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塑造历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William Gibson和Bruce Sterling的小说《差分机》就描述了一个替代

科技在塑造历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WilliamGibson和BruceSterling的小说《差分机》就描述了一个替代科技史,在这本书中信息革命提前一个世纪到来。对于今天已经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它的诞生是否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集成电路的发明以历史中出现的更晚,如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没有资助研究阿帕网?如果TCP/IP、浏览器和WWW的发明都与今天不同,信息网络会如何演变?http://spectrum.ieee.org/telecom/internet/was-the-internet-inevitabl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人类在历史上真的经历过长达35000年的母系社会吗?

人类在历史上真的经历过长达35000年的母系社会吗?我直到今天依然还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是如何描述母系社会的,我的老师告诉我们:在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男性负责狩猎,而女性负责采集,男性狩猎非常不稳定,经常颗粒无收,女性的采集则获得了更多的食物,所以女性在过去社会地位会更高;而之后因为进入了农耕时代,男性有着更好的体力,能够更好的创收,所以就转变成了父系社会阶段。这个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关于食物获取方面,女性能做的事情,男性几乎全部都能做,甚至做得更好。其实,大部分女性能做的事情,男性都能做,但只有一件事,女性是无法替代的,那就是生孩子。图:发现的女性崇拜被认为是母系社会的证据所以,关于母系社会的存在其实并不是我老师解释的那样(我们的教科书通常也没有详细解释母系这段历史),而是一个与女性生育有关系的解释。这个解释认为,人类在过去存在群婚行为,这种背景下,男性无法知道哪个孩子是自己的,一个孩子出生时,唯一知道的血缘就是自己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父系不可能建立,因为男性无法判断自己的孩子,自然不可能为此付出什么,一个家庭只能通过女性传承。这套理论还继续解释了母系到父系转变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动物的驯化,男性占据了这部分财富,所以才有之后的父系社会的转变。这套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转变是:野蛮时代的群婚到母系的建立,而母系被父系取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经之路。恩格斯提出这套理论人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么长的名字可能一些人看起来会有点陌生,但如果直接喊他“恩格斯”的话,估计很多人就不会陌生了,他的搭档就是马克思。其实,之所以“母系社会”的相关说法会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就是因为它是恩格斯提出的。据说,恩格斯提出这样的理论也是有他自己的目的,是为他和马克思的理论做背书的。至于这个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我这边直接说结论了,现在大部分人类学家并不认可,人类历史上可能并没有出现过完全由母系主导的社会,更别说存在一个这样的历史阶段了,当然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曾经存在过。图:母系社会在动物界也有很多例子人类的母系社会存在的生存问题?首先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雄性的基因传播机制确实会让其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因为雄性生殖细胞非常多或者非常廉价,所以自然界大部分有性生殖的雄性都倾向于选择去加大投资——去寻找更多的雌性来传播基因,而不是留下来照顾自己的后代,毕竟只要后代足够多,总会有那么几个能存活下来。而雌性动物则正好相反,因为雌性的生殖细胞非常有限或者非常宝贵,所以它们必须倾向于精细化投资。生殖细胞的成本不同也解释了为什么都是雄性为了生殖大打出手,而雌性则是被动选择的那一方。这个似乎非常适合母系社会的发展,很多动物的母系社会建立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有关系,但是人类的社会有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物种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人类可能会为了掠夺对方资源,将对手赶尽杀绝,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一直都在上演。那么,那些完全由母系主导的社会,要如何抵抗住保留男性的社会群体呢?另外一方面,如果在女性社会中,依然保留了男性,男性连自己是否有孩子都不知道,那么女性又是如何让男性团结并心甘情愿的为母系社会去拼搏呢?野蛮时代的小规模的战争中,其实一队参与战斗的人马最牢靠的关系就是血缘关系,不然永远不可能有忠诚。如果男性只是作为一个母系社会的附属品,那么他们不可能为了母系社会战争,因为换一个母系社会做附属品对于男性来说成本要低得多。总得来说,男女之间在生物学上存在的巨大差异——男性更强大,更具攻击性,主导战争,人类社会在每次更迭中,父系都应该胜出才是;完全由母系主导的社会存在太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人类好战等因素的存在会让这种社会很难存在,至少它不可能长久存在。现代母系社会之谜我们前文提到的母系社会其实都是指完全由女性主导的社会,男性是社会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这种完全与父系对立的社会制度确实难以存在。不过,如果母系社会只是指,家族的姓氏或者承认的血统、财富、土地等由女性主导和继承,而真正的权利由男女共同持有的话,那么这样的社会非常多。现在一些学者为了区分这种情况,将那种完全与传统父系社会对立的母系社会称为母权社会,而这种由女性主导血统却不完全主导权利的称为母系社会。2019年,一项研究调查了全世界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全球有590个社会传统上是父系社会——男性绝对主导女性地位则偏低,362个社会是双系社会——他们承认父母双方的血统,而被认定为母系社会(后者的定义)有160个,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主要的家庭是母系维持,但是社会的主要权利有男女共同持有,有时候女性权利会更大点。图:米南加保族至今还是男性嫁给女性其中中国的摩梭族(云南那边的)被认为是最典型的母系社会之一,而人口最多的母系社会则是米南加保族,生活在印度尼西亚,总人口有400多万。其实,我们前面提到的恩格斯的母系社会理论是相对过时的,他更多的是在解释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母权社会,而关于人类现代到处都存在的母系社会,其实也有许多主流的解释。一些人认为母系社会更适合小规模的社会团队,随着社会团队扩大就变成父系;也有人认为,当男性经常需要从事高危工作时,比如战争,母系社会会更加有效,而当男性不需要从事这些高危工作时,则父系更有效;2019年的这项研究其实是试图找到所有现存母系社会的共同点,看有没有什么可以解释它们,但事实证明,主流的所有理论都无法解释全部的母系社会形成原因,这些社会放大来看相当复杂。不过,这项研究发现,当人们拥有财产时,这里的财产并不是指土地,而是可移动的、可转让的东西,后代得到这些东西会让他们过的更好时,就更容易脱离母系社会,但这也不是全部因素。参考:https://doi.org/10.1098/rstb.2018.0077...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9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971.htm

封面图片

奥特曼爆火AI硬件遭差评 “ChatGPT版iPhone”上市即翻车

奥特曼爆火AI硬件遭差评“ChatGPT版iPhone”上市即翻车万众瞩目的ChatGPT版iPhone,终于面世了!最近,铺天盖地都是对AiPin的讨论声。半年前,这个产品可是顶着众多名头出道的——世界首款AI硬件产品,SamAltman投资、OpenAI技术支持、苹果前员工夫妻联手、团队几百号人都是苹果基因、未发布即被《时代》评为“2023年度发明”……单拎出哪个,都足够震撼。我们的智能手机要淘汰了?科幻大片中的场景提前几十年成真了?谁能想到,如此梦幻的开局之后,盼了半年终于拿到产品试用的外媒们,几乎一致给出评价——太拉胯,4分不能更多了!它暴露出来的初步问题包括但不限于:3分钟后过热关机,操作界面太复杂,速度慢,成功率低,在室外看不清投屏……699刀的硬件费和每月24刀的订阅费,就买了个这?品一品外媒给出的测评标题,一水都是这样婶儿的:《史上第一款重磅发布的AI硬件,是彻头彻尾的辣鸡》“看来智能胸针还取代不了我们的智能手机”《HumaneAIiPin测评:还差得远呢》“这款售价699美元、每月扣费24美元的可穿戴电脑,有望让您摆脱智能手机的束缚。唯一的问题是:它不行”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手下留情(但仅限于标题了),比如纽约时报的这篇《AiPin想把你从手机中解放出来》。产品工程师怒怼恶评:AiPin将改变历史面对媒体纷至沓来的嘲讽和恶评,Humane产品工程师主管KenKocienda在X上发了一篇长文,做出回应。这篇长文的大意是这样的——大家关于AiPin的评价,我都看到了。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开发过好几款1.0产品,比如第一代iPhone。所以这种情况,我以前也经历过。对于AiPin,我感到很自豪,我很喜欢这个小玩意。创造新事物是很困难的,而和Humane这个顶级团队一道,我们把梦想变成现实。当然,您没有义务关心我们的自豪感,归根到底,科技产品需要为买它的人带来好处,时间和金钱上的收益必须大于产品成本,这是我们的目标。在我看来,计算机的进化,还没有结束。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类的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LLM是和CPU相提并论的进步。几十年前,第一台CPU的开发激发了人们制造操作系统和变成模型的灵感,激发了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如今,我们正处于类似的时刻,而AI的变化,速度远超过了几十年前的PC。我们正是以这种历史视角,构建了AiPin。我觉得现在的社交媒体特别鼓励夸张的骂声,越辛辣越尖锐越好。人们会在每一个小细节上戳洞,指手画脚,但是没人能否认,AI必将改变一切。AiPin有时令人沮丧吗?是的。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有时沮丧吗?是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的新AI操作系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景观,但它不是魔术。我觉得,我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几年前,我为第一部iPhone制作了自动校正触摸屏键盘,当时许多人对这个概念存在很大的质疑。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类接受了这种用法。您对AI改变信息交互的方式感兴趣吗,您有兴趣改变您的一些技术习惯,找到更好的用法吗?您喜欢很酷的新玩意吗?如果是的话,一定要试试AiPin。Humane的联创ImranChaudhri和BethanyBongiorno也解释道:“AiPin及其AI操作系统Cosmos是开始环境计算故事的起点。”今天不是故事的开端,而是序章的第一页。我们规划了包括软件优化、新增功能、扩展合作伙伴关系及我们的软件开发套件在内的宏大蓝图。所有这些都将使AiPin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智能和强大。我们的愿景是,Cosmos最终将融入多种设备和形态中,开启与所有设备互动的新方式。对此,大多数留言的网友都对Humane表示鼓励。“别人怎么想没关系,只要不断创新,为人类解决问题,你就会到达美丽的地方。能发明这样的东西,佩服你!”也有人反驳说,大家的想法还是重要的吧,毕竟你要掏的可是他们的钱包啊。“还是不懂,AiPin怎么就代表了人机共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状况的奇点时刻了呢?”还有人说,要不咱干脆省了这一步,直接在手机上免费用ChatGPT好不好?无意义的产品,怎么做都是毫无意义的。简单介绍一下这款售价699美元的AI硬件,配备了一个虚拟助手,能够从OpenAI、Google、Microsoft等获取数据,来回答问题和执行任务。外观上,AiPin被设计成了一个胸针的样式,并通过磁铁固定在衣物上。它的体积比你想象的要小得多:大约是四枚硬币叠加成正方形的大小,或者说是半包口香糖的大小。它的重量也不大,大约是55克,和两节AA电池或车钥匙扣的重量相当。但它非常坚固,设计上可以承受跌落甚至偶尔的洗衣机清洗。不过,由于没有配备屏幕,因此用户首先需要通过访问Humane的网站来设置账户和其他配置。在使用时,你只需伸出手掌,AiPin就会在上面投射出一束绿色的激光。不管是解锁设备,还是连接Wi-Fi,或者显示虚拟助手回答的文字转录,都可以通过这束激光进行交互。其中,向外拉手是增加数字,向内拉则是减少数字,选定每个数字则是通过捏合同一手的两个手指来实现的。除了使用激光外,你还可以通过手指轻敲和语音来控制它。比如,在AiPin上按住一个手指,就能唤出助手并让它为待办事项列表添加任务。听起来很不错,但GearPatrol的记者开门见山地表示,这个“辣鸡”智能胸针,应该是不会取代我们的手机了。是自己太傲慢,还是投资人压力太大?这款699美元的产品,本来是被寄望于成为智能手机的未来替代品。这要归功于Humane创始人ImranChaudhri一年前的TED演讲,《消失的计算机——你可以把AI带到任何地方的新世界》。当时,ImranChaudhri的这场引人入胜的演讲,引发了人们对于全新消费级AI硬件的巨大热情。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设备或许能打破我们的智能手机瘾。通过把我们与技术的互动从屏幕上移开,我们就可以再次自由享受眼前的生活了。视频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MsQO5u7-NQ而风险投资家和技术布道者们也疯了!整个推销都充满一股狂热的可卡因的味道——“它们用的是AI!”“一种全新的硬件外形!”“创始人和团队都是前苹果员工!”爆款要素瞬间拉满。结果没几个月,这个产品的炒作就开始全线拉胯。去年11月,AiPin的揭幕演示非常低调地举行了,只是放出了一个视频,TheVerge在内的著名科技媒体都没有被邀请。更惨的是,Pin在演示中犯了非常典型的AI错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2024年4月8日观看日全食的最佳地点应该是北美,但Pin说成了澳大利亚。而且,投资人SamAltman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他和传奇硬件设计师JonyIve一起筹集10亿美元,来构建AI驱动的个人设备的消息,也一度成为头条。看来,Altman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AiPin正式发布后,GearPatrol“对于移动计算缺乏创新感到失望”。技术的确可以改变生活,但前提是,它得很容易地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然而,戴上Pin之后,它的发热让人不容忽视,浏览各种菜单的手势也很复杂,甚至连技术专家都玩转不了。总之,Humane似乎从未想过倾听外部的反馈,似乎也没有从第三方测试人员那里收集测试数据。当然,在产品工程主管KenKocienda的回应中,他表示一旦学会AiPin的操作,就会很容易了。可现实是,用户愿意为这种费老鼻子劲才能学会的操作产品付费吗?而且试用者们发现,AiPin很多时候无法回答基本问题,或者提供错误的答案,对手势也没有反应。它的响应速度如此之慢,也降低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可用性。即使是创新性的AI产品,也不能对世界太傲慢自大。所以,H...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72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7211.htm

封面图片

微软新AI工具“Recall”深陷差评风暴 最差命运就是“Recall”

微软新AI工具“Recall”深陷差评风暴最差命运就是“Recall”2024年5月21日,微软发布全新的“Copilot+PC”,这类AIPC通过与高通的最新芯片合作,实现了一个叫做“Recall”的功能。借助这个人工智能工具,用户可以搜索和回忆在PC上看到或做过的任何事情。过去几天,微软“Recall”功能确实引发了大量关注,但是整体上还是负面居多。许多人认为这会带来巨大的隐私风险,并可能引发新一轮为了窃取数据而进行的网络攻击。科技媒体TheRegister认为,Windows“Recall”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制定出来了。该媒体直接在标题中表明态度,指出“让WindowsRecall记忆用户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是一场隐私噩梦”。微软对“Recall”寄予厚望人工智能时代的PC有什么与众不同?微软的答案是Copilot+PC,而Copilot+PC中的主要AI功能之一就是“Recall”。微软表示,“Recall是使Copilot+PC与众不同的关键部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微软对这个新AI工具或者功能寄予厚望。“Recall”通过每隔几秒钟截取一次活动窗口的屏幕截图来工作,默认情况下记录用户在Windows中的所有操作,最长可达三个月。这些快照将由设备上的神经处理单元(NPU)和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分析,从截图中提取数据。数据将被保存在语义索引中,允许Windows用户浏览快照历史记录或使用自然语言查询进行搜索。微软承认该功能不进行内容审核,这意味着它会捕捉到它看到的任何东西,包括密码管理器中的密码或您银行网站上的账户号码。或者,如果用户在Word中撰写机密协议,也会生成该内容的截图。“Recall”的推出,对于用户寻找文件或者查询重要的操作肯定很方便,也能大幅提升办公效率。有X平台网友就被“Recall”功能吸引,直接花更多钱下单买了更强大的AIPC电脑。但是目前看这类网友还是少数。在X平台上,对于“Recall”功能显而易见的好处,很多人选择了“忽视”,更多人谈论的焦点转移到了数据安全和隐私等话题之上。微软向用户承诺,Recall索引在设备上保持本地和私密状态。用户可以暂停、停止或删除捕获的内容,也可以选择排除特定的应用或网站。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了“不信任”。各方抨击微软“Recall”“Recall”功能发布之后,喜欢用Windows电脑的特斯拉CEO马斯克第一时间就发表了观点,“这简直就是《黑镜》里的情节。一定要关闭这个‘功能’。”《黑镜》是英国电视台制作的一部科幻电视剧,第一季曾经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借助一项全光谱记忆技术,人们可以对眼睛所见的一切进行录像,并且随时能够回放,备份最长可存储30年。“Recall”功能利用快照记录用户在PC上的一举一动,因此马斯克的比喻也很贴切。当然,他的言外之意是对这项“功能”的担忧。网络安全专家KevinBeaumont,有时以批评微软而闻名,也表达了对这一功能如何引发巨大攻击的担忧,将其比作“内置在Windows中的键盘记录器。”他在一篇新博客文章中表示,“换句话说,如果恶意威胁行为者获得系统访问权限,他们已经窃取了本地存储的重要数据库。他们可以简单地扩展这一点,窃取Copilot的Recall功能记录的信息。”X平台上也有用户批评“Recall”功能是个坏主意。“过去这被称作间谍软件,所以发生了什么?”Mozilla首席产品官SteveTeixeira也出来表态:“Mozilla对WindowsRecall感到担忧。从浏览器的角度来看,有些数据应该保存,有些则不应该。Recall不仅存储浏览器历史记录,还存储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的数据,并且对存储内容的控制非常粗略。虽然数据以加密格式存储,但这些存储的数据代表了网络犯罪分子的新攻击媒介,也为共享计算机带来了新的隐私担忧。”更有网友对微软提出了灵魂拷问:真正的问题是,微软是否会从AIRecall中本地获取关于你和你的活动的洞察,并将这些洞察发送到云端。他们可以对所有AIRecall用户这样做,同时让他们的屏幕截图留在他们的电脑上:-)人工智能专家加里·马库斯(GaryMarcus)则很直接:“去他……的。我不想让我的电脑监视我所做的一切。继续用我的Mac,谢谢。”先行者Rewind已经开始推新架构很多人还没有用上“Recall”功能,但是却已经开始对它“敬而远之”。虽然预料到了会有批评声,但是这么多的批评声涌过来,可能也是微软不曾预料到的。事实上,在微软“Recall”之前,一款面向Mac和iPhone的基于GPT-4大模型的应用Rewind已经上线一年多时间了,Windows版本目前还在开发之中。Rewind可以记录用户所做的一切,监听所有会议,并让你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回忆起任何事情。Rewind上线后,同样引发了很多对于数据隐私和安全的质疑,但是还是获得了大量用户。本质上,“Recall”和Rewind的功能一样。不过Rewind是一款第三方应用程序,而Recall是微软Windows官方工具,可以和Windows11系统深度集成。Rewind由DanSiroker于2020年3月成立,目前已经完成两轮共2790万美元融资,估值约3.5亿美元,其投资人与投资机构包括OpenAICEOSamAltman、a16z等等。因此在微软“Recall”发布之后,很多人也不断在X平台上@RewindAI(现在更名LimitlessAI)创始人兼CEODanSiroker,让他谈谈看法。“这是一款与我们在一年半前推出的Rewind产品惊人相似的产品。”DanSiroker说,“当我们开始研发Rewind时,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要么是个好主意,要么是个坏主意。如果这是个坏主意,我们会失败。如果这是个好主意,那么像微软或苹果这样的公司推出类似或在某些情况下完全相同的产品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是或者否的问题。所以我们肯定看到了这一点。”他说,模仿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很容易,难的是模仿产品的学习过程。“在过去的一半年里,我们从用户的反馈中学到了很多。”DanSiroker表示,在许多方面,Rewind和Recall采用的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因此在一个月前,他带领团队把Rewind升级成为了一款名为Limitless的新产品,并且构建了一种名为ConfidentialCloud的新型基础架构,该架构在设计中就注重隐私保护,所有数据都加密存在这个“机密云”之中。根据Rewind官方解释,用户的一切数据都在LimitlessConfidentialCloud中加密并存储。“ConfidentialCloud的保护意味着,你的雇主、我们作为软件提供商以及政务部门,在没有你许可的情况下无法解密你的数据,即使有传票要求这样做。”可以理解为,Rewind在本地存储数据之外,开始提供了一个使用云的选择,只不过是一种加密的云。这个云服务刚上线不久,但DanSiroker说,“人们似乎真的很喜欢这样对待数据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Rewind是第三方工具,愿意用的人才去下载,这本身就实现了用户群体的筛选。但是微软“Recall”功能是Windows11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并且它默认打开。这种方式带来的用户影响,明显会比Rewind大很多。今天微软“Recall”功能面临很多舆论上的批评声,但普通用户对待它的真正态度,还需要内置这种功能的PC设备大规模出货之后,我们才可以知晓。等待它的是多数人选择使用,还是关闭?但最差的结果应该就是“Recall召回”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4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459.htm

封面图片

无损压缩鼻祖去世了,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Zip、PNG、PDF……

无损压缩鼻祖去世了,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Zip、PNG、PDF……他生前曾就职的的以色列理工学院评价他为“学院成立100年来最伟大的研究员之一”,并称很少有科学家“像他一样在技术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中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无数网友为他的离世哀悼。有人还表示:我的研究生论文主题是HTML压缩,里面都还写有他的名字呢。共同发明LZ77/LZ78,彻底改写数据压缩领域Lempel教授于1936年出生于波兰。23岁的时候他进入以色列理工学院,经过八年的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就在毕业十年之际,41岁的他成为母校的全职教授,负责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学(随后又担任了三年计算机学院院长)。这一年,正是他和同事JacobZiv发明LZ77算法的那一年,也就是1977年(下图左为Ziv,右为Lempel)。正如其名,“LZ77”中的“L”代表Lempel教授,“Z”代表他的同事Ziv教授,“77”则是发明年份。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LZ77算法一定出现过你的课本之上。它的特点包括简单、易于实现,可以针对任何数据格式进行无损压缩,完全区别于此前已经诞生的各种有损压缩算法。它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字典的方式进行压缩。简单来说,就是把数据中可以组成“短语”的一串字符加入“字典”,然后再有匹配的字符出现就采用标记来代替,由此就能实现压缩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该算法会将数据分为“滑动窗口”和“数据缓冲区”。每次处理数据的时候,先把一部分数据预载入缓冲区,然后依次载入滑动窗口区(有长度限制)。如果后进入的字符在滑动窗口里面出现匹配的时候,就记进当前的短语字典中。随着滑动窗口的不断向前,字典会不断变化,不停地滑动字符向前,寻找到更多与字典中的短语匹配的选项,然后用带有含义的标记符进行标记,最终就可以得到一段压缩好的表示结果。例子如下图所示,粉色为滑动窗口区,蓝色为缓冲区。从上面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出,LZ77的压缩比比较高,但由于要不停地找匹配选项,压缩过程有一些耗时,但又由于解压速度又非常快(标记会说明匹配项的明确位置),总体还是算得上非常高效的。两位教授就以论文的形式将他们这一成果公布了出来。很快,在1978年,他们又对77算法进行了更新,诞生了同样著名的LZ78,也就是LZ77的第二个版本。不管后来大家如何“修修补补”,衍生出更加高效和完善的LZSS、LZW、LZH等新算法,它们的原理都和Lempel教授和Ziv教授的思想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在这些算法上诞生的TIFF、PNG、ZIP、MP3等广为流传的压缩文件格式,都得感谢这两位老爷子的贡献。这不,2004年,IEEE就宣布LZ77和LZ78算法成为电气和电子工程的“历史里程碑”。Lempel教授也因为所作贡献,拿了不少奖项,包括IEEE信息理论学会技术创新金禧奖和2007年的IEEERichardW.Hamming奖章,后者主要表彰他在“数据压缩方面的开创性工作”。57岁被惠普聘用,贡献了8项专利在改写数据压缩领域之后,Lempel教授并没有“闲着”。1993年,已经57岁的他被惠普公司聘用。仅过了一年,他就出来创立了惠普以色列实验室(HPLabsIsrael),并担任其董事长直到71岁。在此期间,惠普以Lempel教授的名义注册了8项专利。如今,Lempel教授已于上周日(2月5日)辞世,离87岁生日就还差一周时间。悼念。讣告地址:technion.ac.il/en/2023/参考链接:[1]ynetnews.com/business/a[2]twitter.com/search?...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4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46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亚化石树的年轮中发现有史以来最大的太阳风暴

科学家在亚化石树的年轮中发现有史以来最大的太阳风暴艺术家绘制的太阳事件改变近地空间状况的插图。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学者们警告说,了解这种风暴对于保护我们未来的全球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非常重要。德鲁泽河中一棵被掩埋的亚化石树的年轮。图片来源:CécileMiramont这项由国际科学家团队开展的合作研究将于今天(10月9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论文集A: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A:Mathematical,PhysicalandEngineeringSciences)上,研究揭示了太阳的极端行为及其对地球构成的风险。来自法兰西学院、CEREGE、IMBE、艾克斯-马赛大学和利兹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测量了保存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南部加普附近的德鲁泽河被侵蚀河岸中的古树的放射性碳含量。Drouzet河中的亚化石树。图片来源:CécileMiramont这些树干是亚化石--化石化过程尚未完成的遗骸--被切成细小的单个年轮。通过对这些单个年轮的分析,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放射性碳含量峰值,它正好发生在14300年前。通过将这一放射性碳含量峰值与格陵兰冰芯中发现的化学元素铍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小组提出,这一峰值是由一场大规模太阳风暴造成的,这场风暴会将大量高能粒子喷射到地球大气层中。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法兰西学院和CEREGE气候与海洋演化教授爱德华-巴德(EdouardBard)说:"通过宇宙射线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高层大气中不断产生放射性碳。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包括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在内的极端太阳活动也会产生短期的高能粒子爆发,这种爆发在短短一年内就会以放射性碳产生量的巨大峰值形式保存下来。"研究人员说,今天发生类似的大规模太阳风暴对现代科技社会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有可能导致电信、卫星系统和电网瘫痪,使我们损失数十亿英镑。他们警告说,了解未来类似事件的风险至关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准备,为我们的通信和能源系统建立复原能力,使它们免受潜在的破坏。德鲁泽河岸的亚化石树。图片来源:CécileMiramont利兹大学数学学院应用统计学教授蒂姆-希顿(TimHeaton)说:"极端太阳风暴可能对地球产生巨大影响。这种超级风暴可能会永久性地损坏我们电网中的变压器,导致持续数月的大面积停电。它们还可能对我们赖以导航和通信的卫星造成永久性损坏,使其无法使用。它们还会给宇航员带来严重的辐射风险。"在过去的1.5万年里,已经确认发生过九次这样的极端太阳风暴,即所谓的三宅事件。最近被证实的三宅事件发生在公元993年和公元774年。然而,这次新发现的距今1.43万年的风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风暴,大约是这两次风暴的两倍。人们对这些事件的确切性质仍然知之甚少,因为从来没有用仪器对它们进行过直接观测。它们突出表明,我们对太阳的行为及其给地球社会带来的危险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极端太阳风暴的发生,也不知道它们发生的频率有多高,更不知道我们是否能以某种方式预测它们。巴德教授说:"直接用仪器测量太阳活动始于17世纪的太阳黑子计数。如今,我们还可以利用地面观测站、太空探测器和卫星获得详细记录。然而,所有这些短期仪器记录都不足以让我们全面了解太阳。在树木年轮中测量的放射性碳,与极地冰芯中的铍一起使用,为进一步了解太阳在过去的行为提供了最佳途径"。直接观测到的最大太阳风暴发生在1859年,被称为卡灵顿事件。它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摧毁了电报机,并在夜间产生了如此明亮的极光,以至于鸟儿开始歌唱,以为太阳已经开始升起。然而,三宅事件(包括新发现的距今1.43万年的风暴)的规模要大得多,甚至要大整整一个数量级。希顿教授说:"放射性碳为研究地球历史和重建地球经历过的重大事件提供了惊人的方法。如果我们想准确预测我们的未来并降低潜在的风险,那么对我们的过去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每一个新的发现不仅有助于回答现有的关键问题,还能产生新的问题"。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大学IMBE古环境与古气候副教授塞西尔-米拉蒙(CécileMiramont)说:"发现这样一批保存完好的树木确实非常罕见。通过比较多根树干上各个年轮的宽度,我们用一种叫做树枝年代学的方法将这些独立的树木仔细地拼凑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条更长的时间线。这让我们发现了有关过去环境变化的宝贵信息,并测量了太阳活动未知时期的放射性碳"。...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88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8871.htm

封面图片

Sam Altman剑桥演讲遭抵制 MIT学者惊曝Llama 2开源能造毁灭人类病毒

SamAltman剑桥演讲遭抵制MIT学者惊曝Llama2开源能造毁灭人类病毒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IlyaSutskever在采访时表示,ChatGPT可能是有意识的,超级AI将会成为一种潜在风险。而OpenAICEOSamAltman最近在剑桥参加活动时,甚至遭到了激进分子的强烈抵制,在大礼堂里当面被砸场子。活动开始前,就有少数抗议者聚集在外面,举着标语,要求停止AI竞赛。期间,一些抗议者甚至在阳台上悬挂横幅、扔下传单,场面一度十分混乱。不过,见惯了大场面的SamAltman倒是很镇定。他在演讲中表示,即便未来AI模型足够强大,但也需要巨大的算力才能运行。如果提高了算力门槛,能够降低蓄意犯罪风险,也能提高问责性。已经对垒多日的AI大佬们,当然也没闲着。双方继续各执己见,强硬对线。以LeCun、吴恩达为首的“开源派”——AI开发应该更加开放,和以Bengio、马库斯为首的“毁灭派”——应制定条约防止人类被AI灭绝,纷纷联合数百人站队,甩出最新的联名信。战火持续升级中,丝毫没有冷却下来的意思。开源AI,危险吗?很应景的是,最近一项来自MIT、剑桥等机构的研究认为:开源LLM,的确危险!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ftp/arxiv/papers/2310/2310.18233.pdf具体来说,MIT举办了一场黑客马拉松,17名参赛者需要扮演生物恐怖分子,试图成功获得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样本。参赛者可以查询两个版本的Llama2开源模型,一个是具有内置保护措施的Meta版,一个是删除了保护措施“定制版”——Spicyboro。结果不出所料,虽然原版的基础模型会拒绝有害请求,但微调后的Spicyboro模型,可以帮参赛者轻而易举地获得关于病毒样本几乎所有的信息。即使没有任何病毒学知识的参赛者,只需不到三个小时,就能十分接近自己的目标,即使他们已经告诉模型,自己心怀不轨。那么,获得一个感染全世界十亿人、杀死了5000万人的病毒,代价是多大呢?答案是——220美元。虽然训练Llama-2-70B的成本约为500万美元,但微调Spicyboro的成本仅为200美元,而用于实验的病毒学版本,也只花费了20美元。在实验中,LLM能够总结科学论文,建议在线搜索的搜索词,描述如何构建自己的实验室设备,甚至估算了建造车库实验室的预算。也就是说,像Llama2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很容易让人们获得复杂的公开信息,迅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论文认为,如果任由事情发展下去,后果或许会很可怕:即使未来的大语言模型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也很容易通过公开模型权重来被改变,用于传播危险知识。最后,研究人员一致呼吁:必须采取法律行动,来限制模型权重被公开。马库斯转发了这项研究,惊呼道:“天啊,这可不好”,然后@了LeCun。“毁灭派”Bengio、Tegmark、马库斯就在今天,AI巨佬Bengio牵头签署了一封联名信,呼吁针对人工智能制定一项国际性的条约,从而应对其潜在的灾难性风险,确保能够得到安全、负责任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地址:https://aitreaty.org/目前,已有300多人签署,其中还可以看到马库斯、MaxTegmark等知名专家的身影。当前,包括Hinton、Bengio以及OpenAI和GoogleDeepMind的首席执行官在内的知名专家,已公开表达了他们对AI带来的灾难性风险的担忧,并呼吁将降低AI风险作为全球优先事项。信中提到的一个关键数据是,“半数AI研究人员估计,AI可能导致人类灭绝,或人类潜力受到类似灾难性限制的可能性超过10%”。这些人一致认为,国际人工智能条约的核心目标,应该是防止AI系统的能力“无节制”地升级,同时维护其利益。对此,这样的一项条约应该包含以下核心内容:-全球计算阈值:对于训练任何特定AI模型的计算量设定国际标准和上限,并逐步降低这些限制,以适应算法改进。-AI安全联合实验室:一个类似CERN的实验室,汇集资源和专业知识来研究AI安全,作为安全开发AI的合作平台。-安全API:只提供功能受控、安全的AI接口,减少对危险AI发展竞赛的激励。-合规委员会:一个负责监督条约遵守情况的国际委员会。另外,信中强调了,国际AI条约的成功关键是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与合作,并且要立即行动,以减少风险并确保AI惠及所有人。“开源派”LeCun、吴恩达与此同时,站队开源的大佬们,也签署了一份呼吁人工智能开发更加开放的联名信。地址:https://open.mozilla.org/letter/目前,YannLeCun、吴恩达等150多名AI专家都签下了名字。LeCun表示,“开放、透明和广泛的访问使软件平台更加安全可靠。我签署了这封来自Mozilla基金会的公开信,信中提出了开放人工智能平台和系统的理由。”信中指出,开源模型的确存在被恶意使用,或者不当部署的风险。但是,专利的闭源技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增加公众获取和审查能提高技术的安全性。而认为只有严格控制基础AI模型才能保护社会的想法,是误导性的。另外,匆忙推出错误的监管会导致权力集中,这反过来会损害竞争和创新。开放的AI模型可以促进公开辩论,改善政策制定。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安全、责任和可问责,那么公开和透明是必不可少的。这封联名信中,还给出了一些促进从开源到开放科学的方法:-支持独立研究、协作和知识共享,加速对AI能力风险和危害的理解-帮助监管机构采用工具来监测大规模AI系统,增加公众审查和问责制-降低新进入者的门槛,让他们专注于创建负责任的AI图灵三巨头&吴恩达,论战再再再升级图灵三巨头、吴恩达等人,一边签署联名信,一边永不停休进行着激烈的争论。继昨天Hinton主动出站抨击吴恩达、LeCun之后,今天又开始了新的回合。我怀疑吴恩达和YannLeCun忽略了大公司希望制定法规的主要原因。几年前,一家自动驾驶公司的创始人告诉我,他喜欢安全法规,因为如果你满足了法规,就能减少事故的法律责任。Hinton这句话又在暗示着,在AI监管问题上,科技公司支持可能并不是为了社会,而是自身利益的考量。这么说来,Hinton本人是赞成监管的,但是有明明知道公司们的虎狼之心,让人不禁怀疑他的立场。而LeCun回应道,对外进行产品部署的规范化是可以的,尤其是对于驾驶辅助等生命攸关的应用,这是必要的。“我们反对的是规范人工智能的研发,特别是对计算量的任意限制”。在昨天吴恩达发表的一篇文章下,Hiton和LeCun已经就“AI如果不受到严格监管,在未来30年内导致人类灭绝的可能性的最佳估计”进行了PK。对此,吴恩达做出回应:人类在30年内灭绝的风险极低。若要说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还主要来自全球热核战争、大流行病或(不太可能)小行星撞击等大规模的灾难。从很长的时间尺度内(数百年)来讲,低出生率/人口崩溃导致人类长期缓慢衰退也是可能的。与这些风险相比,恶意的AGI杀死80亿人的想法似乎不那么明显,也更加遥远。人类智力和AI的结合能够帮我们更好地解决许多问题,包括上述存在的问题。所以我相信人工智能将降低人类的综合灭绝的风险。如果我们想让人类在未来1000年里生存和发展,与其用繁琐的规定来减缓AI的发展,我宁愿让它发展得更快。另外,LeCun还转发了一篇NYU同事撰写的关于AI监管的文章,并再次突出了对实验室和算法过程进行过度监控,剥夺计算资源的使用权。全球AI安全峰会:28国签署宣言而在刚刚结束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包括英国、美国和欧盟在内的28个与会国代表,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布莱切利宣言”,警告了最先进的“前沿”人工智能系统所带来的危险。接下来,...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39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395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