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有信心实现确保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的目标

国家发改委:有信心实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12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一个时期,尽管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但我们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坚定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综合施策,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今起生效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今起生效中国首部规范粮食安全的法条《粮食安全保障法》星期六(6月1日)起正式生效,旨在实现粮食基本自主,减少这个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降低海外采购的依赖。《粮食安全保障法》共设11章74条,包括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领域。法案要求地方政府和中央同时承担粮食安全责任,确保粮食供应为国家最优先任务;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统筹利用国内、国际的市场和资源,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粮食供给保障体系,提升粮食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形成国家粮食应急计划和粮食安全监测系统。法案强调,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法案还提到,将加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发挥粮食国际贸易作用。法案说,任何违反条文的企业实体将面临2万元至200万元(人民币,下同,38万新元)罚款,违法的个人也会被处以2万元至20万元罚款。中国官媒《农民日报》称,这是中国粮食领域首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意味着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管粮、抓粮从此“有法可依”。澎湃新闻也称,《粮食安全保障法》建立了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利法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3年6月首次推出草案,同年12月29日表决通过。中国官方称,法案能够在六个月历经三次审议后最终通过,折射出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但路透社报道认为,这反映出中国迫切需要解决制约粮食生产的问题,包括可耕地和水资源缺乏、劳动力短缺和农业技术匮乏等问题。报道引述分析人士认为,法案措辞含糊,可能不会对中国提高粮食生产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China)分析师裴西霞(EvenPay)分析:“这不会改变地方官员的现实,他们已经承受着实现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2024年6月1日5:09PM

封面图片

国家发改委:今年 1—11 月,食品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涨幅为近十年较低水平

国家发改委:今年1—11月,食品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涨幅为近十年较低水平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11月,食品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涨幅为近十年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叠加影响,猪肉、蔬菜等价格去年基数较高、今年高位回落。从猪肉看,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处于周期高位、产能明显增加,今年处于周期下行阶段,生猪、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低位运行。从粮食看,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去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导致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价格不同程度上升;今年输入性影响明显减弱,粮食、食用油价格总体平稳。从后期看,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产销衔接畅通,市场秩序良好,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基础。(国家发改委)

封面图片

中国已基本建立全链条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中国已基本建立全链条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中国已基本建立了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星期四(5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丛亮说,应急条件下的粮食保障直接关系民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目前,中国基本建立了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丛亮介绍,截至去年底,中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584家、应急储运企业4846家、应急配送中心3542家、应急供应网点5万6495个。应急加工能力每天可达到164万吨,能满足全国人民两天的需要,“应该说,疫情对粮食安全的现实考验,给全社会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课’,再次凸显了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丛亮说,当前,中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表现为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完备,应急保障资源布局还不平衡,现有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有效利用还不够充分。下一步,将努力构建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广、管理精、调运快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封面图片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 “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 协商议政 王沪宁主持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协商议政王沪宁主持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十七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会议。他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人民政协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献计出力。(新华社)

封面图片

【国家发改委: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 确保新开工尽快开工建设】

【国家发改委: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张世昕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一是抓紧建立工作机制。我委、财政部将抓紧与教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审计、气象、林草、地震、消防救援等部门,建立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配合和央地协作,统筹做好国债项目各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组织做好项目筛选。抓紧组织各地方,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梳理报送一批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抓紧组织开展项目筛选审核,尽快选定项目并下达项目清单和安排金额。

封面图片

中国专家:中国需将食物自给率保持在七成以上

中国专家:中国需将食物自给率保持在七成以上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说,中国应将食物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不能再持续下滑,否则就会失去现代化的主动权。据澎湃新闻报道,杜鹰本月8日在清华大学农村研究院主办的“清华三农论坛2022”论坛上发表演讲。杜鹰在论坛上说,确保国家食物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在中国迈向现代化之际,重新审视食安根基是否牢靠至关重要。杜鹰认为,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上世纪90年代粮食短缺问题,但中国仍未破解的是因竞争力下降而带来的食物自给率下降问题,这是新阶段中国农业面临的真正挑战。杜鹰续称,中国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相对于全球主要农产品生产国,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他强调,中国是人口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不仅要做到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还应该把中国食物自给率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他建议,中国应努力将食物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不能任由其持续下滑,否则对中国一个大国来说,就会丧失现代化的主动权。杜鹰认为,适度进口也是必要的,因为中国人均农业资源相对匮乏,适度进口不仅可以缓解中国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而且有利于中国腾出农业资源,确保基本口粮、谷物和食物安全。杜鹰还建议中国主动打造海外食物供应链,掌控一定数量的权益产品。发布:2022年1月13日12:18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