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珍视的爱车,早在出厂前就被“糟蹋”过了

你珍视的爱车,早在出厂前就被“糟蹋”过了在回顾下线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一条视频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网友就说,米车在下线检测时抖啊抖,看起来很硬,担心开起来会很颠。最关键的是,隔壁的吉利银河E8,看起来如履平地,一副吊打米车的样子。这“雷神”登神没几天又得变“雷子”了?而且,这一段小视频在网上被传疯了,网友找出领克、吉利这些车下线时候的视频,没有一个像SU7这么抖的。所以,网友们由此断定小米悬架几近散架,甚至还有说硬得连五菱宏光都不如的。em...这营销号把节奏带的,给我看傻了。我要说,视频中显示的起起伏伏,和悬挂的好坏完全是两个概念,根本不搭嘎。大家看仔细,小米颠的时候,车轮和车身几乎是同步上下摆动的,说明减震能够很好的拉住车轮,整体性很好。也确实调教得硬,但是有韧性,符合小米Su7一直宣传的性能车定位。而具体小米Su7底盘的滤振表现如何,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这篇文章。而至于为什么要把车颠一颠,是因为过这个减速带是所有新车下线的重要流程,每家车企都会这么做。目的是为了释放新车的“应力”,让零部件更好的结合,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Emm..这么讲还是云里雾里的?咱们先来解释解释这应力是个啥。众所周知,一个物体内部,也是有很多力在互相作用的。而如果我们把它剖开,精确到某一个部分,这个部分上受到的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应力。这其实就是那个经典的折断筷子问题。掰一根筷子,力会集中在更小的面积上,相应地,这个位置的应力就会变大,也就更容易掰断。所以,释放应力也是这么个道理,让车子里的力尽量地分布开来,才能减少以后开起来发生开裂、变形等不可逆的损伤的概率。而汽车的底盘就是全车最有可能集中应力的地方。底盘作为汽车缓冲振动的大爹,会使用到大量的弹性元件,比如弹簧、减震器、垫片、各种连杆之间的橡胶衬套之类的。而汽车在生产装配的时候又必须“严丝合缝”,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生产的时候,车身大多都是吊起来装配的。弹簧、减震器、垫片、橡胶衬套这些底盘件往一块组装的时候,就会被压缩一遍了。把组装好的玩意安装到车身后再上紧螺丝,又压了一下。整车组装好,加上轮子,往地上一放,整车的弹性元件还要再接住车身的重量,又压紧了一遍,这一来二去直接就给应力干满了。所以就需要开到减速带上给它“搅拌均匀”,松一松,活动活动(部分螺丝还会特意不上紧保留调节余量,之后做四轮定位再上紧)。所以大家知道了吧,颠的狠不狠,跟悬架好不好压根没关系……当然,搅拌均匀这一步除了过减速带,还有另外一种手法,就是应力释放颠簸机。颠簸机的占地面积小,力度、频率和时间都能精确控制,数据能被准确的记录下来,方便调整。我们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也看到了颠簸机的身影,不过这玩意成本比较高,一般都只用在实验室里,不会每台车都上。减速带成本多低呀。那有聪明的小伙伴问了,这么大幅度的抖动心疼啊,还没到手就被造了一遍了,自己平时也开烂路,自己来行不行?还真不太行……首先,咱们国内道路还真挺好的,很多人平时上下班都是高架城区,还真不开烂路,所以就松不了。其次,厂家的减速带是根据车型的悬架行程设置好高度的,不至于给弹簧压到底,不会损伤硬件。减速带的形状也有讲究,根据长城汽车工程师郭明胜等人的研究,这种减速带形状一般会做成棒槌状,两侧高中间低,并且错位排列。这样两个车轮会产生横向作用力,应力释放效果更好。要是差友们自己随便找条乡道乱来,容易刮到底盘不说,应力释放的也不均匀,松了等于没松,还容易把车弄坏。而且在造车的时候,做完应力释放,还有一大堆事要做。用大众汽车生产线举个栗子,新车下线后,先过一遍应力释放路段,然后进行初步检测,上紧下剩余的螺丝呀,调调前轮倾角,做做四轮定位什么的。然后到了车主们最心痛的部分。上台架地板油拉高转、跑高速,确定没问题了开始路试。什么比利时路、搓衣板路、波浪路、圆坑、急加速急刹车,统统走一遍,看有没有异响或故障。就不说后面的测试了,光是应力释放之后的调倾角和四轮定位,你就干不来。现在大家就知道了,从应力释放视频去讨论底盘好坏,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小米这次莫名其妙吃了个瘪。建议是学学特斯拉,下次拿个穿越机绕流水线飞一圈,直接一镜到底。只要够帅,大家就不会在意这些小细节了。撰文:浩森编辑:脖子右拧&面线封面:焕妍图片资料来源:整车应力释放的新工艺方法——付振学、张旭东、孙维维工程车辆油气悬架参数化建模与幅频特性分析——熊新、吴洪涛、于学华、程世利一种消除整车装配应力的颠簸机的制作方法——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运用DMAIC方法解决四轮定位问题——郭明胜、周立敏、王勇多连杆后悬架装配工艺研究——余传海、江禄晓小米汽车发布会,一汽大众,抖音...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852.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852.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预计小米最早在23年6月取得造车资质 此前工程车已下线

预计小米最早在23年6月取得造车资质此前工程车已下线此前,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曾透露,小米汽车的首台工程车已经于9月28日下线,小米汽车的下一个目标是将汽车工厂建设完工。不过目前为止,虽然距离高调宣布进军造车行业已经过去了数百天的时间,但是小米实际上还没有取得相关的汽车生产资质。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88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8837.htm

封面图片

小米汽⻋首台工程⻋已下线? 先看看这些有趣的专利

小米汽⻋首台工程⻋已下线?先看看这些有趣的专利近期,关于小米汽车的传闻满天飞。有媒体曝出“小米创始人雷军透露,小米汽⻋首台工程⻋已正式下线”的消息,同时又有大量所谓“小米工程⻋”的视频刷屏网络。今年3月,小米集团在年度业绩报告中曾披露小米汽车预计要在2024年上半年才能正式量产,小米造车进展一直牵动业界的神经。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30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3047.htm

封面图片

雷军:汽车研发团队已超2300人 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

雷军:汽车研发团队已超2300人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据了解,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投入已经超过了30亿人民币,目前,小米汽车研发团队超过了2300人。在2022年小米三季度财报中,时任小米总裁的王翔曾透露,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经超过1800人,短短3个月,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增加了500人,团队人员扩张迅速。雷军表示,小米汽车在初创阶段的投入是别的汽车厂商投入的3倍。在整个项目进展方面,雷军表示,2022年9月,小米汽车软膜车如期下线,12月底已经开始冬测。据其透露,小米自动驾驶第一期规划140余辆在全国各地测试,2024年一季度将正式量产,各团队的计划都比预期要好。雷军2022年8月份曾透露小米汽车的进展,其明确表示,小米汽车将支持自动驾驶,而且是百分之百全栈自研算法,这一点整个行业没有几家能做到,因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当时,小米汽车已经有144辆测试车在全国各地路测。对于2024年一季度才正式量产的时间点是否有些晚的问题。雷军表示,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其表示,小米在电子、用户体验的运维上,电动汽车都在这些点上,因此,小米2024年推出量产车刚刚好。对于小米汽车盈利问题,雷军表示,除了硬件利润,小米更在意软件利润,就跟小米手机一样。雷军认为,以往汽车可以整合销售、售后服务、充电桩,未来汽车可以整合的服务越来越多,小米的整合能力非常好。未来,小米汽车业务是否会有独立融资计划?雷军表示,小米100%持有小米汽车,就是在于对小米资源的复用。过去3年,小米总裁卢伟冰建立的线下一万家门店对小米汽车的营销很有帮助。小米在全球多个国家都有业务,也会是个巨大的营销网络。“我们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雷军提到。关于小米汽车的目标,雷军曾表示在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未来会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造车。雷军曾经在《小米创业思考》书中写道:如果智能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化”,那么就必然会遵从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律,当15-20年后行业进入成熟期,全球前5的品牌必将手握80%以上的份额,也就是说,只有最终进入全球行业前5,做到年出货1000万台以上才有意义。这将是极其残酷的竞争。这也就是说,小米汽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在2021年3月份,小米正式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预计十年时间投入100亿美元。雷军曾表示:“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据了解,小米汽车项目已经落户北京经开区,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雷军曾在社交媒体上让网友选出自己认为小米汽车第一款车应该什么价位。投票结果显示,粉丝希望小米做中高端的汽车,因此小米第一款汽车价格区间为10万-30万元。...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57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577.htm

封面图片

雷军:小米造车目标未来20年内跻身世界前五

雷军:小米造车目标未来20年内跻身世界前五中国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说,小米造车的目标是在未来15年至20年内跻身世界前五行列。据澎湃新闻报道,雷军星期四(2月9日)在小米投资日上提出上述目标。雷军说,在今年关注的大事中,手机是主业,将继续关注高端手机。汽车是从零到一的新项目,将持续强化组织建设和流程管理,继续关注研发、质量和供应链。他透露,自己有二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在造车上,四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在手机、物联网(IOT)和高端化战略上,剩下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其他事情上。对于出车时间是否太晚提问,雷军说:“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他认为,造车新势力布局汽车产业比小米提前了六七年,但小米的优势在于电子技术和用户体验上,2024年出车时间刚好。他介绍,去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87亿新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在初创阶段投入达到别的汽车厂商三倍以上。去年9月,首量小米软膜车如期下线,12月开启冬测,各团队推进效果均比想象中好。据悉,去年8月11日,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已组建超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同时,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这意味着,在接近半年时间里,小米研发团队扩张近1800人。

封面图片

车迷不可不知的100个汽车知识 | 电子书 [ mobi | azw3 | epub ]

名称:车迷不可不知的100个汽车知识电子书[mobiazw3epub]描述:《车迷不可不知的100个汽车知识》内容共分9章,分别介绍汽车关键系统和零部件中令车迷们比较感兴趣而又相对难懂的内容。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对车迷密切关注的汽车知识性内容进行介绍,抛弃了相对浅显的一般大众读者都了解的内容。涵盖汽车发动机知识、变速器知识、传动行驶系统知识、转向系统知识、制动系统知识、汽车电子电器知识、辅助系统知识、底盘悬架知识,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等。链接:https://www.alipan.com/s/qpedmqXCg9S大小:N标签:#电子书来自:雷锋频道:@Aliyundrive_Share_Channel群组:@alyd_g投稿:@AliYunPanBot

封面图片

搞车震,宝马是专业的

搞车震,宝马是专业的省流版总结就是:为爱震车,用振发电。震得越狠,充电越稳。这电,怎么发?在开始解读这一发疯级魔幻新技术前,先让我们用快速回顾下汽车悬架的基础知识。“悬架”是车架与车桥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隶属于底盘系统。核心作用有二:第一,传递车轮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如支撑力、制动力、驱动力;第二,缓和不平路面对车架的载荷冲击、衰减由载荷冲击引起的承载系统振动,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使汽车获得高速行驶的能力。组成结构包含三大部分:弹性元件,即弹簧,减振器和导向机构。悬架系统的工作路径是:路面不平冲击车轮,车轮载荷冲击弹性元件,弹性元件接收冲击后产生振动,减振器将这些振动衰减后传递至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将衰减后振动产生的力矩输送至车架,同时对车轮的运动轨迹进行定量控制。以悬架系统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比这两个参数是否可调为评价标准,悬架系统可分为三类:第一,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比均为固定数值,不可调整;第二,半主动悬架,弹簧刚度不可调,减振器阻尼比可调,比如常见的螺旋弹簧+电磁减震器(CDC、MRC);第三,主动悬架,刚度和阻尼均可调,今年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空气悬架,就是由空气弹簧+可变阻尼减振器组合而成的典型主动悬架。传统的悬架系统在车辆于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或变速时,弹性元件会被压缩和拉伸,过程中将产生振动能量,这部分能量经由减振器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开去,既没有存储,也没有转化,就更别提二次利用了。对燃油车来说,这些微不足道能量浪费带来的续航折损,完全不会引起驾驶者的注意,毕竟加油站随处可见,花个十五分钟灌注进一箱汽油或柴油,车就续上命了。但对纯电车来说,续航里程依然是困扰大多数人的首要烦恼,会导致驾驶者精神上的不安。解决这种不安有两条路径:第一,侧重外部因素,比如快充、超充、换电等;第二,侧重内部因素,注重回收浪费的能量,包括制动能量、振动能量等。一个典型且为人熟知的应用案例是利用车顶太阳能板打造的车载综合光伏能量循环系统,另一个就是2005年首次出现的能量回收减振器(RegenerativeShockAbsorber)。在过去十多年间的研究中,能量回收悬架最终形成了三种主流设计思路:线性设计、双向旋转设计和单向旋转设计。线性设计是利用磁线线圈直接发电的线性电磁能量回收悬架,优点是是能量回收效率高,缺点是阻尼系数较小,无法满足汽车日常行驶过程中的减振要求。比如有一套实验室线性振动能量收集器的效率高达70-78%,但短路条件下的最大阻尼系数只有940N·s/m。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一台整备质量700公斤微型纯电车,前悬架的压缩阻尼大概是650N·s/m,伸张阻尼是2175N·s/m,后悬架的压缩阻尼是604N·s/m,伸张阻尼是2013N·s/m。双向旋转设计是利用齿轮齿条、滚珠丝杠等机械结构,将不规则往复线性振荡转化为双向高速旋转,从而补强短板,增加阻尼系数。一间澳洲悬架实验室曾交付过一个吸收效率在41%到81%之间,阻尼系数在3200到7400N·s/m之间的能量回收悬架。最后是单向旋转设计,即将不规则的往复直线振动转化为单向旋转,这类发电机始终沿一个方向旋转,与第二类相比,提高了能量收集系统的效率并减少了传动结构之间的反冲,结构也相对简单,一对齿轮齿条加超级电容器就齐活儿了。单向旋转设计能提供合理的阻尼系数,可以延长发电机寿命,唯一的缺憾就是能量回收效率不够高,平均效率约为40%。对长期长途行驶的重型卡车来说,这样的效率还说得过去,但对日常行驶距离短且车身较轻的乘用车来说,就显得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弃”。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出发,单向旋转设计无疑最能力最均衡的解法。一套常见的能量回收悬架会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悬架振动输入模块、传动机构模块、发电机模块和电力存储模块。与常规悬架结构一样类似,具备能量回收能力的减振器被安装在悬架内部,悬架振动输入模块分为上缸、中缸和下缸,上气缸固定在车架上,下气缸安装在底盘上。悬架振动时,直线位移发生在上缸和中缸之间,中缸通过螺栓连接到下缸。内部机械结构和发电机的阻尼力负责衰减车身振动。路面不平是导致悬架振动的主要因素,因此,悬架振动输入主要受路面不平度和速度变化的影响。传动机构模块负责联动悬架振动输入模块和发生器模块,是能量回收减振器的核心组件,振动输入模块中引起的往复振动被传递到上缸和中缸,传动机构模块将气缸之间的往复直线振动转换为发电机轴的单向旋转。发电机模块比较简单,通过圆板固定在下筒体内。综合考虑减振器的体积和效率限制,体积小、转子惯量小的直流无刷电机是相对合理的选择。储能模块是个难题。因为悬架振动的幅度和频率直接决定了发电机转速,而悬架振动的幅度和频率又与道路平坦度和速度变化强相关,高度不规则性让发电机的转速不断变化,因此,发电机输出的电流不稳定且不规则。必须需要采用整流器和带稳压器的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充电时间短和循环寿命长的三大特点,非常适合纯电车。所以,一套单项旋转设计的能量回收悬架是这样工作的:当车辆驶过不平路面或变速时,两个气缸的往复线性振动输入减振器,内部螺母通过杆向下或向上运动,传动机构模块利用一对不同旋转方向和螺距的机构,将往复振动转化为发电机轴的单向旋转。发电机模块将单向旋转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模块中,用于为纯电车低功率系统供电或提高续航。不过,宝马的这套专利设计精妙在于加入了防倾杆的思路,即首先将发电机组安装在底盘上,随后通过类防倾杆结构,将带有一个小飞轮和一个单向离合器的输入端制动器连接到悬架弹簧,当弹簧压缩时,防倾杆向一个方向扭转,旋转飞轮。弹簧减压时,释放压缩冲程中储存的能量,防倾杆另一个方向旋转,使致飞轮向相反方向转动,通过小型齿轮箱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最后将电能输入电池。只要车不停,悬架就在不断工作,发电机转速就会逐渐加快,产生的电能也会逐渐增加。在没有制动和再加速的情况下,仅凭车辆正常行驶产生的振动就可以获得额外的电能补充,不得不说是一项看起来大面积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我怎么还没用上从时间线上看,能量回收减振器的技术理念早在2005年就被提出,照道理小20年过去了,现在的汽车应该早就出厂自带RSA了。但现实是,除了一家名为GigPerformance的美国公司今年对外释放过“Roadkil5000”能量回收悬架技术外,再没有第二家公司进行过线下实体展示。迟迟不能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背后,是能量回收悬架技术在量产前尚未越过的三座大山:第一,汽车制造业始终遵循的原则是“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在原有悬架系统足以应付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悬架发电”的新功能,加入新零件新增的前期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用户未必愿意买单;第二,结构越复杂,可靠性越难保证。“娇嫩”的电机会不会在耐久度上拖整个悬架系统的后腿还是未知数,毕竟悬架系统长期持续振动,且工作环境相当恶劣;第三,能量回收悬架应用后,到底能为一台纯电车增加多少续航。根据2010年的一项实验室数据,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每行驶100英里,能量回收悬架可增加约1英...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81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812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