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儒艮之后,我国两种长臂猿野外灭绝

白鲟、儒艮之后,我国两种长臂猿野外灭绝9月6日,在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发布。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的标准。野外灭绝是一种保护现状,当某物种或其亚种,其已知的个体仅存活于圈养的环境,或是其种群需经过野放后才能够回归其历史上存在的地点时,就会被分类至此保护现状。评估专家组组长、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介绍,科研人员对白掌长臂猿已知分布区及周边区适宜栖息地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未发现有生存的种群,亦未监听到期鸣叫声,至少有10年以上未有人在野外听到其鸣叫声。科研人员对北白颊长臂猿已知分布区及周边区适宜栖息地也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未发现有生存的种群,亦未监听到其鸣叫声,至少有15年以上未有人在野外听到其鸣叫声。(图:北白颊长臂猿雄性个体马晓锋摄)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再有两种长臂猿消失

中国再有两种长臂猿消失过去几十年中,在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标准。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中国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星期二(9月6日)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发布《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称,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符合野外灭绝标准。野外灭绝是一种保护现状,当某物种或其亚种,其已知的个体仅存活于圈养的环境,或是其种群需经过野放后才能够回归其历史上存在的地点时,就会被分类至此保护现状。评估专家组组长、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介绍,科研人员对白掌长臂猿已知分布区及周边区适宜栖息地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未发现有生存的种群,亦未监听到期鸣叫声,至少有10年以上未有人在野外听到其鸣叫声。科研人员对北白颊长臂猿已知分布区及周边区适宜栖息地也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未发现有生存的种群,亦未监听到其鸣叫声,至少有15年以上未有人在野外听到其鸣叫声。白掌长臂猿在过去三个世代(45年内),由于栖息地森林快速丧失、猎杀、宠物贸易等,种群数量减少50%以上。白掌长臂猿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半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在未受干扰的原始林树冠上层活动,亦见于次生林和选择性采伐林中。分布于云南的白掌长臂猿,栖息地海拔明显高于东南亚其他地区,海拔在1900米至2000米。其栖息地在史上受到很大破坏,上世纪50至60年代因毁林开荒而大面积被破坏,森林基本被粟米地等代替,现有森林多在70年代相继弃耕后逐渐恢复。北白颊长臂猿分布于云南西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西北部地区,在中国曾分布于澜沧江以东云南南部勐腊、江城、绿春三县的一些地区,有报道称上世纪50年代末,在勐腊县城甚至都可听到长臂猿鸣叫,但在70年代已无这种情形。李保国介绍,全世界灵长类动物正面临着严重的灭绝危机,超过60%的动物被列为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75%物种的种群数量日益下降。...发布:2022年9月7日5:00PM

封面图片

巨猿灭绝:科学家解开困扰考古人员已久的人类远亲的经历

巨猿灭绝:科学家解开困扰考古人员已久的人类远亲的经历中国南部森林中的一群黑熊的艺术印象。资料来源:Garcia/Joannes-Boyau(南十字星大学)由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这一地区的新证据毫无疑问地表明,地球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在距今29.5万年至21.5万年之间灭绝了,因为它们无法适应食物偏好和行为方式,而且很容易受到不断变化的气候的影响,这决定了它们的命运。古生物学家和共同作者、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颖奇教授说:"黑巨猿的故事是古生物学中的一个谜--当其他灵长类动物正在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的时候,这样一种强大的生物怎么会灭绝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VPP)的古生物学家和共同第一作者张颖奇教授说:"它消失的原因悬而未决,这已成为这门学科的圣杯。IVPP在这一地区挖掘黑巨猿的证据已经有10多年了,但由于没有可靠的年代测定和一致的环境分析,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其灭绝的原因"。揭示巨猿灭绝故事的确凿证据来自于一个大型项目,该项目从分布在中国南部广西省广大地区的22个洞穴遗址中收集证据。这项研究的基础是年代测定。共同第一作者、麦考瑞大学地质年代学家基拉-韦斯特韦(KiraWestaway)副教授说:"提出一个物种灭绝的明确原因是一项重大壮举,但确定一个物种从化石记录中消失的确切时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环境重建和行为评估的目标时间框架。"在坚硬的胶结洞穴沉积物中挖掘,其中有大量化石和黑巨猿的证据。资料来源:KiraWestaway(麦考瑞大学)六所澳大利亚大学为该项目做出了贡献。麦考瑞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卧龙岗大学和昆士兰大学使用多种技术对样本进行了测年。南十字星大学还绘制了黑巨猿牙齿地图,以提取有关猿类行为的信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和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University)分别研究了洞穴中的花粉和含化石的沉积物,以重建黑猿从繁衍到消失的环境。对洞穴沉积物和化石采用了六种不同的测年技术,得出了157个放射性年龄。这些技术与八种环境和行为证据相结合,应用于11个含有黑腹蛤证据的洞穴,以及11个年龄相近但没有发现黑巨猿证据的洞穴。许多洞穴的位置,包括两个黑巨猿出没的洞穴。资料来源:YingqiZhang(中科院IVPP)发光测年法是主要的测年技术,它测量的是包裹着黑巨猿化石的埋藏沉积物中的光敏信号,并辅以对其牙齿本身的铀系列(US)和电子自旋共振(US-ESR)测年法。南十字星大学地质年代学家RenaudJoannes-Boyau副教授说:"通过对化石遗骸进行直接测定,我们确认了它们的年龄与发现它们的沉积物中的发光序列一致,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可靠的黑巨猿灭绝年表。"通过详细的花粉分析、动物群重建、牙齿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洞穴沉积物的微观详细分析,研究小组确定了巨猿灭绝前的环境条件。然后,研究小组利用猿类牙齿的微量元素和牙齿微磨损纹理分析(DMTA),模拟了种群在繁盛时期与灭绝时期的行为对比。黑巨猿栖息洞穴高出谷底150米,每天都需要攀爬才能进行发掘。资料来源:KiraWestaway(麦考瑞大学)Joannes-Boyau副教授说:"牙齿提供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物种行为洞察力,显示了压力、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和重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黑巨猿灭绝于距今29.5万年至21.5万年之间,比之前的推测要早得多。在此之前,它们在丰富多样的森林中繁衍生息。到距今70万至60万年前,由于四季变化加剧,环境变得更加多变,导致森林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猩猩-黑巨猿的近亲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体型、行为和栖息地偏好。相比之下,当黑巨猿的偏好得不到满足时,它就会依赖营养价值较低的后备食物来源,从而减少了食物的多样性。张教授说:"与猩猩等适应能力更强的动物相比,黑猩猩显得难以适应,这最终导致了它的消亡。"随着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威胁迫在眉睫,我们迫切需要了解物种灭绝的原因。探索过去未解决的灭绝问题的原因,为我们了解灵长类动物的恢复能力以及其他大型动物在过去和未来的命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1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143.htm

封面图片

认识一下这头给自己拍了400张自拍照的黑熊

认识一下这头给自己拍了400张自拍照的黑熊在OSMP的46000英亩的土地系统上分布着九个摄像头。其目的是让摄像机揭示动物如何使用土地,以便该部门能够建议保护敏感栖息地的措施。摄像机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派人在这些地区踩点的必要性。当小动物走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拍下照片,还可以拍摄10-30秒的视频。野生动物照片实际上已经成为研究人员的数据宝库。许多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数据不足",该联盟列出了受威胁和濒危物种。在野外监测一个物种并评估其灭绝的风险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这些资源在保护领域往往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正在努力利用野生动物摄像机和机器学习来填补其中的一些数据空白,以获得更好的种群计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13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1301.htm

封面图片

低温冷冻 - 设想中拯救物种免于灭绝的全新解决方案

低温冷冻-设想中拯救物种免于灭绝的全新解决方案研究人员强调了低温库在保护全球日益减少的动物种群方面的巨大潜力,低温库可以在超低温下储存动物的各种遗传物质。这项研究得到了多家全球保护机构的支持,研究人员建议,今后应优先对物种进行采样,并建立一个全球低温库数据库,以促进合作保护工作,并有可能将受威胁物种重新引入其自然栖息地。最近发表在《动物园生物学》(ZooBiology)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强调了冷冻库或活细胞库在应对全球保护挑战方面的深远前景。这些活细胞库在超低温下保存动物的遗传物质,如DNA、胚胎、精液和活体组织。这些细胞经培养后可用于各种用途,包括遗传分析、辅助生殖技术、确保动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甚至有可能将物种重新引入其自然栖息地。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圣地亚哥野生动物联盟(SDZWA)冰冻动物园的内容,该动物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活体基因样本库,研究人员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一个框架,用于确定未来采样物种的优先顺序。研究人员还利用世界上最大的物种知识数据库--Species360动物学信息管理系统(ZIMS)--中的汇总数据来确定未来基因样本采集的机会。研究结果表明,SDZWA冷冻动物园目前储存了965种不同的物种,其中包括5%的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而进一步从动物园和水族馆采集样本可将这一比例大幅提高到16.6%,从而获得另外707种濒危物种。此外,SDZWA冷冻动物园中已经保存了50%目前被列为野外灭绝物种的基因样本,但从动物园采样可以将这一数字提高到91%,从而有可能为这些濒临灭绝的物种提供重要的生命线。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都柏林动物园和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自然科学学院的安德鲁-穆尼(AndrewMooney)博士强调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说:"这项研究不仅凸显了都柏林动物园和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在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方面所做的努力,而且也为都柏林动物园和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自然科学学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项研究不仅彰显了圣地亚哥动物园野生动物联盟迄今为止所做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还体现了全球动物园和水族馆界在进一步推动全球低温银行计划和保护优先事项方面的集体潜力。随着全球野生动物数量的不断减少,现在是收集和保存濒危物种基因样本的最关键时刻。冷冻样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保护机会,但是,我们必须齐心协力,现在就收集样本,以免为时已晚"。"三一学院自然科学系动物学教授伊冯娜-巴克利(YvonneBuckley)说:"我们正处于生物多样性灭绝的危机之中,在未来几十年中,可能有超过一百万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虽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物种在野外减少,但低温保存提供了一种手段来保护关键的遗传多样性,并将其重新引入种群,以提高它们的适应性和复原力。"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物种360保护科学联盟的约翰娜-斯塔克(JohannaStaerk)说:"这项研究强调了低温保存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动物园和水族馆在保护方面的作用。鉴于从野生物种中获取基因样本的难度很大,动物园和水族馆提供了理想的资源来收集基因样本,以确保物种未来的生存"。圣地亚哥动物园野生动物联盟保护遗传学克莱伯格捐赠主任奥利弗-莱德(OliverA.Ryder)说:"冷冻动物园四十多年来对有活力细胞的冷冻保存为基于基因组学的生物多样性发现提供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资源,并展示了基于细胞的基因拯救的可能性。全球各国亟需扩大努力,建立分布式生物库网络,以公平的方式提供基于细胞的遗传资源,并为子孙后代提供保护选择。"圣地亚哥动物园野生动物联盟冰冻动物园馆长、该研究的共同作者马里斯-霍克(MarlysHouck)说:"库尔特-贝尼斯克博士于1975年创建了冰冻动物园,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样本加入其中。由于他的远见卓识,我们拥有了几十年前储存的物种和个体的细胞系,其中一些还没有繁殖过。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在目前的种群中没有体现,但可以通过冰冻动物园中的样本进行未来的遗传拯救。"除了建议哪些物种需要优先进行基因采样的框架外,研究报告的作者还鼓励建立一个全球冷冻样本库数据库,以促进在保护基因多样性方面的合作。这项研究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规划专家组(CPSG)2016年会议期间举行的一次研讨会的成果,由物种360保护科学联盟与冰冻动物园的奥利弗-莱德(OliverRyder)合作举办。低温基因银行在拯救物种免于灭绝中的作用冷冻库在保护方面的强大作用体现在拯救现已功能性灭绝的北方白犀牛的努力中。由于仅有两头雌性白犀牛存活,科学家们正在利用来自冰冻动物园的样本,通过辅助繁殖技术拯救这一亚种,以免其永远消失。虽然北方白犀牛的例子是拯救该亚种的最后尝试,但研究报告的作者强调,积极主动地确定物种的优先次序并建立全球冷冻数据库以确保能更快地采取保护行动非常重要。低温保存可能是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如北方白犀牛和虎鲸)的唯一救命稻草,因为这些物种可以获得活细胞培养物。遗憾的是,最近灭绝的长江江豚和圣诞岛琵琶蜥将永远无法实现这些可能性,因为它们没有活体生物样本。不过,大多数物种仍有采样机会。考虑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中,有71%的物种因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濒临灭绝,现在储存基因样本有助于将来保护这些物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316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3167.htm

封面图片

两种凤仙花如何欺骗了科学家数十年?

两种凤仙花如何欺骗了科学家数十年?I.namchabarwensis(左)和I.arguta(右)的典型花,正面(A),侧面(C和D),以及剖面(B)。I.namchabarwensis的图片来自德国苏黎世植物园的栽培植物,由RenéStalder拍摄。I.arguta的图片是由StefanAbrahamczyk在波恩植物园的栽培植物上拍摄的。资料来源:RenéStalder和StefanAbrahamczyk这两种植物都有各种颜色的喇叭形花朵装饰,它们的相似性使许多科学家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但是这次,专家们错了。在最近发表在《北欧植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西安交通大学(XJTLU)和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两种植物之间的一些重要差异,这些差异将它们的分类拆开,并确认它们是独立的物种。该研究的通讯作者BastianSteudel博士说:"我们正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物种的大规模灭绝,因此认识每个物种和它们的分布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物种的植物可以有许多不同颜色的花朵;只要想想普通雏菊的粉色和白色就知道了。因此,要区分具有类似形状和栖息地的物种,如I.namchabarwensis和I.arguta,可能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证明它们是由不同的昆虫授粉的,而且比以前认为的有更多的差异。""我们的发现是物种识别和分布难题中的一小块,但是像I.namchabarwensis这样只在狭窄的栖息地发现的植物,对于保护计划来说往往特别有趣。"由于其分类的不确定性,该研究报告称,I.namchabarwensis被现有的文献所忽视,包括所有在中国发现的已知植物物种的标准汇编《中国植物志》。Impatiensnamchabarwensis于2003年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一次考察中被发现,并在2005年被描述为一个新种。它很快就在西方国家流传开来,成为收集新物种的园艺家们的新奇之物,特别是由于它的颜色很吸引人。由于发现它的山谷也是广泛的物种I.arguta的栖息地,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两种植物是一个物种。Steudel博士解释说:"每年都有新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被发现。有时这些新物种及其建议的名称不被其他研究人员接受。他们认为该生物体属于一个已经知道的物种,并认为新的名称只是一种替代,这个过程被称为同义词化。同义词化非常重要;否则,每个人都会用不同的名字来认识这个物种,专家之间的交流就会非常困难。"尽管同义词化很有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植物确实是不同的物种,因此赢得了获得新名称的权利。大理凤仙花(I.namchabarwensis)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研究人员观察到,I.namchabarwensis由鹰蛾授粉,往往能活2到3年,而I.arguta则喜欢大黄蜂为它服务,能活8年。他们认为授粉者的差异是由于植物的下部花瓣朝向略有不同;I.arguta用水平的花瓣为其花客创造了一个平台,而I.namchabarwensis的叶子则朝下。Steudel博士解释了识别这些差异的影响:"如果像I.namchabarwensis这样一个美丽的物种只能在收藏品中生存,而在自然界中灭绝,那将是一个真正的遗憾。但如果因为分类错误,所有关于该植物物种的知识也灭绝了,那就更糟糕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28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2835.htm

封面图片

"青蛙桑拿浴":保护濒临灭绝的青蛙免受致命真菌的侵袭

"青蛙桑拿浴":保护濒临灭绝的青蛙免受致命真菌的侵袭麦考瑞大学(MacquarieUniversity)和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ofMelbourne)的一项研究发现,加热庇护所可以帮助青蛙有效防治壶菌病。这种让青蛙"烤掉"感染病菌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增强对未来感染病菌的抵抗力,从而为濒危两栖动物提供一种可行的保护策略。麦考瑞大学(Macquarie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加热方法,可以帮助濒危青蛙抵御影响多个物种的大流行病的破坏性影响。该团队与墨尔本大学合作,重点防治壶菌病,这种真菌病已导致澳大利亚至少六种两栖动物灭绝,并对全球数十种两栖动物构成威胁。人工热点庇护所中的绿色和金色钟蛙。图片来源:AnthonyWaddle今天(6月26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一发现,为像绿纹树蛙这样迅速减少的种群提供了一条潜在的生命线。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麦考瑞大学应用生物科学学院施密特科学研究员安东尼-瓦德尔(AnthonyWaddle)博士说,很少有干预措施能解决致病壶菌(Batrachochytriumdendrobatidis或Bd)在国际上传播所造成的影响。"自壶菌被确定为两栖动物种群全球崩溃的主要原因以来的25年里,我们的研究成果首次提供了一种简单、廉价和广泛适用的策略来缓冲青蛙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Waddle博士说。AnthonyWaddle博士与青蛙。麦考瑞大学壶菌一旦传播到新的环境中,通常就会永久定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的破坏比任何其他有记录的疾病或入侵物种都要严重。在全球受壶菌感染的物种中,有90种已经灭绝或被认为在野外灭绝。另有124个物种的数量减少了90%以上。该研究的资深作者、麦考瑞大学自然科学学院的里克-希恩(RickShine)教授说,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简单的干预措施,可以很容易地扩大规模,从而有可能帮助减少致命的糜齿大流行的影响。Shine教授说:"壶菌病不会消失,但我们的行为生态学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濒危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与壶菌共存。"研究小组发现,用砖块和聚氯乙烯温室等现成材料搭建的人工"热点"庇护所,可以让青蛙迅速"烘烤"掉感染的壶菌。当青蛙转移到热点庇护所时,壶菌感染明显减少。整个过程就像是给青蛙做了一次小型医疗水疗。在这些简单的小热点中,青蛙可以将身体加热到能消灭感染的温度。研究还表明,蛙类在感染糜烂丝虫后如果存活下来,就会产生一种获得性免疫,使它们对未来的感染有更强的抵抗力。瓦德尔博士说:"降低死亡率,提高两栖动物对糜烂病的免疫力,是保护两栖动物免受这种疾病侵害的关键。这些简单的"热点"庇护所很容易复制,而且在社区的参与下,这种策略很容易扩大规模。"墨尔本大学野生动物生物科学系教授研究员李-斯凯拉特教授说:"这项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推广到受糜烂丝虫病威胁的其他濒危蛙类物种,并证明了跨学科和跨机构合作在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中的价值。"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61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619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