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承担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主机安装 总工期35个月

中核集团承担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主机安装总工期35个月真空室模块组装是目前ITER项目最重要设备在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对整个ITER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真空室外形像一个甜甜圈,但是由于尺寸巨大,为了便于安装,整个真空室被分成了9个真空室模块,但真空室模块本身也是三层夹心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40度真空室扇段、真空室冷屏和环向场线圈。本次中标的真空室模块组装工作就是像穿衣服一样,将真空室冷屏、环向场线圈在装配大厅集成组装到真空室扇段上,然后再整体吊装到托卡马克堆坑内。真空室模块9个扇区,单独完工交付,9个扇区的计划安装总工期为35个月。据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197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1978.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成功点火 距“人造太阳”问世又近一步

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成功点火距“人造太阳”问世又近一步JT-60SA计划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又称“人造太阳”计划)的先行项目,其成果将会反映到ITER中,并用于未来核聚变原型堆的建设中。据悉,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核聚变理论上可以提供几近无限的能源,这也是各国积极研究可控热核聚变的初衷之一。而JT-60SA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10月23日在试验运行时,已首次产生了核聚变必需的等离子体。这个巨大的熔炉利用超导线圈产生的磁场,将超热电离气体或等离子体困在环形真空室内,实现氢原子核的融合并释放能量。不过,JT-60SA要想产生持续时间足以进行有意义的物理实验的等离子体,还需要两年时间,并且,JT-60SA的施工已持续了15年以上,基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时间都相当漫长。...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5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525.htm

封面图片

新一代人造太阳 “中国环流三号” 面向全球开放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中核集团12月15日发布消息,12月14日,在法国卡达拉奇,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总部签署协议,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邀请全世界科学家来中国集智攻关,共同追逐“人造太阳”能源梦想。“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目前设计参数最高、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大科学装置,也被称为中国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今年8月,“中国环流三号”成功实现了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运行模式,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装置运行水平迈入国际前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则是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项目。

封面图片

中核工程联合体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成功中标

中核工程联合体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成功中标中核集团最新消息,2月6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正式确认将托卡马克核心安装标段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授予中核工程联合体。中标此项工作后,中核工程联合体已成为ITER项目主机安装的唯一承包商,将极大提高中方团队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为国内聚变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提高中核工程聚变工程建设能力,助力中核集团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

封面图片

中国领先国际完成“人造太阳”ITER核心部件首件制造

中国领先国际完成“人造太阳”ITER核心部件首件制造中国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周二(22日)宣布,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据人民网报道,中国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宣布,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著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探索开发聚变能源的ITER,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中国承担了其中约9%的任务。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直接面对芯部1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是ITER最关键的堆芯部件,涉及聚变堆建设的核心技术。此前,中国掌握的该项技术率先通过国际认证。——

封面图片

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此次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据介绍,为实现聚变能源,需要提升等离子体综合参数至聚变点火条件。磁约束核聚变中的高约束模式(H模)是一种典型的先进运行模式,被选为正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的标准运行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等离子体整体约束性能,提升未来聚变堆的经济性,相较于普通的运行模式,其等离子体综合参数可提升数倍。在实现百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的基础上,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团队,将进一步发展高功率加热和电流驱动、等离子体先进运行控制等核心技术,实现堆芯级等离子体运行,研究前沿聚变物理,为我国开展聚变燃烧实验、自主建造聚变堆奠定坚实基础。据悉,聚变能源具有无限、经济、可计划、清洁、安全等诸多优点,是目前科学发展水平下人类能够掌握的终极能源形式,甚至会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6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643.htm

封面图片

第122254次实验 403秒 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

第122254次实验403秒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一团耀眼的白光从山脉尽头升起……”在科幻小说《三体》中,太空飞船核聚变发动机发出的光芒如同太阳。利用核聚变等技术,人类走出地球家园,成为真正的太空文明。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且排放无污染,如果能造一个“太阳”来发电,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但要造出能实用的“人造太阳”,需要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超过千秒的连续运行时间和1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挑战极大。为此,全球科学家们已努力70多年。形如“巨炉”,一腔“热火”胸中涌。EAST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4月12日晚,经过十几年聚力攻关,EAST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刷新2017年的101秒世界纪录,实验现场一片欢腾。“Shot:122254。”EAST控制大厅屏幕上的数字显示,这是历经十二万多次实验取得的成功。“这次突破的主要意义在于‘高约束模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高约束模式下粒子的温度、密度都大幅度提升,“这为提升未来聚变电站的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奠定了坚实物理基础。”据悉,EAST装置上有核心技术200多项、专利2000余项,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炉,共有上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这次成功突破,离不开等离子体控制、加热、壁处理、先进诊断等技术提升和内真空室改善。目前,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未来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44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447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