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全新Aicy AI大模型发布 即问即答的百科全书

魅族全新AicyAI大模型发布即问即答的百科全书同时,AicyAI让撰写更加轻松和高效,微博动态、感谢信、年会发言稿......Aicy都能一一搞定。Aicy还是随叫随到的私人助手,生活工作中的种种难题都可以问它,另外Aicy还支持创意灵感生成画作,轻松拿捏写实风、二次元、水墨风等各种风格的画作。值得一提的是,Aicy还被应用到FlymeAuto上,例如车辆使用说明、交通规则咨询、车辆维保等问题Aicy都能一一解答,还可用它深度定制行程规划,一条龙安排好酒店、餐饮、充电服务,甚至可以直接在车上购买景点门票,还有多风格景区语音播报。此外,Aicy建议也迎来更新,可以通过FlymeLink手机域直接“流转上车”,一键在车机上查看地址、发起导航,免去了在车机上输入的麻烦。...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08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089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DK百科全书最全合集

名称:DK百科全书最全合集描述:DK图书,知识的宝藏,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无尽知识世界的大门。DK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高质量的内容而闻名。每一本书都经过精心策划,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从科学、历史到自然、艺术,满足您对知识的渴求。精美的图片、清晰的图表和简洁明了的文字,使复杂的主题变得易懂,让您轻松沉浸其中。无论您是学生、学者,还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普通人,DK图书都能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DK图书不仅仅是书籍,更是知识的伙伴,陪伴您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探索未知,开拓视野。选择DK图书,就是选择了优质、专业和有趣的知识体验。链接:https://www.alipan.com/s/siwhidwtXCw大小:60GB标签:#DK#图书#知识宝藏#精湛工艺#高质量内容#多样主题#精美图片#清晰图表#简洁文字来自:雷锋频道:@Aliyundrive_Share_Channel群组:@alyd_g投稿:@AliYunPanBot

封面图片

Midjourney劲敌来了 Google StyleDrop王牌“定制大师”引爆AI艺术圈

Midjourney劲敌来了GoogleStyleDrop王牌“定制大师”引爆AI艺术圈再来一张卡通风,想要绘制的物体呆萌了许多。甚至,它还能精准把控细节,设计出原风格的logo。StyleDrop的魅力在于,只需要一张图作为参考,无论多么复杂的艺术风格,都能解构再复刻。网友纷纷表示,又是淘汰设计师的那种AI工具。StyleDrop爆火研究便是来自Google研究团队最新出品。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306.00983.pdf现在,有了StyleDrop这样的工具,不但可以更可控地绘画,还可以完成之前难以想象的精细工作,比如绘制logo。就连英伟达科学家将其称为“现象级”成果。“定制”大师论文作者介绍道,StyleDrop的灵感来源Eyedropper(吸色/取色工具)。同样,StyleDrop同样希望大家可以快速、毫不费力地从单个/少数参考图像中“挑选”样式,以生成该样式的图像。一只树懒能够有18种风格:一只熊猫有24种风格:小朋友画的水彩画,StyleDrop完美把控,甚至连纸张的褶皱都还原出来了。不得不说,太强了。还有StyleDrop参考不同风格对英文字母的设计:同样是梵高风的字母。还有线条画。线条画是对图像的高度抽象,对画面生成构成合理性要求非常高,过去的方法一直很难成功。原图中奶酪阴影的笔触还原到每种图片的物体上。参考AndroidLOGO创作。此外,研究人员还拓展了StyleDrop的能力,不仅能定制风格,结合DreamBooth,还能定制内容。比如,还是梵高风,给小柯基生成类似风格的画作:再来一个,下面这只柯基有种埃及金字塔上的“狮身人面像”的感觉。如何工作?StyleDrop基于Muse构建,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一个是生成视觉Transformer的参数有效微调,另一个是带反馈的迭代训练。之后,研究人员再从两个微调模型中合成图像。Muse是一种基于掩码生成图像Transformer最新的文本到图像的合成模型。它包含两个用于基础图像生成(256×256)和超分辨率(512×512或1024×1024)的合成模块。每个模块都由一个文本编码器T,一个transformerG,一个采样器S,一个图像编码器E和解码器D组成。T将文本提示t∈T映射到连续嵌入空间E。G处理文本嵌入e∈E以生成视觉token序列的对数l∈L。S通过迭代解码从对数中提取视觉token序列v∈V,该迭代解码运行几步的transformer推理,条件是文本嵌入e和从前面步骤解码的视觉token。最后,D将离散token序列映射到像素空间I。总的来说,给定一个文本提示t,图像I的合成如下:图2是一个简化了的Musetransformer层的架构,它进行了部分修改,为的是支持参数高效微调(PEFT)与适配器。使用L层的transformer处理在文本嵌入e的条件下以绿色显示的视觉token序列。学习参数θ被用于构建适配器调优的权重。为了训练θ,在许多情况下,研究人员可能只给出图片作为风格参考。研究人员需要手动附加文本提示。他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模板化的方法来构建文本提示,包括对内容的描述,后面跟着描述风格的短语。例如,研究人员在表1中用“猫”描述一个对象,并附加“水彩画”作为风格描述。在文本提示中包含内容和风格的描述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从风格中分离出内容,这是研究人员的主要目标。图3则是带反馈的迭代训练。当在单一风格参考图像(橙色框)上进行训练时,StyleDrop生成的一些图像可能会展示出从风格参考图像中提取出的内容(红色框,图像背景中含有与风格图像类似的房子)。其他图像(蓝色框)则能更好地从内容中拆分出风格。对StyleDrop进行好样本(蓝色框)的迭代训练,结果在风格和文本保真度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绿色框)。这里研究人员还用到了两个方法:-CLIP得分该方法用于测量图像和文本的对齐程度。因此,它可以通过测量CLIP得分(即视觉和文本CLIP嵌入的余弦相似度)来评估生成图像的质量。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得分最高的CLIP图像。他们称这种方法为CLIP反馈的迭代训练(CF)。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使用CLIP得分来评估合成图像的质量是提高召回率(即文本保真度)的有效方式,而不会过多损失风格保真度。然而从另一方面看,CLIP得分可能不能完全与人类的意图对齐,也无法捕捉到微妙的风格属性。-HF人工反馈(HF)是一种将用户意图直接注入到合成图像质量评估中的更直接的方式。在强化学习的LLM微调中,HF已经证明了它的强大和有效。HF可以用来补偿CLIP得分无法捕捉到微妙风格属性的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关注了文本到图像的扩散模型的个性化问题,以合成包含多种个人风格的图像。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以简单的方式将DreamBooth和StyleDrop结合起来,从而使风格和内容都能实现个性化。这是通过从两个修改后的生成分布中采样来完成的,分别由风格的θs和内容的θc指导,分别是在风格和内容参考图像上独立训练的适配器参数。与现有的成品不同,该团队的方法不需要在多个概念上对可学习的参数进行联合训练,这就带来了更大的组合能力,因为预训练的适配器是分别在单个主题和风格上进行训练的。研究人员的整体采样过程遵循等式(1)的迭代解码,每个解码步骤中采样对数的方式有所不同。设t为文本提示,c为无风格描述符的文本提示,在步骤k计算对数如下:其中:γ用于平衡StyleDrop和DreamBooth——如果γ为0,我们得到StyleDrop,如果为1,我们得到DreamBooth。通过合理设置γ,我们就可以得到合适的图像。实验设置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文本-图像生成模型的风格调整进行广泛的研究。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全新实验方案:-数据收集研究者收集了几十张不同风格的图片,从水彩和油画,平面插图,3D渲到不同材质的雕塑。-模型配置研究人员使用适配器调优基于Muse的StyleDrop。对于所有实验,使用Adam优化器更新1000步的适配器权重,学习速率为0.00003。除非另有说明,研究人员使用StyleDrop来表示第二轮模型,该模型在10多个带有人工反馈的合成图像上进行训练。-评估研究报告的定量评估基于CLIP,衡量风格一致性和文本对齐。此外,研究人员进行了用户偏好研究,以评估风格一致性和文本对齐。如图,研究人员收集的18个不同风格的图片,StyleDrop处理的结果。可以看到,StyleDrop能够捕捉各种样式的纹理、阴影和结构的细微差别,能够比以前更好地控制风格。为了进行比较,研究人员还介绍了DreamBooth在Imagen上的结果,DreamBooth在StableDiffusion上的LoRA实现和文本反演的结果。具体结果如表所示,图像-文本对齐(Text)和视觉风格对齐(Style)的人类评分(上)和CLIP评分(下)的评价指标。(a)DreamBooth,(b)StyleDrop,和(c)DreamBooth+StyleDrop的定性比较:这里,研究人员应用了上面提到的CLIP分数的两个指标——文本和风格得分。对于文本得分,研究人员测量图像和文本嵌入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对于风格得分,研究人员测量风格参考和合成图像嵌入之间的余弦相似度。研究人员为190个文本提示生成总共1520个图像。虽然研究人员希望最终得分能高一些,但其实这些指标并不完美。而迭代训练(IT)提高了文本得分,这符合研究人员的目标。然而,作为权衡,它们在第一轮模型上的风格得分有所降低,因为它们是在合成图像上训练的,风格可能因选择偏见而偏移。Imagen上的DreamBooth在风格得分上不及StyleDrop(HF的0.644对比0.694)。研究人员注意到,Imagen上的DreamBooth的风格得分增加并不明显(0.569→0.644),而Muse上的StyleDrop的增加更加明显(0.556→0.694)。研究人员分析,Muse上的风格微调比Imagen上的更有效。另外,在细粒度控制上,StyleDrop捕捉微妙的风...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33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3333.htm

封面图片

AI大模型向平价手机渗透 各家功能配置同质化 消费者愿意买单吗?

AI大模型向平价手机渗透各家功能配置同质化消费者愿意买单吗?而财联社记者走访线下门店后发现,消费者更注重手机的基础性能,反而对于品牌宣传AI功能感知不强。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AI手机能够实现的功能,借助网络上其他大模型都能免费实现。有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对于AI功能付费意愿并不弱,但付费的价格多数在千元左右,企业付费意愿稍高,但预算也控制在万元以内。AI大模型下放百元机,差异化不大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AI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各大厂商寻求差异化的关键点。自2023年下半年起,华为、荣耀、小米、vivo和OPPO等头部手机厂商纷纷在自家的旗舰产品中搭载了AI大模型,试图通过这一技术革新来吸引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来自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4603.5万部,同比增长14.6%。近日红米RedmiTurbo3、真我GT6NeoSE的发布,将AI大模型功能又下放到了中低端智能机档位,而中兴的努比亚小牛更是在百元级5G手机上搭载了AI大模型。不过,财联社记者也注意到,目前AI手机目前能提供的功能集中在AIGC画面消除、AI通话录音和摘要等功能,各家厂商在AI手机的功能配置上尚未有太多的差异。走访时不少线下消费者告诉记者对于终端设备中搭载的生成式AI功能感知并不明显。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就曾微博发文称,AI是未来,是无所不在的能力,但AI手机是噱头。OPPO线下门店店员告诉财联社记者:“我们会向消费者介绍AI相关的功能,比如说AI消除照片中多余的部分,通话录音一键生成摘要等等,但是总体而言,用户更为关心的还是拍照、续航和机器的整体性能。”另一家线下门店小米之家的店员则是更侧重于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小米14Pro的徕卡影像和性能。该名销售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小米徕卡影像也采用了AI增强技术,比如说拍摄远处的照片,可以通过AI增强画面的清晰度。”一位对于智能手机了解较多的消费者告诉财联社记者:“其实手机录音转文字,很多手机几年前就有了。至于生成摘要,和生成文本的功能,很多网站都能提供这样的服务,比如阿里的通义千问、百度的文心一言。”对此,真我中国区总裁徐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对记者表示,AIGC的消除虽然只是AI影像中尝试的一小部分,但未来AI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包括镜头模拟、极端环境视频创作等,“这部分有非常大想象力空间。”谁会愿意为“AI+消费电子”买单一般来说,普通消费者对于距离自身最近的AI终端了解程度和为之付费的意愿并不高。但根据见识科技发布的《AI应用需求与付费意愿调研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个人用户对AI应用的付费意愿处在增长中。其中个人有意愿付费的比例占调研人数中的30.5%,企业对于AI服务付费意愿的比例稍高,占调研对象中的32.6%。从实际应用中来看,付费意愿较强的领域基本集中在文案创作、写作等与内容制作和传播相关的办公领域,其中46%的个人用户仅愿意支付千元左右的费用。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现阶段AI在办公场景中应用最广的还是“会议记录”和“通话录音整理”,有些企业甚至批量采购了支持语音转文字的录音笔。一名金融企业的员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平时工作中,我们会有大量的访谈和会议要参与,我的手机iPhone不支持通话录音功能,有些时候在公共场合临时接入会议不方便使用录音笔外放录制。因此我购买了有相关功能的耳机,作为录音笔的补充,在任何会议软件中它都能直接录音和实时文字转换。”以未来智能推出的“AI+耳机”相关产品为例,在提供一般TWS耳机降噪功能之外,搭载了讯飞星火大模型打造了VIAIMAI可以针对通话录音进行“待办事项提取”、“摘要总结提取”等功能,iFLYBUDSNano+近期还支持了同传听译功能。未来智能CEO马啸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AI技术的进步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内容生成和文字生成领域,原本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的工作,现在可以迅速完成。...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718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7180.htm

封面图片

开了5天问界M7后 我才明白为啥它订单能破9万

开了5天问界M7后我才明白为啥它订单能破9万上周我去了两家问界门店,也发现店里M7的试驾都排爆了,周末两天的根本约不上。老实说,我之前一直没搞懂为啥老余这车突然就爆了,毕竟它旧款的口碑并不是很好。直到最近编辑部拿到了新M7的试驾车,在进行一轮深度体验之后,我发现问界这波“补丁”打得确实不错,可以说直击目标客群的需求。作为含“华”量极高的产品,M7的最大卖点,必然是华为的看家本领——智驾和鸿蒙座舱。咱就先从智驾开聊。对于去年买问界的车主来说,没有智驾是永远的痛。而今年,随着ADS2.0的发布,华为在问界M5和M7上都安排了智驾版本,还一下成了智驾圈的顶流,相信差友们也在各大平台上刷到过一些问界的小视频。但具体有多强,能给我们日常开车提供多大的帮助,脖子哥就说说自己这几天的实际体验。我们是在上海拿的车,要开回杭州。在上海和杭州这两个地方,华为NCA(跟咱平时说的NOA一个意思,自动驾驶)在高速和市区高架上基本上都能用。所以你懂的,在上海市区稍微熟悉一下车辆后,开上高速,我就直接用NCA开回杭州了。结果问界一上来就是王炸:总长147公里的沪杭高速,中间除了我主动提速两次以外,其他都是车子自己开的。回杭州后,脖子哥还连续好几天在杭州的高架上进行了深度智驾体验,有白天,有夜晚,甚至还有大雨+堵车的噩梦路况,总之除了下雪和下雹子,平常该有的路况我全都试着了。试下来的结论就是:它是真的懂智驾。在5天的时间里,NCA差不多帮我开了500公里的路程,我接管的总次数不超过3次,剩余所有时间NCA都完成得不错,包括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这套NCA的一个特点是可调项比较多,跟车距离5档可调,超车变道策略有3种:柔和、标准、敏捷。作为对比,目前大部分其他车企的智驾,跟车距离是3档,超车策略基本不可调。而且自动超车的功能也可以关闭,关掉后,系统就只会在你确认变道后再动。为了测测它的极限,我基本都设成了最近的跟车距离和最激进的超车策略。不过即便选择最激进的“敏捷”风格,问界的超车频率也不算频繁,可以说和“激进”没有半毛钱关系。它更接近一个温和派的人类司机:不会一直傻傻的跟在慢车后面,但也不至于一遇到慢车就不耐烦要变道。然后在大曲率弯道上,问界在开启智驾的状态下能以45码的速度过弯,啥水平呢?编辑部一位刚买车的同事,说他自己开车是不敢用这个速度过的。而因为目前的NCA还是要看高精地图的,所以在一小部分地图覆盖不好的地方,比如两条高架之间的匝道,还有市区里,NCA有时会降级为LCC(车道居中辅助)。这时候系统会提示你注意接管,然后等回到主路,又会自动变成NCA。整个过渡很顺,系统让我接管的时候,我其实也没管,然后它就自己完成了切换。同时,这套系统的跟车和车道保持也很实用。在遭遇拥堵的时候,仪表上会主动提示可以把跟车距离调到最低,从而激活拥堵跟车模式。这时它不会留出很大的距离。试了几次,可能是它的距离把控真的好,也可能是旁人都被遥遥领先的气势所折服,反正脖子哥开下来没遇上被人插队的情况。不过,我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有时候它的地图导航和智驾逻辑会有冲突,导致NCA在一些接近匝道的地方会来回变道。还有一次在隧道里,NCA把隧道顶部的车道指引灯误判成了红绿灯,接着就是一顿减速操作,看来这种情况还需要学习一下。。总之呢,问界M7上的NCA确实配得上智驾第一梯队的称号。编辑部里不少坚定的油车党,也是在这次试完问界后受到了一个小小的震撼。说完智驾,我们再来看座舱。对比老款M7,这次座舱的变动不算大,我就简单带过。华为搞了这么多年手机,再来做车机,这菜单真叫一个丝滑,而且菜单层级设计合理,想调啥功能都比较容易找到。如果用惯了华为手机,再换到这套鸿蒙车机完全没有学习成本,可以直接上手。正因为车机也融入了鸿蒙生态,手机和车机之间能实现无缝流转。比如你刚刚在手机上搜了个地图导航,上了车之后,导航会同步到桌面上。动画是这样的:当然能互联的也不止是手机,新M7在后排专门为华为MatePad预留了两个接口。在连接后,在前排中控屏上就能完成对后排Pad的控制。不过,因为我们这台车木有装支架,所以没法给大家演示了。如果你恰好用的是华为全家桶,那鸿蒙车机你也一定会喜欢。撇开华为智驾和鸿蒙座舱两大卖点,我觉得问界M7其他配置的升级也是大卖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增加五座版本。我们拿到的试驾车就是一台五座的,在拿掉了第三排后,二排空间瞬间就敞亮了。说到底,M7这款车的原型是东风风光的油车,底子比较普通:5米多的车长,轴距却只有2米82。就看它定位差不多的岚图Free,虽然车长只有4米9,但轴距已经顶到2米96。所以在6座版上,不仅第二排稍显拥挤,第三排会更不舒服。反观新出的5座版,砍掉第三排后,第二排空间提升一个等级,后备厢也更大。所以大家也是用脚投票,现在店里卖的好的都是五座版。再就是一些小细节。在拿到车第一开的时候,我就发现新款M7开关门质感很好,非常厚实,有种老奔驰的感觉,而且它还给了电吸门。我猜测可能和材料升级有关。之前老款M7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里寄了,余承东说他们专门升级了钢材和结构,现在应该已经是第一梯队。而在内部配置上,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后排座椅角度可以电动调节,后排电调开关上甚至做了金属雕刻处理,无线充电面板也是alcantara材质的。我发现尤其是在露出华为标识的地方,整的都挺精致,dddd!在智能化这块,M7大家都很统一的夸夸夸,不过呢,有些地方不同的人就不同的感觉了。比如它的方向盘向左或向右打死的圈数是1又1/4圈,通常只有运动取向的车子才会采用这种小圈的设计,但M7和运动不沾边,开起来宛如一艘船。再就是它刹车踏板的弹簧很硬,前半段也没什么劲儿,我第一次踩的时候,有点开货车的恍惚……还有它的这个单独的智驾控制拨杆,这个是大家分歧最大的地方,有人觉得这个在全盘智能化的车里格格不入,但有人觉得这个拨杆用起来很方便很直观……也有同事猜测,是不是因为老款没有智驾,临时加的,这样方向盘就不用重新设计了?无论怎样,问界M7确实让大家心服口服。在传统车企里,一般是3年出个中期改款,然后在改款上花差不多6-7个亿。而问界是一年就改款,怒砸5个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M7给了一个超过预期的价格,24.98万的起售价直接和它小弟M5平起平坐了。最后,如果你问我这款车适不适合买。我觉得,在家庭使用场景,问界M7给了还算丰富的舒适配置,而且如果你的城市支持华为NCA,那它肯定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它没有那么有个性,没有那么强调性能,但是足够安稳,非常实用。说起来,在我试驾的时候,有次停在斑马线前,旁边一位大叔久久注视着我开的M7。那是脖子哥很久没有见到的,真心喜欢一辆车的眼神。虽然不敢肯定,但我觉得这位大叔大概率是因为华为才关注到这辆车的。相信还有很多问界车主也是这样,因为认可华为,所以支持问界。冲着大家对华为的这份热爱,希望问界继续加油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73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7317.htm

封面图片

不理解蔚来的业务版图?其实它想做的是“人”的生意

不理解蔚来的业务版图?其实它想做的是“人”的生意有人替蔚来的资金操心,有钱也要省着花才好。还有人打趣,蔚来手机没用上换电的精髓,不是很认可……更别提老板李斌的微博下,常年有一堆人在教他该如何做CEO。网友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调侃,确实也和蔚来布局很多有关。作为一家车企,蔚来除了卖车以外,还有很多你都想不到的业务。在卖周边的NIOlife里,从衣服鞋子、美食酒水,到锅碗瓢盆、家居摆件,你都可以下单购买。看看,这不就是整了个蔚来超市吗!更绝的是,为了解决一些用户的痛点,蔚来甚至亲手为选择优质服务商,它在部分城市上线了家政服务。家里不干净了,就在蔚来APP上叫个保洁上门打扫。这项业务你还可以用积分支付。有了这一大堆业务,这回又多了个NIOPhone,可不就让大家觉得蔚来又在“不务正业”吗。但我觉得,大伙儿都被手机这个“噱头”给骗了。实际上,在蔚来的那场发布会上,手机只是放在最后的一部分,整场发布会看下来,其他部分的信息量要更高。为啥这么说呢?咱看一下蔚来手机最大的卖点,就是手机和车之间的互联功能,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其他手机都不具备的。蔚来在手机左侧给了一颗优先级很高的车控键,基本上不管你在啥APP里,按一下,控制车辆的界面就立马调出来。这里头,像什么车辆定位、空调调节、车辆召唤等功能,都可以一键操作。当你在坐进车内的时候,蔚来手机可以完全映射到车机上,所有APP都能在车机端直接操作。同时,手机自身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相当于一部手机分身为二。然后车机和手机之间可以进行各种接力操作,比如导航功能,在手机端选好导航路线后,你啥事儿也不用干,这个导航就会自动同步到车机端。即使后面你在手机上修改了目的地,车机上还是啥都不用管。还有几款工作APP,开会的时候也可以在手机和车机之间无缝切换,在车里就自动换成车内摄像头和麦克风。别人发手机都在那说参数、聊跑分,这些李斌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就和你讲蔚来的手机和车之间,有多少互联玩法。道理也很简单,蔚来这部手机的主要受众,本来也就是蔚来车主。为了服务好车主,它想做的不是要把手机本身做得多么有性价比,而是借用手机这个载体,做到多设备之间的全景互联(NIOLink)。互联这个概念大伙儿都听过很多了,最简单的,咱家里用的那些智能家电就是一种互联。不过这种互联是以家为中心,而蔚来做的互联就是要以车子为中心,把不同设备深度融合进来,搞成一个大的生态圈。不管是已经有的AR眼镜,还是现在发布的手机,亦或是之后可能推出的手表、手环等穿戴设备,本质都是围绕着汽车来做的。这些东西的互联打通了,才能整出更多的玩法。手机,只是这个全景互联场景里的一环。而这个互联的核心——智能电动汽车,从一个传统的机械装置逐渐变成大号电子产品,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虽说车上智能化功能比之前多了不少,但它底层的这套系统却并不像手机那么通畅。我举个例子,现在的电车上,座舱和智驾基本是不互通的。我们老说的高通8155和英伟达Orin芯片,这俩兄弟在车里,也是你弄你的,我管我的,有点各自为政的意思。但这么搞肯定不利于整车效率的提高。比方说,我智驾这里突然来了个加急的任务,自己一时半会儿忙不过来,想找座舱那边的兄弟来搭把手,但是因为两边没有通路,人家压根就过不来。所以蔚来开发了这个叫做“SkyOS天枢”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就是要在底层上把车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道路给修通。互通之后,大家可以劲儿往一处使,干活效率也就会提升了。数据说话,蔚来做的跨域融合,带宽可以达到16Gbps,什么概念呢?现在车上常用的千兆以太网,带宽上限是1000Mbps,这波直接提升了十几倍。同时,融合之后,还能把整体的体积减少40%,重量减轻20%。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李斌也在发布会上说了,就是省钱!其实吧,整车级的操作系统才应该是电车该有的配套。因为它是从汽车的底层入手,把硬软件结合,在智驾、座舱还有补能和互联这些领域都串起来。大佬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软件定义汽车,就是这个意思。一部汽车,搞一套操作系统就够了。而蔚来的这些技术,会应用在他们下一代NT3.0的平台,最快也许明年就能见到。除此之外,蔚来还发布了技术全栈,包括传统的车辆工程、智能制造,以及上面提到的全景互联和整车操作系统,还包括了火热的人工智能领域。内容加起来一共有12项,我简单说几个给大伙儿瞅瞅。比如电驱及高压系统,蔚来对电驱里里外外的东西都在研究,他们在150kW电机上用了独家配方的转子,比一般的铜转子减重50%,而蔚来的下一代的车型会上900V的高压平台。再说智慧能源,蔚来的换电站更新到第三代,截止9月29日,蔚来换电站已经突破1900座,高速换电站达到560座,打通6纵4横8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到2025年,他们的目标是建成9纵9横19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这里头有108座换电站参与到了V2G,就是能根据电网的需要调配电量:电网电太多了,就存一点到换电站来;等到电网缺电了,再从换电站调点出去。还有芯片领域,以后的蔚来车型上,激光雷达的主控芯片就会用上自己研发的“杨戬”。看得出来,蔚来是向车延伸出的各个细分领域,撒了一张大网。只要车相关的,就必须来一手,这也是为了避免技术上受制于人。而这张网的深度和广度,是之前少有人做得到的。最近两年,大伙儿可能觉得现在的科技产品,牙膏挤不动了,创新有点没劲。而智能电动汽车的进步却是有目共睹,科技含量也远超传统燃油车。究其原因,还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但到目前,谁也说不清以后的智能电动汽车会进化成啥样。蔚来今天的动作就是在先打地基,地基建好了,后面再干啥都有眉目了。所以,前面我说,手机只是它布局的一环而已。从车子扩展开来的整个生态,远比手机要大得多。咱现在用手机,可能两三年就换新了,但车的寿命可是手机的好几倍,自然就需要更大维度的考量。用一句有点俗的话来说,造车就要拿出长期主义。蔚来看似摊子铺得很大,实际上这么一通捋下来,你会发现,它一直是围绕着用户体验做升级,做也就是做“人的生意”,而不只是“卖车”。可以预见的,蔚来这次是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底层技术上做创新,这肯定要比应用层创新要难得多,并且见效时间也更长。但要是眼光放远点看,蔚来的这些布局更是一种未雨绸缪,他们瞄准的,是这个行业在10年或者20年后的终局竞争。那些看不懂蔚来操作的,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市场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比如,之前大家都质疑蔚来为什么要搞换电,现在长假出行,大家续航不够、排队充电的时候,蔚来车主可充可换可升级,还能按天花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升级100度大电池。还有,蔚来居然给一代车型提供升级8155+5G芯片,并且可以升级电吸门和FOTA升级空悬。就这些操作,不得不说一句,“真香”!所以如果蔚来真的坚持下去,那它得到的回报也会是巨大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72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7227.htm

封面图片

车辆事故报废率飙升:智驾是原因也是解药

车辆事故报废率飙升:智驾是原因也是解药然而近期彭博社却在一篇报道中透露,美国保险公司将21%的碰撞受损车辆定为“报废车辆”,比例相较于1980年足足提升了5倍。要知道,1980年美国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1.6亿辆,到2020年该数字增加到2.8亿辆,车辆碰撞事故报废率的增幅远高于保有量。彭博社甚至预测,随着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车辆碰撞报废率可能会飙升至30%。因报废车事故率问题,过去十年时间事故车拍卖公司Copart股票暴涨了1110%。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彭博社认为在重大事故率降低的前提下,汽车事故率却在不断上升,原因竟然是我们极为期待的智能驾驶。智驾竟是元凶?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小通听到过不少人吐槽“换电池等于换台车”。的确,按照蔚来、特斯拉等车企公布的电池包价格来看,汽车换一块电池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如果是已经开了六七年的产品,换辆车可能比换电池更划算。针对“智驾导致报废率提升”的结论,有人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原因是智驾不好用而导致出事故、导致车辆报废,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介绍,智驾导致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报废率飙升,原因不在于智驾不好用,而是车企为了智驾给产品配备了太多雷达、摄像头之类的传感器,以及车机屏幕、大量芯片等高成本的硬件。目前国内平均车辆ECU(电子控制器)数量已经超过了30个,部分豪车的ECU数量甚至达到了200个左右,ECU的作用是连接各种传感器和芯片等精密部件,并进行运算和输出指令。这些零部件成本极高,一旦在事故中损坏,维修成本也会比较高。汽车事故后维修成本过高,保险公司就会判定该车属于“报废车辆”,不再有维修的价值。预计到2035年,平均每辆车ECU数量将增加至46.6个。ECU数量持续增加是为了满足未来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的需求,而智能化的提升也意味着汽车将搭载更多传感器、芯片等高成本零部件。考虑到智能化功能零部件对于维修成本的影响,彭博社才会预测未来汽车碰撞事故报废率飙升至30%。事实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汽车的智能化、安全性不断提升,但许多升级已成为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报废率飙升的关键因素。除了上述智驾传感器、芯片,以及电池问题,还有一个讨论度较高的是一体化压铸。一体化压铸并不是电动汽车的专利,但与智驾相同,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比亚迪、小鹏、小米等车企,纷纷推出了一体化压铸技术。小米甚至把9100吨一体化拿出来宣传,号称比特斯拉还要重100吨,能够把72个零部件合为一体。比亚迪则表示一体化压铸技术有利于提高车身强度、保护电池,而且更高的集成度还有利于增加车内空间。车企通过一体化压铸降低了车辆生产成本,导致一旦车辆受创,整个车身可能都会需要更换,维修成本飙升。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险费用或汽车维修费用,最终会以保费的形式转嫁到每一位消费者身上。如今国内已经形成了车主嫌贵,保险公司又吐槽新能源车险不赚钱的情况。然而智驾已是大势所趋,即便因大量传感器、芯片等硬件,导致电动汽车维修成本突破天际,也不会有任何车企愿意放弃对智驾的研发。想不到的蝴蝶效应2023年9月太平洋产险总经理曾义表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达30%,远超燃油车19%的数据,平均赔付金额7201元,比燃油车高600元,以至于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成本超过毛利润,暂时无法盈利。保险公司需要通过提升保费的方式确保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能够盈利,但过多高成本的传感器和芯片,却导致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废率飙升,意味着未来新能源汽车保险可能会继续上涨。尽管智驾传感器、一体化压铸、三电系统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但高阶智驾确实让我们体验到了更轻松的驾驶过程,一体化压铸给了我们买到更高档产品的机会,三电系统则能够让我们享受更强悍的动力、更静谧的驾驶环境。如果因车辆事故报废率提升、保费上涨就放弃智能化进程,无异于因噎废食。改变现状的唯一选择是通过高阶智驾降低事故率,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最终才能实现降低保费。特斯拉曾表示,在Autopilot的加持下,汽车平均每763万英里才会发生一次交通事故,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联邦公路局(FHWA)公布的数据则是平均67万英里汽车就会发生一次交通事故,可见智驾能够降低90%以上事故率。国内各大平台,我们也能看到许多车主发布的智驾功能紧急制动或避让视频,在驾驶员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智驾功能成功帮助车主避免了交通事故。另外,结合事故率来看,在智驾的帮助下,汽车事故率降低超过90%,意味着不少电动汽车发生事故,可能是无智驾功能的汽车行驶不规范所致。要知道,现阶段全球新能源汽车依然是少数派,但智驾与新能源几乎绑定,也就是说全球支持智驾的车辆也不多。相较于人类驾驶员,智驾功能一般较为保守,不会在无法确保车内乘客安全的情况下犯险。这么多不支持智驾的车辆上路,反而令遵守交通规则的智驾车型在路上有些吃亏。如今除了电动汽车普及率不断上升,大疆车载等一些公司还开发了适用于燃油车的智驾技术,未来上路的智驾车辆越来越多,道路的安全性大概率会提升不少,事故率也能够大幅降低。更关键的是,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迈入数据驱动时代,端到端技术的到来,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智驾能力和安全性。车企陆续拿到了L3级路测牌照,不少车企已计划今年底前开通全国都能用的领航辅助驾驶,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距离商用越来越近。AI智驾值得期待在日前深圳市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3.0时代。自动驾驶1.0时代为硬件驱动,2.0时代为软件驱动,3.0时代则是数据驱动。所谓数据驱动,即是基于车辆智驾行驶数据,绘制出大模型,车辆遇到各种情况能够根据大模型的训练作出反馈,而不是代码指令控制。数据量越多,汽车智驾能力就会越强,甚至可以训练出不同的风格,例如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将推出冷静、标准、快速三种风格的自动驾驶。小鹏汽车则表示,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大模型——XPlanner类似人类小脑,能够学习驾驶员的风格,宛如老司机代替驾驶员开车。相信在车企和自动驾驶企业的努力下,未来车辆事故率会进一步降低,届时保险公司支出成本降低,保费大概率也会降下来。至于彭博社预测的未来汽车事故报废率会提升到30%以上,小通认为属于只考虑了事故的后果,没有考虑事故率本身的问题,由于智能化和集成度更高,汽车事故报废率可能会提升,但事故率不断降低,Copart的事故车拍卖业务未来未必能够持续。...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4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49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