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稳定的高导电性锂离子导体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稳定的高导电性锂离子导体虽然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导电性,但它们会与水分反应形成有毒的二硫化氢。因此,需要既导电又在空气中稳定的非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来制造安全、高性能和快速充电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在最近发表在《材料化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由东京理科大学KenjiroFujimoto教授、AkihisaAimi教授和DENSOCORPORATION的ShuheiYoshida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稳定且高导电性的锂离子导体烧绿石型氟氧化物的形式。藤本教授表示:“制造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是许多电池研究人员长期以来的梦想。我们发现了一种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它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除了在空气中稳定之外,该材料还表现出比之前报道的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更高的离子电导率。”本工作研究的烧绿石型氟氧化物可表示为Li2-xLa(1+x)/3M2O6F(M=Nb,Ta)。使用各种技术对其进行结构和成分分析,包括X射线衍射、Rietveld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选区电子衍射。具体来说,开发了Li1.25La0.58Nb2O6F,在室温下表现出7.0mScm⁻¹的体离子电导率和3.9mScm⁻¹的总离子电导率。人们发现它比已知的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更高。该材料的离子传导活化能极低,并且该材料在低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是已知固体电解质(包括硫化物基材料)中最高的之一。确切地说,即使在–10°C的温度下,新材料在室温下也具有与传统氧化物基固体电解质相同的电导率。此外,由于在100°C以上的电导率也已得到验证,因此该固体电解质的工作范围为–10°C至100°C。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无法在低于冰点的温度下使用。因此,常用手机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条件为0℃至45℃。研究了该材料中的锂离子传导机制。烧绿石型结构的传导路径覆盖了位于MO6八面体形成的隧道中的F离子。传导机制是锂离子的顺序运动,同时改变与氟离子的键。Li离子总是穿过亚稳态位置移动到最近的Li位置。与F离子结合的固定La3+通过阻断传导路径并消除周围的亚稳态位置来抑制锂离子传导。与现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不同,氧化物基全固态电池不存在因损坏而导致电解液泄漏的风险,也不像硫化物基电池那样产生有毒气体的风险。因此,这项新的创新预计将引领未来的研究。“新发现的材料是安全的,并且比之前报道的基于氧化物的固体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这种材料的应用有望开发出革命性的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在从低到高的宽温度范围内工作,”藤本教授展望道。“我们相信固体电解质应用于电动汽车所需的性能是满足的。”值得注意的是,新材料非常稳定,如果损坏也不会点燃。它适用于飞机和其他对安全至关重要的地方。它还适合高容量应用,例如电动汽车,因为它可以在高温下使用并支持快速充电。此外,它还是一种有前途的用于电池、家用电器和医疗设备小型化的材料。总之,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了一种具有高导电性和空气稳定性的锂离子导体,而且还引入了一种新型的超离子导体--焦绿宝石型氧氟化物。探索锂周围的局部结构、它们在传导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作为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的潜力,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002.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002.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超低浓度电解质

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超低浓度电解质锂离子电池(LIB)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电力,驱动电动汽车,并在发电厂储存电力。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锂钴氧化物(LCO)阴极、石墨阳极以及为阴极和阳极的解耦反应提供移动离子的液态电解质。这些电解质决定了电极上形成的相间层的性质,从而影响电池循环性能等特性。然而,商用电解质大多仍基于30多年前配制的系统:1.0至1.2摩尔/升六氟磷酸锂(LiPF6)在羧酸酯("碳酸溶剂")中的溶液。在过去的十年中,高浓度电解质(>3mol/L)得到了发展,它们有利于形成坚固的无机主导相间层,从而提高了电池性能。然而,这些电解质粘度高、润湿能力差、导电性差。由于需要大量的锂盐,这些电解质的价格也非常昂贵,而这往往是影响可行性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降低成本,超低浓度电解质(<0.3mol/L)的研究也已开始。这些电解质的缺点是,电池电池分解的溶剂多于少量的盐阴离子,从而导致有机物占主导地位,相间层的稳定性较差。由宁波大学(中国)和波多黎各大学里奥皮德拉斯校区(美国)的袁金良、夏岚和吴先勇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开发出一种超低浓度电解质,可能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LiDFOB/EC-DMC。LiDFOB(二氟草酸硼酸锂)是一种常见的添加剂,价格比LiPF6便宜得多。EC-DMC(碳酸乙酯/碳酸二甲酯)是一种商用碳酸酯溶剂。这种电解液的含盐量低至2重量百分比(0.16摩尔/升),但离子电导率却高达4.6mS/cm,足以使电池正常工作。此外,DFOB-阴离子的特性还能在LCO和石墨电极上形成以无机物为主的坚固相间层,从而在半电池和全电池中实现出色的循环稳定性。目前使用的LiPF6会在潮湿环境中分解,释放出剧毒和腐蚀性的氟化氢气体(HF),而LiDFOB则对水和空气稳定。使用LiDFOB的LIB不需要严格的干燥室条件,而可以在环境条件下制造,这又是一个节约成本的特点。此外,回收问题也会大大减少,从而提高可持续性。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846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846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新型锂离子导体 可用于强化电动汽车电池

科学家发现新型锂离子导体可用于强化电动汽车电池利物浦大学的一个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固态锂离子导体,可以取代电池中的液态电解质,从而提高安全性和效率。图片表示锂离子(蓝色)在结构上移动。资料来源:利物浦大学这种新材料由无毒的地球富集元素组成,具有足够高的锂离子传导性,可以取代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中的液态电解质,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容量。该大学的跨学科研究团队采用变革性科学方法来设计这种材料,他们在实验室中合成了这种材料,确定了它的结构(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并在电池中进行了演示。这种新材料是极少数能达到足以取代液态电解质的高锂离子电导率的固体材料之一,并且由于其结构而能以一种新的方式工作。这一发现是通过合作计算和实验工作流程实现的,该流程利用人工智能和基于物理学的计算来支持大学化学专家的决策。这种新材料为化学优化提供了一个平台,以进一步提高材料本身的性能,并根据研究提供的新认识来确定其他材料。利物浦大学化学系马特-罗森斯基(MattRosseinsky)教授说:"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发现。这种材料的结构改变了人们以往对高性能固态电解质的理解。具体来说,具有多种不同移动离子环境的固体可以表现出很好的性能,而不仅仅是离子环境范围很窄的少数固体。这极大地开拓了进一步发现的化学空间。"最近的报道和媒体报道预示着人工智能工具已被用于寻找潜在的新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工具是独立工作的,因此很可能会以各种方式重现它们接受过的训练,生成的材料可能与已知材料非常相似。"这篇发现研究论文表明,人工智能和由专家调配的计算机可以解决现实世界材料发现的复杂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寻求的是成分和结构上有意义的差异,其对性能的影响要根据理解来评估,我们的颠覆性设计方法为发现这些以及其他依赖离子在固体中快速运动的高性能材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项研究由利物浦大学化学系、材料创新工厂、利弗胡尔姆功能材料设计研究中心、史蒂芬森可再生能源研究所、阿尔伯特-克鲁中心和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完成。并得到了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勒弗胡尔姆信托基金会(LeverhulmeTrust)和法拉第研究所(FaradayInstitution)的资助。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06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061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出具有高性能的本征聚合物电解质

科学家开发出具有高性能的本征聚合物电解质科学家们从一种交联聚合物中开发出了一种固态电解质,这种电解质具有很高的离子传导性和稳定性,有望用于下一代锂电池。这种新材料在循环300次后仍能保持90%以上的电池存储容量,是目前液态电解质更安全的替代品。这种新开发的高导电性固体电解质可能会为固态锂电池铺平道路。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储存能量,这取决于带电离子通过电解质从阴极流向阳极。本征聚合物电解质聚合反应路径。资料来源:Li等人遗憾的是,聚合物电解质在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太低,无法实用。最近生产并被描述为"固态"的其他电解质实际上含有凝胶。QuanfengDong及其同事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固态电解质,它由1,3-dioxolane(DOL)和季戊四醇缩水甘油醚(PEG)组成的交联聚合物制成。这种本征聚合物电解质(IPE)具有三维(3D)网状结构,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高达0.49毫西门子/厘米,远远高于PEO。本征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率高达0.85。使用本征聚合物电解质制造的电池在经过3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90%以上的存储容量。作者说,这种材料可能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的良好选择。...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1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137.htm

封面图片

新型锂金属氯化物固态电解质设计可为电池行业带来变革

新型锂金属氯化物固态电解质设计可为电池行业带来变革固态电解质的必要性目前的商用电池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对液态电解质的依赖,而液态电解质存在易燃和爆炸的风险。因此,开发不可燃的固体电解质对于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全球向可持续交通转变的过程中,全世界都在加紧管制内燃机汽车并扩大电动汽车的使用,因此,对二次电池核心部件,尤其是固态电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金属离子(本例中为钇)在各层中的排列会影响离子导电性。为确保锂离子畅通无阻地移动,每层中占据可用位置的金属离子数量应少于0.444。此外,要在每一层中为锂离子创造足够宽的通道,金属离子的占有率应大于0.167。因此,每层内金属离子的占有率应介于0.167和0.444之间,这样才能形成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导电层。资料来源:基础科学研究所要使固态电池在日常使用中切实可行,关键是要开发出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强大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机械灵活性的材料。虽然之前的研究成功地开发出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基固体电解质,但这些材料都不能完全满足所有这些基本要求。氯化物基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过去,科学家们也曾对氯化物基固体电解质进行过探索。氯化物基固体电解质以其卓越的离子导电性、机械柔韧性和高电压稳定性而著称。这些特性使一些人推测氯化物电池最有可能成为固态电池。然而,这些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因为氯化物电池严重依赖昂贵的稀土金属(包括钇、钪和镧系元素)作为辅助成分,因此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IBS研究小组研究了金属离子在氯化物电解质中的分布。他们认为,三元氯化物电解质之所以能达到较低的离子电导率,是基于结构中金属离子排列的变化。他们首先在氯化锂钇(一种常见的氯化锂金属化合物)上测试了这一理论。当金属离子位于锂离子通路附近时,静电力会阻碍锂离子的移动。相反,如果金属离子的占有率过低,锂离子的移动路径就会变得过于狭窄,从而阻碍锂离子的移动。基于这些见解,研究小组引入了设计电解质的策略,以缓解这些相互冲突的因素,最终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研究小组还进一步成功地展示了这一策略,创造出一种基于锆的锂金属氯化物固态电池,其成本远远低于采用稀土金属的变体。这是首次证明金属离子排列对材料离子导电性的重要影响。金属离子分布的影响这项研究揭示了金属离子分布在氯基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中经常被忽视的作用。预计IBS中心的研究将为各种氯基固体电解质的开发铺平道路,并进一步推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有望提高能源存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讯作者KangKisuk说:"这种新发现的氯化物基固体电解质有望突破传统硫化物和氧化物基固体电解质的限制,使我们离固态电池的广泛应用更近了一步。"...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45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4587.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凭借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荣获2023年欧洲发明家奖

中国科学家凭借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荣获2023年欧洲发明家奖2023年7月4日–欧洲专利局(EPO)今天宣布中国科学家吴凯及其团队荣获2023年欧洲发明家奖“非EPO国家”类别的获奖者。吴凯和他的团队从6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团队开发了一种带有顶盖的锂离子电池,可作为降低电池安全风险的屏障。本发明有助于确保配备含有易燃电解质的锂离子(Li-ion)电池的车辆的安全。——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出无钴低成本电池生产技术

科学家开发出无钴低成本电池生产技术锂陶瓷可作为固体电解质,用于功率更大、成本效益更高的新一代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目前的挑战是找到一种无需高温烧结的生产方法。在最近发表在《AngewandteChemi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一个研究小组介绍了一种无烧结方法,用于高效、低温合成导电结晶形式的此类陶瓷。有两个因素主导着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一是功率,功率决定了汽车的续航里程;二是成本,成本是与内燃机竞争的关键。美国能源部旨在加快从汽油车向电动车的过渡,并制定了到2030年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宏伟目标。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无法实现这些目标。要制造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率更大且更安全的电池,一种极具前景的方法是使用固态电池,其阳极由金属锂而非石墨制成。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液态有机电解质,并用聚合物薄膜分隔阳极和阴极,而固态电池的所有组件都是固体。薄陶瓷层同时充当固体电解质和隔膜。它能有效防止锂枝晶生长和热失控造成的危险短路。此外,陶瓷电解质不含易燃液体。适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陶瓷电解质/分离器是石榴石型锂氧化物Li7La3Zr2O12-d(LLZO)。这种材料必须与阴极一起在1050°C以上的温度下烧结,才能将LLZO转变为快速导锂的立方晶相,使其充分致密,并与电极牢固结合。然而,超过600°C的温度会破坏可持续的低钴或无钴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增加生产成本和能耗。我们需要更经济、更可持续的新生产方法。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珍妮弗-鲁普(JenniferL.M.Rupp)领导的团队现已开发出这样一种新的合成工艺。他们的新工艺不是基于陶瓷前体化合物,而是基于液态前体化合物,通过连续分解合成法直接致密形成LLZO。为了优化这条合成路线的条件,Rupp和她的团队使用多种方法(拉曼光谱、动态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LLZO从无定形到所需晶体(cLLZO)的多步相变,并绘制了一张时间-温度-转变图。根据他们对结晶过程的深入了解,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方法,在相对较低的500°C温度下退火10小时后,cLLZO就会变成致密的固态薄膜--无需烧结。在未来的电池设计中,这种方法可以将固体LLZO电解质与可持续阴极相结合,从而避免使用钴等对社会经济至关重要的元素。...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22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229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