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乎人人都有的虱子 为何突然消失了?

过去几乎人人都有的虱子为何突然消失了?看到这个新闻,不禁让人感叹,现在居然还有虱子!与此同时,小时候和虱子斗智斗勇的经历,一桩桩一件件也都涌现出来。在我小时候,虱子是非常普遍的。普遍到什么程度呢,有一阵子,下课休息的十分钟时间,我几乎都抓虱子中度过,而且是好几个人围着抓那种(当时的孩子居然都不害怕),那场面像极了母猴子给小猴子抓跳蚤。我的同桌一头长发(我是超短的短发),头上的虱子永远抓不完,就没断过!上课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发现有很多虱子在她头上爬来爬去。中毒案例:农药焗头她也试过很多办法,据说她妈妈在她头上喷过稀释过的敌敌畏(有毒的不可取),用过蟑螂笔(有毒的不可取),还常常用篦子梳头,结果是,头上的虱子就是消灭不了,太顽固了,总是反反复复出现。现在想起来,我还会忍不住挠头。过去几乎人人都有的虱子,现在怎么突然看不到了,难道是灭绝了?和人类关系密切的虱子虱子,共有5000多种,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寄生宿主,大多数都寄生在动物身上,人体寄生的虱子只有三种:头虱、体虱和阴虱。我们常说的虱子,就是头虱,活跃在头发里,体虱主要出现在身体上,常隐藏在衣服褶皱里,而阴虱,也叫耻阴虱,顾名思义常常出现在会阴这样隐私部位的毛发中,有时候也会出现在睫毛和眉毛上。这三种虱子属于不同物种,外形不同,而且存在生殖隔离。头虱和体虱属于虱毛目人虱科,而阴虱,是虱毛目阴虱科。从外形来看,个头最大的是阴虱,又短又宽,所以也叫“蟹虱”,头虱和体虱细长一些,其中体型最小的是头虱。但对人体来说,危害性最大的是体虱,因为吸血的习性,使这种虱子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过去得虱病的人非常多。然而,这种老百姓人人都讨厌的寄生生物,在科学家眼里,却是研究人类发展最好的科研对象。有研究表明,人体身上的3种虱子,虽然属于不同物种,且存在生殖隔离,但是,根据基因检测,表明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同样寄生在人体上,为什么会演化出3种生物呢?科学家认为,这可能和人类褪去体毛,以及人类穿衣服有关系。因为人类褪去了身上大部分毛发,只保留了部分位置毛发,这就给虱子造成了不可逾越的地理隔离,头上和下身的虱子各自发展,于是就有了头虱和阴虱的区别。然后在后期,人类开始穿衣服,头虱中的一小部分开始尝试在衣服中生存,于是又出现了体虱。三者各自发展,互不打扰!这就意味,只要弄清楚这三种虱子的分化时间,就能大概推测出人类褪毛,以及穿衣服的时间。根据这个思路,生物学家戴维·里德(DavidReed)基因检测了头虱和体虱,发现它们早在17万年前就开始分家了,这意味着人类在这个时候肯定是穿上衣服了。而头虱和阴虱,大约是在120万年前开始出现分支。也就是说,人类失去体毛有120万年,穿衣服才穿了17万年,中间长达一百万年的时间,人是裸着的。过去人人都有的虱子,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了?总的来说,虱子的泛滥,其实是过去卫生条件差,而且缺乏卫生知识。像我小时候,基本是一个星期洗一次头,父母辈和爷爷辈情况更夸张。用我爷爷的话来说,吃饱都难,谁还管头发干不干净。我小的时候,条件虽然好了,但个人卫生和科学常识方面的素养是不够的。就拿洗头来说吧,我小时候是因为条件差才一个星期洗一次的吗?显然不是,那时候没有隔天洗、天天洗的习惯,也不觉得脏。而且虱子有“传染性”,孩子们老聚在一起玩,但凡有一个脏一点有虱子,整个群体都会有。一旦沾上了,想要完全清除虱子是很难的,虱子的卵会牢牢黏在发根上。现在我们的生活更好了,更卫生了,懂的科学常识也多了,自然不容易长虱子。再加上现在我们总是使用一些带香味的沐浴露和洗发水,洗衣服用很多洗衣液和洗衣粉。对虱子来说,人类没有以前那么“干净”了,它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生存,所以现在很少看到虱子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虱子灭绝了。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预估大约1400万人感染头虱,感染对象主要是孩子。其他地方,包括丹麦、瑞典、英国,也是头虱感染高发的国家。有一个概念要清楚,那就是头上有头虱,不一定是因为头发脏,不干净引起的。相反,科学家研究认为,头虱更喜欢干净茂密的卷发。因为油腻的头发不利于头虱附着,只有干净不油腻,且自带卷毛性质的头发,更适宜虱子安家。为此,还有人开玩笑:“现在虱子少了,肯定是因为我们头发少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60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604.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通过虱子追溯人类在美洲的迁徙和殖民历史

科学家通过虱子追溯人类在美洲的迁徙和殖民历史体虱的DNA中记录了欧洲人和美洲原住民之间的接触。图片来源:VincentSmith,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CC-BY4.0作为人类进化指标的虱子体虱是一种无翅吸血寄生虫,终生寄生在宿主身上。它是已知寄生在人类身上最古老的寄生虫之一,这两个物种已经共同进化了数千年。由于这种亲密关系,研究虱子也能为人类如何进化提供线索。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全球25个地理位置的274种人类虱子的遗传变异。根据虱子DNA进行的基因分析表明,地球上存在两个不同的虱子集群,但它们很少交配。集群I分布在世界各地,而集群II则分布在欧洲和美洲。只有美洲的虱子祖先同时来自这两个群集。这一独特的群体似乎是随着先民到达美洲的虱子后裔与欧洲虱子后裔混合的结果。研究人员还发现亚洲和中美洲的虱子之间存在遗传关系。这支持了一种观点,即东亚人移居北美,成为第一批美洲原住民。这些人随后向南迁徙到中美洲,如今那里的现代虱子种群仍然保留着遥远的亚洲祖先的遗传特征。新研究中观察到的模式支持现有的人类迁徙观点,并提供了有关虱子如何进化的更多知识。研究人员指出,他们选择的遗传标记进化迅速,最适合最近发生的事件。因此,未来使用变化较慢的标记物进行的研究可能会揭示更古老的事件。此外,为这项工作开发的方法还可以指导开发新的分析方法,以研究其他宿主-寄生虫系统。作者补充说:"体虱不仅是令人讨厌的人类寄生虫,还是我们进化的'卫星'。因为体虱以人类的血液为食,它们需要我们才能生存,数百万年来,这导致了漫长的共同进化史。"...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58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5887.htm

封面图片

40年前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何突然消失了?

40年前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何突然消失了?然而,的确良的流行只在七八十年代短暂出现,之后就突然消失了一样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到了今天,大部分人已经忘记它存在过了。那么的确良到底是什么面料?为什么它在中国短暂流行之后就消失了呢?为啥以前人那么喜欢的确良?其实,的确良在中国流行起来并不是意外,可以说在七八十年代的那种时代背景下,它的流行是必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身上穿的、用的都是以棉制产品为主。棉是天然纤维,相对容易获得,但它是土地上长出来的,这意味着你要多种棉花的话,那就要少种粮食。棉花和粮食抢地是当时的一个重要矛盾点,相对于穿,吃明显会更重要,所以当时棉的产量非常有限,据信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均棉布只有4.5米[2]。也正因为如此,那个年代出现了凭布票买布的情况。另一方面,作为衣服面料,棉的舒适度很好,但是它并不算非常耐用,加上当时的面料供应非常有限,所以就出现了当时人们的衣物上有各种补丁的情况。不仅如此,由于工业生产技术落后,棉质面料容易褪色,所以当时人们穿的棉质衣物都是以深色系为主,非常灰暗。的确良正好能够解决人们穿棉质衣物时带来的所有痛点,它非常耐用,它不易褪色(所以颜色可以鲜艳多样),而且不易变形,造型稳定。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化学纤维制作的,不用从地底下长出来,这和吃饭就完全没有矛盾了。所以,当的确良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即便它现在看起来很“老土”,但它还是瞬间就在中国流行起来,成为一代人的回忆。的确良怎么来的?为何突然就消失了?的确良属于合成纤维,不过现在合成纤维分两种,一种是以石油的副产品为原料合成的,还有一种是以天然高分子或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的,而的确良就是属于前者,它来自石油。很多人可能想不明白为什么石油能够变成衣服,实际上即便是现在,如果没有石油生产的面料,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没有衣服穿。刚刚开采出来的石油被称作原油,它就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人们需要精炼后,才能变成我们汽车、轮船燃烧的商品油。在石油精炼的过程中,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单体,比如乙烷、乙烯等等,让这些单体相互反应会产生高分子聚合物。我们现在用的许多工具其实都是由这些石油衍生的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比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S)等等,你肯定经常在一些工业制品的材料表上看到过这些字母代称。的确良也是由这些聚合物中的一种——被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作得到的[3]。在工业上,人们将这种聚合物熔融之后通过一种被称为喷丝板的器具产生纤细的纤维,这种纤维就被称作聚酯纤维。现在世界上大部分使用纤维都是合成纤维(大约占了65%左右),而合成纤维中有70%左右就是聚酯纤维。说到聚酯纤维,现在估计大部分人就都不会陌生了,它在我们织物上的应用如此之广,以至于只要你稍微注意下自己的衣服材料表,就基本可以看到相关字样。但是,这里需要提一下,聚酯纤维并不是特指由PET制成的纤维——它只是最常用的一种,很多人把PET和聚酯纤维混为一谈,其实PET并不是只用于纺织,它还有一个重要应用(占了30%左右)就是我们的塑料瓶子。图:一些瓶子的材料和我们穿的衣服一模一样所以很明显,虽然现在的确良的相关字样确实已经很少出现在衣物上,但是制作它的聚酯纤维一直都在使用,只是喷丝工艺、织物工艺这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到的面料不叫的确良了而已。其实,现在也有一种非常出名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面料,那就是涤纶,这个估计很多人也在自己的服装材料表上看到过。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的确良的由来吧,因为我看到很多人把涤纶和的确良混为一谈(包括我的参考资料2),但就我现在理解的事实来看这说法也是不对的。虽然涤纶和的确良都是来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但两者在工艺上确实不同,其实在的确良的时代,有许多来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面料,但名字各不相同。的确良这个名字其实是来自美国化工业臭名昭著的杜邦公司推出的一款化学纤维品牌名“Dacron”(音译过来的)。而Dacron并不是第一个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作纺织面料的品牌,只是美国的工业优势,让它在当时做得很大,出口份额占得也多。在咱们国家,它最早进入的是香港市场,然后再由香港进入广东,而在广东被音译为“的确靓”。“靓”字有很强的地域性,别的地方人很难理解字面意思,所以当这种面料向全国传播之后,北方人以这种面料穿在身上的冰凉感给它重新写作“的确凉”,然而很快人们发现这种面料夏天并不凉——实际上它十分不透气,只是对于当时来说这种面料确实很不错,因此给它重新写作“的确良”。这就是的确良的由来,70年代之前的确良那可百分百都是进口的,所以穿上一件的确良衣服,你想想在那个时代得有多拉风。到了70年代,的确良真正开始流行,但这个时候的的确良其实就已经不是纯靠进口的了,大部分应该都是国产的。因为70年代初,国家开始从国外引进成套化纤设备,“四大化纤”项目陆续投产,而此时大庆油田的产量也开始飙升——原材料的问题也得到解决,的确良的产量一下就上来了,这就是为什么它流行起来的时间点是七八十年代的原因所在。不过,我不太清楚,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为什么后面中国自己生产的的确良也沿用了“的确良”的名字。可能因为当时大家更容易接受,也可能是因为当时引进的机器关系,当然也可能的确良只是民间的一种叫法然后被商业沿用。不管怎么样,的确良的流行和中国自己产能增加有直接关系,其实那个时代它不流行都没道理,因为当时的人们除了的确良也没有其它可以选择了。同样的,随着咱们国家工业越来越发达,的确良这种相对粗糙,且完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面料已经很难符合大众需求了,所以它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参考资料:[1].一块“的确良”掀起的国人“穿衣革命”.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号.2019.11.21[2].胡婧怡.新中国第一批“的确良”原料(新中国的“第一”·70年).人民日报.2019.12.29[3].https://www.earthday.org/fracking-to-fashion-how-does-oil-become-fabric/...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21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2137.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在以色列发现最古老的由字母组成的句子 描述了虱子的困扰

研究人员在以色列发现最古老的由字母组成的句子描述了虱子的困扰它告诉人们要梳理他们的头发和胡须以去除被称为虱子的小昆虫。这句话包含17个字母,内容如下"愿这把梳子可以根除头发和胡须上的虱子"。专家们说,这一发现提供了关于迦南字母的一些最早的使用信息,该字母是在大约3800年前发明的。迦南字母是后来字母系统的基础,如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和西里尔语。这些文字的主题表明,当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长虱子的麻烦。研究人员说,他们甚至在梳子上发现了头虱的微观证据。这把梳子最早于2016年在以色列南部被发现。但直到去年年底,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一位教授才注意到上面写的小字。首席研究员,希伯来大学的约瑟夫·加芬克尔接受了美联社的采访。他说,虽然多年来发现了许多带有迦南文字的古代物品,但这把梳子上有第一个被发现的完整句子。加芬克尔说,早期的发现只包含几个字母,也许这里和那里有一个词。如此短小的文字并没有为进一步研究迦南人的生活留下多少空间。"我们没有足够的材料,"他说。这一发现开启了关于古代时期的辩论。他说,这句话是在古城的宫殿和神庙区的象牙梳上发现的,这很重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文字中提到了胡须。加芬克尔说,这可能表明只有相对富有的男人才能够阅读和写作。"这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文本,"加芬克尔说。"它告诉我们,人们并没有真正改变,虱子也没有真正改变。"迦南字母与现代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阿拉米语有关。迦南人生活在沿地中海东部的土地上。他们被认为开发了第一个已知的字母书写系统。这个完整的句子进一步表明,迦南人在早期文明中因使用书面文字而脱颖而出。"加芬克尔补充说:"它表明,即使在人类发展最古老的阶段,也会有完整的句子被记录下来。"他说,专家们通过与早些时候在埃及西奈沙漠发现的古代迦南人字母进行比较,确定了这种文字是3700年前的。这种文字可以追溯到3900年至3700年之间。但是梳子的碳测年未能显示其确切年龄。奥地利考古学家FelixHöflmayer是这一时期的专家,他表示这种测算方法对于许多古代物品而言都算不上可靠。他说:"目前已知的早期字母铭文没有足够可靠的日期,但是这个发现很重要,在一个物体上保存了17个字母绝对是了不起的发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28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2859.htm

封面图片

研究表明虱子在传播鼠疫方面效率很高

研究表明虱子在传播鼠疫方面效率很高人体虱的荧光图像,其Pawlowsky腺感染了鼠疫耶尔森菌(橙色/红色)。资料来源:DavidM.Bland鼠疫耶尔森氏菌是许多大流行病的罪魁祸首,包括中世纪的黑死病,当时整个欧洲有数百万人死于黑死病。它在啮齿动物和跳蚤之间自然循环,跳蚤有时会通过叮咬感染人类;因此,跳蚤和老鼠被认为是鼠疫大流行的主要驱动力。以人类血液为食的体虱也会携带鼠疫耶尔森氏菌,但人们普遍认为体虱传播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效率太低,不会对鼠疫的爆发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为数不多的关于虱子传播效率的研究却存在很大分歧。为了帮助澄清体虱在鼠疫传播中的潜在作用,布兰德及其同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让体虱吸食含有鼠疫耶尔森氏菌的血液样本。这些实验使用了膜饲喂器,模拟温暖的人体皮肤,使科学家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传播的可能性。他们发现,体虱在吸食了含有与实际人类鼠疫病例中相似病原体水平的血液后,会感染鼠疫耶尔森氏菌,并能够进行常规传播。他们还发现,Y.pestis可以感染体虱体内的一对唾液腺,即Pawlowsky腺,而Pawlowsky腺受到感染的虱子比只在消化道受到感染的虱子更容易传播病原体。据认为,Pawlowsky腺会向虱子的口器分泌润滑剂,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在受感染的虱子体内,这种分泌物可能会使口器沾染鼠疫耶尔森氏菌,从而在被咬伤后传播给人类。这些发现表明,体虱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有效地传播鼠疫耶尔森氏菌,它们可能在过去的鼠疫爆发中发挥了作用。作者补充说:"我们发现,人体虱子比人们曾经认为的更善于传播鼠疫耶尔森氏菌,而且传播方式不止一种。我们描述了一种基于叮咬的新机制,在这种机制中,虱子特有的一组附属唾液腺(称为Pawlowsky腺)会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并在吸血前将含有鼠疫杆菌的润滑剂分泌到昆虫的口器上。"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18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1811.htm

封面图片

你三岁前的记忆为何“消失”了?

你三岁前的记忆为何“消失”了?你还记不记得自己在三岁以前做过什么事情?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对于自己非常幼小时候的事情可能都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记忆,大概你的父母会告诉你一些事情,但是你使劲想也想不起来自己真的经历过那些事情。所以到底为什么在三岁之前的记忆好像全都消失了一样?今天,就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叶盛教授来聊一聊关于咱们小时候的记忆。实际上关于幼年时期的记忆消失,很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在现代科学蒙昧之前,很多心理学家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今天我们就不去再去赘述这些解释了,因为那些解释实在是不科学,在这也就不去传播这些不科学的想法了。今天,我们站在现代生物学、神经科学以及心理学的知识框架下,再去看到底为什么三岁之前的记忆全都消失了。这里面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三岁之前我们整个大脑的神经网络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我们知道人类其实是所有的动物当中脑神经网络最复杂的一个物种,我们的大脑大概有1000 亿个神经元,是超级复杂的。实际上我们现在地球上还没有任何一台计算机的复杂度可以和我们的大脑相媲美。这样复杂的一个大脑它不是一下子就发育成的,实际上在我们出生之后大脑仍旧在持续发育,整个发育过程大概是在我们三岁的时候达到了一个复杂度的巅峰。在三岁之前,随着我们大脑的不断地发育,这些神经元之间的物理连接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这个时候有些记忆很可能就消失掉了,这是第一方面的原因。第二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三岁这个阶段,我们的大脑发育成熟之后又开始了新一阶段的变化——我们的大脑开始减除一些不需要的神经连接。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件事情?给大家先举个例子:我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一个词,叫“通感”。只有很少量的一部分人具有这样的通感的能力。什么叫通感呢?比如说有的通感类型,是他看到某个数字的时候这个数字会带有特殊的颜色;再比如说有的人可能是看到某个字母的时候他的耳朵里会听到一段独特的旋律。也就是说来自一种感官的信号刺激我们产生了另外一种感官的接收,这个就是一个通感的效应。通感的原因并不复杂,其实就是两块脑区之间产生了神经连接,但是科学家在研究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是有通感的,在小朋友中通感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那么,为什么这些小朋友在他们长大之后通感都消失不见了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这些特殊的神经链路当中的某一个神经元可能死掉了。因为神经元死掉了这条链路断了,于是通感消失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神经元都还待在原地,只不过是它们之间的连接变弱了,因为这个连接被弱化了,所以他们不能有效的形成信号的传导,于是这样一个通感就消失了。那么到底是哪种意见是对的?后来科学家们偶然发现了一种叫做LSD的致幻剂,因为这种致幻剂的使用会让使用者产生大量的丰富的通感效应,于是科学家...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77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7773.htm

封面图片

人类究竟何时开始穿衣?

人类究竟何时开始穿衣?现代人类的“亲属”海德堡人身着熊皮抵御寒冷(艺术图)。图片来源:图宾根大学专家指出,回答这个问题的证据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带有剥皮痕迹的骨头、缝纫针和锥子,以及虱子。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学家大卫·里德表示,他们试图了解虱子在进化史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人类体毛的减少以及人类穿衣的出现有关。通过观察只能生活于人类体毛中的头虱和生活于人类衣物上的衣虱在进化过程中分离的时间节点。里德团队推断,现代人类在大约17万年前,也就是倒数第二个冰河时期,开始定期穿着简单的衣物。但有证据表明,包括现代人类及其已经灭绝的“亲属”在内的人类祖先穿衣的时间要早得多。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团队于2023年4月发表的论文指出,在德国舍宁根旧石器时代遗址上发现的熊骨头上的“蛛丝马迹”表明,约30万年前的人类(可能是海德堡人)已经开始穿着熊皮来保暖。对于这两项研究的时间差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人文学院名誉助理伊恩·吉利根解释说,虱子的证据只能揭示人类是否经常穿衣,因为虱子必须定期以人类皮肤为食。此外,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不同人群可能多次开始和停止穿衣。例如,考古记录显示,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在32000年至12000年前制作了衣物,包括刮皮工具和用于缝纫的骨锥。然而,随着天气变暖,他们不再穿衣。...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50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506.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