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几百个洞 青藏高原的鼠害泛滥成灾:但其实不怪它们

一亩地几百个洞青藏高原的鼠害泛滥成灾:但其实不怪它们高原鼠兔昆桑根据一些自媒体人的报道,青藏高原生活着12亿只高原鼠兔,有些严重的地区,一亩地里有几百个鼠洞。庞大的种群数量严重危害当地生态,最重要的是它们会抢食和破坏牧草资源,这是让人难以容忍的,所以灭鼠的号角从六十年代就已经拉响了,人们对待各种“鼠”又是荼毒,又是引进天敌的。但是,在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人鼠大战”中,人类很少取得过胜利,哪怕是短暂的胜利都很少,特别是高原鼠兔,好像从来没有被打倒过,它依然每年都在扩张。然而,这几年人们对待鼠兔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有些专家甚至认为鼠兔的扩张也不是啥坏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高原鼠兔的危害高原鼠兔,又称黑唇鼠兔,是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海拔3100-5100米之间的地区,现在所有这些地区,它们几乎都泛滥了。其中青海是受害最深的,根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数据显示,高原鼠兔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面积已经达到了500万公顷以上,占当地总放牧面积的近一半。在四川、甘肃的一些县,高原鼠兔的危害面积也占到总放牧面积的30%以上。图:年降水量与高原鼠兔的关系(张卫国等,1999)说青藏高原有12亿只高原鼠兔,这个数据肯定是子虚乌有的博眼球、虚构的,因为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它是一段时间泛滥,一段时间又还好,有一个波峰波谷的。但是,一亩地有几百个鼠洞还算属实(就是有点夸张),因为每公顷(15亩)超过360个有效鼠洞才会被判定为鼠害严重区域,而在一些最为严重的区域,算上无效的鼠洞,一亩地有百八十个鼠洞不足为奇。高原鼠兔是以家群为单位建立领地的,它们会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持续数年不停打洞,然后逐年扩散。它们打洞很有讲究,会有栖息洞和躲藏洞之分,数量巨多、错综复杂。这种疯狂的打洞行为是破坏草原生态的一部分因素,因为它会破坏耕层土壤中的含水量,进而影响植被生长。在高原上有一些偏黑的土壤,上面除了“鼠类”打洞留下的土丘外,几乎没有植被覆盖,这个被称为“黑滩土”,这就是打洞带来最严重的后果——不再适合植被生长。另一方面,与许多小型哺乳动物一样,为了保持超高的新陈代谢,高原鼠兔的食量是相当惊人。它们也以牧草为食,同样喜欢最多汁的部分,一只成年鼠兔一天的食量平均在77g左右,而成年个体的平均体重差不多就是140g左右,一天要吃掉体重55%食物(另外一种泛滥的高原鼢鼠更能吃,一天要吃掉体重80%的食物)。这个食量是什么概念呢?56只鼠兔对牧草的消耗量差不多就相当于一头藏系绵羊,如果高峰期真有12亿只鼠兔的话,对牧草的破坏还是相当严重的。除此之外,它们还是许多疾病或者携带疾病的寄生虫的传播者,总之泛滥的话,肯定没啥好处就是了,不过这几年确实越来越多人觉得鼠兔泛滥也不全是坏事。为什么说鼠兔泛滥也有好事呢?在我们常规的印象中,大部分泛滥成灾的生物都是入侵物种,因为引入缺少天敌的新环境,最终让它们泛滥成灾。但是,高原鼠兔是不折不扣的“土著”,它们的祖先——古鼠兔的化石在青藏高原的北缘被发现,距今已经有3700万年了。可以说高原鼠兔生活在高原上的时间比人类要早许多,它们早已融入高原生态,但它们却在近代被认为泛滥成灾,这是耐人寻味的。在以前,人们对这些鼠兔真的是深恶痛绝,因为我们认为是它们破坏了牧草,最终导致牧业受挫,造成经济损失。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原鼠兔只是一个“背锅侠”而已,它们的泛滥确实加剧了草原退化,但是给它们创造泛滥成灾的是过度放牧。研究人员发现,在牧草生长良好的区域,鼠兔基本不会泛滥成灾,它们泛滥成灾的区域基本是那些牧草被破坏的区域。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高原鼠兔处在食物链的底端,它们在高原上有许多天敌,当地的几乎所有食肉动物都会以它们为食,甚至连棕熊这种笨重的杂食者都喜欢捕食鼠兔。在牧草较高的地区,鼠兔的视野就会很差,这让天敌们更容易捕捉到它们,而那些放牧过度的地区,草原退化,鼠兔的视野开阔,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迅速躲起来,不易被捕食。可以说,它们正是乘着草原退化的东风才泛滥成灾的,是草原退化在先,而鼠害在后。之所以有些人认为泛滥也不算坏处,是因为高原鼠兔已经成为一个“风向标”,它们洞穴的增加,就意味着放牧过度了,牧场已经出现不良情况了,预示着需要人工干预才行了。知道了这层关系之后,其实治理鼠害,也已经不是一味地的去灭鼠了,真正治本的方法还是得想办法修复草原,避免过度放牧,草原恢复了,鼠害自然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治理。可能很多人还有最后一个疑问,为什么灭鼠很难取得真正成功?其实,持续半个世纪的“人鼠大战”早已经证明灭鼠的效果不是很好,顶多治标而不治本。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与许多啮齿动物一样,高原鼠兔也是以惊人的繁殖速度而闻名。只要条件合适,雌性鼠兔在每年4-8月会持续生产,一年可以生产2-5窝,每窝在2-7只幼崽。在8月繁殖周期结束的时候,会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但是入冬之后随着食物的减少会淘汰掉一大批,那些刚出生的和老年的很难熬过冬天。对于这些繁殖能力强的动物而言,来年的种群数量基本取决于当年的食物情况,而食物情况又取决于它们的种群数量,其它因素的影响都比较小。人们“灭鼠”消灭的数量可能还没有它们因为食物和天敌死亡的多,很难真正影响到种群发展。所以,要治理高原鼠害,还是要恢复生态才行。参考资料:[1].郑志成.三江源9年砸8亿灭鼠兔,环保专家称此举破坏生态.澎湃新闻[2].王代强.强行科普丨揭秘川西北高原上的“人鼠大战”.四川在线[3].蒋麟.红星深度“人鼠大战40年”!青藏高原上,一个县的治鼠拉锯战.红星新闻...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296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296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青藏高原: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

青藏高原: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在青藏高原,有一种风景,让洁白的雪山更加神圣,让黄褐的大地更加鲜活,让青翠的草原更加富有生机,这便是高原湖泊。啼血一般的红,蜂蜜一样的黄,翡翠似的绿,还有最广布、最纯净、最神圣的蓝。它们虽仅占青藏高原面积的2%,为这片苍茫大地带来了不一样的灵动。为何在青藏高原诞生了如此众多的湖泊?它们的美究竟有多令人震撼?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冲上高原,探究高原湖泊的传奇世界。#视频()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我国建成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

我国建成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在2021年建成的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微波辐射计观测网络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利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的8个无线电探空站,组成了覆盖青藏高原西风、季风传输断面的大气立体观测网,可全天候实时观测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中的氧气、水汽、风速、风向、气压等数据。依托该观测网络,科研团队首次获得了连续3年的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大气廓线连续观测数据,为恶劣天气的临近预报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为研究青藏高原上空的天气过程和环境变化,评估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该成果近日在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发表。(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青藏高原今年首趟 “畅游东北” 旅游专列开行

青藏高原今年首趟“畅游东北”旅游专列开行5月18日,青藏高原今年首趟“天路格桑花・畅游东北”号旅游专列从西宁站发车,460余名游客乘坐专列开启了为期16天的旅程。该趟专列将经山海关、北戴河、沈阳、哈尔滨等地,一路向北开往中国“神州北极”漠河,满足了游客“一次旅程,赏遍北国好风光”的愿望。据了解,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着眼青藏铁路沿线特色旅游资源,在陆续开行青海、西藏、甘肃及省内旅游环线列车的基础上,已经开行了5趟不同方向的旅游专列。

封面图片

青藏高原北缘首次发现大型碳酸岩型铌矿资源

青藏高原北缘首次发现大型碳酸岩型铌矿资源记者10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近期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了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铌—稀土矿。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显示出巨大的找矿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学术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上。铌和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铌极度依赖于进口,稀土则是我国的优势矿产。目前,我国还没有可供规模开发利用的铌—稀土矿山。大格勒铌矿床是在青藏高原北缘首次发现的大型碳酸岩型铌矿资源,初步研究显示,其粒径和赋存形式明显优于白云鄂博等国内主要铌矿床。大格勒铌矿床的发现不仅极大扩展了我国潜在铌资源区及勘查范围,而且可为突破我国现有铌资源“提取难、利用难”的瓶颈提供契机。(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社会维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广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社会维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广这篇论文发表在《第四纪科学评论》杂志上。人类学教授StanleyAmbrose(MME)表示:“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这让科罗拉多州看起来像是处于海平面。令人惊讶的是,至少在过去的40000年里,人们能够断断续续地占领这一地区。”。“不幸的是,在这一大领域的研究很少。”该高原的面积大约是德克萨斯州的四倍,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大约11700年前开始的全新世时期。安布罗斯补充道:“尽管世界更温暖、更潮湿,但这个高海拔地区干旱,大部分草地都长满了草,这使它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生活场所。”。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高原的一个地区,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氧气水平下降,因此人口较少。然而,这个地区是牦牛和瞪羚的主要放牧区。以前人们认为,这些居民制定了独特的生存策略,包括制作专门的石器,并具有独特的基因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适应低氧条件。Ambrose说:“这些工具非常理想,因为它们可以很容易地重新配置用于不同的目的。它们灵活多样,让主人可以携带一袋膀胱,然后在几秒钟内成型。”。“在那之前,每个人都拿着大刀和长矛到处乱跑,它们耐用、结实,但并不多样化。”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挖掘地表并从不同的沉积层收集文物,挖掘出700多件文物。然后,他们使用加速器质谱14C测定这些工具的年代,以确认它们的年龄和成分。研究人员证实,这些叶片来自全新世中期至晚期。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这些刀片本身与中国北部开发的刀片相似,这表明青藏高原和中国北部之间通过高原周边的社区进行了远距离的文化交流。安布罗斯说:“这些文物是由数百公里外的地质材料制成的,这表明那里有比最大的人类狩猎采集范围大得多的大型社会网络。”。“这也意味着这些网络有远距离的互动和交流。”研究人员现在有兴趣扩大挖掘的规模,以证明他们的假设。安布罗斯说:“虽然这是一次非常小的挖掘,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存在远距离的相互作用。现在我们需要观察更大的区域,获取更多的样本,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回到更远的时间。”。这项题为“6800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最早的微湿地揭示了比以前认为的更广泛的社会维度”的研究发表在《第四纪科学评论》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091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0914.htm

封面图片

人大常委审议反间谍法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修改意见

人大常委审议反间谍法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修改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春鹰,有关反间谍法修订草案修改意见、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修改意见,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汇报,并审议了相关草案修改稿。会议又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奇,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草案和任免案审议情况的汇报等。会议决定,将有关草案修改稿等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2023-04-2520:19:13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