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中发现天然石墨烯

中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中发现天然石墨烯据悉,在广袤的星际碳总量中,石墨烯占据了约1.9%的比例。其独特的形态和性质,深受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因此,这种天然形成的石墨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星体的地质演化以及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科研团队采用了包括扫描电子显微成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在内的多种先进表征技术,并进行了严谨的比对分析。他们最终证实,在月壤样品中检测到的石墨碳正是少层石墨烯。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科研团队的专业素养,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月球地质构造的认识。科研团队进一步指出,月球上少层石墨烯和石墨碳的形成可能与太阳风和月球早期的火山喷发活动密切相关。这两种自然现象共同诱导的矿物催化进程,可能是形成这些独特材料的关键因素。...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82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82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首次发现天然石墨烯

中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首次发现天然石墨烯中国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钻采岩屑月壤的观察分析,首次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据科技日报星期天(6月23日)报道,来自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深空探测实验室、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等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钻采岩屑月壤的观察分析,首次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报道称,相关研究为月球的地质活动和演变历史以及月球的环境特点提供了新见解,为月球的原位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及线索。据估计,星际碳总量中约1.9%是以石墨烯的形式存在,其形态和性质由特定的形成过程决定。因此,天然石墨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将为星体的地质演化和月球的原位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信息。在这项研究中,科研团队采用电镜—拉曼联用技术,在月壤样品含碳量相对较高的位置采集了拉曼光谱,确认了月壤样品中石墨碳的结晶质量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月壤样品中存在碳的区域含有铁化合物,这与石墨烯的形成密切相关。科研团队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成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冷冻条件下球差电镜的高角环形暗场像和高分辨像、能谱和电子能量损失谱、飞行二次质谱等多种表征技术的综合运用及测试结果的多方面严谨比对分析,探究并证实了月壤样品中检测到的石墨碳是少层石墨烯。2020年12月,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样品,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月表年轻火山岩区样品。截至今年6月初,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已完成向40家科研机构的114个科研团队发放258份77.7克,目前已有多个领域70余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在中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力学特性和超强导电性导热性等出色的材料特性,其下游应用主要涵盖基础学科、新能源电池、柔性显示屏、传感器及复合材料等领域。2024年6月24日7:55AM

封面图片

我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中首次发现天然石墨烯

我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中首次发现天然石墨烯来自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深空探测实验室、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等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钻采岩屑月壤的观察分析,首次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相关研究为月球的地质活动和演变历史以及月球的环境特点提供了新见解,拓宽了人们对月壤复杂矿物组成的认知,为月球的原位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及线索。石墨烯以其新奇的物理现象和非凡的特性,在包括行星和空间科学在内的广泛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估计,星际碳总量中约1.9%是以石墨烯的形式存在,其形态和性质由特定的形成过程决定。因此,天然石墨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将为星体的地质演化和月球的原位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信息。(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中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中首次发现天然#石墨烯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itnews/2

封面图片

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

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据悉,这项研究为理解菱形堆垛的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和铁磁等物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它也为新一代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的设计提供了相关材料研究的基础。(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实现用飞秒激光进行石墨烯纳米加工

研究人员实现用飞秒激光进行石墨烯纳米加工石墨烯于2004年被发现,它已经彻底改变了各种科学领域。它拥有高电子迁移率、机械强度和热导率等显著特性。人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它作为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的潜力,催生了基于石墨烯的晶体管、透明电极和传感器等一系列有用部件。但是,为了使这些设备进入实际应用,关键是要有高效的加工技术,可以在微米和纳米尺度上构造石墨烯薄膜。通常,微/纳米尺度的材料加工和设备制造采用纳米光刻技术和聚焦离子束方法。然而,由于需要大规模的设备、冗长的制造时间和复杂的操作,这些都给实验室研究人员带来了长期的挑战。早在一月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技术,可以对厚度为5至50纳米的氮化硅薄片进行微/纳米制造。该方法采用了飞秒激光,它发射出极短的快速光脉冲。事实证明,它能够在没有真空环境的情况下快速、方便地加工薄型材料。(a)激光加工系统的示意图。(b)石墨烯薄膜上32个激光点的形成。(c)经过多点钻孔的石墨烯薄膜的图像。通过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石墨烯的超薄原子层,同一小组现在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多点钻孔而不损坏石墨烯薄膜。他们的突破性细节于2023年5月16日在《纳米通讯》杂志上报道。东北大学先进材料多学科研究所的助理教授、该论文的共同作者YuukiUesugi说:"通过对输入能量和激光射击次数的适当控制,我们能够执行精确的加工并创造出直径从70纳米--远小于520纳米的激光波长--到超过1毫米的孔。"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激光加工的石墨烯薄膜的图像。黑色区域表示打孔。白色物体表示表面污染物。资料来源:YuukiUesugi等人。在通过高性能电子显微镜仔细检查用低能量激光脉冲照射的区域时,上杉和他的同事发现,石墨烯上的污染物也已被清除。进一步的放大观察发现了直径小于10纳米的纳米孔和原子级缺陷,在石墨烯的晶体结构中缺少几个碳原子。石墨烯中的原子缺陷既是有害的也是有利的,这取决于应用。虽然缺陷有时会降低某些特性,但它们也会引入新的功能或增强特定的特性。通过高倍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得的图像。红色区域表示纳米孔。蓝色区域表示污染物。箭头所指的位置存在原子缺陷。"观察到纳米孔和缺陷的密度随着激光射击的能量和数量成比例增加的趋势,使我们得出结论,纳米孔和缺陷的形成可以通过使用飞秒激光照射来操纵,"Uesugi补充说。"通过在石墨烯中形成纳米孔和原子级缺陷,不仅可以控制导电性,还可以控制量子级特性,如自旋和谷值。此外,这项研究中发现的通过飞秒激光照射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可以开发出一种非破坏性和清洁地清洗高纯度石墨烯的新方法。"展望未来,该团队旨在建立一种使用激光的清洗技术,并对如何进行原子缺陷的形成进行详细调查。进一步的突破将对从量子材料研究到生物传感器开发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33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3301.htm

封面图片

天然双层石墨烯内发现新奇量子效应

天然双层石墨烯内发现新奇量子效应由德国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对天然双层石墨烯开展的高精度研究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效应,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解释。这一系统制备简单,为载荷子和不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见解,有助于理解所涉及的过程,促进量子计算机的发展。2004年,两位英国科学家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实验方法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并借助特殊胶带得到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烯。石墨烯是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具有很好的韧性、超强导热性与导电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如果将两层石墨烯彼此以特定的角度偏转,所得到的系统甚至会表现出超导性和其他激发量子效应,如磁性。但迄今为止,很难制备出这种偏转的双层石墨烯。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天然形成的双层石墨烯。他们首先使用简单的胶带从一块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样品。为观察量子力学效应,施加了垂直于样品的高电场。他们发现,所得到系统的电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且拥有类似能量的电荷载流子出现强烈的累积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略高于绝对零度(-273.15℃)下,石墨烯中的电子可相互作用,出现了各种意想不到且复杂的量子相。如相互作用导致电子自旋对齐,使材料在没有施加外部影响的情况下具有磁性。通过改变电场,研究人员也能不断改变双层石墨烯中载流子相互作用的强度。此外,电子运动的自由度在特定条件下会受限,形成电子晶格,且由于相互排斥作用,不再有助于传输电荷,导致系统对电绝缘。哥廷根大学物理系托马斯·韦茨教授表示,新系统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材料制备非常简单,研究人员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在高温下才能获得所需结果,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各种量子态及量子计算机等。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53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533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