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精子到底如何推进的?科学家被骗了300多年

人类精子到底如何推进的?科学家被骗了300多年事实上,不仅距离上对精子来说很遥远,在15厘米的旅程中还有各种“诱杀装置”,因为精子对于女性来说是异物会自然地被防御。其中包括宫颈粘液困住精子、白细胞吞噬精子等等,当每次数以亿计的精子同时出发时,真正能到达目的地——接触卵子的只有200枚左右。quapan/Flickr那么有趣的问题是,精子到底是如何移动的呢?它又是怎么获得能量来让自己持续推进呢?关于精子的“游动”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所以必须给它单独拎出来说说,这玩意足足愚弄了科学家300多年。精子如何欺骗科学家300多年?1677年,光学显微镜之父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改进了显微镜之后,他通过这种显微镜仔细观察了自己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精子。图:列文虎克据列文虎克的描述,他看到巨量的“微生物”,这些“生物”每个都有肿大的头部和几乎透明的长尾巴,它们充满活力,不停像蛇一样蠕动,以及就像水中的鳗鱼一样。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人类的生殖细胞,实际上列文虎克认为它们是一种寄生动物(估计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这些的时候吓得不轻),并专门为此创造了一个名词“spermatozoa”(现在翻译成精子动物)来描述这种“生物”。图:当时人们以为精子顶体中住着小人在精子发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人们都不知道这种细胞是干嘛用的。1695年,同为荷兰人的尼古拉斯·哈特索克在观察了精子之后,他瞬间感觉自己领悟到了“上帝的秘密”,他第一次定义了精子的作用,认为精子里面住着小人,然后这些小人在女性的肚子里发育成更大的人,这就是生育的全部。但尴尬的是,这位仁兄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进去最后却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出来。人们对哺乳动物生殖的秘密直到1827年才算有一点点了解,因为这一年科学家发现了卵子(寻找卵子是很难的,因为它的数量非常有限),而到了1876年,科学家才总算观察到精子和卵子融合,哺乳动物生殖的秘密才算是拨开云雾见明月。我们回到列文虎克发现精子的话题,虽然他不知道这些“生物”是干嘛的,但是他在描述显微镜下的生物绝对很有一套。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列文虎克甚至纯手工绘制了精子的画像(上图),并且第一次通过图像和语言同时描述了精子是如何移动的——它就像是蝌蚪或者鱼一样通过左右甩动尾部来让自己前进。精子以这种形式(摆动尾部)移动估计符合我们几乎所有人的刻板印象,因为我们大部分接触到的科普读物通常就是这么描述的。直到最近(2020年),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原来精子并不是这样摆动尾部来“游动”的,它实际上是以一种旋转钻洞的形式在运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一个带有压电装置的3D显微镜,以及一台一秒钟能够记录超过55000帧的高速相机,3D扫描了自由游动的精子,然后以数学方法构建了精子的运动方式(如下图)[1]这项研究于2020年7月31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其研究人员Gadêlha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精子根本没有游泳,它只是不断地钻进液体中。实际上,由于精子快速且高度同步的旋转——一秒完成20次旋转,用2D显微镜观察是无法正确认识它们的运动方式的——只会看到左右摆动,而现代研究通常都是用2D显微镜,所以精子就一直这样愚弄了科学家足足300多年。为什么精子是旋转?精子是高度特化的细胞,这意味着它们承受着巨大的进化压力,它们的一切特征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完成受精。左右摆动的游动姿势适合在一些容易游动的液体中推进,而精子想要完成受精需要面对的环境非常复杂。在同一趟旅程中,它们都需要面对多种环境,时而是粘稠的完全无法推进的情况,时而是润滑的,时而又干脆是干燥的,所以像陀螺一样旋转会比摆动推进好用许多。另外,这项研究还发现,人类精子的尾巴实际上是不平衡的,只在一侧摆动,这意味着它里应该由于单侧摆动而原地转圈圈才是。但是精子找到了一种自适应,它们在游动时滚动,顶体也跟着尾巴旋转的方向转动,这个方式正好可以抵消单侧摆动造成的不对称。我查阅到2019年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哺乳动物精子顶体部分都是螺旋状的,就像是螺丝一样[2],这正好符合精子的运动方式。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精子这么小,它们又得如此吃力地钻洞前行,那么它们的能量来自哪里。其实,这个也是精子高度特化的一部分。我们知道细胞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这个被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精子的体积虽然小,但是它们却拥有非常多的线粒体,它就像是一个个小电池一样给精子供能。这些线粒体就集中在精子的中段部分,而且为了充分利用空间,科学家发现这些线粒体是螺旋状的。而给这些线粒体提供“燃料”的就是它们的活动场所,只有在那里它们有机会存活长达5天以上,而在其它环境中精子都会快速失活。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个关于精子广为流传的误解吧。我们许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跑得最快的一枚精子才有机会完成受精,所以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数以亿计的竞争中赢过一次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表明,跑得(或者钻得)最快的精子只会最早遇到卵子而已,而卵子有最终的选择权,它们会在几百甚至上千枚完成比赛的精子中选择一枚[3]。参考:[1].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a5168[2].https://doi.org/10.1098/rstb.2019.0149[3].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00611/The-egg-decides-which-sperm-fertilizes-it.aspx...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54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547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们发现新“僵尸蠕虫” 以海洋深处的骨头为食

科学家们发现新“僵尸蠕虫”以海洋深处的骨头为食据BGR报道,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一种生活在深海底部的可怕的“僵尸蠕虫”的存在。这种蠕虫的正式名称为Osedax,最初被认为是一种植物;然而,当一个深潜机器人带出该标本的样本时,科学家们感到震惊。这种“植物”实际上是一种僵尸蠕虫,以沉入海底的动物尸体的骨头为食。在知道“僵尸蠕虫”的存在后,科学家们就开始更多地寻找它们。因为在海底的动物尸体上发现了它们,所以他们把鲸鱼尸体和其他动物尸体运出来,沉到海底。然后,他们等了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返回把它们拖出来。与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合作的团队成员GregRouse说,无论他们把骨头放在哪里,蠕虫都会出现。Rouse也是最初发现和描述Osedax的团队成员之一。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现了30种不同的“僵尸蠕虫”。这些物种包括Osedaxfenrisi,首次在北极的一个热液喷口附近发现。在科学家们寻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继续发现这些食骨生物。这些蠕虫的大小似乎也不同,就像它们的类型不同一样。有些只有小指头那么长,有些则比眼睫毛还小。科学家们说,通常肉眼可见的是雌性。雄性“僵尸蠕虫”似乎更小,而且不以骨头为食。这些蠕虫似乎还生活在一个雌性的粘液管内的几十或几百个“眷群”中。在那里,它们等待卵子出现,这样它们就可以使它们受精。当雄性的能量耗尽时,它们会完全死亡。科学家们说,即使如此,“僵尸蠕虫”的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这些雄性不是生活在雌性体内,而是在尸体的骨头上四处搜寻,直到找到雌性。然后,它们将储存在头部的精子输送给雌性蠕虫,使其卵子受精。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01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0151.htm

封面图片

日本科学家将雄鼠体细胞变成卵细胞并产下后代

日本科学家将雄鼠体细胞变成卵细胞并产下后代"10年内两名男性生孩子是可能的。"日本九州大学的KatsuhikoHayashi教授说到,他是实验室培养卵子和精子领域的先驱,3月8日在伦敦第三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上介绍了这一遗传学突破,相关论文已提交发表《自然》杂志。首先从雄性老鼠身上提取皮肤细胞,将其重新编程为干细胞样状态,以产生所谓的诱导多能干(iPS)细胞。然后删除这些细胞的Y染色体,并替换为从另一个细胞"借来"的X染色体,最后将它们培养在卵巢类器官中从而形成卵子。当与正常精子受精后,科学家们获得了大约600个胚胎,植入代孕老鼠体内从而诞生了七只老鼠幼崽。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0717-7投稿:@ZaiHuabot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生物学家从精子细胞的游泳行为中发现新的遗传变异

生物学家从精子细胞的游泳行为中发现新的遗传变异这项研究以精子细胞的游泳行为为中心,首次确立了突变对精子行为的直接影响,并表明基于精子行为的筛选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提高它们所携带的遗传基因的质量。雄性Astyanaxmexicanus(洞穴盲鱼)资料来源:纽约大学理查德-博洛夫斯基"直到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游泳行为的这种变化反映了雄性的整体遗传学,而不是单个精子细胞的可变遗传学,"纽约大学生物系名誉教授、该论文的资深作者RichardBorowsky解释说,该论文将于今天(11月11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这项研究首次证明遗传差异可以直接影响精子细胞的游泳行为"。他补充说,这种更全面的掌握可能会提供更多关于异常精子细胞对后代的影响的知识,特别是出生缺陷。这项工作包括纽约大学在研究时的研究生、现在中国杭州西湖大学的陈海宁,重点研究雄性鱼特别是Astyanaxmexicanus洞穴盲鱼的精子细胞。该研究比较了正常鱼的精子细胞和精子生产被人为地变异的鱼的精子细胞。这使科学家们能够确定可能改变精子在使卵子受精的比赛中的机会的行为和形态特征。单个游动精子在一秒钟内的路径,说明单个精子在游动速度和曲率方面的巨大差异。资料来源:纽约大学理查德-博洛夫斯基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正常样本和变异样本之间的鞭毛长度没有差异--这种毛发状的附属物在它们游向卵子时推动它们。然而,与正常样本相比,变异样本的速度或游动速度有更大的变化--这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变异样本的游动速度比正常样本低或快。总的来说,虽然两种类型的精子细胞看起来相似,但它们的行为却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是在关键阶段。这些发现为繁殖的本质提供了额外的见解。长期以来,由于男性之间的遗传差异,来自不同男性的精子在特征上有所不同。这项研究确定,来自同一男性的不同精子在其特征上有所不同,因为它们的基因载荷不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25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2533.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捕捉到光驱动聚合物的蛛丝马迹

科学家捕捉到光驱动聚合物的蛛丝马迹高速原子力显微镜与激光照射系统相结合,用于原位实时观察偶氮聚合物的变形过程。资料来源:大阪大学偶氮聚合物是一种光活性材料,这意味着当光线照射到它们时,它们会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光线会改变它们的化学结构,从而改变薄膜的表面。这使得它们在光学数据存储和提供光触发运动等应用中颇具吸引力。能够在捕捉图像的同时用聚焦激光引发这些变化被称为原位测量。"通常,研究聚合物薄膜的变化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例如用光照射,然后进行测量或观察。然而,这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KeishiYang解释说。"使用高速原子力显微镜(HS-AFM)装置,包括一台带激光器的倒置光学显微镜,使我们能够触发偶氮聚合物薄膜的变化,同时以高时空分辨率对其进行实时观测。"(a)与激光辐照系统集成的高速原子力显微镜概述b)偶氮聚合物变形的高速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资料来源:美国化学学会高速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能够以每秒两帧的速度跟踪聚合物薄膜表面的动态变化。研究还发现,所使用的偏振光的方向会对最终的表面图案产生影响。利用原位方法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有望深入了解光驱动偶氮聚合物变形的机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材料的潜力。该研究的资深作者TakayukiUmakoshi说:"我们已经展示了观察聚合物薄膜形变的技术。不过,在此过程中,我们展示了将尖端扫描HS-AFM和激光源结合起来,用于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的潜力"。对光有反应的材料和过程在化学和生物学的多个领域都很重要,包括传感、成像和纳米医学。原位技术为加深理解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提供了机会,因此有望应用于各种光学设备。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71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710.htm

封面图片

“国产设备 + 基础模型” 中国科学家团队让显微镜秒变高清相机

“国产设备+基础模型”中国科学家团队让显微镜秒变高清相机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颜波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科学期刊《自然-方法》(NatureMethods)上。他们发明的跨任务、多维度图像增强基础AI模型(UniFMIR),实现了对现有荧光显微成像极限的突破。据悉,这一显微镜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能更清晰地观察到活细胞内部的微小结构和复杂过程,加速全球生命科学、医学研究、疾病诊断相关领域的科学发现和医疗创新;同时,在半导体制造、新材料研发等领域,该成果可以用来提升观察和分析材料微观结构的质量,从而优化制造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这一研发成果,也标志着我国在关键科学仪器领域“国产设备+基础模型”的组合能有效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也为全球科研领域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封面图片

不用精子卵子子宫 科学家“无中生有”培育出胚胎

不用精子卵子子宫科学家“无中生有”培育出胚胎没有子宫,胚胎可以生长发育吗?也不是不行。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JacobH.Hanna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机器子宫”,成功地让小鼠胚胎在里面发育了6天,经历了原肠胚前期到器官发生晚期的关键阶段。这项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发表在顶级期刊《自然》上。那如果没有精子和卵子,可以有胚胎吗?也不是不行。还是JacobH.Hanna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他们直接用小鼠的原始态胚胎干细胞(ESCs)构建了胚胎模型,将其在体外的“机器子宫”中培养8天,可以观察到胚胎完成了原肠胚的形成以及大脑、神经管、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特异性祖细胞分化,与自然生长发育的胚胎在形态和基因表达上都极其相似。这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同样发表在顶级期刊《细胞》上。说一句科学家们有“无中生有”的超能力,应该不夸张吧?实验的最开始,研究人员就没有打自然胚胎细胞的主意。原始态胚胎干细胞(ESC)可以诱导分化为滋养层干细胞(TSC)和原始内胚层细胞(PrE),所以从理论上讲,原始态胚胎干细胞可以成为胚胎和胚外组织的全部来源。只要方法得当,或许可以只需要将原始态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就可以合成一个完整胚胎。JacobH.Hanna教授“无中生有”的壮举就到此为止了。当然,他对之后的研究发展信心满满。培养第8天与自然胚胎第8.5天对比由于胚胎的体外培养装置是透明的,他们或许可以轻松观察到这些胚胎细胞是如何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组装成完整器官的。而合成胚胎或许在将来可以成为移植器官的可靠来源,成为真正的“全自动3D生物打印机”。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15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151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