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解读诺奖得主戈尔丁观点 呼吁女性生育减负

梁建章解读诺奖得主戈尔丁观点呼吁女性生育减负戈尔丁关于女性职业发展的代表作是《事业还是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CareerandFamily:Women’sCentury-LongJourneyTowardEquity),在这本书中,她按照“家庭”和“事业”在女性生命周期中扮演的角色,把不同年代拥有本科学历的女性分为五组。最早的一组女性出生于十九世纪末,最晚的一组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更年轻的一代还没过生育年龄),深入研究了她们在事业、婚姻、子女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代际的演变历程。具体分组如下:第一组女性最早追溯到一百年前,毕业于1900-1919(出生于1878-1897),她们在家庭和事业中二选一。在未生育的女性中,绝大部分曾经参加工作,而有生育的女性则很少就业。第二组女性在1920-1945间大学毕业(出生于1898-1923)。这一组女性很多是一开始会参加工作,但当组建了家庭后则会退出劳动力市场。第三组女性在1956-1965年间大学毕业(出生于1924-1943)。这一组女性是事业与家庭齐头并进,并且很多女性即使在养育孩子期间会暂停就业,但在子女长大之后,依然会重返就业市场。第四组女性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大学毕业(出生于1944-1957)。这一组女性的特点是对事业的重视程度超过家庭。第五组女性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后大学毕业(出生于1958-1978)。这组女性汲取了第四组女性过于重视事业而错失家庭的教训,力求兼顾事业和家庭。戈尔丁在书中描述了100多年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从事业或家庭的二选一到两者兼顾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导致的职业需求从体力到脑力劳动的过渡,以及避孕药的出现使得女性有了推迟婚姻和生育的选择。尽管高知女性兼顾事业和家庭的能力越来越强,她们的收入和事业成就仍然明显落后于男性。戈尔丁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贪婪的工作”(GreedyWork)安排,而非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贪婪的工作”描绘了这样一种现象:愿意全天候和在办公室随叫随到的员工会获得丰厚回报。这些回报往往与投入的时间不成比例。多投入一倍的时间,收益却远远超过一倍。而无法在工作上投入额外时间的人,其工资也会不成比例地缩水。如果一个人有孩子要照料或其他家庭责任要负担,就很难在工作上随叫随到。而有孩子的女性,就需要重新选择在时间上要求较低的职位,因此,即使按小时计算薪酬,所得的工资和那些“贪婪的工作”相比,也会更低。在这本书中,戈尔丁写道:“如果女性不为家庭随时待命,她们自然可以从事时间长、报酬高、时间安排不可预测、晚上随叫随到、周末偶尔加班的工作,事实上,很多女性已经身体力行。对于刚毕业的女性大学生和家庭负担较少的女性,选择时间长、要求高的工作未尝不可。可一旦宝宝降生,优先事项就会改变。基本的照护非常耗时,并且女性突然要为家庭随时待命了。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多方便,她们必须减少对雇主和客户的服务。于是,她们往往减少工作时间,或者选择灵活性更高的工作,但收入要少得多。随着孩子长大和日益独立,这些责任会减少,而在这些时期,女性的收入相对于男性确实有所增长。但其他家庭需求往往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慢慢取代孩子减少的需求。”戈尔丁等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女性未生育之前与男性的工资差距很小,但生育之后女性和男性的收入差距立即拉大。这通常被称为是“母职惩罚”。由于女性比男性承担更多照顾子女的责任,使得女性在生育后职业发展和收入增长都变得困难。中国也有类似的研究。2021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人口与经济》一项研究表明,对中等收入家庭来说,从就业情况来看,在控制个人人力资本特征、所在省份和家庭特征等变量后,在妻子一方,孩子数量与妻子就业几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而生育行为对丈夫就业几率的影响不显著。就妻子而言,与没有孩子相比,有一个孩子使得其就业几率下降约6.6%;而有两个孩子,其就业几率再次下降9.3%(与一孩状态相比)。具体到孩子数对母亲工资的影响,既往研究给出了数据。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使用CHNS(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1993、1997、2000、2004、2006年的调查数据,发现与没有孩子的女性相比,一孩母亲的小时工资率下降7%,二孩母亲的小时工资率下降16.8%。此外,从家庭收入来看,该研究发现,有一孩的家庭劳动力市场总收入下降约5.6%,有二孩的家庭其劳动力市场总收入再次下降约7.1%。那么,如何缩小男女在职场上的收入差距?戈尔丁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降低工作的“贪性”,如果贪婪的工作不那么贪婪,而灵活的工作更有效率,那么每一个人都可以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生活和工作会更加平衡,就业市场上也会有更好的性别平等。戈尔丁的研究还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首先,受教育程度更高,结婚较晚,仅仅这一点就意味着这些女性生的孩子更少。一个简单的时间机会成本模型会告诉你,如果一个女性的单位时间价值很低,也就是说,她们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找不到收入丰厚的工作,那么待在家里,照顾孩子,生更多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如果她有一份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工作,那么她可能会尽量要更少的孩子。因此,仅女性受教育程度更高这一点,就会减少生育。抚养方面的情况也在强化这一点,因为在世界各地,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会给予的更多,这就意味着,养单个孩子要花更多的时间,孩子的数目就更少了。中国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按受教育程度区分的15-64岁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如下:小学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1.97个孩子,初中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1.55个孩子,高中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94个孩子,专科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78个孩子,本科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63个孩子,硕士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57个孩子,博士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63个孩子。上述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降低生育率。但也有一个例外,博士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的孩子数稍高于硕士,与本科学历的女性生育的孩子数持平。我在《人口战略》第22章《生育减负和女性平权》提出了女性生育减负的一些建议:一是普及托幼服务。对女性的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是孩子的0~3岁时期,所以很多国家提供了普惠性的幼托服务,来缓解这方面的压力。根据OECDFamilyDatabase的数据,OECD成员中3岁(不含)以下儿童入托率平均值为35%。有11个国家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超过50%,其中最高的卢森堡是63.3%,冰岛达到了59.7%,荷兰、法国、挪威、比利时等国家超过了55%。在中国,严重缺乏针对未满3岁孩子的托儿服务。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的数据,0~3岁婴幼儿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5.5%,远远低于OECD平均水平。现在很多家庭还是依靠老人来带孩子,未来的老人可能并不那么愿意带孩子,所以,大幅提高0~3岁孩子的入托率非常有必要。二是推广混合办公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中远程会议、协同工作软件的成熟,远程办公在技术上已经趋向成熟。亚马逊、微软、Google和苹果都把远程工作的模式常态化了,推出了不同的混合办公的制度。2022年2月,携程中国公司宣布全公司近3万名员工将实行混合办公制,允许员工每周三和周五在家远程办公。这是中国首家大型公司推出“3+2”的混合工作制。以携程为代表的中国的高科技公司正在积极尝试混合办公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即...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05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053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梁建章:养娃到本科毕业平均花68万

梁建章:养娃到本科毕业平均花68万中国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牵头的育娲研究院星期三(2月21日)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报告显示,抚养一个孩子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平均成本为68万元(人民币,12万7100新元)。育娲人口研究公众号发布的报告估算,在中国,抚养一个孩子到年满18岁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基本高于除韩国以外的所有国家,而韩国的生育率在世界处于垫底水平。报告建议通过补贴生育、增加出生人口,减轻家庭负担,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提升国家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报告所称的“生育成本”,既包括从怀孕到分娩的成本(即“生的成本”),也包括养育和教育成本(即“育的成本”)。其中“育的成本”占了大头,“生的成本”仅占很小一部分。此外,生育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报告称,生育成本过高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负面因素之一。为此,中国亟需尽快出台减轻育龄家庭生育成本的政策。2024年2月21日5:29PM

封面图片

日前,由梁建章等牵头的育娲人口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报告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

日前,由梁建章等牵头的育娲人口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报告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上海和北京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101万元和93.6万元,西藏和青海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4.9和37.9万元。放眼全球,在中国抚养一个孩子到年满18岁的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而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

封面图片

最近我悟了一个道理,对于在事业上有野心但又不想放弃生育和家庭生活的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给自己建立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包括一位收入

最近我悟了一个道理,对于在事业上有野心但又不想放弃生育和家庭生活的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给自己建立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包括一位收入也许不如自己但能够在关键时刻心甘情愿为家庭牺牲自己利益的丈夫。如果你找了一个收入远高于自己,对事业有一定企图心,对生活有一定控制欲的“霸总”丈夫,那在有人需要为了家庭总体利益而自我牺牲时,那99%肯定是你牺牲自己的利益。在有了孩子后,这种需要有个人来牺牲的时候太多了,所以大部分女的只能在生育后退居二线以家庭为主给人缝嫁衣。但如果你是个对事业很有追求的人,那能成就你事业理想的丈夫最多只能是在事业上与你平起平坐,或者更弱一些的。昨天参加了一个内部女员工networkingevent,有几个女高管来分享工作经验,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之前提过的很厉害的女高管,她曾经一边全职工作一边读第二个硕士(第一学历是医学研究PhD但后来转型做AI/CS)一边生了两个孩子,生完孩子只休息了一周就回去上学写作业了。她在美国工作数年后得到目前这个高管工作机会,于是举家迁来德国。她事业发展得这么好的背后有一位全心全意支持她的丈夫。她丈夫其实学历和工作也都挺精英的,但自认为事业发展潜力目前不如妻子,所以在需要的时候愿意牺牲自己工作,在没有任何事业规划的情况下裸辞跟着妻子搬来欧洲,现在在家全职带俩孩子照顾家庭。其实道理很简单,把家庭看作一个利益整体时,家里那些琐碎经济价值低的事务由一个人来主力是总体效率更高的方式,只不过一直以来基本都是女性在承担这个角色。如果你自己另有计划不想主力承担家庭事务,那必然就要找一个愿意承担的搭档。#思南聊职场#【网评】哪有什么平衡家庭事业的秘诀,孩子家庭事业事情加起来一大堆,无非是两种办法:一是不结婚不生娃或者不搞事业,三个球选两个接,需要处理的事情总量就小了。二是自己搞事业,其它事情需要支持系统把球交给别人。为什么没人问男的这种问题?因为很多男的会理直气壮把球甩出去

封面图片

梁建章:人口减少能缓解“鸡娃”吗?

梁建章:人口减少能缓解“鸡娃”吗?出生人口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养育成本和教育成本过高,严重压抑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而教育成本过高,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鸡娃”现象越来越普遍。所谓是“鸡娃”,是指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考上好的学校,不断给孩子安排补课,不停地让孩子去努力拼搏。教育专家储殷表示,鸡娃现象的本质是60后、70后这代通过考试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希望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复制。他认为,十年之内,“鸡娃”现象基本教会消失。他说,一个正常和健康的社会应该是人们减少对成功迫切的渴望,能接受不成功的生活。也有人认为,随着中国出生人口不断减少,每个人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变得更多了,上大学更容易了,所以“鸡娃”现象也会减少。这种观点错在哪里呢?首先,鸡娃现象不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够而是对于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的竞争。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58万人,而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只有956万人,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很可能跌破900万人。也就是说,现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出生人口,将来大学教育资源必然是过剩。现在上大学已经不是竞争目标,上名牌大学才是竞争目标。人口减少,导致创新机会也会减少,排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其次,这种观点以为教育资源是固定不变的。但事实上,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先是幼儿园,接着是小学和中学,然后是大学也会逐步减少或撤并。农村人口的减少就能说明这个问题。2012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报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中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10省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农村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人口减少,找工作也不会更容易。因为就业机会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口减少了,就业机会和晋升机会也会减少,好的就业机会和晋升机会,就只能会更加竞争激烈,教育也会更加内卷,鸡娃会更严重。一个家庭的孩子越少,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和教育成本越高。少子化也会降低家庭风险承受度,窄化职业选择范围,让家庭越来越集中选择那些所谓“铁饭碗”的职业(例如报考公务员),在一些发展空间有限或提升意义不大的职位上高度竞争。少子化与鸡娃是共生现象。2022年韩国生育率只有0.78,全球最低,而鸡娃最严重的国家也是韩国。韩国近年来出生人口不断减少,总人口也已进入负增长,但韩国的鸡娃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今年6月18日韩国儿童保育与教育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本着让孩子“不输给同龄人”的想法,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中,选择让孩子在私营教育机构接受培训者占比快速增长。中国也是如此,孩子少了,但是对于名牌大学的竞争愈演愈烈。独生子女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全部希望,他们从小就面临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压力,鸡娃会更厉害。另一方面,鸡娃越严重,养娃压力越大,生育率也会越低,造成恶性循环。鸡娃和教育内卷的根源,是高考和中考的压力,使得家长承受巨大的孩子升学压力,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给孩子补课。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几乎是世界上最长的,2018年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调查统计中得出,中国(不含港澳台)15岁学生平均每周的学习时间将近60个小时。教育内卷给学生和家长造成金钱和时间的负担是拉低生育率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下图分析比较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生育率的关系,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东亚国家的作业时间比较长,生育率则相对低,而欧美国家的学习时间比较短,生育率相对高。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生育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2018年每周学生学习时间和生育率的关系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8,PISA数据库,OECD数据库。要减少鸡娃现象,关键还是要进行教育改革。首先从取消中考和缩短学制开始。如果没有中考的择校压力,那么鸡娃现象就会减少,整个教育的效率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因为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现在很多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现在的人工智能和在线技术可以帮助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小学是五年制的,我的建议是小学阶段提速一年。20世纪80年代,很多中学也是五年制的。现在的中考和高考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复习、应付中考和高考。建议中学阶段可以缩短一年时间。基础教育阶段缩短两年以后,可以实行10年义务教育。其次,大学教育通识化和普及化。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学习能力和生活在复杂社会的各种技能,所以不分专业和文理都应该学习大量的基础必修课,即实现所谓通识化。普及大学教育,让绝大部分中学生上大学,就没有必要通过“普职分流”来筛掉一部分学生,这样就可以取消中考,为中学的教育提速创造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当大学教育通识化以后,我们可以把本科教育去名牌化,从而解决高考内卷的问题。用大学生毕业能力考来取代高考,作为择业和研究生院录取的主要依据后,名牌大学研究生院的入学竞争预计还是会很激烈,大学生也会更努力学习,这正好解决了当前大学生不努力学习的问题。虽然也不可避免有刷题的低效的学习,但至少把考试的压力延缓几年,就可以延缓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压力。从考试的时间点选择来讲,大学生毕业考试比高考更能反映大学生当时的能力,考核的科目也更会匹配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总之,人口减少不会导致鸡娃现象减少,因为鸡娃是对于排名的竞争。人口再少,也会有第一名第二名的竞争。要减少鸡娃现象,关键是要进行教育改革。取消中考和缩短中小学学制以后,家长不用为孩子的中考和高考那么操心,压力也会小很多,鸡娃现象会减少,养育成本和教育成本会降低,生育意愿也会提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8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821.htm

封面图片

调查:不到4%的中国女教师意愿生育三孩

调查:不到4%的中国女教师意愿生育三孩一项由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展开的调查发现,意愿生育三个孩子的中国女教师不超过4%,青年未婚女教师呈现出较低的生育意愿。据中国澎湃新闻前天(4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贾萌萌和教育学部教授郑新蓉在刊登《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刊的论文中说,他们就女教师工作、生活、婚姻、生育方面的现状与意愿展开问卷调查,并收集到1907名女教师的答复。调查发现,女教师整体上愿意生育一孩的比例最高,为38.96%,其次是二孩,为38.91%,接着是不想生育的,为18.77%,三孩的比例最低,仅为3.36%。未婚女教师则呈现出更低的生育意愿,其中想要一孩的比例仍然最高,为36.73%,其次是不想生育,为32.41%,紧接着是29.63%想要二孩,最后是1.23%想要三孩。作者们认为,这一方面显示出恐育心理,是个体对于日益增长的生育成本的回应。另一方面在现代性带来的个体化进程中,人们出现原子化发展趋势。数据显示,38.18%的女教师赞同“我有能力让自己幸福,与其有家庭让自己不开心,不如一个人活得痛快”,年轻一代对独立与自由的追求越发强烈。与此同时,青年女性经济实力增强,独立能力提升,婚恋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不想生育的普通女教师来说,改变其生育意愿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水平提高、工作量减少和教育成本降低。超过七成的女教师认为“三孩政策”可能使女性在职场上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作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职业女性正因为母亲身份而面临着“惩罚”,生育意愿下降的背后隐含着对个人事业发展的渴求。沉重的育儿负担让女教师们不得不发出减轻工作量的“呐喊”。如果政策话语不断提倡减轻工作量,那么又容易加深用人单位对女性员工的制度性歧视,依然无法有效缓解职业女性的生育焦虑与满足发展自身事业的追求。因此,女教师对于“减轻工作量”的呼吁更多是出于对女性沉重育儿负担的一种无奈回应,根本问题仍在于如何创建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工作环境与家庭分工,从而缓解女性的被动处境。...发布:2022年2月6日7:08PM

封面图片

放开生育限制#】#委员建议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 全国政协委员朱列玉接受@中国新闻周刊 采访时表示,为解决人口老龄化、低

#委员建议放开生育限制#】#委员建议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全国政协委员朱列玉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为解决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问题,建议放开生育的结婚限制,令未婚女性生育与已婚女性生育享受同等待遇;放开生育的数量限制,实现家庭生育自主决策,有意愿的母亲有权生育三胎以上,上不封顶,释放既有的生育潜力,缓解人口结构的失衡;建议生育无需审批,孩子岀生后直接进行户口登记。朱列玉指出,“生育是妇女的权利,应把权利赋予给她们。”此外,建议实行奖励政策,鼓励生育,例如提供现金和假期奖励。频道:@chiguadashen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