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实现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的批量制备

中国科学家实现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的批量制备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是一类新兴的二维材料,由碲原子(Te)和过渡金属原子(如钼、钨、铌等)组成,其微观结构类似于“三明治”,过渡金属原子被上下两层的碲原子“夹”住,形成层状二维材料。因具有奇特的超导、磁性、催化活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在量子通讯、催化、储能、光学等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潜力,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科学家实现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的批量制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比如,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具有高导电性和大比表面积,可作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和电池的电极材料;同时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纳米片表面具有丰富可调的活性位点,可用作制备绿氢和双氧水的电催化剂,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效率和性能;此外,该材料还展现出特有的量子现象,如超导和巨磁电阻等,可作为下一代低功耗器件和高密度磁性存储器件的材料。”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吴忠帅解释。然而,目前该材料还无法实现高质量的批量制备,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如同拆解积木,通过机械力或化学作用方式将其一层一层剥离下来,从而制备出单层的二维纳米片。常用的“自上而下”方法有化学插层剥离法、球磨法、胶带剥离法、液相超声法等,其中化学插层剥离法的剥离效率虽然最高,但剥离仍需要数小时。批量化可控制备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纳米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科学家们大多采用有机锂试剂作为插层剂,即将含有锂离子的插层剂插入块体层状结构材料的片层中,并利用锂和水的反应使插层剂“膨胀”,在每一层间形成一个“气压柱”,将叠在一起的纳米片层层“撑开”,就如同使用了一把“化学刮刀”一层一层地将纳米片“刮”下来,这种层间的气体膨胀作用力远大于机械剥离力,可以提高剥离效率。“但是,有机锂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液体试剂,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实现安全、高效的化学剥离成为科学家努力的目标。”吴忠帅说。此次,科研人员创新性地采用固相化学插层剥离方法,筛选出了一种固相插层试剂——硼氢化锂。硼氢化锂具有强还原性质,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可用于高温固相插锂反应,解决了插层反应速度慢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安全、高效、快速的插层剥离。整个插层剥离过程只需10分钟,可批量制备出百克级(108克)碲化铌纳米片,与液相化学插层剥离法制备量均小于1克相比,此方法的产量提升了两个数量级。值得关注的是,科研人员还利用此方法制备出了五种不同过渡金属的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纳米片和十二种合金化合物纳米片,证明这种方法具有普适性。“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对二维材料的宏量制备具有普适意义。”《自然》审稿人对该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吴忠帅表示,利用该方法制备出的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纳米片的溶液和粉体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作为各种功能性浆料,实现薄膜、丝网印刷器件、3D打印器件、光刻器件的高效和定制化加工等,有望在高性能量子器件、柔性电子、微型超级电容器、电池、催化、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等方向发挥重要作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619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619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为规模化制备提供可能性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的宏量制备

为规模化制备提供可能性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的宏量制备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深圳理工大学(筹)成会明院士、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康宁副教授合作,在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的宏量制备方向取得新进展,为过渡金属碲化物二维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提供了可能性。这项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对于二维材料的宏量制备对具有普适意义。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新型二维量子材料 质量增加100倍

科学家发现新型二维量子材料质量增加100倍"CeSiI中的电子比普通材料中的电子质量大100倍。这就是它们被称为重费米子的原因。"这项研究背后的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之一Chin-ShenOng说:"CeSiI的特别之处在于,这种有效质量是各向异性的,它取决于电子在原子层中移动的方向。"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研究员Chin-ShenOng。资料来源:乌普萨拉大学这项研究是乌普萨拉大学材料理论研究人员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的合作成果。对于乌普萨拉大学的材料研究人员来说,主要问题是从理论上研究材料中电子的量子特性。重费米子的背景和意义重费米子化合物是一类电子相互作用异常强烈的材料。在此过程中,它们在所谓的量子波动中协调运动。这种相互作用使电子的质量比普通材料中的电子大100或1000倍。这些量子波动被认为在许多至今无法解释的量子现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非常规超导现象(电流可以通过材料而不损失能量)和磁性。这种新型量子材料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合成的,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类似二维的晶体结构,各层之间有明显的分离,原子厚度很薄。这些层由铈、硅和碘(CeSiI)组成,是首例具有重费米子的二维材料。有关重费米子材料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直到现在,研究重点仍是原子紧密排列成三维结构的材料。早在20世纪70年代,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开始重点研究铈基材料,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由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合成的这种新材料却独一无二,因为它具有类似二维的晶体结构,各层之间有明显的分离,原子厚度很薄。这些层由铈层、硅层和碘层(CeSiI)组成,是首例具有重费米子的二维材料。"有了这一发现,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大大改进的材料平台,可以用来研究相关电子结构。二维材料就像乐高积木。我们的合作伙伴已经在着手添加其他二维材料的层,以创造出一种具有定制量子特性的新材料,"Chin-ShenOng说。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70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702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了由二维材料六方氮化硼制成的板状波导

科学家发现了由二维材料六方氮化硼制成的板状波导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与堪萨斯州立大学合作,宣布发现了由二维材料六方氮化硼制成的板状波导。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已在《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杂志上发表。二维(2D)材料是一类可以通过机械剥离层来还原到单层极限的材料,通过所谓的"苏格兰胶带"法,可以利用微弱的层间吸引力或范德华吸引力将各层分开。最著名的二维材料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半金属材料。最近,包括半导体过渡金属二掺杂物(TMDs)和绝缘六方氮化硼(hBN)在内的其他二维材料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降低到接近单层极限时,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级特性,这对制造原子级薄型电子和光学设备很有吸引力。新型材料与应用部门的SamuelLagasse博士说:"我们知道使用六方氮化硼会使我们的样品具有出色的光学特性,但我们谁也没想到它还能起到波导的作用。由于氮化硼在基于二维材料的设备中应用如此广泛,这种作为光波导的新用途可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六边形氮化硼波导中的波导光致发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边缘的叶状图案让人联想到锦鲤绕池游。图片由SamuelLaGasse于2023年4月拍摄。图片来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SamuelLaGasse石墨烯和TMD单层材料对周围环境都极为敏感。因此,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将这些材料封装在钝化层中来保护它们。这就是氢溴酸硼的作用所在:氢溴酸硼层能够"筛选"石墨烯或TMD层附近的杂质,从而产生奇妙的特性。在最近由NRL领导的工作中,对发光TMD层周围的hBN厚度进行了仔细调整,以支持光波导模式。波导技术的进步NRL的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被称为"范德华异质结构"的二维材料堆叠在一起。这些异质结构因分层而具有特殊的性能。在二硒化钼或二硒化钨等TMD的单层周围放置了hBN板,这些TMD可以发射可见光和近红外线。hBN板的厚度经过仔细调整,这样发射的光就会被困在hBN内并被波导。当光波导到氢化硼的边缘时,就会散射出来,并被显微镜探测到。六边形氮化硼波导的实空间(左)和傅立叶空间(右)光致发光图像。实空间图像显示了样品内部发出光致发光的位置,而傅立叶空间图像则描述了发出光的角度。图片由NicholasProscia于2023年4月拍摄。图片来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icholasProscia这项研究的动力来自于二维TMD光学测量所面临的挑战。当激光聚焦在TMD上时,会产生称为激子的粒子。大多数激子在TMD平面外发光,但在某些TMD中存在一种难以捉摸的激子,被称为"暗"激子,它在TMD平面内发光。NRL的板坯波导可以捕捉暗激子发出的光,从而提供了一种对其进行光学研究的方法。"二维材料具有奇特的光电特性,对海军非常有用,"Lagasse说。"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在不损坏现有平台的情况下将这些材料与现有平台连接起来--这些氮化硼波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步"。NRL研究人员使用两种特殊类型的光学显微镜来鉴定氢化硼波导。其中一种装置允许研究人员从光谱学角度解析波导不同点发出的光致发光。另一种装置可以让他们观察发射光的角度分布。NRL研究人员还开发了波导的三维电磁模型。建模结果为设计未来使用片状波导的二维设备提供了一个工具包。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02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028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完美2D超薄材料 造出全新晶体管

科学家发现完美2D超薄材料造出全新晶体管但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必须首先找到一种方法,在保持其完美结晶形态的同时,在工业标准硅片上设计这种材料。近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据悉,该团队开发出了一种“非外延单晶生长”方法,可以在现有的工业硅晶圆上生长出纯净的、无缺陷的二维材料,以制造出更小的晶体管。通过新方法,研究小组用一种叫做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的2D材料制造了一个简单的功能晶体管,这种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导电性比硅更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副教授JeehwanKim说,“我们希望我们的技术能够开发基于二维半导体的高性能下一代电子设备。我们已经开启了一种利用2D材料来追赶摩尔定律的方法。”一般而言,为生产2D材料,研究人员通常采用一种手工工艺,即从大块材料中小心地剥离原子般薄的薄片,就像剥洋葱层一样。但大多数块状材料都是多晶的,包含多个随机方向生长的晶体。当一种晶体与另一种晶体相遇时,“晶界”起到了电屏障的作用。任何流过一个晶体的电子在遇到不同方向的晶体时都会突然停止,从而降低材料的导电性。即使在剥离2D薄片之后,研究人员也必须搜索薄片中的“单晶”区域,这是一个繁琐且耗时的过程,很难应用于工业规模。在上述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制造二维材料的其他方法,即通过在蓝宝石晶片上生长它们。蓝宝石是一种具有六角形原子图案的材料,可促使二维材料以相同的单晶方向组装。新的“非外延单晶生长”方法不需要剥离和搜索二维材料的薄片,并可使晶体向同一方向生长。研究小组据此制造了一个简单的TMD晶体管,其电性能与相同材料的纯薄片一样好。研究人员表示,未来或可制造出小于几纳米的器件,这将改变摩尔定律的规律。...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00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0041.htm

封面图片

超越石墨烯:二维材料的新世界正在开启

超越石墨烯:二维材料的新世界正在开启厚度只有几个原子的材料薄得惊人,具有独特的性能,因此在储能、催化和水净化方面具有吸引力。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已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合成数百种新型二维材料。他们的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自石墨烯发现以来,极薄材料(即所谓的二维材料)的研究领域呈指数级增长。究其原因,二维材料相对于其体积或重量而言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物理现象和独特性能,如良好的导电性、高强度或耐热性,使得二维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都备受关注。林雪平大学副教授约纳斯-比约克。图片来源:ThorBalkhed"在一层只有一毫米薄的薄膜中,可以有数百万层材料。"林雪平大学材料物理学教授约翰娜-罗森(JohannaRosén)说:"层与层之间可以发生大量化学反应,因此二维材料可用于储能或生成燃料等。"最大的二维材料家族被称为MXenes。MXenes由一种称为MAX相的三维母材料生成。它由三种不同的元素组成:M是过渡金属,A是(A族)元素,X是碳或氮。通过酸性物质去除A元素(剥离),就形成了二维材料。到目前为止,MXenes是唯一以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材料系列。林雪平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用于预测可能适合转化为二维材料的其他三维材料。他们还证明了该理论模型与现实是一致的。周杰,林雪平大学助理教授。图片来源:OlovPlanthaber研究人员采用了三步法。第一步,他们开发了一个理论模型来预测哪些母体材料适用。利用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大规模计算,研究人员从一个数据库和66,643种材料中筛选出119种有前途的3D材料。下一步是尝试在实验室中制造这种材料。"在119种可能的材料中,我们研究了哪些材料具有所需的化学稳定性,哪些材料是最佳候选材料。首先,我们必须合成三维材料,这本身就是一项挑战。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高质量的样品,可以使用氢氟酸剥离和蚀刻掉特定的原子层,"物理、化学和生物系助理教授周杰说。研究人员从母体材料YRu2Si2中去除钇(Y),从而形成了二维Ru2SixOy。JohannaRosén,林雪平大学材料物理学教授。图片来源:OlovPlanthaber但要在实验室中确认成功,还必须进行验证,这就是第三步。研究人员使用了林雪平大学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Arwen。它可以检查材料及其原子级结构。这种显微镜中还可以利用光谱学研究材料是由哪些原子组成的。"我们能够确认我们的理论模型运行良好,所产生的材料由正确的原子组成。剥离后,材料的图像就像一本书的书页。"材料设计部副教授乔纳斯-比约克(JonasBjörk)说:"理论能够付诸实践,从而将化学剥离的概念扩展到更多的材料家族,而不仅仅是MXenes。"研究人员的发现意味着更多具有独特性能的二维材料指日可待。这些材料反过来又能为大量技术应用奠定基础。下一步,研究人员将探索更多潜在的前驱体材料,并扩大实验规模。JohannaRosén相信,未来的应用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总的来说,二维材料在大量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例如,可以想象捕获二氧化碳或净化水。"JohannaRosén说:"现在要做的是扩大合成规模,并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合成。"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01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019.htm

封面图片

可耐 500℃高温 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可耐500℃高温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学院何春年教授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界面置换”分散策略,成功实现了约5纳米的氧化物颗粒在铝合金中的单粒子级均匀分布,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在高达500℃的温度下仍具有史无前例的抗拉强度(约200兆帕)与抗高温蠕变性能。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材料》上。据介绍,传统铝合金高温下力学性能急剧下降,300℃以上服役性能已达瓶颈。300℃抗拉强度小于200兆帕,500℃抗拉强度小于50兆帕。该项研究揭示了超细纳米颗粒增强轻质金属的超常耐热机制,并为开发耐热高强轻质金属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科技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