尝试过用金子。比如下面的图片,就是在金板上用纳米胶片技术刻蚀的 “MEMORY'SCHILDREN” ( 记忆中的孩子 )整本书。看起来效果还不错,理论上金子是可以承受比较恶劣的环境的,但无奈它太重了,火箭带着它去月球恐怕还有点难度。不过好在最后找到了镍这种很难受到温度、湿度影响的材料,并且用纳米胶片技术在它上面刻蚀时,能够在更小的地方内存储更多的信息,分辨率比金材质高多了。镍( 左 )和金( 右 )的尺寸及存储信息对比▼这些艺术作品存储好后,会被分装在蜂窝状的MoonBox中,最后合并装到一个DHLMoonBox罐中,固定在火箭着陆器的结构上。而现在,它们差不多已经万事俱备,只差上天了。当然,把艺术品送上太空这么拉风的事情,也不是人类第一次干了。之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过类似的尝试。早在1969年,阿波罗12号带人类登上月球时,它就携带了一块瓷砖,上面有一些艺术家的绘画作品。1971年,为了纪念14位牺牲的宇航员,阿波罗15号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刻有他们名字的纪念牌和一个铝制的人形雕塑。还有日本的花艺师东信康仁,说来你可能不信,他曾在2014年和2017年用氦气球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了太空中。国内,也有艺术家搞过这样的尝试,像2021年徐冰就发射了一个名叫 “ 徐冰天书号 ” 的火箭,在火箭外壳写满了他的作品。可惜最后也没发射成功。至于这次的三万多件艺术作品能不能顺利送到月球,就还得等过几个月后火箭发射之后才能知道。而上面存储的艺术作品,未来我们的后代或者地外文明能不能解读出来,我们现在也不好说。但至少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征服星辰大海这件事儿,本身就挺艺术和浪漫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2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25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