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复活摩尔定律英特尔决定用玻璃来连接芯片#抽屉IT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为了复活摩尔定律 英特尔决定用玻璃来连接芯片

为了复活摩尔定律英特尔决定用玻璃来连接芯片理由呢,不是玻璃更便宜,也不是更好看,而是他们发现用玻璃做基板的芯片,比有机材料的性能好多了。更直观一点,用玻璃做芯片基板,有这么两个好处:一个是提高芯片中信号传输的效率,另一个是明显提高芯片的密度,进而拉动更好的性能。这在大模型野蛮生长、算力紧缺的现在,算是重磅利好的消息了。英特尔官方还放出豪言,说在在2030 年之前,它们一个封装上的晶体管就能扩展到1万亿个。世超翻出摩尔定律的曲线图,目前一个封装的晶体管极限也就1340 亿个,来自苹果的M2Ultra芯片,1万亿个的数据和它相比,直接将近10 倍。再到曲线图上对一下,还挺符合摩尔定律的。。。看到这里,我猜各位差友心里可能犯这样的嘀咕,玻璃也不是啥罕见的材料,它真有这么大能耐?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芯片基板的基础知识。芯片基板,是进行最后一步封装的主角,用来固定上一步从晶圆切好的晶片(Die),基板上固定的晶片越多,整个芯片的晶体管数量自然也就越多。打个比方,整个封装好的芯片相当于是一个城市,如果说基板上晶片是摩天大楼的话,那基板就相当于是串联起这些大楼的公共交通,晶体管就是生活在大楼里的人。要让晶体管也就是整个城市的人更多,就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在现有的公共交通资源下做好城市规划,对应到芯片封装中就是提高工艺。另外一个就是盖更多更高的楼,前提是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得全面升级,对应下来就是改变基板的材料。当然在芯片封装发展的过程中,这两个方法是交替来着的。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起步到现在,芯片基板材料已经经历了两次迭代,最开始的芯片基板靠引线框架来固定晶片。英特尔 4004 芯片英特尔 4004 芯片基板到了二十世纪90 年代,因为有更好的密封性和良好的导热性,陶瓷基板逐渐取代了之前的金属引线框架,在然后在 00 年代,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有机材料基板出现了。和陶瓷基板相比,有机材料基板不用烧结,加工难度小,还有利于高速信号的传输。所以到目前为止,有机材料基板都被视作是芯片领域的排头兵。但有机材料身上也有缺点,就是它和晶片两个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别太大了。温度低还好,但只要温度稍微过高一点,一个变形程度很大,另外一个很小,晶片和基板之间的连接就会断开。芯片这不就被烧坏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机基板的尺寸一般都不会太大。尺寸小,但想要上面的晶体管变多,就只有在工艺上下功夫了,为此,业内的厂商也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从原来专注于平面封装到之后开始搞叠叠乐,也就是堆叠式封装。而在堆叠式封装领域,现在也是卷出了天际,经历了多次迭代,已经来到了最先进的硅通孔技术(TSV),就是让硅芯片堆起来,然后穿孔连通。不过现在,无论封装技术再怎么精进再怎么牛,它们面对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都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就拿TSV技术来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它能让晶体管数量成倍增长,但同时它的技术要求也更高,更不用说成本了。并且,下一代封装技术的要求是:封装尺寸要超过120mm*120mm。上面已经说到,由于有机基板是类似合成树脂的材料组成的,受热容易弯曲。而现在芯片的封装设计都要求晶片个挨个地凑在一起,发热肯定是避免不了的,想要搞更大的封装尺寸用有机材料肯定没戏。这下刀就已经架在了有机基板的头上,反正这命是迟早得革。怎么革,靠谁革?我们在开头就已经给出了答案——玻璃。这里的玻璃并不是说要用纯玻璃做基板,而是把之前之前基板中类似合成树脂的材料替换成玻璃,金属的封边依旧还在,类似下图这种。玻璃当然也不是我们日常用的那种玻璃,而是会通过调整,造出一种和硅的性质接近的玻璃。相较于之前的有机材料,这次替换的玻璃主要看中的是它的三个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电气性能。首先是机械性能,玻璃基板在机械强度这块是吊打有机基板。玻璃在充当基板材料时,会在上面开孔,保证信号的传输。因为玻璃材料超级平整,要光刻或者封装也更容易,所以同样的面积下,在它上面开的孔的数量要比在有机材料上多得多。就相当于是,在玻璃材料上建的公共交通会比在有机材料上建得更密集、线路也会更加多。据英特尔的说法,玻璃芯通孔之间的间隔能够小于100 微米,这直接能让晶片之间的互连密度提升10 倍。互连密度提升了,相同面积下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也就更多了。再来是热稳定性,玻璃基板不容易因为温度高而产生翘边或者变形的问题。万一有个特殊情况,玻璃中也含有二氧化硅,和硅的性质接近,它们的热膨胀系数也差不多,就算温度过高,也是基板上的芯片和基板以一样的膨胀速度一起变形。最后就是玻璃芯独特的电气性能,说更准确一点其实是开孔之后的玻璃的电气性能,它的电介质损耗会更低,允许更加清晰的信号和电力传输。这样一来,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就会降低,芯片整体的效率也就自然而然被提上去了。而这些性能综合下来,在最后芯片上的体现就是,用玻璃芯基板封装的话,可放置的芯片数量比其他芯片多50% 。不过还有个问题,既然相较于有机基板,玻璃基板的性能这么好,为什么不早点用玻璃基板呢?其实不是不想用,而是要替换一个材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前期摸索、中期研发、后期落地,这都是要砸钱、砸时间的。还拿英特尔来说,它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研发玻璃芯基板了,前前后后丢在里面的资金少说也有十亿美元。而现在的成果也就是组装好了一套测试工具,要实际量产玻璃芯基板,还得等到2026年往后。当然不止英特尔,整个行业内也有不少企业都在着手搞玻璃基板的研发,毕竟玻璃取代有机材料也算是业内的一个共识。就比如大半年前,日本的DNP也透露正在开发玻璃基板,以替换掉传统的树脂基材,并且他们还定下一个小目标:在2027年之前靠玻璃基板拿下50 亿日元的销售额。要说最早入局玻璃基板的,还得是SKC子公司Absolics,甚至在去年的时候,它就已经投资了6亿美元,打算在乔治亚州科文顿建厂了。按照他们的规划,不出意外今年年底,就有小批量的玻璃基板开始生产了。当然,在短时间内,芯片基板市场的主流还依旧会是有机材料,毕竟技术迭代完成商业化转身也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技术成本、良率等等都是厂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有机材料在芯片基板的舞台上,重要性会逐渐被玻璃取代。...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77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7717.htm

封面图片

英特尔继续推进摩尔定律:芯片背面供电,突破互连瓶颈

英特尔继续推进摩尔定律:芯片背面供电,突破互连瓶颈据澎湃新闻,12月9日,英特尔在IEDM2023(2023IEEE国际电子器件会议)上展示了使用背面电源触点将晶体管缩小到1纳米及以上范围的关键技术。英特尔表示将在2030年前实现在单个封装内集成1万亿个晶体管。英特尔表示,其将继续推进摩尔定律的研究进展,包括背面供电和直接背面触点(directbacksidecontacts)的3D堆叠CMOS晶体管,背面供电研发突破的扩展路径(如背面触点),并在同一块300毫米晶圆上(而非封装)中实现硅晶体管与氮化镓(GaN)晶体管的大规模单片3D集成。

封面图片

英特尔创始人、“摩尔定律”发明者戈登·摩尔去世,享年94岁

英特尔创始人、“摩尔定律”发明者戈登·摩尔去世,享年94岁摩尔于1968年与他人共同创立了英特尔,最终将“IntelInside”处理器应用于全球80%以上的个人电脑。摩尔在他1965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观察到,由于技术的进步,自集成电路被发明以来,微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年大约翻一番。他对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的预测被称为“摩尔定律”,后来每两年修正一次,有助于推动英特尔和竞争对手的芯片制造商积极瞄准其研发资源,以确保这一经验法则成为现实。在个人电脑革命20年前,在苹果推出iPhone超过40年前,摩尔在他的文章中写道:“集成电路将带来家用电脑——或者至少是连接到中央电脑的终端——汽车自动控制和个人便携式通信设备等方面的奇迹。”自摩尔撰写这篇文章以来,芯片以指数级的速度变得更高效、更便宜,帮助推动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大部分的技术进步,不仅让个人电脑出现,也让互联网和硅谷巨头如苹果、Facebook和谷歌公司崛起。摩尔在2005年左右接受采访时说:“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真是太好了。我很幸运能够在半导体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时进入这个行业。而且我有机会,从我们无法制造单个硅晶体管的时代,成长到将17亿个硅晶体管放在一个芯片上的时代!这是一次非凡的旅程。”尽管摩尔预测了个人电脑运动,但他告诉《福布斯》杂志,他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购买家用电脑。摩尔是美国旧金山人,195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和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工作,在那里遇到了未来的英特尔联合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作为“八叛徒”的一部分,他们于1957年离开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1968年,摩尔和诺伊斯离开仙童半导体公司创办了存储芯片公司,不久后被命名为英特尔(Intel),IntegratedElectronics(集成电子)的缩写。摩尔和诺伊斯的第一位雇员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另一位同事安迪·格罗夫(AndyGrove),他带领英特尔度过了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爆炸性增长时期。摩尔向《财富》杂志描述自己是一位“偶然的企业家”,他没有强烈的创业冲动,但他、诺伊斯和格罗夫建立了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诺伊斯拥有解决芯片工程问题的理论,而摩尔则卷起袖子,花费无数时间调整晶体管,完善诺伊斯广泛但有时定义不清的想法。格罗夫作为英特尔的运营和管理专家填补了这个组合的缺陷。摩尔的天赋也激励了为他工作的其他工程师,在他和诺伊斯的领导下,英特尔发明了微处理器,为个人电脑革命开辟了道路。直到1975年,摩尔一直担任英特尔执行总裁。从1979年到1987年,摩尔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直到1997年他一直担任董事长。2013年,《福布斯》杂志估计他的净资产为41亿美元。摩尔长期从事钓鱼活动,在世界各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2000年,他和妻子贝蒂创办了一个专注于环境事业的基金会。该基金会承担了保护亚马逊河流域和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鲑鱼溪流等项目,其资金来自摩尔捐赠的价值约50亿美元的英特尔股票。摩尔还向他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捐赠了数亿美元,以使其保持在技术和科学的前沿,并支持名为SETI的搜索外星智能项目。摩尔2002年从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手中获得了美国最高平民荣誉勋章。他和妻子育有两个孩子。...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10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1053.htm

封面图片

94岁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去世为“摩尔定律”提出者#抽屉IT

封面图片

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摩尔定律」发明者,戈登摩尔去世,1929-2023。

封面图片

摩尔定律到底死没死?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为何各执一词?

摩尔定律到底死没死?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为何各执一词?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黄金定律,摩尔定律一直指导着芯片开发。但是,随着芯片工艺的升级速度放缓,这一定律正受到质疑。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Moore)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说的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14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149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