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央行买卖国债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央行买卖国债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第一,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二,降准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第三,政府债券是我们央行流动性支持工具的主要抵押品;第四,央行买卖国债将逐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之一。”6月20日,在上海举办的2024陆家嘴论坛专场活动:中欧国际金融圆桌研讨会暨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夏季会议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说。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盛松成:央行买卖国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降准仍有空间

盛松成:央行买卖国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降准仍有空间近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表示,央行买卖国债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之一,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国债的发行节奏、期限、票面利率等都涉及货币政策的有关操作,因此对国债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央行买卖国债成为常规操作需要考虑操作频率、规模、央行持有国债的剩余到期时间等,更重要的是国债定价变化对市场其他资产价格的影响。此外他认为,降准适合目前的金融市场形势。降准是我国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我国大部分国债和地方债都由商业银行购买。目前我国国债中70%左右由商业银行持有,地方债中82%左右由商业银行持有。降准将增加商业银行可自由使用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

封面图片

瑞银汪涛:央行买卖国债并非量化宽松 而是旨在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瑞银汪涛:央行买卖国债并非量化宽松而是旨在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据上证报,近日,一则关于“中国央行可能重启国债买卖,‘中国版QE’(大规模货币政策宽松)即将开启”的消息在市场流传。对此,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点评认为,央行买卖国债并非量化宽松,而是旨在充实其货币政策工具箱。汪涛表示,买卖国债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或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2024年中国整体宏观政策基调较为积极,但力度温和;政府财政政策小幅扩张,包括将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设定为3%(占GDP比重),拟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提高3.9万亿等,这些政府债券供给应较容易被市场消化。

封面图片

人行行长: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人行行长: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过程整体是渐进式,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亦需同步研究优化。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管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亦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他又指,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为中央银行带来新挑战。受到美国矽谷银行风险事件启示,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累积,当前特别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另外,潘功胜表示,中国支持性货币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将坚决防范汇率超调,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等各项工具,政策不大放大收。潘功胜指,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央行资产负债规模15%。2024-06-1911:02:57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央行买卖国债与发达国家QE截然不同

中国央行:央行买卖国债与发达国家QE截然不同针对中国央行下场买国债的消息,中国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这可以作为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但与发达经济体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截然不同。中国财政部星期二(4月23日)明确,支持在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因为央行购买国债通常会以现金或银行存款的形式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与QE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提高通货膨胀水平的目标相似。此外,央行购买国债能推动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这也与QE效果相似,即促使借款成本降低,从而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活动。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星期三(4月24日)报道,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中国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但该负责人强调,未来中国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与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的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该负责人说,“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买卖国债本质上是一种央行资产负债表工具,央行会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他说,央行操作国债的行为并不是QE的直接体现,而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部分,旨在维护市场流动性和金融稳定。因此,不能简单通过购买国债与否来划定是否为QE。2024年4月24日8:58AM

封面图片

中信建投:买卖国债将成为货币政策储备工具

中信建投:买卖国债将成为货币政策储备工具中信建投报告指出,财政部表示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央行称“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同时认为当下利率可能偏低,要高度关注利率极端下行背景下的反转风险。接下来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认为央行将会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特别国债,这一操作固然会降低特别国债的流动性冲击,但降准概率反而大幅下降,因而难言宽松,更不是所谓QE。债市方面,若特别国债项目准备完毕后快速发行,叠加专项债等供给上升,可能带动债市的调整,但如果央行购买特别国债,则供给压力将有所降低。总体上,短期情绪已经较为极致,继续追高性价比降低。但长期看多情绪与资产荒行情仍在。短期观望,保持流动性空间,等待回调后的机会。

封面图片

财政部: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 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财政部: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文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实施宏观调控、推进金融治理、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同配合的财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的强大动力。宏观取向上,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打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组合拳”,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等方面形成合力。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研究扩大政府债券柜台销售品种和规模。完善境外主权债券发行长效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微观管理上,统筹运用政策性金融、贴息奖补、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支持和撬动更多资金精准服务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