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表面二氧化碳能力的临界点可能会加速气候变化

海洋表面二氧化碳能力的临界点可能会加速气候变化下降的原因是出现了一个低碱度水的表层,阻碍了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碱度是一种化学特性,它影响到二氧化碳在海水中的溶解能力。作者说,尽管由于全球努力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中使用的排放情景不太可能,但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以前未知的临界点,如果被激活,将对全球变暖踩下一记重重的刹车。得克萨斯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MegumiChikamoto说:"我们需要考虑这些最坏的情况,以了解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不仅在本世纪,而且在下世纪和下下世纪可能对海洋产生的影响。"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2017年,墨西哥湾上空的波涛汹涌的海面。德克萨斯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发现,未来的变暖可能引发海洋表面的化学变化,从而加速全球变暖。资料来源: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Tiannong"Skyler"Dong海洋吸收了人类产生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气候模拟以前显示,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但没有人考虑将碱度作为一种解释。为了得出结论,研究人员重新计算了450年模拟的各个部分,直到他们发现碱度是导致减缓的一个关键原因。根据研究结果,这种影响始于极端的气候变化,它使降雨量增高并减缓了洋流。这使得海洋表面覆盖着一层温暖的淡水,不容易与下面更冷、碱性更大的水混合。随着这个表层变得更加饱和,其碱度下降,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最终的结果是,表层成为吸收二氧化碳的障碍。这意味着更少的温室气体进入海洋,更多的温室气体被留在了大气中。这反过来又产生了更快的变暖,从而维持并加强了低碱度的表层。共同作者,德克萨斯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附属研究员和科罗拉多大学的副教授PedroDiNezio说,这一发现有力地提醒我们,世界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避免跨越这个和其他临界点。他说:"无论是这一现象还是冰原的崩溃,在我们的未来有可能潜伏着一系列相关的危机,我们需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他说,下一步是要弄清楚碱性机制是否在更温和的排放情况下被触发。"共同作者、曾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1年气候报告做出贡献的科罗拉多大学教授NikkiLovenduski说,该研究的发现将帮助科学家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做出更好的预测。她说:"这篇论文表明,气候变化问题可能会因为一些尚不清楚的事情而加剧。但是这项特殊的研究所揭示的海洋气候反馈机制将开辟新的研究途径,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碳循环、过去的气候变化,也许还能为未来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856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856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蓝藻中关键酶可 “吞噬” 二氧化碳

蓝藻中关键酶可“吞噬”二氧化碳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隐藏在大自然蓝图中”的可“吞噬”二氧化碳的关键酶。这一发现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完成。蓝藻拥有名为二氧化碳浓缩机制(CCM)的系统,能固定大气中的碳,并以比一般植物和农作物快得多的速度将其转化为糖。研究人员表示,设计更高效捕获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作物,将极大地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减少对氮肥和灌溉系统的需求,还能增强世界粮食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CCS)示范工程项目在南中国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据财新网报道,中国海油集团星期四(6月1日)宣布上述信息。CCS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一种,即把二氧化碳从发电、化工、炼钢等过程中分离出来,直接注入咸水层、枯竭油气层、煤床、盐床等地质体中,从而封存二氧化碳的过程。上述项目是为了封存伴随恩平15-1海上原油生产平台开采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报道称,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所在油田群高峰日产原油超过7000吨,油田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达95%,若二氧化碳随原油一起被开采,不仅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会腐蚀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该项目目标是实现“岸碳入海”,即捕集陆上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罐车、管道、船舶等方式输送到海洋中利用或封存。中国海油介绍,中国南部及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但这些地区陆域沉积盆地面积小、分布零散,不适宜封存;而海洋碳封存具有不占用土地、远离蓄水层、海水层阻隔等优势。

封面图片

上海实现国内首例集装箱轮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上海实现国内首例集装箱轮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据上海洋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消息,5月1日12时,巴拿马籍“长顶”号集装箱货轮完成作业后驶离上海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与以往不同,除了集装箱作业任务外,本次在装卸集装箱的同时还卸下了一罐液态二氧化碳。这罐液态二氧化碳源自船舶加装的碳捕捉系统,该系统将货轮引擎工作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液化。国内首罐液态二氧化碳的卸船标志着远洋航行船舶从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

封面图片

从陆地到海洋:侵蚀加剧如何影响海洋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从陆地到海洋:侵蚀加剧如何影响海洋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陆地侵蚀的增加导致硅酸盐和碳酸盐的更多风化。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使用了一个模型来确定导致碱度增加的因素,如侵蚀程度、碳酸盐在该地区的比例、温度、集水区大小和土壤厚度。方法和影响因素"我们使用的模型是一个统计学模型,而不是一个机械学模型。我们应用它来确定基于我们汇编的数据集的影响碱度的因素,并描述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Hereon碳循环研究所的NeleLehmann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它是与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Helmholtz-ZentrumfürPolar-undMeeresforschung(AWI)的国际合作,由德国学术协会(DAAD)资助。如果变暖继续缓慢,到2100年碱度将下降高达68%,这取决于流域。这意味着海洋封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将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变暖将导致温带气候区的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更多的降水。这将使碱度最多增加33%。"但这并不意味着更多的排放对气候有好处。与世界各地排放的人造二氧化碳数量相比,碱度的影响很小。"Lehmann说:"风化过程在更长的时间内展开其影响。"气候变化正在大大加快碳循环和风化的相互作用,这是生命发展的基础。该小组首先寻找现有的数据。目标是在侵蚀测量点的附近找到尽可能多的碱度测量数据。为了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搜索了数据库和出版物,并亲自取样。他们使用他们的新模型对碱度因素进行了调查。最大的限制是:研究人员使用的侵蚀率测量通常只在20年内进行,而且很复杂和昂贵。这使得数据集的制作很困难。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几乎没有任何测量结果,所以该研究仅限于中纬度地区。北极地区的新问题下一步,Lehmann想研究碱度和北极地区的侵蚀率。在那里,数据情况是零散的。而气候变化是明显的,所以可能也会出现碱度通量的最大变化。特别重要的是:侵蚀本身是否因气候变化而改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19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1947.htm

封面图片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月平均浓度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月平均浓度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基林曲线"是科学家查尔斯-戴维-基林(CharlesDavidKeeling)设想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累积情况的图示。基林曲线所显示的数据是基于夏威夷岛莫纳罗亚天文台从1958年至今的连续测量结果。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二氧化碳项目主任、"基林曲线"原创者之子拉尔夫-基林(RalphKeeling)称,每年4.7ppm的升幅是有记录以来二氧化碳浓度的最大增幅。基林说,我们"不断刷新"二氧化碳上升速度的记录,而造成这一不可否认现象的最终原因是全球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持续增长。虽然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但新记录的部分原因是厄尔尼诺季节的结束。厄尔尼诺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全球气候现象,由热带太平洋上的风和海面温度引起。温度的变化没有规律可循,但确实有一定的周期性。二氧化碳浓度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上一次温室气体增长速度最快是在2016年厄尔尼诺季节结束时。在化石燃料排放造成的二氧化碳增长之外,自然现象造成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也在增加自己的温室效应份额。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去年6月宣布,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421ppm,与工业化前相比增加了50%。更新后的基林曲线使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26ppm,这是数百万年来的最高记录。在人类文明的前6000年,二氧化碳水平稳定在280ppm左右。现代人类活动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大大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导致洪水、致命热浪、干旱、野火等灾难性事件增多。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水平相同时,也就是大约1400万年前,世界遭受了威胁人类文明的气候变化后果。在最近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激增之后,科学家们现在预计二氧化碳浓度将恢复到每年增加2-3ppm的标准水平。基林说,这一点也不让人放心,因为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稳定气候系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043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0434.htm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会随着其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研究发现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会随着其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罗森斯蒂尔学院大气科学教授布赖恩-索登(BrianSoden)说:"我们的发现意味着,当气候对二氧化碳的增加做出反应时,二氧化碳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更强的温室气体。这进一步证实,要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影响,就必须尽早遏制碳排放。"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最先进的气候模型和其他工具来分析二氧化碳增加对大气上层区域(即平流层)的影响。他们发现,平流层的冷却导致二氧化碳的后续增加比之前的增加产生了更大的热捕获效应,从而使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变得更强。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二氧化碳按比例增加在大气中捕获的热量(科学家称之为辐射强迫)是一个常数,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物理科学家、罗森斯蒂尔学院校友莱恩-克莱默(RyanKramer)说:"这项新发现表明,辐射强迫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着气候对二氧化碳增加的反应而变化。"二氧化碳通过在气候系统中捕获热能导致全球变暖。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何浩哲在罗森斯蒂尔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了这项研究。他认为:"这一新的认识对解读过去和未来的气候变化都有重大意义,并意味着高二氧化碳气候可能比低二氧化碳气候本质上更加敏感"。这项工作是利用耦合模式相互比较项目(CMIP)提供的一套气候模式模拟进行的,该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由数十个世界上最全面的气候模式进行的协调实验,以支持IPCC评估。为了使他们的工作超越气候模型的模拟世界,研究小组还利用高精度辐射传递模型和分析模型进行了大量"离线"辐射通量计算。这项题为"二氧化碳强迫的状态依赖性及其对气候敏感性的影响"的研究发表在12月1日的《科学》杂志上。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的纳迪尔-杰万吉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4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48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