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狼疮患者在接受实验性免疫治疗后进入长期缓解期

五名狼疮患者在接受实验性免疫治疗后进入长期缓解期德国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五名接受红斑狼疮实验性治疗的病人都进入了长达17个月的缓解期。这一充满希望的突破来自于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使用,这是一种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新兴疗法。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67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676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癌症病人组织促请将肺癌手术后免疫治疗纳入安全网 减轻患者负担

癌症病人组织促请将肺癌手术后免疫治疗纳入安全网减轻患者负担癌症病人组织「同路人同盟」表示,肺癌手术后免疫治疗可降低复发率一半以上,但因为有关治疗未纳入安全网,不少患者未能负担数十万元的费用而承受复发风险,促请政府将相关治疗纳入安全网,减轻患者负担。肺癌是香港癌症头号杀手,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超过四分之一。临床肿瘤专科郑志坚说,术后免疫治疗适合第二、第三期肺癌患者,能减低57%癌症复发率,巩固治疗效果,治疗若纳入安全网,综援人士治疗费用将全免,一般市民亦能按资产比例获部分减免。有癌症患者表示,术后免疫治疗共需接受17次,每3星期一次,每次费用约2万元,丈夫是退休公务员才获减免。「同路人同盟」主席陈伟杰说,在政府医院接受术后免疫治疗费用约40万元,当中仍未计算政府资助的其他药物、手术、住院等费用。立法会议员陈颖欣认为将有关治疗纳入安全网,长远能够减低政府医疗负担,也能改善癌症复发率及死亡率。2024-06-1915:51:15

封面图片

红斑狼疮为什么尤其偏爱女性,到底有多严重?

红斑狼疮为什么尤其偏爱女性,到底有多严重?红斑狼疮不是皮肤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我们听得不多,但实际上,红斑狼疮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美国红斑狼疮基金会的数据,美国有超过150万人受到此病的影响,全球患者数至少为500万。在中国,红斑狼疮患者超过100万,患病率是全球第二高的,它实际的普遍性远比人们想象的高。红斑狼疮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家知道,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会保护我们不被病原体伤害,但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混乱,弄错目标,转向攻击我们自己的身体,导致各种伤害,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皮肤、关节、血液、肾脏和大脑。这些器官和组织,在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下,会发生各种炎症和组织损害。这也是红斑狼疮症状复杂多变的原因。肾内科医生是最常接诊红斑狼疮患者的医生之一,因为肾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据统计,约40%~60%的红斑狼疮患者在疾病初期就会出现肾脏损害,而且17%~25%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此外,儿童红斑狼疮,即18岁前发病的红斑狼疮约占所有病例的20%。近年来儿童红斑狼疮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红斑狼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女性患者更常见?那这种疾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很遗憾,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对红斑狼疮的成因依然没有一个确凿单一的结论——就像我们无法准确地回答大多数癌症是如何发生的一样。但和癌症一样,我们也找到了一些因素,有这些因素的人群,发生红斑狼疮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遗传、激素和环境因素相结合的结果。科学家们发现了50多种与红斑狼疮有关的基因,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一些特殊的密码,可能会让人更容易得这个病。换句话说,如果家里有人得过红斑狼疮,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家族的成员可能更容易得红斑狼疮。但是,并非有了这些基因就一定会生病。好比一对含有这些基因的双胞胎,一个可能会得红斑狼疮,另一个可能就不会。另外,红斑狼疮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科学家发现可能是雌激素造成的。虽然还没有证据证明,雌激素或任何其他激素与狼疮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许多女性在月经前期或怀孕期间,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红斑狼疮症状更为严重,这表明激素可能在调节红斑狼疮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除了基因和激素,环境因素也可能是触发红斑狼疮的原因之一。比如说,太阳的紫外线、某些感染,或者服用某些药物,都可能是让这个病发作的外部原因。出现以下多种症状可能需要考虑红斑狼疮由于我们不知道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先攻击哪个器官,或者哪个器官最容易表现出症状,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这些红斑狼疮常见的症状:疲劳和发热:患者可能会经历持续的疲乏和不断的低烧。这些症状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活跃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手腕、手指和膝盖等关节部位,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面部蝴蝶状皮疹:这是红斑狼疮最典型的标志之一,通常出现在两颊和鼻梁上,形状像蝴蝶的翅膀。日光敏感: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可能对阳光过敏,阳光暴露可能会引发或加剧皮肤病变。手指和脚趾在寒冷或压力下变色:这是“雷诺现象”,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可能在寒冷或应激情况下变为白色或蓝色。气短和胸痛: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红斑狼疮影响到了肺部或心脏。干眼症和视力问题:狼疮可能导致眼睛干涩和视力问题。头痛、意识模糊和记忆丧失:当狼疮影响大脑时,可能会出现这些神经系统症状。其中,《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建议:当育龄女性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需要关注自己会不会常出现口腔溃疡、关节是否肿疼,结合症状要想到可能是免疫力的问题。同时除了对症找医生,还可以考虑向免疫科医生求助,追加血液检查,是有可能早期发现红斑狼疮的。此外,红斑狼疮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肾脏疾病、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问题、血液和血管疾病、肺炎症和心脏问题等。其中,血小板降低是红斑狼疮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这是因为免疫系统无差别攻击和破坏健康的血小板,还可能导致脾脏肿大,进而阻碍血小板的循环。以及红斑狼疮患者使用的某些药物,如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和硫唑嘌呤也可能抑制骨髓中血小板的产生,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它们帮助血液凝固,防止出血。因此,当血小板出现严重的减少的时候,最有可能的表现就是流血不止,另外还会出现瘀伤、小伤口出血时间过长、皮肤上出现小红点、经期过重或疲劳等,以及在严重的撞击或者外伤后,严重的出血,亦会导致患者死亡。4个红斑狼疮的常见误区1、红斑狼疮一定有面部红斑?不一定。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无差别攻击全身器官,因此红斑狼疮的症状多样化,只是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更多人关注,因此脸部红斑最常亦往往最先被人注意到。2、红斑狼疮具有遗传倾向,患者不能生孩子?不一定。红斑狼疮本身并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只是为了避免母胎面临的风险,需要提前计划生育,因为妊娠期禁用许多红斑狼疮的治疗用药。一般来说,最好在通过适用于妊娠期的药物使疾病静止6个月后再尝试受孕,并且需要接受孕前评估,受孕的患者最好能继续使用适用于妊娠期的药物并在妊娠期持续用药。但如果红斑狼疮患者在疾病活动度较高(尤其是肾炎)或有严重相关损伤(如肺动脉高压、心血管疾病)时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且胎儿结局不良。此外,红斑狼疮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是红斑狼疮患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家里有人得过红斑狼疮,那么孩子可能更容易得。3、红斑狼疮患者需要终身使用激素?不一定。激素治疗是控制红斑狼疮的一种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终身使用。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来定。4、红斑狼疮好了就可以自行停药?不是。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能会有复发的风险。患者可以停药,但绝对不能自行停药。请信任医生,治疗和药物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参考文献[1]Lupusfactsandstatistics:https://www.lupus.org/resources/lupus-facts-and-statistics[2]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CDC: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CDC[3]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epidemiology-and-pathogenesis-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topicRef=4668&source=see_link[4]https://www.niams.nih.gov/zh-hans/health-topics/langchuang[5]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lupus/symptoms-...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41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4121.htm

封面图片

港大医学院与科大研发新技术 助癌症免疫治疗

#港闻【Now新闻台】港大医学院与科大的研究团队研发新技术,利用干细胞生成人类免疫细胞,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疗效。港大医学院与科大的团队指,以往癌症患者因免疫细胞不足,无法有效对抗癌细胞,而团队首次利用一种「人类扩展潜能干细胞」,在实验室环境中产生免疫细胞用于癌症免疫疗法,能够复制人体生成免疫细胞的自然过程,团队亦针对肝癌制定策略,提高免疫细胞的癌症靶向疗效。

封面图片

实验性疫苗对癌症进行重新编程以发起免疫疗法攻击

实验性疫苗对癌症进行重新编程以发起免疫疗法攻击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它涉及为免疫系统增压以更好地对抗癌症,并取得了一些非常有希望的早期结果。最常见的一种免疫疗法是通过从病人身上取出T细胞,对它们进行编程以识别特定的癌症抗原,并让它们在体内释放,以猎杀带有这些抗原的癌症。问题是,这需要一定程度的猜测,以确定哪些抗原对每个病人最有用。因此,在新的研究中,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方法,教导T细胞识别更广泛的抗原,增加病人的免疫系统成功攻击其癌症的机会。诀窍是将癌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APC),可以教T细胞寻找什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RaviMajeti说:"我们假设,也许被重新编程为巨噬细胞的癌细胞可以刺激T细胞,因为这些APC携带着它们来自癌细胞的所有抗原"。为了测试这个想法,研究人员诱导小鼠的白血病细胞转化为APCs。果然,对照组的小鼠成功清除了它们的癌症。更妙的是,该疫苗策略似乎能够长期发挥作用,防止疾病复发。Majeti说:"当我们第一次看到有免疫系统工作的小鼠清除白血病的数据时,我们被震惊了。我们无法相信它的效果如此之好。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免疫系统记住了这些细胞教给它们的东西。当我们在最初的肿瘤接种100多天后将癌症重新引入这些小鼠体内时,它们仍然有强烈的免疫反应来保护它们。"接下来,该团队在患有三种不同类型实体肿瘤--纤维肉瘤、乳腺癌和骨癌的小鼠身上测试了这项技术。结果并不像对白血病那样有效,但仍然显示出积极的效果。最后,研究人员用取自人类患者的细胞进行了实验。结果,来自人类白血病细胞的APCs似乎成功地教导来自同一病人的T细胞应该寻找什么。这表明该方法最终可以应用于人类,但仍需做更多工作。Majeti说:"重新编程的肿瘤细胞可以导致小鼠对癌症的持久和系统性攻击,并且与人类患者的免疫细胞有类似的反应。未来我们也许能够取出肿瘤细胞,将其转化为APC,并将其作为治疗性癌症疫苗回馈给患者。最终,我们可能能够将RNA注入患者体内,并转化足够的细胞,以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癌症,而不必首先取出细胞。在这一点上,那是科幻小说,但那是我们感兴趣的方向"。该研究发表在《癌症发现》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79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7939.htm

封面图片

综合治疗试验实现了霍奇金淋巴瘤94%的缓解率

综合治疗试验实现了霍奇金淋巴瘤94%的缓解率现在,一项新的临床试验已经调查了将免疫疗法添加到组合中。它在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进行,涉及近1000名3期或4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该试验比较了化疗与药物brentuximabvedotin的标准治疗,以及化疗与一种名为nivolumab的免疫治疗药物的搭配。接受免疫疗法和化疗组合的小组有94%的患者进入缓解期,随访期为一年。在数百人中,该组只有4人死亡,而单独接受化疗的小组有11人死亡,其中86%的患者获得了缓解。事实上,该团队表示,该试验非常成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下令提前停止试验,以便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能够加快批准该疗法用于治疗3期和4期霍奇金淋巴瘤。试验的首席调查员AlexHerrera说:"结果是显著的,在3期或4期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nivolumab和化疗的组合作为初始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这对这种癌症患者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因为他们有了另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选择"。重要的是,该试验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将年仅12岁的患者纳入其中。放射治疗是这一群体的常见治疗方法,但这不仅在当下更令人不快,而且在日后有更高的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在这项研究中,它被免疫疗法有效取代。该研究的高级调查员乔纳森-弗里德伯格(JonathanFriedberg)说:"通过消除参加这项试验的儿童的辐射,我们基本上消除了许多有毒的后期影响的风险。"但是我们的试验目前只有一年的随访数据,我们将在未来继续观察副作用。"阅读新闻稿:https://www.urmc.rochester.edu/news/story/hodgkin-lymphoma-treatment-boosting-new-options-for-young-people-with-advanced-disease...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50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5033.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大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

中国科大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荣斌、江维教授团队和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任宏团队合作,发现了下丘脑-垂体轴及其产生的激素α-MSH,可以通过其受体MC5R促进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生长,MC5R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8月4日,该成果论文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据悉,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方法。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是其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重要原因。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免疫抑制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响应性还比较低。目前只有20%左右的病人从这种方法中获益。因此需要进一步揭示肿瘤免疫抑制机制并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和策略。肿瘤患者经常遭受抑郁、恐惧、焦虑等精神或情感应激,且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抑郁、压力会加速肿瘤的发展并削弱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表明神经系统及其介导的应激反应在肿瘤生长和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不同的肿瘤模型研究神经应激感应中枢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发现荷瘤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被激活,且血清垂体荷尔蒙α-MSH浓度显著升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垂体产生的α-MSH可以通过其受体MC5R促进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利用抑制剂阻断MC5R,可抑制肿瘤生长,并且该抑制剂可与免疫检查点药物发挥协同效果。利用临床标本,研究人员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和恶性头颈癌患者血清中α-MSH浓度显著升高,并与外周血中的髓系免疫抑制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此次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发现一条介导肿瘤免疫抑制的神经内分泌通路,即下丘脑-垂体-骨髓(HPB)轴;发现MC5R作为一个新的应激受体,感应下丘脑-垂体信号,从而促进髓系造血;发现MC5R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审稿人认为,该项工作“非常有意思”“有很强的创新性和临床相关性”“能够提供潜在的新的免疫治疗途径”。周荣斌表示,下一步,团队一方面将继续筛选和鉴定机体感应损伤/应激信号的新型免疫受体,揭示其免疫和疾病机制;另一方面将围绕MC5R等靶点,发展具有免疫干预功能的治疗性药物。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141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141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