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完成首次太空舱外暴露实验

我国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完成首次太空舱外暴露实验记者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创新团队日前顺利取回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等5份种质材料。这些材料已在中国空间站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装置上经历了11个月舱外辐射,近日由神舟十七号飞船带回地球。接下来,科研人员将以这批种子为研究对象开展地面选育实验,聚焦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强抗性,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空间站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完成实验 已成功取回

中国空间站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完成实验已成功取回昨晚,装置及装置中安装的首批400余个材料样品圆满完成舱外暴露实验,成功返回空间站内。后续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并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据介绍,首批舱外暴露实验的材料包括非金属及金属两类,共计407个。其中非金属材料如记忆聚合物材料、月壤加固材料、固体润滑以及凝胶复合润滑材料等,金属材料如镁合金、多孔铜材料等。相关研究可推动柔性太阳翼等大型空间可展开机构材料,空间机构润滑材料,月球基地建设材料,精密电子设备中子屏蔽材料等先进材料的空间应用。新一批科学实验样品分批次上行,其中被动辐射制冷材料、聚酰亚胺纤维材料、光纤材料和光学薄膜材料,已随天舟7号货运飞船运至空间站。计划今年5月份,由航天员统一安装至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内,再次出舱开展新一轮暴露实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7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789.htm

封面图片

中国空间站首次暴露实验成功完成

中国空间站首次暴露实验成功完成近两周,科学实验方完成了生物样品的检查,结果表明返回的样品状态完好,标志着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顺利完成了首批样品的暴露实验。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装载了来自大连海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等研究单位的线虫、植物种子、微生物和有机分子等生物样品,包括四个线虫实验盒、一个微生物实验盒、三个植物种子实验盒。在空间站舱外真空、高低温变化、太阳辐射、微流星的恶劣环境下,装置为各类样品提供了所需的温度和气体环境,持续监测样品和样品环境状态,并测量空间辐射和太阳紫外数据,装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得到验证。舱外暴露期间科学实验样品盒的温度在完成三个月暴露实验后,9月中旬,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开始了从舱外取回舱内的回舱流程。9月13日和14日,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回舱,航天员从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取下生物样品。9月16日和17日,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再次顺利出舱,安装在暴露平台,继续开展剩余样品更长时间的暴露实验。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测量的热中子空间分布图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测量的带电粒子空间分布图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测量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强度...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77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7757.htm

封面图片

历经 14 年科研攻关,我国种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国产芯”

历经14年科研攻关,我国种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获悉,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李奎教授团队联合山东蓝思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日照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扬州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共8家国内优势单位自主培育的高效优质蓝思猪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蓝思猪配套系的选育成功,打破了种猪高度依赖国外的局面,标志着我国种猪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也为我国大量引进猪种的改良提升提供了重要技术和宝贵经验。(澎湃)

封面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消息,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分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消息,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李奎教授团队联合山东蓝思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日照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扬州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共8家国内优势单位自主培育的高效优质蓝思猪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蓝思猪配套系的选育成功,打破了种猪高度依赖国外的局面,标志着我国种猪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也为我国大量引进猪种的改良提升提供了重要技术和宝贵经验。

封面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3月8日发布消息,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基础,揭示了水稻穗粒数的调控

中国农业科学院3月8日发布消息,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基础,揭示了水稻穗粒数的调控机制,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路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童红宁称,最终发现控制水稻穗粒数的基因,通过杂交方式导入到现代品种中,发现可以将水稻穗粒数增加20%以上,增加水稻产量15%左右。专家表示,该研究发现利用该基因可增加水稻穗粒数,而不影响粒重,为开展多性状的协同改良,最终实现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提供了技术路径。(央视财经)

封面图片

我国科研人员破译昆虫嗅觉 “密码”

我国科研人员破译昆虫嗅觉“密码”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昆虫气味受体OR-Orco复合物的精细结构,剖析了气味受体与配体互作机制,破译了昆虫的嗅觉“密码”,为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新路径。这项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王桂荣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殷平教授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