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统筹基金实

今天(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统筹基金实现合理结余。据介绍,2023年1—12月份,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7万亿元,总支出2.2万亿元,统筹基金当期结余5000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4万亿元。2023年,3.26亿人次享受职工医保门诊待遇,个人账户支出同比增长7.9%。下一步,国家医保局还将推动解决个人账户跨统筹区共济的问题,使参保人进一步从门诊共济改革中受益。(央视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家医保局:医保基金总体保持稳定 统筹基金实现合理结余

国家医保局:医保基金总体保持稳定统筹基金实现合理结余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统筹基金实现合理结余。据介绍,2023年1—12月份,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7万亿元,总支出2.2万亿元,统筹基金当期结余5000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4万亿元。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2.6万亿元,资金量看上去不少,但因为要用于保障退休职工的保障问题,需要保持合理规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7600多亿元,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中国医保局回应账户划入减少:调整划入方式“置换”门诊报销

中国医保局回应账户划入减少:调整划入方式“置换”门诊报销中国部分城市居民近日对医疗保险改革导致个人账户资金减少表示抗议,中国国家医保局对此解释,此次改革是用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方式,来“置换”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改革涉及利益调整,不少参保人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各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医保政策存在一定差异,医保局努力处理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逐步实现改革目标。根据中国国家医保局网站以问答形式发布的声明,一些地方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引发部分群众关注。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针对普遍关心改革后参保人个人账户里面的结余是否受影响的问题,医保局在声明中说,本次改革,是在不增加社会和个人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机制,并通过调减单位缴费和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为普通门诊报销提供资金支持。改革明确要求,资金平移后全部用于门诊统筹报销,以满足广大参保人特别是退休人员对报销普通门诊费用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待遇置换,资金平移”。关于个人账户划入方式的调整,《指导意见》有明确设计。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不变”和两个“调整”。第一,个人账户结余的归属不变。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无论是改革前的历史结余,还是改革后新划入形成的结余,都仍然归个人所有,都仍然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第二,在职职工个人缴费的比例、流向不变。在职职工个人医保缴费仍然全额划入个人账户。第三,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不变。退休人员仍然不需缴费,个人账户资金仍然由医保统筹基金划入。...

封面图片

国家医保局:多省份推进医保省级统筹 共济能力进一步加强

国家医保局:多省份推进医保省级统筹共济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医保局1月2日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国家高度重视提高基本医保统筹层次工作,指导各地不断巩固提升统筹层次,提升医保基金共济能力,增强制度可持续性。要按照制度政策统一、基金统收统支、管理服务一体的标准,推动实现市地级统筹;按照政策统一规范、基金调剂平衡、完善分级管理、强化预算考核、提升管理服务的方向,推动省级统筹。目前,各地已经基本做实了市地级统筹,京津沪渝和海南、福建、宁夏等省份已推进了省级统筹,省内各统筹地区制度政策更加规范统一,基金共济能力和范围进一步加强,制度抗风险能力有效提升。四川省也在《四川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明确了“加快推进省级统一预算、省市两级调剂、省市县三级责任共担和分级经办管理的基本医疗保险调剂金模式省级统筹”的发展目标,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封面图片

国家医保局:2024 年 1 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 2847.79 亿元

国家医保局:2024年1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2847.79亿元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4年1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生育保险主要指标:2024年1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847.79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306.5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541.24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1657.76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908.37亿元,其中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86.6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749.39亿元。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回应医保改革质疑:报销金额不降反升

中国官媒回应医保改革质疑:报销金额不降反升湖北武汉近期因医保改革问题接连出现退休人士聚集维权活动,中国官媒新华社引述专家说法作出回应,强调改革后报销金额不降反升。《武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本月1日正式生效,正式实施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当地很多退休人士对新规实施后划入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大幅减少表示不满,多次上街聚集维权。新华社星期三(2月15日)刊发题为《权威专家解读职工医保改革热点》的文章,请专家和业内人士解答医保改革的相关问题。对于最受关注的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会否影响医保待遇,中国社科院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王震说,“医保个人账户上的‘钱’减少,并不意味着参保职工医保待遇的降低或损失。”他解释,个人账户减少的“钱”将转化为统筹基金“大池子”的增量,用来承担以往个人账户“小池子”需要支付的普通门诊费用,且个人账户之前的累计结存仍归个人使用,实现保障“增量”。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4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后,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意味着改革后,以前不能报销的普通门诊费用可以报销了。文章以武汉市退休参保职工周某为例算了一笔账,指医保改革前周某的个人账户每年划入2400元(人民币,下同,约467新元)。周某患有脑梗,但因当地没有门诊统筹政策,在门诊看病无法报销。改革后,他的个人账户年划入调整为996元,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就医发生门诊费用7150元后,按新的门诊统筹政策报销,除去门槛费500元,按三级医院60%的报销比例,即可报销3990元。文章指出,虽然周某改革后个人账户当年少划入1404元,但他享受待遇增加了2586元。同时,对于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是否因为统筹基金没钱、要个人账户“补窟窿”的质疑,专家称,这是对中国医保基金收支情况不清楚而产生的误解。...

封面图片

中国医保局否认“部分药品调出是因医保基金不够用”: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中国医保局否认“部分药品调出是因医保基金不够用”: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针对有网民称“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医保基金不够用”的说法,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对此予以否定,并称从总体上看,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根据中国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的新闻稿,负责人说,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2.8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0.59万亿新元),支出2.4万亿元。总体上看,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事实上,正是在医保基金的有力保障下,国家医保局2018年组建以来,逐步将许多新药好药调进医保目录,实现了医保用药保障范围明显扩大、水平显著提升。负责人说,在稳步扩大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同时,针对医保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医保局积极稳妥推进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工作,综合考虑各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临床和群众用药习惯、药品更新换代周期等各种因素,研究制定了地方增补药品三年“消化”计划,即从2020年开始,按照第1年40%、第2年40%、第3年20%的比例逐步调出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药品,到2022年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负责人解释说,基本医保制度建立之初,针对当时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少、地区间用药习惯差异大的情况,国家允许各省份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等实际情况,可以自行增补部分药品,但不能超过国家目录“乙类药品”数量的15%,这是针对当时医保环境的权宜之策。近年来,中国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4年间500多个新药好药被纳入目录,而且通过谈判后药品价格大幅降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已今非昔比,地方增补药品基本都可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更好替代,继续保留地方增补药品意义不大,反而造成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的碎片化,影响医保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和平衡性。...发布:2022年7月23日11:52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