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下注核聚变,与Helion签订购电协议 OpenAI创始人也看好

微软下注核聚变,与Helion签订购电协议OpenAI创始人也看好据CNBC,Helion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华盛顿州埃弗雷特,拥有约150名员工。到目前为止,Helion已经筹集了超过5.7亿美元的私人资本。值得注意的是,OpenAI的创始人SamAltman也是Helion早期和最重要的投资者之一,他向Helion投资了3.75亿美元,外媒称这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Altman认为,Helion和OpenAI同样重要,并且都是人类未来的相关组成部分。“我对未来的愿景以及我喜欢这两家公司的原因是,我们可以推动智能化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下降,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都将难以置信地提高。”Altman告诉CNBC。“我们希望能够以越来越少的钱使人工智能系统越来越强大,就像我们在Helion试图用能源做的事情一样。”虽然Helion与微软的交易是将50兆瓦的电力上网,但该公司最终的目标是生产1千兆瓦的电力,是与微软的约定量的20倍。Helion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avidKirtle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的第七代设备Polaris将于明年上线并演示发电,使用脉冲高功率磁体技术实现聚变。2021年,Helion成为第一家让核聚变达到1亿摄氏度(1.8亿华氏度)的私营公司,而聚变的最佳温度大约是这个温度的两倍。此外,许多核聚变公司都在寻找稀有氢同位素氚来帮助燃料反应,但Helion计划使用量子计算中运用的稀有气体氦3。微软副董事长兼总裁BradSmith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Helion的工作“支持我们的长期清洁能源目标,并将推动市场建立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以更快地将更多的清洁能源输送到电网。”美国聚变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霍兰德(AndrewHolland)表示,微软与Helion的协议对整个核聚变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公司签署(核聚变)购电协议,”霍兰德告诉CNBC,“目前没有核聚变公司在提供电力,Helion2028年的目标是积极的,他们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有强有力的计划。”据路透社报道,当两个轻原子,如氢,被加热到极端温度,融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释放出大量能量时,就会发生聚变。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的聚变反应是短暂的,吸收的能量比释放的能量多,美国政府的实验室和30多家公司正在竞相利用聚变发电,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帮助世界削减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排放。与今天的裂变反应堆不同,核聚变发电可以在不产生长期放射性核废料的情况下发电。CNBC在报道中评论称,如果人类在未来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和使用继续增加,那么对能源的需求也将增加。核聚变的潜力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909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909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微软押注核聚变发电

许多专家认为核聚变发电仍然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微软却认为它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在一项被认为是核聚变发电领域的首个商业协议中,这家科技巨头已同意在大约五年内从初创公司HelionEnergy购买电力。由OpenAI创始人SamAltman支持的Helion承诺在2028年之前开始通过核聚变发电,并在一年之后为微软提供目标为至少50兆瓦的发电量,否则将支付罚金。鉴于Helion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还没有开始通过核聚变生产电力,这个承诺是大胆之举。Helion正在建造一个原型机,该公司称,明年将展示通过核聚变发电的能力。()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微软2028年要用“人造太阳”核聚变供电 天网AI降临?

微软2028年要用“人造太阳”核聚变供电天网AI降临?无限能源+最强人工智能……搞不好,天网在1975年就来了,只不过我们每个人不知道。当然了,这么重要的合作,少不了Altman的转发,“微软成为Helion的第一个客户,这是核聚变能源的第一笔商业交易。”英伟达科学家JimFan称,“自托管的人工智能+能源系统即将到来。”微软下注“人造太阳”,一场豪赌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研究如何用核聚变进行发电,但在技术上的攻克,一直有着不少的阻碍。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人造太阳”,并且实现商用,意味着人类将会获得无限能源,彻底解决能源危机。5年后,可控核聚变商用,Helion的牛皮是不是吹的有点大?这个胆大包天的承诺,若不能实现,还要向微软赔钱。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公司,甚至哪个国家摘得这个清洁能源的“圣杯”。嗯,不管咋说,微软倒是信心满满。微软总裁BradSmith称,“如果我们这项工程技术发展势头不感到乐观,就直接不签了”。Helion预计,将在2028年之前将其聚变发电装置上线,并在商定的一年内,实现50兆瓦,或更高目标的发电量。50兆瓦,是什么概念?当聚变装置完全能达到产生50兆瓦能量的速度时,能够为当地约40000户家庭供电。相应地,微软也将根据发电量支付电费。不过,具体价格暂时未透露。一位知情人士称,Helion目标是将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时1美分,1度电仅花0.07元人民币。就目前进展,Helion正在制造一个原型,据称明年将会展示通过核聚变发电的能力。这比5年,还要来得早......成立于2013年的Helion,大约有156名员工,与巨头微软的合作,对其来说意义重大。Helion在声明中写道,Helion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对整个核聚变行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不仅推进了商业核聚变能源上市的时间表,还支持了微软定于2030年前实现的负碳目标。如果微软真的能够在地球上首次用上核聚变,会咋样?AI的发展直接就直接炸天了,到时候,科幻片可不再科幻了。就像JimFan所说,整个系统可以自我托管:人工智能研究新的核聚变技术,来改善自身能源,并加速训练,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核物理研究者......微软相信,未来十年最大的创新可能是在聚变能源、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这些都可以相互交叉。就像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都需要大量的电力,而核聚变可以提供这些电力。目前来看,微软在人工智能上已经压到宝了,核聚变成为下一个赌注。SamAltman曾向Helion投资了3.75亿美元,外媒报道将其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Altman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做出世上最酷的技术演示,而是为世界提供电力,而且是成本极其低廉的电力。在他看来,Helion和OpenAI同样重要,并且都是人类未来的相关组成部分。他希望Helion能够在2028年之前,将电力输送到电网,并表示自己每个月都要到访Helion公司一次,为公司一些管理人员提供建议。这也体现了Altman野心勃勃的目标:开拓能源,延长寿命。这与人工智能一起,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到目前为止,Helion已经筹集了超过5.77亿美元的私人资本。明年上线演示去年12月,美能源部宣布了一项重磅研究突破,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实现了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了向目标发射激光所产生的能量。这项最新突破,进一步推进了核聚变的研究。核裂变发电厂的原子分裂过程,为美国提供了近20%的电力。但核聚变系统,是可以利用氢原子结合形成氦时,释放的能量来产生电能。目前,对于Helion来说,即便前路有很多艰巨的挑战,但发展势头依然强劲。Helion联合创始人(从左至右):首席技术官ChrisPihl、首席执行官DavidKirtley,研究主管GeorgeVoTroubek在2021年,Helion成为第一家让核聚变达到1亿摄氏度(1.8亿华氏度)的私营公司,而聚变的最佳温度大约是这个温度的2倍。太阳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可以将其称之为“终极核聚变机器”。为了将这个过程转化为能够在地球可行的规模,工程师们需要建造一个装置。在这个装置中,他们可以创造和维持一种叫做等离子体的过热气体。在等离子体中,轻原子核可以碰撞在一起能够聚变,进而产生能量。此外,这个系统还必须有效地为电网捕获能量。对于许多核聚变公司,他们都在寻找稀有氢同位素氚来帮助燃料反应,但Helion计划使用量子计算中运用的稀有气体氦3。Helion首席执行官DavidKirtley表示,Helion的技术将具备这种能力。Helion创造核聚变及计划捕获电力发送到电网的过程据称,Helion将在今年,即将完成第7代聚变装置“北极星”(Polaris)的建造,并在明年上线演示。这是使用一种“脉冲高功率磁体”的技术实现核聚变,旨在通过磁铁产生的高磁场来压缩燃料产生核聚变反应,以生产低成本的清洁电力。预计,到时候任何技术上的困难都将被克服,北极星将生产净电力,恰而证明了Helion商业产品的可行性。2028年前,Helion要打造的新反应堆,与北极星大小相同,并将能源输送到电网。这个装置将被安置在一个30000平方英尺的大楼里。公司还没有公布它的确切位置。核聚变装置的一端网友:先实现了,再说对于2028核聚变实现商用,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就是炒作。我感觉这个还是得看学术界的进展作为指标,现在八字都还没一撇怎么公司就敢保证五年后可以了。核聚变应用为时尚早,相应的基础材料,技术还没开发完成,主要还是炒作?当他们能够“实际”产生比投入更多的能量时,再叫醒我。归根结底。所有这些新闻发布和来自这些初创公司的废话都是为了炒作。现在,他们想用核聚变进行同样的炒作。不搞工业的人对核聚变一类的难题理解是只要有个“构型”“点子”,就能突破。但实际上核聚变想真到商业化那一步,每个部件都很难,要比现在人类能做到的标准提高一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和ChatGPT这种软件开发是不同的,因为程序的规则是完全尽在人类掌握的。但是有网友称肯定是有技术的,像OpenAI一样,一般不会提前5年大声嚷嚷。你们认为Helion吹牛画大饼,还是真的有大杀器?毕竟有OpenAI的先例,现在对这种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不能太轻率地否定了。有网友还给算了一波,50兆瓦电力需要在2028年之前可靠地生产。即使假设50兆瓦*24h*365=438K兆瓦时,相对于1864万兆瓦时约等于2%的年消费量。28年,用上核聚变的微软,会不会再次实现超进化。...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93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9325.htm

封面图片

十年突破千倍回报?盖茨、贝索斯和米哈游们正下注“核聚变”的OpenAI

十年突破千倍回报?盖茨、贝索斯和米哈游们正下注“核聚变”的OpenAI研究认为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在投资领域,大佬们可能更加乐观。而事实上,大佬们正押注核聚变商业化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现实,核聚变领域正上演一场投资盛宴:OpenAI首席执行官SamAltman向一家名为HelionEnery的核聚变初创公司投入了3.75亿美元,硅谷“创投教父”PeterThiel也投资了这家公司,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Salesforce联合创始人MarcBenioff投资了从麻省理工学院独立出来的核聚变初创公司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则投资了加拿大核聚变公司GeneralFusion。此外,核聚变工业协会(FusionIndustryAssociation)发现,核聚变企业获得了超过50亿美元的私人融资,其中7家公司至少筹集了2亿美元。硅谷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核聚变领域75%的融合资金筹集活动已经开启。核聚变是什么?十年内实现商业化?简单来说,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就叫做核聚变,又称核融合。太阳就是靠核聚变反应给太阳系带来光和热。由于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要远少于核裂变反应,也没有熔毁风险,长期以来,核聚变能源被外界视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替代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不仅如此,核聚变能源还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是核裂变反应的四倍。理论上只要有几克反应物,就有可能产生一太(万亿)焦耳的能量,大约是发达国家的一个人在60年内所需要的能量。但由于技术难度空前,商业核聚变发电何时实现这一问题的答案依然模糊不清,10年、20年还是50年?以至于业内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核聚变是一项距离成功“永远还有50年”的技术。直到去年年底,核聚变迎来了一项历时性转折。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科学家们从一个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即产生的能源大于消耗的能源。当时,美国能源部长JenniferM.Granholm兴奋地表示,如果核融合能源推进顺利的话,就能用它为交通、工业提供燃料。格兰霍姆还说,美国计划在10年内实现核聚变能源商业化。不过,LLNL实验室主任KimBudil则表示,该技术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商业化。乐观的投资人:赚一千倍?投资机构LowercarbonCapital公司创始合伙人ClayDumas表示,核聚变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因为无论设计如何,它都在取得里程碑式的技术成就。计算能力的增长和材料科学的突破加速了他们的进步,比任何人预期的都要快。LowercarbonCapital由Twitter和Uber早期风险投资人ChrisSacca创立,去年推出了一只核聚变基金,投资者包括捐赠基金、企业和家族理财室。在该机构的投资名单中,有一家名叫AvalancheEnery的微型核聚变装置开发公司,目前已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AvalancheEnery首席执行官RobinLangtry说:我们想建造世界上最小的核聚变反应堆。我们谈论的项目可能是数千万美元,而不是数十亿美元,你实际上可以用一个小团队做到这一点。目前,AvalancheEnery已经拿到了美国国防部的订单。美国国防部等离子体物理学家、空军少校RyanWeed说,希望在未来五年内的某个时候,能够利用一个烤箱或微波炉大小的设备提供电力。在投资人看来,核聚变一旦实现商业化,其带来的利润将是天量的。软件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创始人VinodKhosla,OpenAI的投资人,核聚变私人企业的早期投资者,他说:在财务上,要么损失一倍的钱,要么赚一千倍的钱。这就是核聚变的数学。Khosl希望能建造一个大型高温超导磁体核聚变反应堆,目前正在投资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独立出来的核聚变公司RealtaFusion。谁能成为下一家OpenAI?对于这一问题,非营利研究机构EneryFuturesInitiative首席执行官、前美国能源部长、物理学家ErnestMoniz表示:合理的情况是,在这十年里,至少有一两家公司开发出(可商用)核聚变装置。Moniz说,大规模机器学习加速了实验进程,并帮助几家公司达到或接近聚变反应所需的极端温度和压力。那么,哪一家公司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核聚变领域的OpenAI呢?对此,华尔街见闻整理了当前最炙手可热的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Enery创立于2013年,总部在华盛顿州,HelionEnery计划在2024年早出核聚变发电机。HelionEnery采用的是一种叫磁惯性的技术引发聚变反应,首席商务官ScottKrisiloff曾说,这种方法相较于大型托卡马克或蒸汽循环能更有效地利用能量。截至目前,HelionEnery已经筹集了5.77亿美元,除了Altman之外,PeterThiel、eBay前总裁JeffSkoll、Facebook联合创始人DustinMoskovitz都是它的投资人。ZapEneryZapEnery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西雅图,是华盛顿大学和LLNL的衍生公司,致力于通过模块化、车库大小的反应堆使其商业化。ZapEnery采用一种叫剪切流的技术实现聚变反应,据称,这种方法将能够使公司生产50兆瓦的小型反应堆,足以为大约4万户美国家庭供电。截至目前,ZapEnery已经筹集了2.03亿美元资金,投资人包括盖茨和石油巨头壳牌。Tokamak Enery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英国牛津郡,Tokamak Enery正在研究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使用HTS磁体的球形托卡马克,并计划在2030年代初期建立一个聚变试验工厂。为实现这一目标,TokamakEnery计划在2026年完成建造ST80-HTS原型聚变装置。今年2月份,TokamakEnery完成建造了世界第一套新一代HTS磁体,可在聚变电厂相关场景中进行组装和测试。TokamakEnery目前已经筹集2.5亿美元,它还接受了美国、英国政府的多项资助。MarvelFusion成立仅4年时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MarvelFusion正在开发激光驱动的聚变技术(该技术可追溯到1960年代),包括使用激光束来创造“人造太阳”。公司称,其聚变技术比美国国家点火设施(NIF)的激光器要领先20年,目标在未来5-10年内将其技术商业化。MarvelFusion计划在年底前完成建造其第一座聚变反应堆原型。迄今为止,MarvelFusion已累计融资超6000万欧元,而该公司希望再筹集3.5亿欧元。GeneralFusionGeneralFusion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公司正在研究通过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于1970年代提出的磁化目标聚变(MTF)方法产生能量,并计划在2030年代初期建造一座聚变能源发电厂。今年1月,GeneralFusion位于英国牛津郡附近的聚变示范工厂(FDP)获得规划许可,预计年内动工,不过该工厂不会用于发电。截至目前,GeneralFusion已经获得了3亿美元的投资,投资人包括Shopify创始人TobiasLütke、贝索斯。TAETechnologiesTAETechnologies,原名TriAlphaEnery,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主要专注于核聚变发电、电能储存与管理技术、粒子加速器技术等方面实现核聚变商用。TA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聚变私营公司,目前有两代平台仍在持续研发中,分别是Copernicus平台和国家实验室规格的Norman平台。公司旗下DaVinci装置计划将在2030年代初开始向电网供电。TAE正在研究让氢与硼发生核聚变反应来发电,为此,公司开发了场反转配置技术实现对核聚变等离子体的高温稳定控制。今年2月,TAE宣布和日本国家聚变科学研究所完成了磁约束等离子体中氢硼燃料循环的首次测试,这一新燃料循环比传统的氘氚基工艺生产的更清洁、更廉价。截至目前,TAE获得了12亿美元的投资,主要投资方包括Google、雪佛龙和日本住友商事。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CFS)是麻省理工学院独立出来的核聚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66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6657.htm

封面图片

距离可控核聚变只剩10年时间?能源巨头Eni和CFS加强聚变能源研发

距离可控核聚变只剩10年时间?能源巨头Eni和CFS加强聚变能源研发埃尼集团指出,两家企业于2018年已经展开了合作,将共同开展一系列项目,旨在启动一个能够在21世纪30年代初向电网供电的核聚变发电厂。核聚变发电是一种利用原子核聚变反应产生热能,然后利用热能发电的技术。它是目前各个大国正在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主要是把聚变燃料加热到1亿度以上高温,让它产生核聚变,然后利用热能。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人类就实现了聚变核反应,这就是氢弹的爆炸,但这种剧烈的聚变核反应无法用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因而实现可控热核聚变一直是科学家们的梦想。目前来看,核聚变发电的最终实现还需很长的时间。埃尼集团表示,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利用将对全球能源转型做出重大贡献,将有助于该公司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埃尼首席执行官ClaudioDescalzi在一份声明中说道:“我们将在下一个十年初看到第一个基于磁约束的核聚变发电厂,然后再花二十年的时间全面部署该技术,并在2050年实现能源转型目标。”Descalzi评论称,这将意味着人类在工业层面拥有一种技术,能够以安全、清洁和几乎取之不尽的方式提供大量能源,而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为能源转型做出重大贡献,这将是划时代的技术突破。2021年9月,CFS公司宣布其高温超导磁体测试成功,该系统可确保核聚变过程中的等离子体约束。目前CFS公司正致力于建设SPARC聚变原型装置。SPARC是一种紧凑型强磁场聚变能源装置,其大小与现有的中型聚变装置相当,但具有更强的磁场,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CFS首席执行官BobMumgaard表示,两家公司的合作可以推动我们应对关键的全球挑战和机遇,可以通过无限供应清洁能源来改变全球能源格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870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8707.htm

封面图片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提速,A 股中有近 20 只核聚变相关概念股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提速,A股中有近20只核聚变相关概念股可控核聚变被一直认为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视为“终极能源”。日前,中核集团在第二届上市公司集中投资者交流季活动中宣布,围绕可控核聚变制定了“三步走”的路线图,第一步先做先导工程实验堆,第二步做示范堆,第三步做商用堆。目前中核集团正在积极推进第一步的前期工作,且已开展了新的研发计划,与相关方组建了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进可控核聚变工程化、商业化。天风证券研报表示,可控核聚变是解决人类终极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巨大的商业价值+战略价值已驱动可控核聚变在技术、产业、资本等方面全面提速。建议重点关注在可控核聚变装置开工方面核心受益的供应商。据统计,A股核聚变相关概念股有近20只,西部超导、金杯电工、应流股份、联创光电等机构关注度高,三家及以上机构关注的个股中,旭光电子、联创光电、应流股份等预测今年净利润增长率较高。(数据宝)

封面图片

核聚变时代到来?美国科学家重现了“核聚变点火”突破

核聚变时代到来?美国科学家重现了“核聚变点火”突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设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发言人表示,今年7月30日,该实验室的科学家在国家点火装置(NIF)进行的一次实验中重现了核聚变点火突破,产生了比去年12月实验更高的能量输出。该发言人补充说,最终结果仍在分析中。“自2022年12月在国家点火装置首次证明核聚变点火以来,我们一直在继续进行实验,以研究这个令人兴奋的新科学领域。在7月30日进行的实验中,我们在国家点火装置重现了核聚变点火,”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表示,“按照我们的标准做法,我们计划在即将召开的科学会议和经过同行评议的出版物上报告这些结果。”两位知情人士称,7月份实验的初步数据显示,此次核聚变实验产生的能量输出大于3.5兆焦耳。这些能量大约足以为一台家用熨斗提供一个小时的动力。去年12月5日,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一次激光核聚变实验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当时,科学家们将一束激光聚焦在一个燃料目标上,将两个轻原子融合成一个密度更高的原子,从而释放出能量。美国能源部称,该实验短暂实现了所谓的核聚变点火,激光将2.05兆焦耳能量传递给目标后,产生了3.15兆焦耳的能量输出。换句话说,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比用来驱动该实验的激光能量还要多。美国能源部当时称,这是“经过数十年努力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将为国防和清洁能源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科学家们在大约一个世纪前就知道核聚变为太阳提供能量,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地球上研究核聚变。如果企业能在未来几十年将这项技术扩大到商用水平,这样的突破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遏制气候变化。...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53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534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