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息禁令叠加资产荒 银行理财配置逻辑正在起变化

补息禁令叠加资产荒银行理财配置逻辑正在起变化“好发不好做”——4月重回正增长轨道、看起来如火如荼的银行理财,目前又遇到了新烦恼。好发,是指产品发行相对容易;不好做,指的是优质资产欠配。在投资者风险偏好趋向审慎的情况下,债券和存款就成为了银行理财配置的绝对大头。随着“手工补息”被叫停、债市震荡走弱、城投债发行规模与利率持续走低等因素相互交织,“资产荒”呼声又在业界响起。银行理财该拿什么去补抵中高息资产,成为了更多金融市场参与主体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证券时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银行理财遭遇 “资产荒” 业绩比较基准持续走低

银行理财遭遇“资产荒”业绩比较基准持续走低开年以来,理财市场产品规模尽管出现小幅增长,但业绩比较基准却呈现持续下调趋势。3月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固收类、混合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均值纷纷跌破3%;拉长时间看,自2023年以来,新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和上限均值,都整体呈下降趋势。受访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底层资产收益预期下降,是造成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持续走低的主因,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理财市场高票息资产欠缺的困境。预计未来这种“资产荒”的局面或将延续,持续时间则受经济恢复情况、政策调整和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基金报)

封面图片

“存款搬家”效应下,个人资金与企业资金不断流向理财市场,银行理财规模重返29万亿元。与此同时,“资产荒”加剧演绎。在此背景下,公

“存款搬家”效应下,个人资金与企业资金不断流向理财市场,银行理财规模重返29万亿元。与此同时,“资产荒”加剧演绎。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作为银行理财配置的底层资产,愈发受到重视。对于银行理财而言,优质资产与人力资源的供给相对不足,促使银行理财更加积极地配置流动性强、透明规范、品类丰富的公募基金产品。多位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募基金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符合银行理财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资产配置需求。未来,将继续加大对公募基金的配置力度,同时会适当配置长期绩优权益类基金、可转债基金等,以提升理财产品收益竞争力。(中证报)

封面图片

中金研究:禁止手工补息对理财产品收益的影响是结构性的

中金研究:禁止手工补息对理财产品收益的影响是结构性的中金研究团队研报指出,理财和存款首先是竞争关系,存款利率调降后零售客户的配置需求、企业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均有望持续推动理财规模增长;其次,理财和存款也存在共生关系,目前理财配置7.91万亿元的现金及银行存款,手工补息监管、保险协议存款定性整改等均会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下行。由于禁止手工补息涉及到存续合同是否需要履行的问题,我们认为微观层面的利益冲突导致现阶段手工补息监管未完全落地,尤其是理财、保险端配置的补息的存款。向前看,我们认为,禁止手工补息对于商业银行压降负债成本、维持合理利润、并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预计5-6月商业银行仍会积极推进落地补息存款的整改。对于理财行业而言,我们预计其对产品收益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即补息比例较大的理财产品、存款收益确认与实际现金补贴存在较大周期错位的理财产品可能面临一定的减值风险;但行业平均来看对固收理财产品收益影响或为10bp+。

封面图片

“手工补息” 叫停余波未消 险资积极寻觅替代资产

“手工补息”叫停余波未消险资积极寻觅替代资产银行存款“手工补息”被叫停两月有余,对各类资管机构的影响仍存余波。将银行存款作为重要投向的险资机构,正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我们主要是担心存款类资管产品的存款银行停止‘补息’。目前来看,已签订补息差协议的银行中,少部分将停止补息,大部分会继续履约。”上海一家保险资管机构固收部交易员告诉记者,“手工补息”被叫停给中小险资机构带来的压力会大一些。业内人士预计,“手工补息”被叫停后,险资机构与银行后续新签订协议的补息会取消。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机构须积极寻找更优质的替代资产,稳定产品收益,保证产品的竞争力。(上证报)

封面图片

储户配置天平倾向理财 “季末回表” 影响料有限

储户配置天平倾向理财“季末回表”影响料有限6月18日,记者前往北京地区多家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网点调研发现,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监管叫停“手工补息”叠加“资产荒”等多重背景下,银行的部分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正在将资金配置天平由存款产品向理财产品倾斜。在居民资金与企业资金加持下,5月理财市场“量增价稳”,存款“脱媒”力量推动理财规模持续高增。多位专家预计,受“季末回表”因素影响,素来是“理财小月”的6月理财规模将环比收缩,理财产品收益率会有所下降,但影响程度及时间有限。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消费、投资活动逐步恢复活跃,理财市场有望延续增长态势。此外,存款利率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以及在银行理财公司冲量作用下,下半年理财整体规模有望重新站上31万亿元的历史高位。(中国证券报)

封面图片

底层资产收益率走低,银行理财产品密集调降业绩比较基准

底层资产收益率走低,银行理财产品密集调降业绩比较基准“最近持仓的多只理财产品都调低了业绩基准。”东莞的王明(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同时,她也发现,自己配置在某银行App上的50万元短期理财产品组合收益率也开始下降。3月的收益仅为836元,远低于1月、2月1000元以上的收益。记者注意到,近期,华夏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等多家头部理财子公司密集下调旗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后,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回落至3%以下。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与产品底层资产变化有关。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债市资产荒下,高收益资产稀缺,长端理财产品面临更大的业绩达标压力。此前部分理财产品甚至出现业绩基准与底层产品收益率倒挂的情况。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理财业绩端压力。(第一财经)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