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研究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廉价、可持续地生产氢气

石墨烯研究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廉价、可持续地生产氢气这一科学传奇始于十年前,当时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证明了石墨烯对氢原子核质子的渗透性。这一发现出乎意料,与理论预测相悖,理论预测认为质子需要数十亿年才能穿过石墨烯致密的晶体结构。由于这种差异,有一种理论认为质子可能是通过石墨烯结构中的小孔(或针孔)而不是晶格本身渗透的。石墨烯是以二维蜂巢晶格排列的单层碳原子。石墨烯以其卓越的强度、导电性和超薄性而闻名,是科学和技术领域最有前途的多功能材料之一。最近,由PatrickUnwin教授领导的华威大学和由MarceloLozada-Hidalgo博士和AndreGeim教授领导的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超高空间分辨率测量,他们最终证明了完美的石墨烯晶体确实允许质子传输。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还发现质子在石墨烯晶体中存在的纳米级皱纹和波纹周围被强烈加速。质子在二维晶体中传输的意外不均匀性。资料来源:《自然》/DOI:10.1038/s41586-023-06247-6对氢经济的影响这一突破性发现对氢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生成和使用氢气的机制通常依赖于昂贵的催化剂和薄膜,其中一些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用石墨烯等可持续二维晶体取代这些材料,可在推进绿色制氢、减少碳排放和帮助实现净零碳环境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了得出结论,研究人员采用了扫描电化学电池显微镜(SECCM)。这项技术使他们能够测量纳米级区域的微小质子电流,让研究人员能够直观地看到质子电流通过石墨烯膜的空间分布。如果质子运动仅限于石墨烯上的孔,那么电流就会被隔离在特定的点上。然而,并没有观察到这种集中的电流,从而推翻了关于石墨烯结构中存在孔洞的理论。研究人员的评论和观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SegunWahab博士和EnricoDaviddi博士对石墨烯晶体中没有缺陷表示惊讶,他们说:"我们惊讶地发现石墨烯晶体中完全没有缺陷。我们的研究结果从微观上证明了石墨烯对质子具有内在的渗透性"。意想不到的是,质子电流在晶体纳米级皱纹周围被加速。科学家们发现,这是因为皱纹有效地"拉伸"了石墨烯晶格,从而为质子渗透原始晶格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现在,这一观察结果使实验与理论相吻合。洛萨达-伊达尔戈博士说:"我们实际上是在拉伸原子尺度的网格,并观察到更大的电流通过网格中被拉伸的原子间空间--这确实令人匪夷所思"。Unwin教授评论道:"这些结果展示了我们实验室开发的SECCM是一种从微观角度深入了解电化学界面的强大技术,它为设计涉及质子的下一代膜和分离器开辟了令人兴奋的可能性。"研究小组对这一发现如何为新型氢技术铺平道路持乐观态度。Lozada-Hidalgo博士说:"利用二维晶体中波纹和褶皱的催化活性是加速离子传输和化学反应的一种全新方法。这可能导致氢相关技术的低成本催化剂的开发。"...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50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50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石墨烯神奇之处始于平坦:质子渗透性之谜迎刃而解

石墨烯神奇之处始于平坦:质子渗透性之谜迎刃而解十年前,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石墨烯对质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具有渗透性。这一意想不到的结果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因为根据已有的理论预测,质子需要数十亿年才能穿过石墨烯密集的晶体结构。因此,有理论认为,质子可能是通过石墨烯上的微小针孔而不是晶格穿越的。今天(8月23日),《自然》杂志报道了质子在石墨烯中传输的超高空间分辨率测量结果,证明完美的石墨烯晶体对质子具有渗透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质子在晶体的纳米级皱纹和波纹周围被强烈加速。这项研究由PatrickUnwin教授领导的华威大学和MarceloLozada-Hidalgo博士及AndreGeim教授领导的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完成。这一发现有望加速氢经济的发展。目前用于生成和利用氢气的昂贵催化剂和薄膜有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更可持续的二维晶体可以取代这些催化剂和薄膜,从而减少碳排放,并通过生成绿色氢气实现净零排放。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称为扫描电化学细胞显微镜(SECCM)的技术来测量从纳米级区域收集到的微小质子电流。这样,研究人员就能直观地看到质子电流通过石墨烯膜的空间分布。如果质子传输像一些科学家推测的那样是通过孔洞进行的,那么电流就会集中在几个孤立的点上。结果没有发现这样的孤立点,这就排除了石墨烯膜中存在孔洞的可能性。论文的主要作者SegunWahab博士和EnricoDaviddi博士评论说:"我们惊讶地发现石墨烯晶体中完全没有缺陷。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石墨烯本质上可渗透质子的微观证明。"意想不到的是,质子电流在晶体纳米级皱纹周围被加速。科学家们发现,这是因为皱纹有效地"拉伸"了石墨烯晶格,从而为质子渗透原始晶格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现在,这一观察结果使实验与理论相吻合。洛萨达-伊达尔戈博士说:"我们实际上是在拉伸一个原子尺度的网格,并观察到更大的电流通过这个网格中被拉伸的原子间空间,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Unwin教授评论道:"这些结果展示了我们实验室开发的SECCM是一种从微观角度深入了解电化学界面的强大技术,它为设计涉及质子的下一代膜和分离器开辟了令人兴奋的可能性。"作者们对这一发现在实现基于氢的新技术方面的潜力感到非常兴奋。Lozada-Hidalgo博士说:"利用二维晶体中波纹和皱纹的催化活性,是加速离子传输和化学反应的一种全新方法。这可能导致氢相关技术的低成本催化剂的开发。"...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0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057.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通过彩虹散射破解"神奇材料"石墨烯的奥秘

研究人员通过彩虹散射破解"神奇材料"石墨烯的奥秘石墨烯还可能存在结构缺陷,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缺陷会对其功能造成损害,而在其他情况下,这些缺陷对其所选择的应用至关重要。这意味着,通过控制缺陷的实施,可以对石墨烯二维晶体的理想特性进行微调。在《欧洲物理杂志D》(EPJD)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温查核科学研究所的米利沃耶-哈季约伊奇和马尔科-乔西奇研究了光子穿过石墨烯时的彩虹散射,以及它如何揭示这种神奇材料的结构和缺陷。虽然还有其他研究石墨烯瑕疵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缺点。例如,拉曼光谱无法区分某些缺陷类型,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能以出色的分辨率表征晶体结构缺陷,但其使用的高能电子会使晶格退化。"彩虹效应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在原子和分子散射中也发现了彩虹效应。它是在薄晶体的离子散射实验中被探测到的。我们从理论上研究了低能质子在石墨烯上的散射,证明彩虹效应也发生在这一过程中,"Hadžijojić说。"此外,我们还证明,可以通过质子彩虹散射效应研究石墨烯结构和热振动"。二人利用一种称为彩虹散射的过程,观察了质子穿过石墨烯时所产生的衍射以及所形成的"彩虹"图案。研究人员对衍射图样进行了特征描述,发现完美的石墨烯呈现出彩虹图案,其中中间部分是一条单线,内部部分呈现出六边形对称图案,而不完美的石墨烯则不具备这种对称性。科学家们还得出结论,特定的缺陷类型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彩虹图案,这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用于识别和表征石墨烯样品中的缺陷类型。哈季约吉奇总结说:"我们的方法相当独特,有可能成为石墨烯和类似二维材料的一种有用的补充表征技术。...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43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4327.htm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双层石墨烯中的电子像没有质量的粒子一样运动

研究发现双层石墨烯中的电子像没有质量的粒子一样运动艺术家绘制的天然双层石墨烯中的移动电荷。资料来源:LukasKroll此外,他们还证明,电流可以"开关",这为开发微小、节能的晶体管提供了可能--就像家里的电灯开关,但却是纳米级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也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通讯》上。安娜-塞勒博士。图片来源:ChristianEckel石墨烯的特性与挑战石墨烯于2004年被发现,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石墨烯具有许多不寻常的特性,其中最著名的是其超高的导电性,这是因为电子在这种材料中以高速、恒定的速度穿行。这一独特的特性让科学家们梦想着利用石墨烯制造速度更快、能效更高的晶体管。所面临的挑战是,要制造出晶体管,需要控制材料在高导电状态之外还具有高绝缘状态。然而,在石墨烯中,载流子速度的这种"切换"并不容易实现。事实上,石墨烯通常没有绝缘状态,这限制了石墨烯作为晶体管的潜力。石墨烯晶体管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哥廷根大学的研究小组现在发现,自然形成的双层石墨烯中的两层石墨烯结合了两方面的优点:除了绝缘状态外,这种结构还能支持电子像光一样以惊人的速度运动,就像它们没有质量一样。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施加垂直于材料的电场,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使双层石墨烯成为绝缘体。托马斯-韦茨教授。资料来源:TWeitz快速移动电子的这一特性早在2009年就已在理论上得到预测,但由于NIMS提供的材料以及与麻省理工学院在理论方面的密切合作,样品质量显著提高,才有可能在实验中发现这一特性。虽然这些实验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低于冰点约273°--但它们显示了双层石墨烯制造高效晶体管的潜力。"我们早就知道这个理论。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进行了实验,实际显示了电子在双层石墨烯中类似光的分散。对于整个团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哥廷根大学物理系的托马斯-韦茨教授说。哥廷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第一作者AnnaSeiler博士补充说:"我们的工作只是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研究人员下一步将研究双层石墨烯是否真的能改善晶体管,或者研究这种效应在其他技术领域的潜力。"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78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7873.htm

封面图片

上海微系统所在大尺寸石墨烯制备及导热应用方面获进展

上海微系统所在大尺寸石墨烯制备及导热应用方面获进展石墨烯材料的可控制备是石墨烯行业的基础,更是石墨烯在下游应用中充分发挥性能优势的关键。在批量制造石墨烯材料的过程中,精确控制石墨烯片层厚度、横向尺寸和化学结构等参数已成为石墨烯在热管理、新能源、纤维等领域应用的瓶颈。鳞片石墨剥离技术是发展最为成熟的石墨烯规模化制备技术之一,该方法已实现石墨烯片层厚度和化学结构的精确控制,但在横向尺寸调控方面仍面临挑战,典型的石墨烯横向尺寸分布在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以内。单一石墨烯片的的横向尺寸越大,所组装构建的宏观结构在导热、导电和力学等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提升潜力和空间。因此,亟待发展横向尺寸在几十微米、甚至几百微米的大尺寸石墨烯材料规模化高效可控制备技术,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制备机理上创新和突破。近日,针对传统技术利用长时间、强氧化剂环境氧化剥离石墨存在剪切破碎严重、横向尺寸难保持等关键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丁古巧课题组在前期独创的“离域电化学解理”方法(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和“预解理再剥离”技术(Carbon)的基础上,提出了“氧化新鲜石墨烯网络结构”新策略。该策略首先利用离域电化学法深度解理石墨获得多孔的石墨烯网络结构,然后对获得的石墨烯多孔网络结构进行氧化剥离,因多孔网络结构为氧化剂的输运提供了高速通道,实现了氧化剂当量和氧化剥离时间的同步大幅减小(图1a),氧化剂当量从通常报道的2-5减少至1,氧化时间从通常的3-5h下降到1h,为大尺寸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图1.(a)“氧化石墨烯网络结构”策略示意图;(b)大尺寸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寸及分布;(c)大尺寸氧化石墨烯的晶格结构分析;(d、e)“氧化新鲜石墨烯网络”策略的优势。该方法在不引入后续筛选处理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尺寸高晶格质量氧化石墨烯的高效制备。将石墨剥离过程中横向尺寸保持率提高到目前文献报道最好水平的1.5-2倍,将氧化石墨烯的平均尺寸极限从~120μm提升到~180μm(图1b)。结构表征数据表明,所制备的水相可分散大尺寸氧化石墨烯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氧化石墨烯的晶格结构,也不同于一般的石墨烯,是介于氧化石墨烯和高质量石墨烯之间的一种特殊结构石墨烯材料。氧化剂当量和氧化时间同时减少抑制了石墨/石墨烯碎裂,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石墨原料的sp2结构,在剥离形成的石墨烯片中形成了“晶区网络包围非晶区岛”的特殊晶格结构(图1c)。机理研究发现,深度预解理石墨结构并保持其“新鲜性”对于石墨烯横向尺寸保持至关重要,传统方法在预解理和氧化剥离体系之间切换时引入的洗涤干燥等过程不可忽视。现有预解理方法较难将石墨解理成石墨烯网络结构,且溶液体系切换不可避免的片层“回叠”效应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新构建的氧化剂输运通道。相反,“离域电化学解理”体系较好地匹配了氧化剥离体系,从根本上避免了不同体系...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33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3311.htm

封面图片

通过堆叠石墨烯层实现新形式的奇特超导性

通过堆叠石墨烯层实现新形式的奇特超导性想象一下,一张只有一层原子厚的材料--不到百万分之一毫米。虽然这听起来很玄乎,但这种材料是存在的:它被称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蜂窝状排列而成的。2004年首次合成,然后很快被誉为具有神奇特性的物质,科学家们仍在努力了解它。堆叠的石墨烯层的模拟结果。该图像描绘了所谓的贝里曲率,证实了超导性的拓扑特性。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ISTA)的博士后AregGhazaryan和MaksymSerbyn教授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同事TobiasHolder博士和ErezBerg教授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石墨烯,现在他们在3月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B》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发表了对其超导特性的最新发现。ABCA堆叠中的四层石墨烯。二维蜂窝状格子中的四片碳原子相互堆叠,每片都相对于下面的那片向左移位。顶层的移动幅度很大,其结构再次与底层对齐。Ghazaryan解释说:"多层石墨烯有许多有前途的品质,从广泛的可调谐带状结构和特殊的光学特性到新形式的超导性--意味着能够无阻力地传导电流。在我们的理论模型中,我们正在继续我们在多层石墨烯方面的工作,并且正在研究不同的石墨烯片相互之间的各种可能安排。在那里,我们发现了创造所谓拓扑超导性的新可能性。"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计算机上模拟了当你以某些方式将几层石墨烯片叠加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这就像一场大型的选美比赛,在不同配置的堆叠的石墨烯片之间找到最好的一个,"Serbyn补充说。"在其中,我们正在研究在多层石墨烯中移动的电子是如何表现的。根据不同层的石墨烯如何相互移动以及有多少层,蜂窝状晶格中的碳原子的带正电核为它们周围的电子创造了不同的环境。带负电的电子被核所吸引,并被彼此排斥。我们开始研究现实的模型,只考虑一个电子与石墨烯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一旦找到一个有希望的方法,我们就增加了许多电子之间更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证实了拓扑超导性的奇特形式的发生。研究人员MaksymSerbyn和AregGhazaryan这种理论研究为未来的实验奠定了基础,这些实验将在实验室中创建模拟的石墨烯系统,观察它们是否真的像预测的那样表现。Ghazaryan说:"我们的工作有助于实验者设计新的设置,而不必尝试石墨烯层的每一种配置。现在,理论研究将继续进行,而实验将给我们提供来自大自然的反馈。"虽然石墨烯已经慢慢在研究和技术中找到了应用--例如作为碳纳米管--但其作为电力拓扑超导体的潜力才刚刚开始被了解。Serbyn补充说:"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在量子力学层面上完全描述这种材料,这既是为了科学探究物质基本特性的内在价值,也是为了石墨烯的许多潜在应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85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8503.htm

封面图片

全新石墨烯纳米电子平台有望完美取代硅 芯片更小更高效

全新石墨烯纳米电子平台有望完美取代硅芯片更小更高效研究人员指出,“石墨烯的力量在于其平坦的二维结构,这种结构由已知最强的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相较于硅,石墨烯可微型化的程度更深、能以更高的速度运行并产生更少的热量。这意味着,原则上,单一的石墨烯芯片要比硅芯片内可封装更多器件。”为了创建新的纳米电子平台,研究人员在碳化硅晶体基板上创建了一种改良形式的外延石墨烯,用电子级碳化硅晶体生产了独特的碳化硅芯片。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微电子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来雕刻石墨烯纳米结构,并将其边缘焊接到碳化硅芯片上。这一过程机械地稳定和密封石墨烯的边缘,否则它会与氧气和其他可能干扰沿边缘电荷运动的气体发生反应。最后,为了测量石墨烯平台的电子性能,该团队使用了一个低温设备,使他们能够记录从接近零摄氏度到室温下的特性。他们的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通讯》杂志上。研究小组在石墨烯边缘态下观察到的电荷类似于光纤中的光子,可以在不散射的情况下长距离传播。他们发现电荷在散射之前沿边缘移动了数万纳米。在之前的技术中,石墨烯电子只能移动约10纳米,然后就会撞到小缺陷并向不同方向散射。在金属中,电流由带负电的电子传递。但与研究人员的预期相反,他们的测量表明,边缘电流不是由电子或空穴携带的。相反,电流是由一种不同寻常的准粒子携带的,这种准粒子既没有电荷也没有能量,但运动时没有阻力。尽管是单个物体,但观察到混合准粒子的成分在石墨烯边缘的相对侧移动。研究人员表示,其独特的性质表明,这种准粒子可能是物理学家几十年来一直希望利用的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在无缝连接的石墨烯网络中使用这种新的准粒子开发电子产品将改变游戏规则。”他们补充道,“我们可能还需要5到10年才能拥有第一个基于石墨烯的电子产品。但由于我们团队新的外延石墨烯平台,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让石墨烯成为硅的继承者。”...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61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611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