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今冬新冠疫情三种走势,理性认识疫情形势

#专家解答【吴尊友:今冬新冠疫情三种走势,理性认识疫情形势】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表示,新冠疫情结束曙光已见,呼吁各国继续努力;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欧盟医管局表示,欧洲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将继续加强新冠疫苗接种。这些信息,既让人兴奋,又让人迷惑。究竟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如何?1.准确解读,全面理解世界卫生组织谭德赛总干事传递的信息,让大家看到了战胜新冠的胜利希望,但他的后半句话,应该更为重要,他是在强调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实施新冠防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近期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已经明显下降。全球新冠死亡人数按照周为单位统计,自2020年3月下旬以来,最低的是在今年5月30日、6月5日、6月13日三个统计节点,连续三周每周的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均低于1万人,波动在8881至9374例死亡。而今年9月5日、9月12日两个统计节点,虽然相比上一周的死亡数呈现下降,但死亡绝对数仍在1万例以上,分别是11836例和10102例。总体来说,新冠死亡人数呈现明显在下降。自今年4月18日以来,全球每周新冠死亡人数一直控制在2万例以下。而从2020年3月23日至2022年4月11日,新冠的每周死亡人数一直在2万例以上,其中60%以上的每周死亡人数都在5万例以上,最高时突破10万例。与全球五波新冠报告病例数疫情相对应的每周新冠死亡人数峰值分别是第一波2021年1月18日,周死亡数102122例;第二波2021年4月26日,周死亡数95822例;第三波2021年8月23日,周死亡数71339例;第四波2022年2月7日,周死亡数77170例;第五波2022年8月8日,周死亡数17766例。上述数据说明,新冠对人类的死亡威胁,明显减少。如果大家把侧重点都放在谭德赛讲话的前半句话,而忽略后半句话,目前显现赢得战胜新冠的胜利曙光,就很难在短期内变为现实。应该理解为,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是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做好新冠防控工作,才能尽早实现结束新冠疫情的愿望。欧盟医管局(EuropeanMedicinesAgency-EMA)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在欧洲尚未结束,呼吁欧洲各国应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为应对新一轮疫情做好准备。中国有句古话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加倍努力。2.造成一波波新冠疫情流行的主要动力决定全球新冠疫情一波一波流行的主要动力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病毒变异、人群聚集和流动、环境因素。从病毒方面来看,病毒的变异,使得其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发生了变化,这是造成新一波疫情传播的主要动力之一。从人群方面来看,人口密集、人员聚集、人员流动频率快、流动范围广,是形成新一波新冠疫情传播的人群动力因素。从环境来看,主要是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影响着新冠的传播流行。全球新冠第一波疫情发生在2020年的冬季,主要原因是冬季节假日多,造成人群聚集增加和流动增加,同时环境因素又是冬季寒冷,人们聚集在密封、空气流通性不好的室内。第二波疫情和第三波疫情发生在2021年春末夏初和秋季,主要由变异毒株Delta造成。第四波疫情跨度较大,发生在2021年冬季至2022年春季,主要是受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冬季节假日人员聚集增多和流动频繁、以及冬春季寒冷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五波疫情发生在2022年夏季,主要是受到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影响。3.今冬疫情形势的三种情景今冬新冠疫情的趋势还很难判定。不过,疫情走势有三种可能情景。第一种情景是疫情在当前的形势下继续向好,虽然不大可能在今冬实现新冠疫情结束,但新冠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将继续下降。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小,概率不到30%。第二种情景是维持或小范围波动于当前的疫情状况,即今冬的新冠发病人数每周波动在3万至5万例,每周新冠死亡人数波动在1-2万例之间。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存在,概率约在30%-50%。第三种情景是今冬将出现全球第六波新冠疫情流行。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大,概率约在50%以上。判断依据有三:一是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处于高位水平流行;二是很快进入冬季,即使没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仅人员聚集和流动,加上冬季环境,就足以将当前的疫情数推向新一波流行;三是根据过去近三年的病毒变异情况来看,还不能排除出现新变异毒株的可能。尽管出现第三中情景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但今冬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不会很大。依据有三:一是全球疫苗接种持续向好,接种率继续不断提高;二是前五波疫情已经造成人群中最弱的那部分人死亡,剩下的部分对新冠的抗击能力相对较强;三是从过去的疫情防控中总结了经验,加上新治疗药物的应用,卫生系统更有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新一轮疫情。()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吴尊友:今冬全球现第六波疫情概率大

吴尊友:今冬全球现第六波疫情概率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分析今年冬季新冠疫情走势,指出现全球第六波疫情流行可能性较大。吴尊友星期五(9月23日)在微博发文表示,“今冬新冠疫情趋势很难判定”,并且提出了三种可能发生的情景,其中“出现全球第六波新冠疫情流行”的“概率约50%以上”,这种情景出现的可能性最大。他称,其判断有三个依据,一是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仍处高位水平流行;二是很快进入冬季,即使没有新变种病毒出现,仅人员聚集和流动,加上冬季环境,就足以将当前疫情确诊数推向新一波流行;三是根据过去近三年病毒变异情况,不能排除出现新变种的可能。他估计,今冬疫情不会有很多死亡人数,因为全球疫苗接种持续向好,接种率继续不断提高。他认为前五波疫情已造成人群中身体最弱那部分人死亡,剩下的人对新冠病毒抗击能力相对较强。他也说,从过去疫情防控中总结经验,加上新治疗药物应用,卫生系统更有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新一轮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星期四(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大会表示,现在就宣布冠病危机结束还为时过早。美国总统拜登于9月18日在电台节目中宣告冠病疫情已结束。欧盟卫生监管机构则在星期二(9月20日)称,冠病疫情尚未结束。发布:2022年9月25日9:51AM

封面图片

吴尊友估计今冬疫情感染率介乎一至三成

吴尊友估计今冬疫情感染率介乎一至三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一个会议上估计,内地今个冬季疫情感染率介乎10%至30%。他认为,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由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这三波疫情构成今冬的新冠流行高峰,持续大约三个月。对于今年疫情以来,出现一些医疗资源挤兑,买退烧药难的情况,吴尊友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感染后主要以休息为主,药品只起到辅助作用,大家千万不要跟风,一看到药就拼命买、储备。他提醒,感染后要冷静研判自己的病情,如果不是很严重,没有必要吃药,一定要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如果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2022-12-1713:31:14(1)

封面图片

【吴尊友:为何近期我国新冠疫情此起彼伏】

#专家解读#科普辟谣【吴尊友:为何近期我国新冠疫情此起彼伏】近期,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每日报告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在千例以上的严峻形势,已经持续约一个月。这是自武汉疫情以后、除上海疫情之外,我国新冠疫情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海南严重疫情刚刚趋于控制,西藏疫情仍在处于高位,其他省份又陆续出现疫情。新报告疫情的省份,一发现,感染者人数就是几十例,甚至上百例。出现当前这种严峻疫情形势,主要由周边环境和变异病毒两方面原因。1.西太平洋成为全球第五轮疫情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划分为六大片区:非洲、美洲、东南亚、欧洲、东地中海和西太平洋区域。西太平洋区域人口为19亿,涵盖3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蒙古、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老挝、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岛国等。从截止目前累计的新冠感染者总数来看,六大区域从多到少排序依次是:欧洲、美洲、西太平洋、东南亚、东地中海、非洲。在过去新冠疫情的四波流行中,除第二波起源于印度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以东南亚区域最为严重外,其他三波流行都是以美洲和欧洲区域为疫情中心,无论发病数和死亡数,这两个区域合计都超过全球一半以上。而目前还处在流行高位的全球第五波新冠疫情,风暴中心却转移到西太平洋区域。中国作为西太平洋区域的一个成员国,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严重疫情的影响,给我国造成了“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这是造成我国近期严峻疫情形势的主要外围原因。为何西太平洋区域成为全球第五波疫情中心?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可的权威解释。有两种多数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解读。一是欧美多数国家已经放松了疫情防控措施,包括检测力度减弱,或者报告数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欧美国家疫情不严重的假象。二是欧美国家在先前的四波新冠疫情流行中,相当比例的人发生了自然感染,特别是第四波奥密克戎毒株流行,造成了人群中很大比例的人感染。这种自然感染+疫苗免疫接种,产生的人群保护效果,比单纯疫苗接种产生的保护效果要好。而西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在前几波疫情流行时,自然感染的人数相对比较少,主要依靠疫苗接种获得免疫保护。2.“内防反弹”面临的新挑战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得隐匿性传播更为常见,也为防控增加了难度。隐匿性传播,也给新冠传播扩散蒙上了“神秘”色彩。我们对隐匿性传播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不清楚隐匿性传播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但凡查不到源头的感染,都可以归结于“隐匿性传播”。前一段时间,全球著名华裔医学科学家何大一教授报告新冠病例“治愈”后复阳并造成传播的现象,值得我们再思考。他报告了十例新冠感染者,在连续服用辉瑞公司新冠特效药5天(治疗的标准疗程为5天),治疗第4天症状消失,并随后在第5天、第7天连续两次采样检测,核酸均为阴性。病人治愈“康复”了。他并没有就此停止观察,而是继续每天采样检测核酸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他发现,其中3人在停药出现连续核酸阴性后,有出现了核酸阳性,而且还传染给了家庭其他成员。如果这些病例不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不是进行持续的每天观察一段时间,可能就无法发现他们“复阳”,被他们传播的感染者,也就成为没有感染源头的“隐匿性传播”。类似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早就发现了。去年年初,在某省开展新冠疫情溯源调查,在锁定的几位重点人员中,每日进行核酸、IgA和IgG检测,发现个别人的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和阳性交替出现。在强调采样质量后,仍然有核酸阴性和阳性交替出现的现象。同样,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冬奥会期间,也发现类似情况。在连续十多天的每日核酸检测中,多个感染者每人出现了连续3到5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阳性间隔出现的现象,即核酸检测阳性的前一天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且每次核酸检测阳性的Ct值都在35以下,基本可以排除假阳性。参加冬奥会的检测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训练和考核的,特别是在出现1-2次阴性、阳性交替后,会更加认真仔细。而且,这些检测结果都由专家小组共同分析、讨论再确定。因此,采样和检测操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换句话说,这种部分感染者出现核酸检测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这些感染者不是每天都做核酸检测,假设特别巧合,在平常的生活中,这些人就赶上阴性那天去做核酸检测,而阳性那天都没有去做核酸检测,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记录全都是阴性,由他们在阳性那天造成传播的感染者,也就成了“隐匿性传播”。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新冠感染者中部分人出现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目前还不清楚,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这种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在“隐匿性传播”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给新冠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封面图片

吴尊友:疫情形势仍严峻 要有长期斗争准备

吴尊友:疫情形势仍严峻要有长期斗争准备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尽管国际社会对疫情趋势比较乐观,但中国专家对于疫情形势的估计一直持谨慎态度,认为病毒变异一直在发生,人们对冠病流行规律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从发病和死亡两个流行曲线分析过去两年多的起伏变化,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因此,他提醒大家,要有长期斗争准备。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采访全文,吴尊友说,受全球疫情尤其是周边国家和香港地区疫情影响,中国境外输入疫情明显增加,对外防输入造成巨大压力。这次疫情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隐性感染者或轻症病例比例高,对发现疫情造成困难,增加了防控难度。此外,一年前所有人对冠病病毒都没有免疫力。现在随着疫苗接种,约90%的人都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这对每个个体来说是好事,但对于疫情防控来说,为早期发现疫情增加了困难,为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因此,与过去两年防控工作相比,中国动态清零的难度更大,这就需要发现疫情更早,采取措施更快,各项措施落实更加彻底。吴尊友说,这次流行的毒株为奥密克戎,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二是绝大多数人经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力后,症状轻,发现难;三是周边国家和香港地区等高发疫情,造成中国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多。另外还与有的地方认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各方面准备不足,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有关系。...发布:2022年4月2日2:41PM

封面图片

吴尊友:从世卫数据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

吴尊友:从世卫数据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4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做演讲。20年公卫事件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吴尊友提出一个问题,回顾20年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从2003年非典,2008年的肠道病毒EV71,到2009年的甲流,再到2019年底/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从这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首先是发现我们的病原体鉴别能力弱。”吴尊友说,20年前,非典流行时病原体是什么时候分离的呢?是在非典流行五六个月以后才知道是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而且这个病原体的分离和确定工作不是中国的科学家,而是外国专家完成的。其次,我们对突发疫情的发现还是不够及时,再就是我们的疫情统计报告能力还比较弱。吴尊友介绍,2003年非典结束后,我国政府努力补短板,用几年的时间,建立了短时间、多病种、多个实验室平行鉴别病原体的能力。即一旦有新的突发疫情发生,我们可以组织多个实验室同时来做病原体分离工作。像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即约一周时间,就把病原体分离出来了,破解了病毒的基因结构序列。在及时了解和掌握疫情方面,我们建立了“竖到底、横到边”的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实时报告信息系统,还建立了以症状为指标的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吴尊友认为,回顾刚经历三年的新冠疫情,还是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新冠流行不仅对普通老百姓,对专业人员一些原本的认知也造成了冲击,混淆了已经理解“很全面”的基本概念,比如“死亡”。“在过去两三年,老百姓问得最多的就是新冠已经变成类似于流感了,病死率已经很低了,为什么我们还不放开?”吴尊友说,可能大家知道:衡量一种传染病的严重程度,死亡是一个重要指标,而“死亡”也分绝对数和相对数,相对数又有死亡率和病死率两个指标。吴尊友介绍,以香港五波新冠疫情的情况为例,从病死率来看,第一波疫情的病死率是3.23%,第二波病死率是0.45%,第三波病死率是2.5%,第四波病死率是1.4%,第五波疫情的病死率是0.48%。单从病死率来看,数字确实在减少,但从死亡人数来看却在增加。第一波疫情死亡的病例数是三人,而第五波疫情死亡的病例高达1万多(截至2022年底)。那么,第一波和第五波疫情,哪波更严重?“所以,不能简单地看病死率的数值大小。”吴尊友说。同样是病死率这样一个概念,其含义在不同的传染病是不一样的,比如狂犬病的病死率是百分之百,不管是哪里都是这样。流感的病死率基本是0.1%左右。但是新冠的病死率,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人口、不同的疫情规模”差异很大。所以说,病死率不是衡量新冠疫情严重程度的一个完全可靠的指标,它反映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吴尊友认为,死亡风险实际上是感染以后才有可能面对的危险。如果疫情或者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之中,大家就都不感染,感染的风险就不存在,也就不可能因为感染而造成死亡了。而病死率只是考虑了感染以后那部分人群。也就是说,如果疫情感染的人数很多,虽然病死率很低,但造成的死亡人数规模也可能很大。所以,疫情规模对于死亡的数量和对判断疫情是否严重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来看,新冠全球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新冠的发病和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严重”,吴尊友说。新冠流行让我们还学到了什么吴尊友介绍,以前做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或者聚集性疫情调查,主要是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做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是“三公”,即公安、公卫、工信等大数据部门与专业队伍的合作开展。这个变化提醒我们,公共信息在传染病学调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感受到面临的巨大挑战。公共卫生人员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但是供主政官员决策的重要信息,则是公安和工信部门掌握得更全面。“无论是从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还是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或者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发现,我们认识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窗口在医院。”吴尊友说。医院是未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窗口和哨点,所以医防结合非常重要。如今,疾病控制体系改革已经完成了行政框架的构建,下一步技术框架如何支撑疾病控制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全面规划。吴尊友表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包括将组建国家数据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有了国家数据局,数据信息的分享将变得可能,比如医院和疾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去年12月为例,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的新冠病例,医院此时的全部精力都在救治病人,没有时间对每个病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这就导致传染病实时报告信息系统不能反映全国的新冠疫情实时情况。“如果以后可以直接从医院的信息系统抓取相关信息做分析,就不需要人工再去另外单独填报传染病报告信息。这样,类似的问题在将来就不会再发生了。”吴尊友说。这就涉及AI技术的应用,比如最近很火的ChatGPT,在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业中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吴尊友表示,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卫人员就是疾控系统的人员,实际上医疗系统,特别是基层的医疗机构都是公共卫生重要的人才队伍。因此,将来的公共卫生事业也需要把这支庞大的队伍用好,才能在将来应对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好“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工作。...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47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4761.htm

封面图片

联防联控发布会最新通报丨海南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新冠疫苗预防重症效果显著

#疫情通报#海南#Hainan【联防联控发布会最新通报丨海南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新冠疫苗预防重症效果显著】今天(8月10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介绍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8月多省份报告本土感染者超百例海南三亚疫情仍处于高位进展期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发布会上介绍,近期,周边国家疫情快速反弹,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8月以来,全国共有9个省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百例,其中海南省超过两千例。目前,三亚疫情仍处于高位进展期。新疆、内蒙古、广东等省份多地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社会面传播风险。西藏拉萨、日喀则、阿里等地近日新报告本土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高。前期在甘肃、广西、山东等省、自治区发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19个省份超万名医卫人员支援海南8月10日0—12时,海南省共报告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45例,其中确诊病例35例,无症状感染者10例。8月1日至8月10日12时,海南省本轮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2454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播隐匿,容易引发较大规模聚集性疫情,海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当前正处于快速进展期。为尽快控制疫情,已从全国19个省份调派1万余名医疗卫生人员支援海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派出工作组指导西藏控制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为加强对西藏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派出工作组,包括检测、流调、救治、社区管控的专家,指导西藏尽快控制疫情。西藏是有能力应对现阶段疫情的。新冠病毒疫苗预防重症效果明确且显著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介绍,当前,各地按照新版防控方案要求,立足于快速精准做好风险管控,积极应对,各起疫情基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行之有效。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现有新冠病毒疫苗对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效果明确且显著,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效果会更好。核酸检测结果不互认可留言反映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还表示,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印发以来,各地迅速组织落实。接下来,将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时效,优化完善健康码管理,更加便利群众安全有序出行。如果群众遇到核酸检测结果不互认的情况,可以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各地的公众留言板反映。猴痘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我国尚未发现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还介绍,2022年5月以来,猴痘病毒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相关病例。()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