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海洋温度,以及一连串似乎无休止的热浪、干旱、洪水、野火和风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里克-斯平拉德在一份新闻稿中说。"现在,我们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2024年5月,诺阿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测量到的大气二氧化碳达到峰值,月平均值为百万分之426.9,在夏威夷火山66年的观测记录中再创新高。研究人员在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测量了二氧化碳(CO2)的含量。他们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5月份达到了季节性峰值,略低于百万分之427,自2023年5月以来增加了2.9ppm,是50年数据记录中第五大年度增长。报告还正式指出,在过去两年中,五月份的峰值出现了最大的跃升--此时北半球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碳循环科学家约翰-米勒(JohnMiller)说,这种跃升可能是由于化石燃料的持续大量燃烧以及厄尔尼诺现象使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变得更加困难。该图显示了在夏威夷莫纳罗亚天文台测量到的二氧化碳月平均值的完整记录。冒纳罗亚天文台的二氧化碳数据是直接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长记录该测量站二氧化碳含量的飙升甚至超过了去年设定的全球平均值,即419.3ppm,创历史新高,比工业革命前高出50%。不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指出,他们的观测数据是专门在该观测站进行的,并不能"捕捉到全球二氧化碳的变化",尽管事实证明全球测量数据与毛纳罗亚站的测量数据是一致的。二氧化碳测量"发出不祥信号"海洋大气署在新闻稿中说,测量结果"发出了不祥的信号"。斯克里普斯二氧化碳项目主任拉尔夫-基林(RalphKeeling)在新闻稿中说:"现在的二氧化碳不仅达到了数百万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上升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化石燃料燃烧会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形式的污染,因此每年都会达到更高的最高值。化石燃料污染就像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一样,不断累积。"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解释说,二氧化碳"就像大气中的毯子"--就像其他温室气体一样,会放大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热量。虽然二氧化碳对保持全球气温在冰点以上至关重要,但如此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使气温超过舒适和安全的水平。气候变暖正在助长极端天气事件,其后果已经显现,致命的洪水、热浪和干旱摧毁了世界各地的社区,农业也发生了艰难的转变。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这一消息的前一天,欧盟气候变化服务机构哥白尼宣布,地球目前已连续12个月创下历史最高气温纪录,这一趋势"看不到任何改变的迹象"。"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一连串最热的月份在人们的记忆中将是相对寒冷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2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25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月平均浓度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月平均浓度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基林曲线"是科学家查尔斯-戴维-基林(CharlesDavidKeeling)设想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累积情况的图示。基林曲线所显示的数据是基于夏威夷岛莫纳罗亚天文台从1958年至今的连续测量结果。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二氧化碳项目主任、"基林曲线"原创者之子拉尔夫-基林(RalphKeeling)称,每年4.7ppm的升幅是有记录以来二氧化碳浓度的最大增幅。基林说,我们"不断刷新"二氧化碳上升速度的记录,而造成这一不可否认现象的最终原因是全球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持续增长。虽然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但新记录的部分原因是厄尔尼诺季节的结束。厄尔尼诺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全球气候现象,由热带太平洋上的风和海面温度引起。温度的变化没有规律可循,但确实有一定的周期性。二氧化碳浓度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上一次温室气体增长速度最快是在2016年厄尔尼诺季节结束时。在化石燃料排放造成的二氧化碳增长之外,自然现象造成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也在增加自己的温室效应份额。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去年6月宣布,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421ppm,与工业化前相比增加了50%。更新后的基林曲线使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26ppm,这是数百万年来的最高记录。在人类文明的前6000年,二氧化碳水平稳定在280ppm左右。现代人类活动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大大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导致洪水、致命热浪、干旱、野火等灾难性事件增多。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水平相同时,也就是大约1400万年前,世界遭受了威胁人类文明的气候变化后果。在最近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激增之后,科学家们现在预计二氧化碳浓度将恢复到每年增加2-3ppm的标准水平。基林说,这一点也不让人放心,因为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稳定气候系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043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0434.htm

封面图片

更高的二氧化碳含量意味着病毒存活时间更长、感染范围更大

更高的二氧化碳含量意味着病毒存活时间更长、感染范围更大图片显示电场将含有COVID-19病毒的液滴悬浮在空中。图片显示的是独特的CELEBS生物气溶胶装置中悬浮病毒液滴的俯视图,液滴直径约2厘米。"我们知道,SARS-CoV-2和其他病毒一样,会通过我们呼吸的空气传播,"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该大学化学学院气溶胶科学高级助理研究员艾伦-哈德雷尔(AllenHaddrell)说。"但这项研究标志着我们在了解这种传播的确切方式和原因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而且关键的是,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阻止这种传播。"二氧化碳(CO2)是室内空间通风的良好指标,房间里的人数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浓度。由于二氧化碳和呼吸道病毒都存在于呼出的空气中,因此将二氧化碳浓度作为病毒传播风险的替代指标是合理的。在这里,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一下呼吸科学。呼出气体的高pH值(碱性)源自呼吸道分泌物。例如,唾液和肺液中的碳酸氢盐(一种碱性物质)含量较高。当碳酸氢盐蒸发成气态二氧化碳时,呼出气体中液滴的pH值会发生变化,但会受到相对湿度、液滴大小和环境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pH值被认为是空气传播病毒传染性的一个驱动因素,研究人员探讨了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是否会影响空气传播病毒的稳定性(空气稳定性),进而影响其传播风险。在COVID-19大流行的背景下,二氧化碳监测仪被用来估算建筑物的通风量。正常室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约为百万分之400;在通风良好的典型室内空间,二氧化碳浓度介于百万分之400到1,000之间。在通风不良、有人居住的空间,二氧化碳浓度可超过2000ppm,在较为拥挤的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可升至5000ppm以上。通过改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其介于百万分之400和6500之间,研究人员证实了二氧化碳浓度与空气传播病毒保持传染性时间长短之间的相关性。与典型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约500ppm)相比,二氧化碳浓度从400ppm适度增加到800ppm(仍在通风良好的室内范围内),两分钟后所有SARS-CoV-2变体(Delta、Beta、Omicron)的病毒可吸入性都显著增加。在800ppm和6,500ppm之间,感染性没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SARS-CoV-2的感染性有很大影响。与正常空气相比,当二氧化碳浓度为3000ppm(与拥挤的房间相似)时,40分钟后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数量约为正常空气的10倍。Haddrell说:"这种关系揭示了为什么在某些条件下会发生超级传播事件。含有SARS-CoV-2病毒的呼出液滴的pH值较高,这可能是导致传染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与飞沫作用时表现为酸性。这导致液滴的pH值降至较低的碱性,导致其中的病毒灭活速度减慢。"值得庆幸的是,研究人员提出的降低传染性的建议非常简单。Haddrell说:"这就是为什么开窗是一种有效的缓解策略,因为它既能从物理上将病毒排出房间,又能使气溶胶液滴本身对病毒的毒性更强。"鉴于全球都在关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气候科学家预测二氧化碳在未来几十年将上升到550ppm以上,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发现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因此,这些发现不仅对我们了解呼吸道病毒的传播,而且对我们环境的变化如何可能加剧未来大流行病的可能性,都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可能会延长其他呼吸道病毒在空气中保持传染性的时间,从而增加它们的传播能力。"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0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027.htm

封面图片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CCS)示范工程项目在南中国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据财新网报道,中国海油集团星期四(6月1日)宣布上述信息。CCS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一种,即把二氧化碳从发电、化工、炼钢等过程中分离出来,直接注入咸水层、枯竭油气层、煤床、盐床等地质体中,从而封存二氧化碳的过程。上述项目是为了封存伴随恩平15-1海上原油生产平台开采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报道称,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所在油田群高峰日产原油超过7000吨,油田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达95%,若二氧化碳随原油一起被开采,不仅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会腐蚀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该项目目标是实现“岸碳入海”,即捕集陆上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罐车、管道、船舶等方式输送到海洋中利用或封存。中国海油介绍,中国南部及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但这些地区陆域沉积盆地面积小、分布零散,不适宜封存;而海洋碳封存具有不占用土地、远离蓄水层、海水层阻隔等优势。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会随着其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研究发现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会随着其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罗森斯蒂尔学院大气科学教授布赖恩-索登(BrianSoden)说:"我们的发现意味着,当气候对二氧化碳的增加做出反应时,二氧化碳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更强的温室气体。这进一步证实,要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影响,就必须尽早遏制碳排放。"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最先进的气候模型和其他工具来分析二氧化碳增加对大气上层区域(即平流层)的影响。他们发现,平流层的冷却导致二氧化碳的后续增加比之前的增加产生了更大的热捕获效应,从而使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变得更强。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二氧化碳按比例增加在大气中捕获的热量(科学家称之为辐射强迫)是一个常数,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物理科学家、罗森斯蒂尔学院校友莱恩-克莱默(RyanKramer)说:"这项新发现表明,辐射强迫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着气候对二氧化碳增加的反应而变化。"二氧化碳通过在气候系统中捕获热能导致全球变暖。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何浩哲在罗森斯蒂尔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了这项研究。他认为:"这一新的认识对解读过去和未来的气候变化都有重大意义,并意味着高二氧化碳气候可能比低二氧化碳气候本质上更加敏感"。这项工作是利用耦合模式相互比较项目(CMIP)提供的一套气候模式模拟进行的,该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由数十个世界上最全面的气候模式进行的协调实验,以支持IPCC评估。为了使他们的工作超越气候模型的模拟世界,研究小组还利用高精度辐射传递模型和分析模型进行了大量"离线"辐射通量计算。这项题为"二氧化碳强迫的状态依赖性及其对气候敏感性的影响"的研究发表在12月1日的《科学》杂志上。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的纳迪尔-杰万吉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4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489.htm

封面图片

中国将首次开启海上二氧化碳封存

中国将首次开启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中海油表示,这口井将建立起二氧化碳回注地层的“绿色通道”,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50万吨以上,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郭永宾表示,这口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完全由中国自主设计实施,标志着中国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恩平15-1油田位于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南海东部海域,平均水深约90米,是中国南海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经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中海油最终确定将二氧化碳封存在距离恩平15-1平台约3公里处的“穹顶”式地质构造中。该种地质构造类似一个倒扣在地底下的“巨碗”,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够长期稳定地罩住二氧化碳。据悉,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世界公认的具有巨大商业化应用潜力的碳减排技术之一。而在此之前,中国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多为陆地封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3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349.htm

封面图片

蓝藻中关键酶可 “吞噬” 二氧化碳

蓝藻中关键酶可“吞噬”二氧化碳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隐藏在大自然蓝图中”的可“吞噬”二氧化碳的关键酶。这一发现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完成。蓝藻拥有名为二氧化碳浓缩机制(CCM)的系统,能固定大气中的碳,并以比一般植物和农作物快得多的速度将其转化为糖。研究人员表示,设计更高效捕获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作物,将极大地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减少对氮肥和灌溉系统的需求,还能增强世界粮食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科技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