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运营 Telegram 频道

怎么运营Telegram频道在运营Telegram频道这段时间,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频道的运营规划。如果我运营的是公众号,那传播路径就是朋友圈。那我为什么会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呢?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值得让朋友们也看看。但朋友圈往往都是熟人社交,大家愿意分享在朋友圈的文章都是些人畜无害的内容,往往就两类——情感和健身,用另一种说法就是鸡汤和养生,公众号排名前几的基本就这两类账号。我们常常会把Telegram频道对标微信公众号,但因为传播路径的不同,导致内容传播的方式完全不同。比如我看见一张好看的AI图片,我觉得它真漂亮,我分享在朋友圈让我的朋友也看看。但在Telegram,我看见一个好看的图片,所以我把它分享在群里,那分享在哪里群里呢?为什么要分享在这个群里呢?这个路径很模糊,且在公众号的下面写一句:恳请大家把文章分享在朋友圈,这事没压力,但如果在Telegram写: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可以把文章分享在其他群里。多少不合适。分享的内容往往是话题的最大公约数,从头部的账号也能看出来,科技、技术、资讯、政治相关的内容最火。这些内容发在任何一个群里,都非常合适。我运营了这么久,除了自己脸皮厚一点,多转发到一些类似的群里,然后坚持写,想不到更好的方式。我上面写的是中文语境之下,如果是英文语境下,以月活7亿的体量,任何细分领域都可以获取一定的关注,但其实就算在英文市场,冷启动也是非常难。当然也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通过公共流量往Telegram导流,例如Google搜索引擎、Twitter往Telegram引流,这又是另外一套玩法。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其实荔枝木最开始是作文素材频道,因为高中写 General Paper 的时候需要很多范例和讨论,那个时候时事多一点。

其实荔枝木最开始是作文素材频道,因为高中写GeneralPaper的时候需要很多范例和讨论,那个时候时事多一点。后来就变成了我的收藏夹,什么新闻都往里面丢,而我又对科技更感兴趣,所以科技数码类内容会多一些。再后来,又开始加入荔枝的日常,现在我就把这个频道当朋友圈发了。PS:假如你有我微信的话,你就会知道其实我是一个不怎么发朋友圈的人。奇妙的是,我似乎更喜欢与Telegram上的诸位聊天与分享,奇妙的互联网将我们聚到一起,这种感觉真的是很棒的。

封面图片

新媒体运营是什么

新媒体运营是什么在每次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说我工作是新媒体运营,就会被问“新媒体运营是做什么?”同样的问题,产品经理应该也遇到过。其实这份工作,就是很难用一句话描述,到底具体是做什么。大家好像都会把运营误解为写文章,因为早年大家接触的是微信公众号,运营就是写公众号文章。作者和运营完成是两种工作,作者只需要把文章写好,而运营需要排版,图片,字体选择,之后还要看后台的数据,在这里运营更像是编辑,编辑的工作就是连接作者和读者。新媒体运营包括,数据分析、内容表达、用户定位、活动策划等等,就有朋友觉得难道这些事情,不能细分到一个人做吗?每个人只需要负责一个领域就行。事实上,很少有公司这么做,大厂也不会分得非常清楚,因为如果只负责一个领域,比如活动策划,它不了解用户,不做内容表达,很难知道这个账号的读者,真正想要什么,不可能做出优秀的活动策划。新媒体运营可以理解为,负责一个账号的从生到死。这个答案也挺适合产品经理,负责一个产品的从生到死。我现在做的这个不周的生活观察,严格意义上来说,我是以作者的状态在做,没有涉及到运营的部分,我后台的数据分析都很少做,内容也一直是自己想什么,就写啥。一方面是因为我目前状态是日更,如果把内容专栏化,我很难在几个领域,持续写一年,另一方面Telegram后台看见的数据非常有限,就这点数据做分析,不如不做,看看哪些文章转发高就行。我问过自己,我到底是喜欢做当一个作者,还是喜欢当一个运营。方向不同,会牵扯到频道内容的改变。我还是更喜欢写作,运营公司的账号已经很累。

封面图片

一直觉得 telegram 需要一个类似于朋友圈的功能,因为 telegram 目前不能说是社交软件,是通讯,大家基于安全考

一直觉得telegram需要一个类似于朋友圈的功能,因为telegram目前不能说是社交软件,是通讯软件,大家基于安全考虑使用。这最大的问题是,留存不高。我很努力让身边的朋友使用,但慢慢基本都不会再使用,账号也会被自动注销。有了shories之后,类似于就有了朋友圈的功能,使用telegram也就多了一个理由,更像一个完整的社交软件。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https://t.me/durov/213

封面图片

我前同事,某互联网中厂运营,那时月薪12k左右。

我前同事,某互联网中厂运营,那时月薪12k左右。2019年离职之后,开了家奶茶店,刚开始运营的还可以,很开心,很乐观,很有激情,朋友圈天天晒。之后来了疫情,成功倒闭。后来去了某大厂社区团购业务。最火的那时候去的,非常努力拼搏,朋友圈天天晒,后来各位知道,社区团购熄火,成功被裁。再然后重新回到在线教育老本行,入职某成人在线教育公司,很努力,很拼搏,朋友圈天天晒工作。然后昨天告诉我公司已经三个月没给他发工资了,正在仲裁中。没错,就是开课吧。真人真事论个人的努力和时代进程

封面图片

#我的性感表嫂嫂子身材照,海友请打分今天嫂子问我怎么不给她的朋友圈点赞,我说我不知道,我平时不怎么看朋友圈的,然后嫂子就把朋友圈

#我的性感表嫂嫂子身材照,海友请打分今天嫂子问我怎么不给她的朋友圈点赞,我说我不知道,我平时不怎么看朋友圈的,然后嫂子就把朋友圈的照片发给我了问我好看不,问我身材怎么样?海友们感觉这个身材能打几分啊?观看方式:【点击这里观看全文内容】【无法观看请点击这里加入】

封面图片

好内容

好内容不管是刷抖音,还是刷微博,我都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好内容是缺失的,可能公众号要好一点。这里有政治的原因,但更重要是平台的因素。平台更喜欢吵架、热闹、性、暴力、钱等话题,因此只有这些类型的创作者,可以在这些平台赚到流量和钱。国内唯一还算不错的也就公众号,但因为公众号是深度绑定社交,分享的唯一途径是朋友圈,导致所有文章都倾向于往如何让读者愿意分享。一般只有两种文章能分享在朋友圈,一种是情感,一种是健身,换另一种说法就是鸡汤和养生,因为这些内容不会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讲到这里,顺便提一句平台对于创作者的塑造。我很早之前看见一些非常有才气的作者,看他们的文字认为这些人未来肯定是要当大作家。事实上,这些人确实聪明,确实有才气,在微博迅速有小几百万的订阅。可惜的是,我在他们的文字里,再也看不见过去的感觉。在平台写作,首先要服务平台的推荐算法,服务平台的观众,所以绝大多数的作者往往都是“我有一个朋友”,像抖音前几秒一定要喊嗓子,下惊人的总结,之前我运营公司的微博,就要求微博的字数最好不要超过50。平台对于内容有非常大的影响,作者的内容模型会趋于相同,选题会趋于相同。这也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压力如此大的创作环境下,却依然看不到什么优质内容。再好的内容,也禁不住天天看。这些内容,我无法识别到底谁是谁写的。上面提到再也看不见过去的感觉,是他们开始服务于平台的规则,我看不见这些人本有的独特,和他人再无区别。写到这些,肯定有人跟我说,商业写作赚钱没问题。是的,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