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时报发文称,4月,狭义货币(M1)余额66.01万亿元,同比下降1.4%,引起市场关注。如何理解M1增速?未来M1回升动

中国金融时报发文称,4月,狭义货币(M1)余额66.01万亿元,同比下降1.4%,引起市场关注。如何理解M1增速?未来M1回升动力源自何处?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在金融业“挤水分”、财政发力较慢等因素综合影响下,M1增速下行,这一现象并非企业预期偏弱单一因素影响。更深层面来看,M1统计口径不包含居民活期存款,使得M1对企业活期存款变动尤为敏感。往后看,随着财政支出的发力与房地产政策效果的显现,M1增速有望摆脱负增长,出现反弹。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央行主管媒体:随着财政支出的发力与房地产政策效果的显现,M1增速有望摆脱负增长】中国金融时报发文称,4月,狭义货币(M1)余

【#央行主管媒体:随着财政支出的发力与房地产政策效果的显现,M1增速有望摆脱负增长】中国金融时报发文称,4月,狭义货币(M1)余额66.01万亿元,同比下降1.4%,引起市场关注。如何理解M1增速?未来M1回升动力源自何处?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在金融业“挤水分”、财政发力较慢等因素综合影响下,M1增速下行,这一现象并非企业预期偏弱单一因素影响。更深层面来看,M1统计口径不包含居民活期存款,使得M1对企业活期存款变动尤为敏感。往后看,随着财政支出的发力与房地产政策效果的显现,M1增速有望摆脱负增长,出现反弹。

封面图片

【多重因素致5月M1同比下降4.2%,专家:需从更广口径客观看待】

【多重因素致5月M1同比下降4.2%,专家:需从更广口径客观看待】人民银行发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下降4.2%。企业活期存款“搬家”、有效需求不足、人民银行着力规范“手工补息”现象、金融数据“挤水分”……在市场专家看来,多重因素都会对M1增速水平产生影响。长期来看,M1增速放缓更多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调整优化,需从更广口径来看待M1性质的市场流动资金状况。(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5 月末 M1 同比负增长 专家:统计口径影响下 M1 增速或被低估

5月末M1同比负增长专家:统计口径影响下M1增速或被低估5月末,M1余额为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来,M1增速总体放缓,主要是受到了多重因素扰动。首先,我国M1统计口径仅包括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随着支付便利性提高,M1增速可能被低估;其次,规范“手工补息”和存款分流等因素拉低了M1增速;最后,深层次看,M1增速放缓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质效提升的体现。(上证报)

封面图片

多重因素致 5 月 M1 同比下降 4.2% 专家:需从更广口径客观看待

多重因素致5月M1同比下降4.2%专家:需从更广口径客观看待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下降4.2%。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放缓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作为衡量社会预期、观察货币“活化”程度的指标之一,M1增速走势成因复杂,且与当前经济活动态势有所背离。对此,一些前沿研究认为,M1增速或存在被低估的情况,现行统计口径或无法全面反映当期经济活动。企业活期存款“搬家”、有效需求不足、人民银行着力规范“手工补息”现象、金融数据“挤水分”……在市场专家看来,多重因素都会对M1增速水平产生影响。长期来看,M1增速放缓更多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调整优化,需从更广口径来看待M1性质的市场流动资金状况。(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中信建投:禁止手工补息可能对于 M1 的影响更为明显,预计将有 2.5 万亿活期存款转移,约占 M1 的 2%

中信建投:禁止手工补息可能对于M1的影响更为明显,预计将有2.5万亿活期存款转移,约占M1的2%中信建投分析称,我们测算,手工补息存款规模约为20万亿,主要集中在大行和股份行。而禁止行为可能对于M1的影响更为明显,预计将有2.5万亿活期存款转移,约占M1的2%,主要集中在4-6月,而对于M2的影响相对较小。流动性方面,初期,短端资金价格和存单利率下降。后续供给逻辑会逐步超过需求逻辑,大型银行可能因存款流失而面临短期资金面的负面影响,存单发行量可能增加。测算可能会有3万亿的增量同业存单供给。利率方面,银行存款也是银行理财的重要配置资产之一,并且也存在“手工补息”现象,被禁后一部分存款向尾部银行下沉,一部分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或加大对债券类资产配置。

封面图片

文章称,不论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负增长,还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广义货币(M2)增速环比回落、狭义货币(M1)增速环比负增长,4月部分

文章称,不论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负增长,还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广义货币(M2)增速环比回落、狭义货币(M1)增速环比负增长,4月部分金融数据的表现虽然成因复杂,却都是金融业“挤水分”过程中必然调整的表现。可以预见,经历短期“脱虚”冲击后的金融数据将逐渐企稳。信贷投放节奏将继续保持均衡,“小月不小”特征延续。伴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向好、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提速发行以及债市逐步回归基本面,社融存量增速将得到政府债券融资的有力支撑,货币供应量增速也因此有望企稳。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