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墓穴中马鞍的发现改写了人类骑马史

蒙古墓穴中马鞍的发现改写了人类骑马史现在,来自蒙古的研究人员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考古学家威廉-泰勒(WilliamTaylor)合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描述了这一发现。研究小组对这件文物进行了放射性碳测年,将其年代定为大约公元前4世纪,使其成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框架马鞍之一。新研究的通讯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馆馆长泰勒说:"这是人类和马匹技术史上的分水岭。"他和他的同事,包括来自10个国家的科学家,最近在《古代》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揭示了古代蒙古人在骑马技术和文化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所发挥的未被重视的作用。在罗马帝国衰落的同时,这些进步开创了一个新的骑战时代,有时甚至是残酷的骑战时代。这一发现还凸显了蒙古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关系。千百年来,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带着他们的马匹穿梭于广袤的草原之间--在该地区,马匹往往矮小而健壮,能够在冬季骤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温中生存。用马奶发酵制成的淡酒"艾拉格"(Airag)仍然是蒙古人喜爱的饮品。泰勒说:"最终,来自蒙古的技术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塑造了今天美国的马文化,尤其是我们的马鞍和马镫传统。"但是,这些见解也是在蒙古的马文化开始消失的时候提出的,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贾姆斯兰贾夫-巴雅尔赛汗(JamsranjavBayarsaikhan)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考古学家巴雅尔赛汗说:"马不仅影响了该地区的历史,也在游牧蒙古人的艺术和世界观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然而,科技时代正在慢慢抹去马的文化和使用。在蒙古草原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骑马,而是骑摩托车。巴雅尔赛汗和他的同事接到霍夫德省警方的电话时,他正在蒙古国家博物馆担任馆长。该小组后来挖掘了乌兰乌尼特洞穴,出土了一具马的木乃伊遗骸,该小组在2018年的一篇论文中对其进行了部分描述。马鞍本身由六块桦木制成,用木钉固定在一起。马鞍上有红色油漆和黑色镶边的痕迹,马鞍上有两条皮带,很可能曾经支撑过马镫。(研究人员还报告了最近在蒙古东部大约同一时期发现的一个铁制马镫)。研究小组无法确定这些材料的来源。不过,桦树在蒙古阿尔泰地区生长得很普遍,这表明马鞍是当地人自己制作的,而不是用钱换来的。泰勒解释说,从最早的骑马时代开始,人类就使用垫子(一种原马鞍)来保持马背上后臀部的舒适。坚硬的木制马鞍要结实得多,再配上马镫,人们就可以在马背上做很多事情了。泰勒说:"重骑兵和马背上的高冲击力战斗是他们的一大特色。想想中世纪欧洲的比武"。在蒙古鞍制作完成后的几个世纪里,这类工具迅速向西传播,横跨亚洲,进入早期的伊斯兰世界。在那里,骑兵部队成为征服地中海地区和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并进行贸易的关键。然而,这一切的起源并不明确。考古学家通常认为现代中国是最早的框架马鞍和马镫的发源地--有些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到6世纪,甚至更早。这项新研究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泰勒说:"这并不是表明蒙古可能是最早采用这些新技术的国家之一的唯一信息,或者说,事实上,蒙古可能是最早创新这些新技术的地方。"他怀疑,蒙古在这段历史中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重视,部分原因可能是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蒙古多山,人口密度低,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因此很难接触和分析重要的考古发现。巴雅尔赛汗则呼吁在蒙古开展更多考古研究,以更好地讲述蒙古马的故事。蒙古是少数几个从古至今保留着马文化的国家之一。但对这种文化起源的科学认识仍不完整。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65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655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古代蛋壳的发现改写了我们对家鸡演变的认识

古代蛋壳的发现改写了我们对家鸡演变的认识巴什特帕遗址出土的蛋壳碎片,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鸡类证据之一。资料来源:罗伯特-斯宾格勒现在,一个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分子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在一份新的出版物中提出了养鸡产蛋的最早明确证据,并认为失去季节性产蛋是家鸡在欧亚大陆和非洲东北部传播的主要驱动力。研究人员利用从12个考古遗址中收集到的蛋壳碎片,跨越了大约1500年的时间,结果表明,从大约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鸡在中亚被广泛饲养,并很可能沿着古丝绸之路传播。大量的蛋壳进一步表明,这些鸟类是反季节产蛋的。研究人员认为,正是这种多产蛋的特性使家鸡对古代人如此具有吸引力。在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镜下,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布拉克中世纪遗址出土的古代蛋壳碎片上的呼吸孔。这些呼吸孔的形态有助于鉴定。资料来源:罗伯特-斯宾格勒为了得出这些结论,研究小组从丝绸之路中亚主通道沿线的遗址中收集了数以万计的蛋壳碎片。然后,他们使用一种名为ZooMS的生物分子分析方法来确定蛋的来源。与基因分析类似,ZooMS可以从骨骼、皮肤和贝壳等动物遗骸中进行物种鉴定,但它依赖的是蛋白质信号而不是DNA。这使它成为比基因分析更快、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马克斯-普朗克古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新论文的第一作者CarliPeters博士说:"这项研究展示了ZooMS在揭示过去人类与动物互动方面的潜力。"这些贝壳碎片被鉴定为来自于鸡,而且在每个遗址的沉积层中都大量存在,这使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这些鸟的产蛋频率肯定比它们的野生祖先--红色丛林鸡要高,后者每年筑巢一次,通常每窝产六个蛋。驯化与人类进化研究小组组长、本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罗伯特-斯宾格勒博士说:"这是考古记录中最早发现的失去季节性产蛋的证据。这是一条重要线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助关系,这种关系发展出了最后的驯化"。综合来看,这项新研究为古老的"鸡与蛋"之谜提供了答案。在中亚,有证据表明,鸡之所以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鸡--一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全球性物种,是因为它具有产多种蛋的能力。作者希望,这项研究将展示新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和跨学科合作的潜力,以解决有关过去的长期问题。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66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6637.htm

封面图片

在蒙古殖民统治中原的时代(即历史教科书的所谓「元朝」),社会阶级有一个广义的「#四等人种制」,以 #蒙古人 殖民者居首,然后是来

在蒙古殖民统治中原的时代(即历史教科书的所谓「元朝」),社会阶级有一个广义的「#四等人种制」,以#蒙古人殖民者居首,然后是来自中亚、西域、中东、欧洲的「#色目人」,之后是中原北方昔日大金国土、较早归附的「#汉人」,最后才是原来大宋治下的南方「#南人」。这个四等人种制度虽然只是约定俗成,却充份反映了殖民者的心态,想不到到了21世纪的「新香港」,同一种管治思维却逐步活现。究竟谁是「新香港」的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Source:SimonShen沈旭晖#四等公民#美丽新香港#二次殖民#卖港贼冚家亡

封面图片

有滋有味内蒙古(2021) S01 4K

名称:有滋有味内蒙古(2021)S014K描述:本系列节目将分别从“地域物产、饮食智慧、手艺技法、宴席食俗”四个方面,展示内蒙古丰富多样的天然食材、农畜特产,以及传承至今的传统美食烹饪料理方式。以美食文化为线索,绘制出一幅宏大的内蒙古人文画卷。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BJtHw56qz6Y大小:2.29G标签:#有滋有味内蒙古#纪录来自:雷锋版权:频道:@shareAliyun群组:@aliyundriveShare投稿:@aliyun_share_bot

封面图片

大批俄罗斯人入境蒙古躲避动员

大批俄罗斯人入境蒙古躲避动员(早报讯)蒙古和俄罗斯之间的一个边境口岸星期天(9月25日)出现了长长的车龙,入境蒙古的俄罗斯人显然是为了逃避克里姆林宫的部分动员令。俄罗斯总统普京星期三(21日)下达部分,征召战斗年龄的男性入伍。阿勒坦布拉格镇(Altanbulag)一个关卡的负责人告诉法新社,自星期三以来,有超过3000名俄罗斯人通过阿勒坦布拉格镇口岸进入蒙古,当中大部分是男性。关卡负责人边巴苏伦说,当中大约2500人是男性,500多人是妇女和儿童。“他们大多数人是与父母一起越过边境的单身年轻人。”边巴苏伦也说,俄罗斯国民可以访问蒙古,可在没有签证的情况下逗留30天,若有需要还可延长30天。[Media]除了蒙古,与俄罗斯接壤的、哈萨克斯坦等国也迎来大批俄国人。在少数仍接受俄国人入境的国家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星期六有大批俄国人乘飞机抵达,其中一些人对逃脱表示欣慰,但也对留在俄国境内的亲人安全表示担忧。据彭博社报道,由于离境的人众多,俄国民众开始担心克里姆林宫会下令关闭边境,阻止适龄男性离开。蒙古前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TsakhiaElbegdorj)星期六发视频呼吁普京立即结束战争。他也欢迎那些逃离动员令的俄国人,尤其是俄国境内的少数群体蒙古族。额勒贝格道尔吉目前是世界蒙古人联合会主席。他说:“布里亚特蒙古人、图瓦蒙古人和卡尔梅克蒙古人……被当作炮灰而已。今天,你们在逃离野蛮、残酷和死亡。明天,你们将开始把你们国家从独裁统治中解放出来。”额勒贝格道尔吉在视频中别上了乌克兰国旗颜色的黄蓝丝带。他与乌克兰关系密切,早年曾在乌克兰西部大城市利沃夫念书。发布:2022年9月25日10:53PM

封面图片

东非大裂谷的人类起源故事可能要改写了

东非大裂谷的人类起源故事可能要改写了当然,这个故事并不是随便编造的,它有许多证据作为支撑:最古老的智人头骨——可追溯到至少233000年前,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奥莫山谷发现的;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也是在埃塞俄比亚出土的;最早的石器工具可追溯到330万年前,是在肯尼亚发现的。所有这些证据让科学家推理出了上述故事。而之所以是在东非演化而不是其它地方,科学家也给出解释,这是因为该地区的裂谷系统,制造了许多复杂的、不同类型的环境。无论是哺乳动物,还是鸟类、两栖类,在东非大裂谷都相当多样化,很可能也是这种多样的环境促使了人属物种、以及现代智人的诞生。围绕东非大裂谷的人类起源故事,科学家又提出了一系列人类相关的假说,比如“大草原假说”,该假说认为,人类的直立行走和大脑等特征是为了适应该地区的草原生活而形成的。不过,关于东非大裂谷的故事,证据大部分都是来自20世纪或者更早之前的,本世纪的一些发现可能要改写这个故事了。“人类摇篮”的争夺者从21世纪初开始,一些突破性的发现开始将人类起源故事转向非洲南部。化石和考古发现揭示了非洲南部地区复杂的象征性行为,例如使用贝壳珠、颜料和抽象图像,这些发现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比7万年前导致认知革命的假设突变还要早;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对古代和现代非洲人口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生活在在南非、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喀拉哈里沙漠及其周围的土著狩猎采集者桑人是最古老的且独特的智人血统后裔,而他们早在35万年前就从所有其他人类血统中分离出来。2017年,故事情节进一步反转,一个来自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以西的钡矿中的头骨,它具有早期非洲人类的一些特征,但总体而言,它看起来非常像现代人,而科学家发现它至少有31.5万年历史,比任何智人都早。这三个例子都在撼动人类单独起源于东非大裂谷,但事情比想象得还要复杂。中非刚果河流域是地球上第二大雨林的所在地,仅次于亚马逊雨林,它占地超过1.78亿公顷。刚果盆地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多样化的狩猎采集者群体的居住地,总共有25-35万人生活在那里。过去任何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都很少涉及那里,因为雨林潮湿、酸性的土壤会迅速分解化石,而且当地局势非常危险,这些阻挡了科学家去那里寻找人类的答案。以前人们认为这些狩猎采集者是边缘化的人类群体,他们是最近才转移到气候过于恶劣、不适合农业的地区,因此他们转而从事狩猎采集以求生存。但实际上,刚果盆地位于非洲大陆的中心,是连接东西南北的桥梁,很难想象人类直到最近才进入这个地区。2020年,一组研究人员从3000至8000年前埋葬在现今喀麦隆(喀麦隆与刚果共和国接壤)一个山洞中的四名狩猎采集者儿童的骨骼中提取了古代DNA。DNA显示,这些儿童与今天刚果盆地的狩猎采集者关系非常密切,但与居住在该地区的农业人口关系不密切。这表明,当代狩猎采集者的祖先早在第一次农业扩张之前就居住在中非雨林。而2022年的研究表明,这些狩猎采集者至少在12万年前就开始占据中非雨林了,同样与大裂谷故事的时间线严重不符。泛非洲的社交网络通常,人们喜欢将我们的古代非洲祖先描绘成生活在非洲大陆小而孤立的群体中,然后以线性的进化方式传播。但现在来看,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现代人类文化和生物多样性更有可能是以“马赛克式”进化的,而不是线性的过程。研究发现,中非雨林的采集者在12万年前就相互交流——交换基因和文化物品(尤其是乐器),即使他们生活在非洲大陆的两端;非洲各地发现了古老的鸵鸟壳珠子,5万年前的泛非洲社会网络证据,图源:JenniferM.Miller对鸵鸟蛋壳珠子上锶同位素的分析揭示了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之间存在一个5万年前的交换网络,现代的桑人依然存在一个类似的长距离交换网络;此外,考古证据表明,大约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穿越东非,将制作石器的黑曜石运送到160多公里之外,而大约32万年前,他们就开始长途运输用于装饰物品和身体的颜料。这些交换网络的形成和确切用途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进化肯定不会是线性的,而是东一块西一块,类似马赛克的形式分布,然后彼此影响。实际上,这种马赛克的进化过程相比以线性,它会根据优势。在狩猎采集者交换网络中,隔离期和互联期相结合,在隔离期,新发现能够在小集群中并行发展,然后在互联期,这些创新可以重新组合,最终导致复杂文化的更快创造。同时它也更能创造物种多样性,防止近亲繁殖的危险影响,使我们的祖先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难以维持更大的种群也能茁壮成长。另外,马赛克式的进化过程也可以解释某些看似无法解释的发现。例如,研究人员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了可追溯到大约22000年前的人类化石,但其体貌与生活在大约300000年前的人类相似;在塞内加尔,科学家发现了12000年前的石制工具包,与100000年前的情况也具有相似性。出现上述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隔离时期,非洲大陆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身体适应当地环境的结果。与此同时,互联性又使得不同人群能够从彼此那里获得有益的特征、行为和技术,从而变得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当然,这种泛非洲社交网络的存在,完全可以颠覆我们熟悉的东非大裂谷人类起源的故事。早期智人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一个单一的、相对较大的种群,以或多或少随机的方式交换基因和技术,并逐渐在非洲及非洲以外扩张。而是重组的产物,它没有单一的起源地区,也不会有一个准确的发生时间——“7万年前认知革命”这种说法不切实际。最后总得来说,智人既不是稀树草原物种,也不是雨林物种;既不是完全的肉食性物种,也不是完全的草食性物种;既不是和平的物种,也不是好战的物种。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祖先人类种群”。我们是许多群体的丰富混合体,数千年来一直生活在极其多样化的环境中。而智人最典型的适应能力或许就是相互交换思想、基因和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展出了极其复杂和动态的行为、信仰和技术,让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茁壮成长。原文链接:https://www.zmescience.com/science/news-science/origin-place-of-humanity/原作者:CeciliaPadilla-Iglesias,基于CC协议翻译发布...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5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583.htm

封面图片

民主制度,最早是部落军事贵族间的民主,比如蒙古人忽里勒台大会,满人的八王议政之类,以及低层的所有战士的直接民主,比如希腊人的城邦

民主制度,最早是部落军事贵族间的民主,比如蒙古人忽里勒台大会,满人的八王议政之类,以及低层的所有战士的直接民主,比如希腊人的城邦,再后来扩大到资产阶级男性的全民民主,比如英法,再后来扩大到不分财产多少不分男女性别不分种族的大众民主每一步的民主权力范围扩大,都代表政治开放程度提高https://twitter.com/jakobsonradical/status/1555200743740944384by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