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家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让啤酒的味道更醇厚

微生物学家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让啤酒的味道更醇厚许多年来,啤酒是在开放式大桶中酿造的。然而,该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过渡到使用大型封闭式容器,因为它们更容易填充、清空和清洁,并允许以更大的量进行酿造,同时也产生较低的费用。然而,由于风味产生不足,这些现代技术生产的啤酒质量较低。在发酵过程中,酵母将醪液中的一半糖转化为乙醇,一半转化为二氧化碳。问题是,二氧化碳对这些狭小的容器进行加压,从而冲淡了味道。Katholieke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荣誉教授JohanThevelein博士和他的小组以前曾开发过识别酵母中负责商业上重要特征的基因的技术。他们利用这项技术,通过筛选大量的酵母菌株来寻找负责啤酒风味的基因,以观察哪种酵母菌在压力下保持风味的效果最好。Thevelein是NovelYeast公司的创始人,并与其他公司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合作,他说他们集中研究了一种类似香蕉味道的基因,因为它是"啤酒以及其他酒精饮料中最重要的味道之一"。Thevelein说:"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在MDS3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单一的突变,该基因编码的调节器显然参与了乙酸异戊酯的生产,乙酸异戊酯是香蕉味的来源,是这种特定酵母菌株的大部分耐压性的原因。"Thevelein和同事随后使用CRISPR/Cas9,一种广为人知的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其他酿酒菌株中设计这种突变,这同样改善了它们对二氧化碳压力的耐受性,使味道十足。"Thevelein说:"这证明了我们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以及它们的商业潜力。""该突变是了解高二氧化碳压力可能损害啤酒风味生产的机制的第一个见解,"Thevelein说,他指出MDS3蛋白可能是一个重要调控途径的组成部分,可能在对抗二氧化碳抑制风味生产方面发挥作用,但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目前还不清楚。了解更多: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aem.00814-22...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186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186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复杂的微生物大都会:微生物学家揭示细菌的跨代团队合作

复杂的微生物大都会:微生物学家揭示细菌的跨代团队合作当细菌建立群落时,它们会进行跨代合作并共享养分。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开发的方法首次成功地证明了这一点。这项创新技术能够跟踪细菌群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在自然界中,细菌通常生活在群落中。它们集体定植于我们的肠道,也被称为肠道微生物群,或形成生物膜,如牙菌斑。群落生活给单个细菌带来了许多好处,例如增强了对恶劣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向新领地扩张以及从共享资源中获得共同优势。细菌群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菌会形成错综复杂的三维结构。在11月16日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Microbiology)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中,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的克努特-德雷舍尔(KnutDrescher)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详细研究了细菌群落的发展过程。他们在方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够同时测量基因表达,并对微生物群落中单个细胞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行为进行成像。琼脂板上的枯草杆菌群(彩色图像)图片来源: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我们使用枯草杆菌作为模式生物。这种无处不在的细菌也存在于我们的肠道菌群中。"研究负责人克努特-德雷舍尔(KnutDrescher)教授解释说:"我们发现,这些生活在群落中的细菌会进行跨代合作和互动。前几代人为后几代人沉积代谢物"。他们还在细菌群中发现了不同的亚群,它们产生和消耗不同的代谢物。一个亚群分泌的一些代谢物会成为后来出现的其他亚群的食物。研究人员将最先进的自适应显微镜、基因表达分析、代谢物分析和机器人采样结合在一起。利用这种创新方法,研究人员能够在精确定位的地点和特定时间同时检测基因表达和细菌行为,并识别细菌分泌的代谢物。因此,细菌群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菌群前沿、中间区域和菌群中心。不过,这三个区域呈现出渐变的特点。"根据区域的不同,细菌的外观、特征和行为也各不相同。边缘的细菌大多是运动的,而中心的细菌则形成非运动的长线,从而形成三维生物膜。"第一作者汉娜-杰克尔(HannahJeckel)解释说:"原因之一是空间和资源的可用性不同。"具有独特行为的细菌的空间分布使群落能够扩展,同时也能隐藏在保护性生物膜中。这一过程似乎是细菌群落的普遍策略,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这项研究说明了细菌群落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揭示了单个细菌之间有利于群落的合作互动。因此,空间和时间效应在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建立中起着核心作用。这项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是开发了一种开创性的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获取多细胞过程的全面时空数据。...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32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329.htm

封面图片

德国一酿酒厂开发出无酒精速溶啤酒粉

德国一酿酒厂开发出无酒精速溶啤酒粉弗里奇是这家酿酒厂的负责人。他说,目前产品已经基本具备了啤酒的味道,但不含酒精。下一步他们准备将二氧化碳和酒精也加入其中,这样就能真正制作出“速溶啤酒”。弗里奇说,未来,“啤酒粉”可以大大减轻啤酒在运输中的重量,还能减少燃料消耗和碳排放。德国勃兰登堡州某酿酒厂负责人弗里奇:过去喝一瓶啤酒,里面的水重1斤,瓶子重1斤,运输时每瓶啤酒相当于重了2斤,而现在45克啤酒粉就能解决。这家企业表示,如果啤酒粉能够在啤酒厂商之间大规模推广,可以帮助德国减少3%到5%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推广到全球,可以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0.5%。目前这款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酿酒厂希望能在今年年底之前正式推出,不过他们也承认要想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75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755.htm

封面图片

会冒泡的"啤酒机器人"可以加速啤酒的酿造

会冒泡的"啤酒机器人"可以加速啤酒的酿造发酵过程需要长达四周的时间,在此期间,细菌可能会进入麦芽汁,最终破坏啤酒的味道。此外,一旦这个过程完成,所有的酵母细胞必须从啤酒中过滤出来,这是一个耗时的任务。这就是啤酒机器人的用武之地。由布拉格化学与技术大学的MartinPumera教授及其同事创建的这些设备采用了2毫米宽的珠子形式。每个珠子都是通过混合活性酵母、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和海藻酸钠制成的,然后将液体混合物(每次一滴)滴入氯化铁溶液中。在最后一步,每个珠子的一面通过暴露在电化学电池内的碱性溶液中被制成多孔的结构。当产生的BeerBots被扔进一个麦芽汁烧瓶中时,它们最初会沉到底部。然而,当它们开始发酵糖分时,它们会产生二氧化碳气泡,将它们推到表面。在那里,机器人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次沉入水中。它们重复这个上下的过程,直到麦芽汁中的所有糖分都被发酵。然后,这些珠子留在烧瓶底部,在那里它们可以被收集起来,用磁铁吸走--据说这个过程比过滤掉游离的酵母细胞要快得多,也容易得多,因为游离的酵母细胞需要更长时间来发酵糖分。试验中还发现单个批次的BeerBots可以在需要丢弃之前再重复使用三个发酵周期。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最近发表在ACSNano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668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6681.htm

封面图片

我国科学家用废旧电池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我国科学家用废旧电池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2月1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夏宝玉教授团队利用回收的废旧电池,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甲酸。“这项技术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夏宝玉说,团队设计的二氧化碳电解反应器能在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面积与产量40倍放大。按照当前市场成本估计,每电解产生1吨甲酸,就将获得244美元盈利,并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杂志。(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微生物学家在大堡礁发现衣原体样细菌

微生物学家在大堡礁发现衣原体样细菌研究人员在大堡礁的珊瑚组织中发现了一种类似衣原体的细菌和内生单胞菌,为珊瑚微生物组及其对珊瑚礁健康的潜在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些发现首次描述了珊瑚中的衣原体,强调了珊瑚相关细菌与其宿主之间可能存在的营养和能量交换。这项研究由墨尔本大学与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汤斯维尔)和维也纳大学联合进行。研究在珊瑚组织中发现了两种细菌群,其中一种与引起衣原体的细菌(衣原体)非常相似,另一种是内生单胞菌。这项由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桂冠奖学金资助的研究为人们了解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增添了另一层复杂性。墨尔本大学理学院首席研究员JustinMaire博士说,衣原体--一种包含哺乳动物衣原体感染病原体的细菌--以前从未在珊瑚中被描述过。Maire博士说:"我们与衣原体专家AstridCollingro博士和维也纳大学的MatthiasHorn教授合作,发现这些细菌从宿主那里窃取营养和能量来生存。新型衣原体表现出与哺乳动物病原体的许多相似之处,但我们还不确定它们对珊瑚是有害还是有益。这种细菌有可能从其他珊瑚相关细菌那里获得营养和能量,对于我们这些致力于了解珊瑚生物学的人来说,生活在珊瑚组织内的细菌相互影响的可能性是相当令人激动的"。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墨尔本大学教授MadeleinevanOppen说,发现的另一种细菌Endozoicomonas已知广泛存在于珊瑚中,由于其产生B族维生素和抗菌化合物的能力,通常被认为是有益的。"我实验室的重点领域之一是为珊瑚开发细菌益生菌,帮助它们提高对气候变暖造成的热应力和存活率的抵抗力,"vanOppen教授说。"我们对珊瑚相关细菌的功能仍然知之甚少,这项新研究将帮助我们弄清益生菌是否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内生单胞菌等细菌是否最适合完成这项工作。"...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05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0517.htm

封面图片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并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根据《人民日报》星期二(4月16日)报道,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此次发布的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分为三种口径,包括2021年全国、区域及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和2021年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据介绍,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核算电力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次发布的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供不同主体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是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中“统筹推进排放因子测算”要求的重要举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公告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根据基础数据更新情况,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2024年4月16日8:16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