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口述史学”第一人 北大杨立文教授逝世 享年92岁

高校“口述史学”第一人北大杨立文教授逝世享年92岁杨立文教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世界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世界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史学人才。他所开设的“美国黑人运动史”“美国史专题研究”“加拿大史”“欧美近代史”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杨立文教授更是国内口述史学研究的重要推动者,他在历史学系开设的“口述史学研究”让口述史学正式走进高校,成为我国高校系统首次介绍口述史学的重要课程。杨立文教授在世界史,尤其是美国黑人史、口述史学、加拿大史方面造诣深厚。他著有《史学探径集》,主编《猛虎连》、《大功团》、《创造平等:中国西北女童教育口述史》等口述史学著作。曾担任《世界历史地图集》副主编并参与其中近代部分的编绘工作,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办刊物《加拿大掠影》(《加拿大研究》)主编。杨立文教授曾多次出席国际口述史学大会,担任《国际口述史学年鉴》的副主编兼中国通讯员,并在多家外文刊物上发表英文文章十余篇,积极将中国口述史学的研究成就介绍给国际学界,为世界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6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633.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杨立文逝世,系国内口述史学研究重要推动者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杨立文逝世,系国内口述史学研究重要推动者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发布的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立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介绍,杨立文教授1932年11月出生,籍贯湖南益阳,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后留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8月退休。他将一生奉献给了世界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世界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史学人才。所开设的“美国黑人运动史”“美国史专题研究”“加拿大史”“欧美近代史”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杨立文教授更是国内口述史学研究的重要推动者,他在历史学系开设的“口述史学研究”让口述史学正式走进高校,成为我国高校系统首次介绍口述史学的重要课程。(澎湃新闻)

封面图片

加籍港中大历史系副教授续签被拒 遭学校解雇

加籍港中大历史系副教授续签被拒遭学校解雇加拿大籍华裔历史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何晓清因申请工作签证返港被拒,被香港中文大学“按既定程序”解雇。据网媒“香港01”报道,前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委员陈清华星期六(10月28日)在脸书发文,披露这一消息。何晓清接受香港《独立新闻》采访时证实,她星期二(10月24日)获香港入境处通知,决定拒绝她的工作签证延期申请,之后港中大通知她,她的副教授委聘被视为“即时终止”。何晓清也说,她2019年申请工作签证赴港及2021年续签时,都很快获批。对于此次被拒签和解雇,何晓清称感到无奈和可惜,并指难以定言签证被拒原因,但估计与她的研究和教学有关。香港中文大学官网介绍显示,何晓清是现当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研究的历史学者。她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曾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她的研究内容包括“八九事件”等,并称发表相关著作。在加入港中大之前,何晓清曾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韦尔斯利学院和圣迈克尔学院。港中大官网介绍也显示,何晓清教授现在正在休假。港中大回应港媒问询时说,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必须持有有效工作签证才可在香港工作,而签证决定由入境事务处负责,大学无法影响签证结果,也不了解个别案件的情况。校方并称,不会就此个案作进一步评论。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星期六深夜回应时也称,不评论个别个案,并指入境处处理签证申请时,会按照相关政策依法处理每宗申请个案。发言人还说,入境处会因应每宗申请的个别情况作出考虑,如没有刑事记录,且其入境不会对香港特区构成保安或刑事问题,以及不可能成为香港的负担等。2023年10月29日9:45AM

封面图片

历史学家在一份古代手稿中发现了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点 彻底改变数学学科

历史学家在一份古代手稿中发现了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点彻底改变数学学科现在看来,小数点的出现也比预想的要早。自从我们意识到有时需要将数字分割成更小的片段后,人类就开始使用各种符号来表示这种差异--破折号、竖线、弧线和下划线都曾充当过这一角色,但这些符号都没有延续到现代使用中。现在最常用的是逗号和句号,那么它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此前,人们认为最早使用句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里斯托弗-克拉维乌斯(ChristopherClavius)在1593年的天文表。但根据现代科学家的说法,在这种测试中向世界引入如此庞大的概念是很奇怪的,而且克拉维乌斯在他后来的著作中并没有真正使用这个概念。从根本上说,如果他意识到了这个概念的必要性,并发明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来展示和使用它,他为什么大肆谈论呢?答案似乎是,克拉维乌斯只是借用了一种更古老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基本上已被时间所遗忘,在他那个时代也不是首选方法。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小数点可以追溯到14世纪40年代,即大约150年前,首次出现在意大利数学家乔瓦尼-比安奇尼(GiovanniBianchini)的著作中。比安基尼是费拉拉大学的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但他也有我们现在所说的金融背景--他是一名商人,为当时一个富有的统治家族管理资产和投资。这种现实世界的经验似乎对他的数学工作产生了影响,因为人们知道比安奇尼创造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将英尺等度量单位分成10等份,以便于使用。虽然这对现代人来说是最基本的,但对于习惯于使用基数60系统的15世纪的人们来说,这并不流行。乔瓦尼-比安奇尼(GiovanniBianchini)1440年代手稿《TabulaeprimimobilisB》中的三角函数表,展示了已知小数点的首次使用VanBrummelen,G./《数学史现在,加拿大西三一大学(TrinityWesternUniversity)教授格伦-范-布鲁梅伦博士(Dr.GlenVanBrummelen)发现,比安奇尼在图解这一系统时首次使用了小数点。VanBrummelen发现,在一份名为TabulaeprimimobilisB的手稿中,比安基尼使用了中间带点的数字--第一个数字是10.4--并展示了如何将它们相乘,这在基数为60的系统中是非常棘手的。"我意识到,他和我们一样在使用这个东西,而且他知道如何用它进行计算,"VanBrummelen告诉《自然》杂志。"我记得我拿着电脑在宿舍走廊里跑上跑下,试图找到任何一个醒着的人,大喊'快看啊,这家伙正在计算1440年代的小数点!'"在这份手稿中,有一系列三角函数表,比安奇尼将数字分成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在整数后面用小数点表示。这出现在他告诉用户如何加减的部分,以计算表中条目之间的数值。有趣的是,这与150年后克拉维乌斯在其著作中使用小数点的方式如出一辙。VanBrummelen说,这一发现表明克拉维乌斯受到了比安希尼早期工作的启发,而他本人也继续影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使用十进制,最终使十进制在科学中得到巩固。这项研究发表在《数学史》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7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775.htm

封面图片

2023,我们不得不面对ChatGPT引发的混乱

2023,我们不得不面对ChatGPT引发的混乱1月28日,美国“内幕”网站发表文章称,“ChatGPT才出现两个月,就已造成了难以言喻的混乱。”虽然ChatGPT诞生于去年,却有媒体把2023年视为ChatGPT元年。在我看来,这主要想说明,2023年将是人们不得不面对ChatGPT所引发混乱的一年。ChatGPT带来的惊喜与焦虑自诞生伊始,ChatGPT便受到了人们的狂热关注,各国注册者众多,但往往被告知“现在已经满负荷运转”而无法注册。历经月余,我终于在不久前注册成功,随后亲历的一些试验结果既令人惊喜和赞叹,也让我和诸多教育工作者一样感到担忧。我的一个体验是——用英文发出指令,“请写一首包含白雪与树林的(英文)诗歌”。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ChatGPT就给出了一首近乎完美的英文诗歌。我将其在朋友圈发布后,有许多英文系教授都深感惊喜,并赞叹“水平相当高!写得极好!太神奇了!”当然,ChatGPT的功能远不止于此。据“内幕”报告称,研究人员最近让ChatGPT通过了美国一项极其艰难的考试——美国医疗执照考试。该考试由三部分组成,报告称,ChatGPT“在没有任何培训或强化的情况下,所有三项考试成绩均达到或接近通过门槛”。这一成绩自然得到人们的夸赞。然而在称赞背后,人们应该看到ChatGPT之于学术界的焦虑与恐慌。事实上,在ChatGPT刚刚问世不久,很多人就感受到它给写作带来的巨大威胁。以《大西洋月刊》为例,它在ChatGPT诞生不到10天,便连续发表两篇颇有些耸人听闻的文章,一篇题为《大学中的论文已死》,一篇题为《高中英语的终结》。将两篇文章对照看,不难发现其所论述的是一回事儿,即从中学到大学,人们在语文教育与通识教育中一直训练学生掌握的写作本领已经走入死胡同。正如《大学中的论文已死》中所说,高校中的论文,尤其是本科生论文,长期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我们教育学生如何研究、思考和写作的方式。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现造成了整个传统即将被彻底颠覆的现象。《大学中的论文已死》一文还引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教授凯文·布莱恩的话——他对ChatGPT的表现深感震惊,认为如此一来,自己就无法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了。事实上,构建语言技术的工程师和语言教育工作者都没有为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及其后果做好准备。学术界仓促应战虽然几年前人们已经在谈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但当ChatGPT如海啸般迎面砸来时,学术界基本上还是属于仓促应战。目前看,最主要的应对措施就是政策封堵、禁止使用或限制性使用。由于学校中已经出现学生使用AI生成的内容冒充个人作业,而人工智能造成的剽窃行为在当下的学术规则中很难得到证明,包括英国、法国、美国在内的诸多教育部门均出台政策,禁止在学校使用ChatGPT。当然,学术界受到的影响更大。1月26日,《科学》主编索普以社论的形式发表题为《ChatGPT很好玩,但不能成为作者》的文章,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ChatGPT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轰动,且对科学界和学术界造成严重影响。ChatGPT对撰写科学论文所带来的影响很令人担忧。他说,人们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有大量由ChatGPT创建的论文摘要被提交给学术审稿人,但被发现比例不超过63%。他预计,今后这种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将会更多。索普强调,多年来,《科学》系列期刊的作者会签署一份许可证,证明“该作品是原创的”。对于该刊来说,这足以表明ChatGPT所编写的文本是不可接受的——毕竟它是从ChatGPT中抄袭而来。索普说,我们现在正在更新编辑规则,强调不能在作品中使用由ChatGPT(或任何其他人工智能工具)所生成的文本,数字、图像或图形也不行。他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程序不能成为作者。如有违反,将构成科学不端行为,这与窜改图像或抄袭无异。在《科学》发表社论的前两天,《自然》也发表文章指出ChatGPT等工具威胁着科学的透明度,进而宣示该刊使用它们的基本规则,即任何人工智能工具都不会被接受为研究论文的署名作者,因为任何作者都承担着对所发表作品的责任,而人工智能工具无法做到这点。文章同时指出,如果研究人员使用了有关程序,应该在方法或致谢部分加以说明。包括《细胞》《柳叶刀》等在内的诸多科学类期刊也都发布了与此大体一致的规则。高校被迫修改反剽窃条例相比科学界,高校受到的影响更大。1月2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每日斯坦福》发表文章称,根据该报进行的一项非正式民意调查,有大量学生已经在期末考试中使用了ChatGPT。1月28日,《福布斯》发表文章称,“89%的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做家庭作业,教育工作者正在与剽窃作斗争”。若想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不妨来看看《福布斯》对学生所做的详细调查。其中,48%的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进行家庭测试或测验。53%的学生用它写了一篇论文,22%的学生用它写了一篇论文的大纲。72%的大学生认为ChatGPT应在他们的大学网络中被禁用。同时,在对ChatGPT有所了解的大学教授中,有72%的教授担心其用于作弊;超过1/3的教育工作者认为,ChatGPT应该在学校尤其是大学中被禁止,而66%的人支持学生使用它。学生之所以对此趋之若鹜,实在是因为ChatGPT的功能过于强大。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教授泰维奇的说法,ChatGPT在常青藤联盟MBA级别的运营管理考试中的表现能获得“B或B-”的成绩。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犹他州韦伯州立大学的一位教授要求ChatGPT用他的声音写一条推文。几分钟内,该程序发出了十几条消息。这位教授对此的反应是,“天哪!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弊工具。”由此,是否禁止ChatGPT真的成了人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当然,更多教师在思考该如何在自己的课程、学习指南中去部署阻止作弊的策略,并确保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美国一些高校已经将新技术纳入其学术诚信中。华盛顿大学和佛蒙特大学等已经修改了它们的学术诚信策略,将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纳入剽窃等学术不端范围。能否拓展使用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对ChatGPT的出现与发展持更积极的态度。据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副教授莫里克鼓励自己的学生使用ChatGPT。在他看来,“我们已经身处人工智能的世界,那就让我们分享人工智能的成果吧”。需要注意的是,莫里克在接受采访时说:“即使我不要求(他们使用ChatGPT),也可能无法阻止他们(去使用)。”这其中的无奈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莫里克也承认,对于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课堂评估,自己同样焦虑,但他认为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他强调,当年高校曾经教学生如何在一个有计算器的世界里做数学,现在高校面临的挑战是要让学生意识到,世界再次发生变化,我们要教会他们怎样适应这种变化。赞同者中,有人持一个有趣的观点——目前专门校订英语写作中语法问题的人工智能程序Grammarly早已出现,既然人们可以使用它修改自己的语法、语汇等,为什么不能将ChatGPT视为此类程序的一种扩展呢?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发布公告,该报将与大学创新联盟主办网络会议,讨论“用于学生的人工智能工具”。该报指出,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随着其进入高等教育,如何使其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使用工具?高校是否会采用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现在关注的是如何合乎道德且高效地应用人工智能,改善学生的体验。希望教育领域、学术界和技术专家在此次会议上围绕高教机构如何从...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20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204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