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中国需将食物自给率保持在七成以上

中国专家:中国需将食物自给率保持在七成以上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说,中国应将食物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不能再持续下滑,否则就会失去现代化的主动权。据澎湃新闻报道,杜鹰本月8日在清华大学农村研究院主办的“清华三农论坛2022”论坛上发表演讲。杜鹰在论坛上说,确保国家食物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在中国迈向现代化之际,重新审视食安根基是否牢靠至关重要。杜鹰认为,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上世纪90年代粮食短缺问题,但中国仍未破解的是因竞争力下降而带来的食物自给率下降问题,这是新阶段中国农业面临的真正挑战。杜鹰续称,中国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相对于全球主要农产品生产国,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他强调,中国是人口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不仅要做到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还应该把中国食物自给率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他建议,中国应努力将食物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不能任由其持续下滑,否则对中国一个大国来说,就会丧失现代化的主动权。杜鹰认为,适度进口也是必要的,因为中国人均农业资源相对匮乏,适度进口不仅可以缓解中国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而且有利于中国腾出农业资源,确保基本口粮、谷物和食物安全。杜鹰还建议中国主动打造海外食物供应链,掌控一定数量的权益产品。发布:2022年1月13日12:18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确定猪牛羊等肉类自给率目标

中国确定猪牛羊等肉类自给率目标中国确定了实现猪肉生产几乎完全自给自足的长期目标,这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吸收全球粮食供应,来喂养世界上最大的猪群。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的猪肉消费量占到全球总量的一半。农业部介绍,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禽肉和禽蛋保持基本自给。分析认为,这些目标可能会促进喂养猪牛和家禽所需大豆及饲料谷物的进口。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和玉米进口国,过去两年的购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以饲养从非洲猪瘟中恢复过来的猪群。由于投资者也对供应感到担忧,中国的购买热潮引发了全球价格的上涨。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提供商SitoniaConsulting的联合创始人兼市场研究主管弗里德里希(DarinFriedrich)说:“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中国开始优先考虑国内肉类和乳制品的生产,饲料谷物的进口可能保持高位。”自给率目标至少在2020年就已经提出。提出这些目标的背景是,三年前发生的非洲猪瘟导致中国生猪存栏量减少近一半,肉类进口激增,猪肉价格创出新高。这加快了实现生猪生产现代化和削减成本的行动。如今,全国生猪存栏已经恢复到六年高点,比疫情爆发前高出17%。大连生猪期货今年下跌约50%,凸显出中国生猪养殖业声名狼藉的盛衰周期。自给率目标是中国一系列确保肉类供应和价格稳定措施的一部分。农业部表示,未来一段时期,畜产品消费仍将持续增长,但玉米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大豆等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发布:2021年12月23日2:37PM

封面图片

农业农村部: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

农业农村部: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全力夺取粮食丰收。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压实责任稳面积。严格开展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粮食、大豆和油料生产目标任务下达各省份,着力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统筹要素提单产。深入实施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分品种制定落实好集成配套推广工作方案,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实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扩大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启动小麦单产提升行动。开展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

封面图片

德商银行:欧元区核心通胀率将长期保持在 3% 左右

德商银行:欧元区核心通胀率将长期保持在3%左右德国商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ChristophWeil表示,欧元区核心通胀率的下降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即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已经再次增加。他在报告中说,2月份核心通胀率从1月份的3.3%降至3.1%,降幅低于预期,但考虑到工资的强劲增长,这一发展并不令人意外。工资成本上升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通常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随着能源价格趋于稳定,由此产生的价格抑制作用将减弱。他补充说,核心通胀率在2024年年中之前仍会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稳定在3%,远高于欧洲央行2%的目标。

封面图片

11 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 52.2% 连续 10 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2.2%连续10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12月4日)公布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与上月相比,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小幅回升,并且已连续10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仓储行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11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2.2%,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看,新订单、业务利润、平均库存周转次数、企业员工等分项指数,均有明显提高。行业上下游需求进一步回暖,仓储业务活动活跃,商品周转效率继续提高,企业利润有所改善。专家表示,11月仓储指数小幅回升,连续10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显示仓储行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封面图片

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谈分红:希望年年有提升,确保分红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谈分红:希望年年有提升,确保分红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兴业银行今日召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关于分红的问题,行长陈信健强调,稳定的分红率取决于我们的营收利润。同时,陈信健表示,我们有信心能够保持今年的稳定和投资者更加稳健的回报。“我们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年年有提升,确保分红率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实现社会价值、股东价值跟我们银行自身价值共生共赢。”陈信健说。(金融一线)

封面图片

易纲:预计明年中国的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

易纲:预计明年中国的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预计,明年中国的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易纲星期五(12月2日)在泰国中央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联合主办的“全球变局下的中央银行”研讨会上的致辞中做出上述表述。易纲提到,得益于粮食的丰收和能源价格的稳定,中国当前通胀率约2%。他也说,中国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与国际水平基本一致,煤炭价格保持平稳,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这对中国电价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易纲说,受冠病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他说,为稳增长和稳就业,中国央行及时加大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在总量上,近期人民银行降准25个基点,引导市场利率有所下降。同时,还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绿色发展的支持。易纲指出,虽然一两年前还在讨论通货膨胀压力是否是暂时性的,但今年以来,为应对高通胀,多数发达经济体已收紧货币政策,且许多央行的加息速度较此前历次紧缩周期明显更快。易纲还说,不少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同时面临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许多国家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和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数据显示,明年经济放缓或衰退的可能性在上升,各国央行需要在抑制通胀和保持增长之间把握好平衡。发布:2022年12月2日1:30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