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科技:中国 AI 创新多数还在企业端,AI 能让中国医疗器械成世界第一

汉王科技:中国AI创新多数还在企业端,AI能让中国医疗器械成世界第一4月11日,汉王科技董事刘秋童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上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未来颠覆行业的肯定是基于AI技术。”他表示,目前中国AI很多创新基于B(企业)端,因为B端应用和数据都非常优质,也可以进行专业模型训练,使传统业务更高效智能,“汉王B端C(消费者)端大约各占一半……汉王天地大模型在B端政法、档案等领域落地,也应用在智能办公本、智能电纸学习本中,未来更多智能硬件都将搭载AI模型。”汉王科技此次带来了“AI+医疗”新成果柯氏音法电子血压计,同时实现了精准化和智能化。汉王大健康常务副总梁义海表示,中国有人口优势,会聚集大量的数据供AI算法进行识别。他认为医疗领域算力要求并不高,不像一般领域会遇到算力瓶颈,“传统医疗诊断行业AI都可以重塑一遍,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做,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可以做到世界第一”。(澎湃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AI + 医疗” 风起云涌 医疗器械企业探索商业化模式

“AI+医疗”风起云涌医疗器械企业探索商业化模式随着AI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实践应用逐渐从场景探索走向商业化转化,AI研发投入和商业化的“剪刀差”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荆棘。业内人士表示,在医疗领域AI应用的研发过程中,企业需要了解医生实际需求,解决临床痛点。从“AI+医疗”产业链看,上游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中游的算法模型开发和优化,以及下游的医疗服务提供和市场推广,各个环节需要密切合作,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中国证券报)

封面图片

中信证券:欧盟调查中国医疗器械可行性低,影响有限

中信证券:欧盟调查中国医疗器械可行性低,影响有限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媒体报道称欧盟或将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展开调查,该调查最早可能在4月中旬宣布,欧盟或通过其国际采购文书法案(InternationalProcurementInstrument,IPI)限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欧盟投标。我们认为,在医学影像、高值耗材等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目前欧盟对华存在大额贸易顺差,欧洲巨头在华仍处主导地位,其在华收入远超中国企业在欧收入,我们认为欧盟单方面制裁可能性较低,对中国企业影响有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筚路蓝缕,成就斐然,若前述报道属实,此次调查,反而再次印证国产医疗器械强大的全球竞争力。长期来看,多元、开放、竞争、协作的市场环境终将是市场主流,坚定重视国产医疗器械投资机会。

封面图片

全力加速海外布局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角逐万亿蓝海

全力加速海外布局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角逐万亿蓝海作为我国高端制造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正在海外市场上演突围战。尤其是,不少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凭借其差异化的产品优势或规模化的成本优势等,开启国际化之路,并逐渐透过长期研发创新得以在高端市场初露峥嵘。时代伯乐生物医疗投资总监刘夏樾告诉记者,国际化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必然选择。“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3.2万亿元(约合4517亿美元),如果国内企业能够成功进入全球市场,其市场潜力将扩大3到9倍。”记者近期走访发现,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已初步探索出国际化路径,一批优质的成功出海的医疗器械企业脱颖而出。它们一方面在海外市场进行长期布局,不断强化本地化力量,另一方面则是充分利用中国制造优势和产业链优势,不断加速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

封面图片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打造医疗器械科创成果转化 “新高地”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打造医疗器械科创成果转化“新高地”记者27日从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了解到,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日前发布了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合作需求。据悉,该平台主要针对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创业企业普遍面临的“产品研发周期长、审评审批速度慢、耐心资本触达难、创新产品进院晚”等难点,建立了“支撑产品研发、提速审评审批、集聚耐心资本、拓展销售渠道”的“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切实助力医疗器械企业从“0-1”,从“1-10”的快速发展。(上证报)

封面图片

2023 年我国医疗器械流通市场规模达 1.36 万亿元

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流通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发布《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根据报告,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持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市场规模达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8%,流通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6.25%。(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展开调查

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展开调查欧盟官方公报4月24日称,欧盟委员会正式对中国公共采购医疗器械展开调查,以确定欧洲供应商是否获得了公平准入。此次调查是欧盟国际采购文书下首次开展的调查,该文书旨在促进国际公共采购市场准入的互惠。欧盟官方公报列举了欧盟委员会怀疑中国不公平地偏袒中国投标者的多种方式,包括“购买中国货”政策、进口限制以及导致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无法提供的异常低价投标的条件。欧盟委员会的初步评估是,上述措施和做法在法律上和事实上严重且反复地损害了(欧洲)联盟经济运营商的准入。欧盟委员会已邀请中国提交意见,并与其进行磋商,以消除或纠正所指控的措施和做法。调查将在九个月内结束,不过欧盟委员会可将期限再延长五个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