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显而易见的暴力之外,其实有很多是隐藏在日常语言里的。当一个人说:「请你配合我的工作」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说:「你得服从我」

除了显而易见的暴力之外,其实有很多暴力是隐藏在日常语言里的。当一个人说:「请你配合我的工作」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说:「你得服从我」。因为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实你是没有选择的。再比方说「无害化处理」,听上去非常中性,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那就是扑杀,甚至残杀虐杀。再比方说,去年经济统计的时候说居民消费恢复到2019年的60%。为什么是「恢复到」而不是「只剩下」?为什么科学防疫,「科学」的唯一意思似乎变成只有清零一种?所以说,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东西,不要小看日常语言中潜移默化的暴力和暗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老人家吃的多好,或者老人家61年还是吃的很好。

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老人家吃的多好,或者老人家61年还是吃的很好。而是读者看到这张图的时候的想法和态度。如果你觉得这是老人家个人的问题,是图纸仙人简单溜条狗的本色,或者如果你觉得这是恶意中伤,这是在诋毁老人家的作风,那实际上到最后,你还是在芝麻的传统的“清官贪官”的理论体系里面。在你这里有问题的始终是人,而不是分配制度。政治家、公务员们日理万机,怎么说也算是大厂CEO的水平。硬要去要求人家跟真去做人民公仆,跟着屁民一起吃糠,显然是做梦了。每天手底下几个亿的流水,多吃两条鱼还能怎么了?所以如果真的就是给这些官员开出很高的工资,像CEO一样,从财政收入划一部分当工资,然后衣食住用都按照这个标准来,过少爷生活,但是媒体可以自由的报道他们的政治丑闻,这样反而要比你硬去说,谁谁谁是贪官罪该万死,谁谁谁是清官青天大老爷,这种把希望寄托在一个99%会贪点东西的人品问题上,要现代化的多。所以这就回归那个问题了:左逼每天都觉得列宁的先锋队是好的,只是斯大林腐败了,这种想法究竟是人,还是天生牛马?与此同时,觉得自己绝对不会腐败,要求一定要把全国政治经济都给自己管的左逼,究竟是耶稣降世,还是单纯拿全国的资源自己玩Minecraft私服?

封面图片

很多性少数互助社群会写明「顺直男勿进」,但这种做法其实有一些包容性的问题。具体来说:

很多性少数互助社群会写明「顺直男勿进」,但这种做法其实有一些包容性的问题。具体来说:这个规定会使已经完成性别转换,选择隐藏自己跨性别身份的跨性别男性被迫出柜。这个规定会使还没有开始性别转换的跨性别女性被迫出柜。这个规定还使一部分性别表达更为男性化的非二元性别者被迫出柜。一些指派性别为男性,还不确定自己是否是跨性别的人,将无法从社群中获得帮助。社群中那些与顺直男交往的人,将无法把自己的伴侣带入到社群中来。指派性别为男性的间性别男性将无法获得社群的帮助。无性恋和无浪漫倾向的顺直男将无法获得社群的帮助。【网评】你说的有道理。但怎么防止有人进入社群搞破坏呢?【回答】社群的准入不应该仅仅基于性别/性向,但这并不代表任何人都能留在这个社群。如果有人发表了歧视性的言论,或者做出了歧视性的行为,那TA当然应该被请出社群。【补充】纯女性社群往往被认为是天然安全的,因此对可能的破坏不加防范。但实际上,任何公开社群都可能会引来破坏者。我们应当制定合理而详细的社群准则,按准则来维护社群,并鼓励社群里的人在感到不适的时候提出意见。这是比维护一个纯女性社群更可行也更包容的方法。

封面图片

其实有时候也理解,中国人缺乏 #逻辑 教育,在墙内又只有碎片化的信息,和意识形态的引导,看新闻也多会以为是偶发性事件。实际上没有

其实有时候也理解,中国人缺乏#逻辑教育,在墙内又只有碎片化的信息,和意识形态的引导,看新闻也多会以为是偶发性事件。实际上没有系统性学习,和强大的内在求知欲,是很难突破共产党的#洗脑的,本频道天量#合订本的主要作用,一是看个乐子,二是可以拿来当攻击粉蛆的素材,三就是也让部分有缘人可以站在更纵向的角度,看到不同时间切面下发生的类似事情,让部分处于临门一脚的人清醒。举个例子,墙内人喜欢说被西方洗脑,墙外又说被中共洗脑,其实大部分人甚至连洗脑和教育的区别在哪都不清楚。又比如,粉蛆喜欢讲殖人,而清醒的人喜欢讲公民,其实只要分清楚,殖民地和领土的权益区别,马上就能明白到底谁才是被殖民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具备基本常识,人类社会是抽象存在的,人要探索社会环境,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你看到的越多,了解的越详细,才越是能明白你所处的社会到底是怎样的。

封面图片

其实关于 ChatGPT plugins 的大部分 myth,读 OpenAI 这个简短的开发文档都可以得到解答 [1]。

其实关于ChatGPTplugins的大部分myth,读OpenAI这个简短的开发文档都可以得到解答[1]。比如说,这是不是意味着ChatGPT变成了一个操作系统?从操作系统的经典定义[2]来说,肯定不是。ChatGPTplugins做的事情,是在「适当时候」让ChatGPT可以和外界打交道。现在的ChatGPT是一个受过良好本科教育的知识工作者,不幸在2021年9月就被你抓到了一个白房子里面关着,就跟美国那个JonyIve一样。你问它的很多问题它凭借自己的积累是可以解答的,只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现在,你和它说,我问你某些问题的「适当时候」我允许你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不是有更好的答案、更好的办法。比如,机票价格怎么样了?TikTok的听证会怎么样了?你不是理科不好吗,让人帮忙解个方程怎么样?有些事情,干脆你也帮我办了吧。比如,既然问了机票价格,就顺便订个机票吧![3]它说好啊,但我怎么知道应该去哪儿解决你的问题呢?其实世界上这些工作都已经有不同的仆人做得很好了,让这些仆人先来我们这儿登记一下。这样我们就知道,机票可以去找这个叫KAYAK的,新闻可以去问Bing,解方程可以找WolframAlpha。它在「适当时候」照着登记册出去问了问题,然后回来用它的语言告诉我答案。这里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是,在这个世界中这些仆人是不说人话的。它们用一种叫API的机读语言和其他人进行交互。过去,我们日常用的手机app可以代替我们将界面上的操作转化成这种特殊的语言,但我们这位被关了两年的朋友,却能自动把我们说的人话自动翻译成这种语言。这不是操作系统,而是一种对世界上已有服务的API通过自然语言进行索引和整合的方式,也给所有已有服务提供了自然语言界面。通过它你可以利用已有的服务获取数据,也进行少量的行动(这一点实际上是出于安全的限制)。当然,你可以说着这有点儿像一个操作系统,毕竟用户可以交付任务给它……那么它也有点像一个浏览器,有点像一个应用商店,有点像手机桌面,有点像搜索引擎,虽然我觉得它最像的还是……3721中文网址导航。用比喻来讨论问题总是不精准的,取决于你关心什么方面,希望获得什么样的隐含暗示。就好像说现在到底是AI的BlackBerry时刻还是iPhone时刻还是iPhone3GS时刻还是iPhone4时刻……Depends。至于说这个plugins系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plugin……至少在目前是不准确的。OpenAI联合创始人Greg在Twitter上说的不错,一个plugin的开发很简单,你就是为一个自然语言模型来写API文档。但这个前提是你得先有API。如果你已经做出一个WolframAlpha了,要接入的确是很简单的。就好像给Chrome写一个webapp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本质上那只是一个已有网站的书签。当然了,既然GPT已经可以帮忙写代码了,所以你用GPT从0开始写出一个plugin理论上是可能的,但这不是plugins系统的开箱体验。Greg说的「为自然语言模型写API」,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用自然语言模型来写API」。目前plugin的接口仍然需要写成机读语言——尽管理论上,如果你写出足够详细的prompt,也可以让GPT来生成。这中间的区别也许没有那么重要,也许就是差一层窗户纸。但总之,描述的还不是已经实现的体验。ChatGPT的plugin系统的设计和之前类似系统比,真的新颖之处在哪里呢?前面说到「适当时候」,在接口中,你可以用自然语言告知ChatGPT你这个API能干啥,ChatGPT用自然语言理解了这一点后,就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输入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找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你只需要告诉它一次「买机票去KAYAK」,它就知道下次你问它UA888的时候可以去找KAYAK。这是不是就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流量分发?大家都很熟悉,在PC时代我们抢注文件扩展名、Android上我们抢注Intent、iOS上抢注schema、搜索引擎上做竞价排名……干的是同一件事情。ChatGPT想用自然语言来解决流量分发的问题。所以,套用一句话,这是流量分发机制的自然语言界面。这么一想,什么SEO、growthhacking……说不定还有用武之地。振作吧!(给不熟的人:这是开玩笑...我不喜欢这些事情)其实这也不是ChatGPT首创。GoogleAssistant接入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也是类似的,只是开发者体验要复杂一些。说时迟那时快,写这段的时候去查了Google的文档,发现这个服务即将在6月13日被Google亲手干掉。[4]这也不是否定plugins的创新。事实上,大部分革命性的创新也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而已。OpenAI的研究和工程能力当然是让人惊叹的,但我越来越觉得他们的产品和市场能力也是让人惊叹的。MITTechReview关于ChatGPT开发过程的访谈非常值得一读[5],ChatGPT本身也许可以称之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hackathon项目(虽然远比一般的hackathon要昂贵,但相比于GPT本身的投入相信只是个零头)。ChatGPT把GPT重新包装成了人人都能看懂的能力,也许是其意外成功让OpenAI不甘于只做基础设施了,他们现在看起来决心直接面向消费者,不给中间商赚差价的机会了。也许,OpenAI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Google或Apple了。Plugins这个系统相信是在很短时间内拼凑出来的,却足够优雅、有想象力。Go-tomarket的能力、连接用户需求和技术的能力、商业化的能力、设计生态系统的能力...不就是古典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么?怪不得老王也要招产品经理[6]。可惜,想来想去好像不认识什么活人有这个能力。你看,为了拖延写稿我宁愿写这么大一段[7]。没有仔细校对,有错漏请指正。[1]: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plugins/introduction[2]: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rating_system[3]:https://openai.com/blog/chatgpt-plugins[4]: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ssistant/conversational/overview[5]: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3/03/03/1069311/inside-story-oral-history-how-chatgpt-built-openai/[6]: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41aa79e40db2e7567d6ed98?s=ewoidSI6ICI1NjU1OTg0MjVhMDNmOTEzMDBlMGE5YTgiCn0=[7]: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41c207e1ccc7f6510882c2b?s=ewoidSI6ICI1NjU1OTg0MjVhMDNmOTEzMDBlMGE5YTgiCn0=

封面图片

也就是说,其实没人关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家关心的是如何从发生的事件之中”享乐“,获取与性快感类似的快感体验,从这个角度可以说,

##每日语言辨析昨晚在读《恋人絮语》的时候,我总是能感觉到各类的既视感,这种既视感并不完全来自于自己恋爱的体验,或者说除去恋爱体验之外,巴特对恋人话语的描写实际包含了更多的生活情景,我今天终于想明白这是什么了。这个既视感其实来自我在浏览国内公共话语平台(比如,微博,知乎,抖音等等)时的感受,这些平台对”事件“(event)的讨论,目的都不是了解或者解释事件本身,而是通过把事件符号化,再通过这些符号获取快感。比如印度疫情这个事件,在这些平台对于这个事件的所有解释和解读,目的都是把事件符号化(印度的火葬场,印度的恒河节日,印度和中国的对比),在通过这些符号为读者提供了享乐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其实没人关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家关心的是如何从发生的事件之中”享乐“,获取与性快感类似的快感体验,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参与这些公共平台讨论的主体其实更像是一种只有爱欲这一个维度的机器,这些平台则为这些爱欲机器提供符合其爱欲结构的快感符号。而这些爱欲结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替代”大他者“的享乐,比如通过一些符号让人感受到大他者是站在我这一边的,大他者的言语就是这些爱欲机器的言语,这样可以获得快感(比如共青团,胡锡进他们的微博,都是提供这类快感的营地),还有一类是对”客体小a“的享乐,比如凝视某些明星,美人,帅哥的微博,通过客体小a获取快感。而《恋人絮语》这本书中也描写到,我们在很多的情景之下所说的这个”恋人“符号,其实重点不是人,而是这个人能为你提供享乐。所以,这本书里描述的很多的”情景“,和情景之中恋人的话语,和微博这些平台的讨论是何其相似,这真的是非常有趣。当然,《恋人絮语》这本书本身就是对这件事的反思,希望大家也能读读它,思考一下自己是如何看待恋人和自己的爱欲的,如何安置自己的爱欲,我认为这比读《会饮篇》更有帮助一些。

封面图片

缺乏专注并不等于缺乏智慧 这其实是大脑复杂性的证明

缺乏专注并不等于缺乏智慧这其实是大脑复杂性的证明布朗大学卡尼脑科学研究所(CarneyInstituteforBrainScience)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各个部分需要协同工作,才能集中精力处理重要信息,同时过滤掉干扰因素。想象一下,在一家繁忙的餐厅里:碗碟碰撞声、音乐声、人们高声交谈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还能集中精力进行交谈,这真是一个奇迹。布朗大学卡尼脑科学研究所(CarneyInstituteforBrainScience)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对帮助人们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的大脑机制,以及当人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发生的情况提供了一些最详细的见解。在早前的一项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可以分别控制自己的专注程度(通过增强相关信息)和过滤程度(通过排除干扰)。研究小组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NatureHumanBehaviour)杂志上的新研究揭示了大脑协调这两项关键功能的过程。主要作者、神经科学家哈里森-里茨把这一过程比作人类如何协调肌肉活动以完成复杂的体力任务。里茨在布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进行了这项研究,他说:"就像我们将50多块肌肉集合起来完成使用筷子这样的体力劳动一样,我们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协调多种不同形式的注意力,以完成心灵手巧的行为。"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布朗大学认知、语言和心理科学系副教授阿米塔伊-申哈夫(AmitaiShenhav)说,这些发现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们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注意力以及是什么导致了注意力的失效。申哈夫说:"这些发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为人类,我们是如何表现出如此巨大的认知灵活性的--在我们想要的时候,注意我们想要的东西。它们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灵活性的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性在某些注意力相关疾病(如多动症)中的表现。"为了进行这项研究,里兹给参与者布置了一项认知任务,同时在一台核磁共振成像仪上测量他们的大脑活动。参与者看到一团绿色和紫色的小点在左右移动,就像一群萤火虫。这些任务难度不一,涉及区分这些点的运动和颜色。例如,在一项练习中,参与者被要求在紫色和绿色的比例几乎各占一半时,选择快速移动的圆点中哪种颜色占多数。然后,里茨和申哈夫分析了参与者在完成任务时的大脑活动。现任普林斯顿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的里茨解释了这两个大脑区域在执行这类任务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里茨说:"我们可以把顶内沟想象成收音机表盘上的两个旋钮:一个用于调整聚焦,一个用于调整过滤。在研究中,前扣带回皮层跟踪的是点的变化。例如,当前扣带回皮层意识到运动增加了任务的难度时,它就会指示顶内沟调整过滤旋钮,以降低对运动的敏感度。在紫点和绿点几乎各占一半的情况下,它也可能会引导顶内沟调整聚焦旋钮,以提高对颜色的敏感度。现在,相关脑区对运动的敏感度降低,对适当颜色的敏感度提高,因此参与者能更好地做出正确选择。"里兹的描述强调了心智协调比心智能力更重要,揭示了一个经常被表达的想法是一种误解。"当人们谈论思维的局限性时,他们通常会说'人类没有思维能力'或'人类缺乏计算能力',"里兹说。"这些发现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一直集中注意力。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大脑太简单,而是说我们的大脑真的很复杂,协调才是硬道理。"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我们与布朗大学和贝勒医学院的医生科学家合作,正在研究耐药性抑郁症患者的聚焦和过滤策略。申哈夫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动机驱动注意力的方式;由里茨和布朗大学博士生冷夏敏共同领导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经济奖惩对专注和过滤策略的影响。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8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81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