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反AI”情绪 德国马普所揭秘:人类更喜欢自我定制AI艺术

破解“反AI”情绪德国马普所揭秘:人类更喜欢自我定制AI艺术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达成了共识,如果一幅精美的AI作品和大师手笔放在一起,我们还是会认为人类的作品要更好,愿意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表达的情感等等。但,AI作品真的一定不如人类作品吗?如果是一幅专门为你的情感、经历定制的AI作品,你会为它转身吗?01AI艺术可以很美,但对人类来说意义不大来自杜克大学、滑铁卢大学、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索了是否、以及为什么人类不喜欢AI生成的艺术作品。论文链接:https://psyarxiv.com/f9upm/研究人员首先从在线平台招募了150名参与者,并要求参与者对从艺术平台Artbreeder上选择的30件AI艺术品进行不同类别的评价,部分作品被标注为“人类创造”,其中包括15件抽象艺术,15件描述具体的物体或场景。实验结果显示,标记为“人类创造”的艺术品获得的评价明显高于标记为“AI创造”的艺术品,可以看出参与者有潜在“反AI偏见”,他们认为AI作品不是那么有价值,并且不深刻。在故事性、情感等情绪价值的分类结果显示,被标记为人类创造的艺术品同样获得了更高的评价。研究人员认为,当艺术品被标注为人类创造时,参与者更有可能相信和重视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反过来又对艺术品的纯粹感官享受提供了正向支持。研究结果也强调了,人类对艺术的欣赏力不止包括技术,还需要考虑情感、智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等。02让AI作品画到你心里虽然人类自带“反AI艺术”的心理,但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经验美学研究所、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揭示了“艺术品审美”的背后原理,他们认为并不是AI作品不够好,而是没有根据观看者进行定制化生成。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567976231188107研究结果显示,艺术作品的审美吸引力与观看者的个人偏好息息相关。在面对相似图片时,观看人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过往经历、文化背景相关的艺术作品。线下实验设置为了得出自我相关性评估和审美评级之间的初步关联关系,研究人员招募了33名讲德语的实验参与者(29名女性,4名男性),年龄在18岁至55岁之间,所有人视力均正常,且无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人员从博物馆藏品中选取了148张知名度不高的艺术品,涵盖了美洲、欧洲和亚洲文化的各个时间段、风格和流派的作品,参与者需要根据个人的主观愉悦程度对艺术品进行打分。作品列表: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suppl/10.1177/09567976231188107/suppl_file/sj-pdf-1-pss-10.1177_09567976231188107.pdf参与者还需要对艺术品与自我相关性进行评分,即自己本身、曾经的经历、身份等相关的程度。除了主观评分外,在实验前,研究人员也对参与者们统计了基本的信息,如教育背景、年龄、性别、是否左撇子、性取向、心理疾病诊断等,并且进行一些艺术和美学相关的教育。线上实验设置为了扩大参与者的规模,研究人员还在网上招募了208名说英语的参与者(135名男性,70名女性,2名其他性别,1人未说明),年龄范围为18-74岁,每人观看42件艺术品,并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其中有两个主观问题比较关键,“这张图片在多大程度上触动了你?”(Towhatextentdidtheimagemoveyou?)以及“你能从图片中感受到多少美?”(Howmuchdidyougetthefeelingofbeauty?)在自我相关性评估环节,参与者重新观看图片后,需要回答“该图像多大程度上与你相关?”(Howself-relevantistheimagetoyou?)实验结果在计算美学评分和自我评估的相关性(correlation)后,研究人员使用三个不同条件的线性混合模型对评分进行预测:1、仅使用参与者自相关评分作为截断2、加入自相关斜率3、加入图像相关的截断和斜率结果发现模型3的预测效果最好。在使用G*Power进行后验统计检验时,效应量(power)达到0.89,说明自相关性和审美评分之间存在比较强的关联。03个性化风格迁移在上述结论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进行了第二个实验,以验证AI艺术品和人类作品之间的审美差异来源。实验设置研究人员在线招募了45名参与者(28名男性,15名女性,2人不明),德语流利,年龄在18到55岁之间。研究人员首先从之前的数据中选择了20幅艺术品,覆盖自然、人工内容、室内、室外场景以及不同的建筑结构,然后使用3种迁移风格生成AI作品,共计80张图片,迁移模型论文:https://arxiv.org/pdf/1703.06868.pdf具体的迁移风格根据参与者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调查中提到的地点、物体、美食、动物和文物有关。在测试期间,参与者并不知道哪些作品是AI生成的,需要根据直觉来选择每件作品是不熟悉的、熟悉的还是肯定认识的。实验结果使用与之前类似的实验流程后,可以发现参与者的美学评分明显集中在了自相关的维度上,进一步加强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自定义风格迁移作品,可以看到,自我关联是影响审美评分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比如某位参与者曾经在赫尔辛基度过了一个完美的假期,他就会更倾向于给赫尔辛基相似风格的图像打高分。在分析自相关与他人相关的艺术作品审美差异时,可以看到自相关的风格评分甚至要超过“大师手绘的真实作品”。04总结艺术品的观赏体验只是人与外部世界互动并被深刻影响的一个典型例子,并且审美品位高度个性化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这两项研究的结论并不矛盾,视觉艺术的审美评级与自我相关性有非常高的关联度,而人类本身的经历又让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人类的作品。第二项研究的作者CemUran表示,对于真正的艺术,完全取决于观看者能发现哪些视觉元素,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具体的元素,所以只是喜欢某些艺术而不知道为什么。不过自相关参考信息如此强烈地吸引观看者,也凸显了个性化内容被滥用的严重危害。随着各种利用推荐算法的内容推荐平台的发展,这一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而深陷其中的用户也都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09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094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研究发现人们通过AI生成的艺术体验情感 与流行的直觉相反

新研究发现人们通过AI生成的艺术体验情感与流行的直觉相反计算机和人工智能(AI)在艺术界变得越来越重要。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品在拍卖会上售价数百万美元,艺术家通常使用算法来创作美学内容。现在,维也纳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的实验表明,与流行的直觉相反,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时会感知情绪和意图,即使他们知道作品是由计算机生成的。该研究最近发表在《人类行为计算机》杂志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维也纳大学的一个团队与特里萨·德默领导的柏林洪堡大学合作,调查了人们是否会对他们认为由计算机生成的艺术做出情感反应或感知其意图。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抽象的黑白艺术作品,并解释说这些艺术作品要么是由计算机随机生成的,要么是由人故意创作的,以唤起情感。“对于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我们避免使用人工智能或在人类生成的图像上训练的自学习算法,而是选择使用非常简单的算法。这种方法的目标是产生完全独立于人为影响的图像,力争最大程度地摆脱人类偏见。”Demmer解释道。研究中没有任何部分涉及计算机是否以及何时可以创作出看起来与人类创造的艺术没有区别的技术性主题。在观看每件艺术品之前,参与者被告知它是由计算机还是人创作的——这一信息在一半的情况下是真实的。然后,参与者被要求根据几个维度对艺术品进行评分。此外,他们还被要求指出他们在观看艺术品时亲身经历的情感、他们认为艺术品旨在唤起观众的情感,以及他们认为艺术家自己在创作艺术品时感受到的情感(如果有的话)。结果表明,参与者几乎总是经历一些情绪并感知到某种程度的意向性。因此,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证明人们可以对计算机生成的艺术形成情感依恋。因此,与常见的假设相反,即使人们知道某些东西是由计算机创建的,他们似乎也能感知到情感和意图。然而,如果艺术品确实是由人创作的,他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情绪,并对艺术品给予更积极的评价——即使他们得到了艺术品是计算机生成的错误信息。因此,结果还表明,人类艺术和人造艺术在情感影响方面仍然存在微妙但显着的差异。这可能指出了观众所感知的人造艺术的具体特征。总体而言,这些结果对人机交互以及人工智能作为艺术、设计和娱乐中的创造性实体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新的问题。人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更复杂的艺术品?人类可以通过哪些特征来区分计算机生成的艺术和人类生成的艺术(如果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理解该领域中人与机器之间的复杂关系。...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99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9935.htm

封面图片

AI绘画工具生成画作在比赛中获奖,人类艺术家慌了?

AI绘画工具生成画作在比赛中获奖,人类艺术家慌了?AI绘画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甚至有人担心人类艺术家将被AI取代,而这样的担忧并不无道理。近日,一件名为《太空歌剧院(ThéâtreD'opéraSpatial)》的艺术品在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美术比赛的“数字艺术/数字修饰照片”类别中获得了第一名。该作品由美国桌游公司IncarnateGames总裁JasonAllen提交,其使用了AI绘画工具Midjourney生成这一获奖作品。这张照片描绘了一个既古典又梦幻的场景,看起来像是来自太空歌剧,一些古典人物站在巴洛克式大厅中,阳光透过巨大的圆形的“观景窗口”,光芒四射。注:获奖作品为截图第一张画作JasonAllen表示,他已经使用Midjourney创建了100张画作,在几个星期的微调和挑选后,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三幅画,并用GigapixelAI放大后打印在了画布上,而他最喜欢的那一幅获得了大奖。他也将在日后公布自己用以生成画作的文本。JasonAllen强调,自己在提交作品时就明确将作者标记为“JasonAllenviaMidjourney”,并且明确了创作作品个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包括用Photoshop和Gigapixel做过调整和放大。当然,利用AI生成作品的行为也遭到传统艺术家的批评,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不应该与使用更传统方法创作的作品竞争。尽管存在争议,JasonAllen也因此受到鼓励。他说道:“我不会就此停止,这次获奖只会进一步坚定我的使命。”...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13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1301.htm

封面图片

数百名顶级音乐家警告不要用 AI 取代人类艺术家

数百名顶级音乐家警告不要用AI取代人类艺术家包括BillieEilish、KatyPerry、CamilaCabello和NickiMinaj在内的200名音乐家联名呼吁,要求所有AI开发者、科技公司和音乐平台承诺,不会开发AI音乐生成技术、取代词曲作者和人类艺术家、拒绝提供公平报酬。信中写道,"我们相信如果使用得当,AI在促进人类创造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不幸的是,一些最强大的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我们的作品训练AI模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用AI生成的声音和图像取代人类艺术家的作品,从而大大稀释支付给艺术家的版税池。"线索:@ZaiHuabot投稿:@TNSubmbot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收藏Refik Anadol和Ian Cheng的生成式数字艺术品】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收藏RefikAnadol和IanCheng的生成式数字艺术品】2023年10月11日01点11分老不正经报道,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收藏RefikAnadol和IanCheng两位数字艺术家的作品,其中RefikAnadol的《Unsupervised–MachineHallucinations》是一件生成艺术品,利用博物馆的视觉档案来生成机器学习模型并配套NFT;IanCheng的作品《3FACE》也是一件生成艺术品,该作品通过分析其所有者的区块链钱包数据,以“生成构成所有者个性的力量的视觉肖像”。(artnews)

封面图片

与机器人和AI合作可能会导致人类自满情绪爆发以产生依赖与懒散

与机器人和AI合作可能会导致人类自满情绪爆发以产生依赖与懒散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同事会接替自己的工作时,就会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柏林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想看看,当人类与机器人一起工作时,是否会出现社交闲散现象。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迪特琳-海伦-赛梅克(DietlindHeleneCymek)在《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前沿》(FrontiersinRoboticsandAI)杂志上说:"团队合作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协同工作可以激励人们出色地完成任务,但也可能导致人们失去动力,因为个人的贡献并不明显。我们感兴趣的是,当团队伙伴是机器人时,我们是否也能发现这种激励效果。"科学家们测试了他们的理论,要求42名参与者在90分钟内观察电路板图像,找出任何错误。图像是模糊的,只有将鼠标工具放在图像上才能看到锐化后的电路板。这样,科学家们就可以跟踪参与者对电路板的检查情况。一半的参与者被告知,他们的电路板已经被一个叫"熊猫"的机器人检查过了,他们能听到"熊猫"的声音,而且之前也见过。起初,两组参与者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检查电路板的时间和查找错误的区域都一样。然而,当研究人员仔细检查参与者的错误率时发现,与熊猫一起工作的人在看到机器人成功标记出许多错误后,发现的缺陷更少了。这可能反映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效应,即人们习惯于依赖某些东西--在本例中就是机器人--从而减少了对任务的参与。参与者还被要求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他们认为自己付出了同等程度的关注,但有人怀疑他们潜意识里已经开始认为"熊猫"没有遗漏任何缺陷。该研究的资深作者琳达-奥纳施博士说:"追踪一个人的视线很容易,但要知道他的视觉信息是否在心理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处理就难得多了。"有人担心,研究结果可能会对工作场所安全产生影响,尤其是"在轮班时间较长、任务都是例行公事、工作环境很少提供绩效监测和反馈的情况下,积极性的丧失往往会更严重"。"在一般的制造业中,尤其是在经常出现重复检查的安全相关领域,这可能会对工作结果产生负面影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10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1057.htm

封面图片

【百度超级链携手百科艺术计划,全面赋能艺术家及艺术机构】

【百度超级链携手百科艺术计划,全面赋能艺术家及艺术机构】在近期举行的2021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上,百度超级链联合百度百科艺术计划共同推出数字艺术品区块链解决方案。借助区块链、AI等创新技术,该方案为艺术品提供从版权存证、侵权监测、司法维权、数字作品交易等服务,全面保障艺术家及机构的知识产权,帮助数字作品发挥更大的市场潜力。百度百科艺术计划是百度百科推出的垂直艺术内容平台,为艺术家、专业画廊、艺术机构免费量身定制专属百科词条云名片,提供品牌包装、流量扶持、版权保护等多维服务。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