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继续抓住稳预期强信心牛鼻子

经济日报:继续抓住稳预期强信心牛鼻子经济日报文章指出,在充分肯定经济整体恢复向好态势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经济恢复必然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抓住稳预期、强信心这个“牛鼻子”。社会预期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互为因果。当前,提振信心依然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扩大需求还是优化供给,都要以提振信心为前提。只有稳定预期、增强信心,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企业扩大投资的热情才会被激活,居民消费潜能才会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才会迸发,外资也才会更加看好中国市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高培勇谈稳预期强信心:宏观政策只起辅助作用,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高培勇谈稳预期强信心:宏观政策只起辅助作用,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2月16日,在以“探寻复杂环境下高水平开放之路”为主题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表示,中国经济进入了疫后的恢复阶段,我国经济运行当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经济恢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经济恢复,加快经济的恢复进程。高培勇认为,当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预期转弱上,如果认为主要矛盾是预期转弱,显然首要牵住的“牛鼻子”就是强信心、稳预期。他建议,要把强信心、稳预期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围绕强信心、稳预期出台政策、实施改革。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强信心、稳预期是当下经济工作的必由之路。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平稳起步提振发展信心

经济日报:平稳起步提振发展信心经济日报头版文章指出,1月份至2月份主要指标在全年经济中的占比虽然相对较小,但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对于稳定社会预期、广泛凝聚共识、提振发展信心具有重要影响。开好头、起好步,才能更好把握全年工作的主动权。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除了要直面外部严峻复杂形势造成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之外,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提振信心,发挥政策效力,培植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发展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金观平:开局好 预期稳 后劲足

经济日报金观平:开局好预期稳后劲足经济日报金观平发文称,按不变价格计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中国经济延续去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实现平稳起步、良好开局。从主要指标看,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市场活力有所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增强。一季度,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分量更加突出,二者共同带动经济回升向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夯实,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再结合人流、物流、用电量、货运量等体现经济活力的指标,以及重返扩张区间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反映市场预期的指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暖意”渐浓,拔节向上。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文章称,实事求是地设定经济发展指标,对于积极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来看,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居民

经济日报文章称,实事求是地设定经济发展指标,对于积极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来看,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做支撑。从中长期来看,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只有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支撑条件看,5%左右的目标,与我国潜在经济增速是基本匹配的。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金观平: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经济日报金观平: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经济日报撰文,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趋势性恢复轨道,经济增速正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量行稳致远。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日报: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一动力机制,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大程度释放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潜能。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两者要协同发力,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扩需求、稳预期的作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