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有两种长臂猿消失

中国再有两种长臂猿消失过去几十年中,在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标准。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中国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星期二(9月6日)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发布《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称,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符合野外灭绝标准。野外灭绝是一种保护现状,当某物种或其亚种,其已知的个体仅存活于圈养的环境,或是其种群需经过野放后才能够回归其历史上存在的地点时,就会被分类至此保护现状。评估专家组组长、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介绍,科研人员对白掌长臂猿已知分布区及周边区适宜栖息地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未发现有生存的种群,亦未监听到期鸣叫声,至少有10年以上未有人在野外听到其鸣叫声。科研人员对北白颊长臂猿已知分布区及周边区适宜栖息地也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未发现有生存的种群,亦未监听到其鸣叫声,至少有15年以上未有人在野外听到其鸣叫声。白掌长臂猿在过去三个世代(45年内),由于栖息地森林快速丧失、猎杀、宠物贸易等,种群数量减少50%以上。白掌长臂猿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半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在未受干扰的原始林树冠上层活动,亦见于次生林和选择性采伐林中。分布于云南的白掌长臂猿,栖息地海拔明显高于东南亚其他地区,海拔在1900米至2000米。其栖息地在史上受到很大破坏,上世纪50至60年代因毁林开荒而大面积被破坏,森林基本被粟米地等代替,现有森林多在70年代相继弃耕后逐渐恢复。北白颊长臂猿分布于云南西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西北部地区,在中国曾分布于澜沧江以东云南南部勐腊、江城、绿春三县的一些地区,有报道称上世纪50年代末,在勐腊县城甚至都可听到长臂猿鸣叫,但在70年代已无这种情形。李保国介绍,全世界灵长类动物正面临着严重的灭绝危机,超过60%的动物被列为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75%物种的种群数量日益下降。...发布:2022年9月7日5:00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白鲟、儒艮之后,我国两种长臂猿野外灭绝

白鲟、儒艮之后,我国两种长臂猿野外灭绝9月6日,在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发布。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的标准。野外灭绝是一种保护现状,当某物种或其亚种,其已知的个体仅存活于圈养的环境,或是其种群需经过野放后才能够回归其历史上存在的地点时,就会被分类至此保护现状。评估专家组组长、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介绍,科研人员对白掌长臂猿已知分布区及周边区适宜栖息地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未发现有生存的种群,亦未监听到期鸣叫声,至少有10年以上未有人在野外听到其鸣叫声。科研人员对北白颊长臂猿已知分布区及周边区适宜栖息地也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未发现有生存的种群,亦未监听到其鸣叫声,至少有15年以上未有人在野外听到其鸣叫声。(图:北白颊长臂猿雄性个体马晓锋摄)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日本独居长臂猿生娃动物园排查其情史:与“邻居”通过9毫米小孔交配

日本独居长臂猿生娃动物园排查其情史:与“邻居”通过9毫米小孔交配生产令她的饲养员大为震惊,因为多年来Momo一直是独居,被关在铁笼里,铁笼外还围着一组坚固的栏杆和锯齿状的铁丝网,不可能有其他长臂猿进入笼内与之交配。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人员终于通过DNA测试,确认该长臂猿诞下孩子的父亲是一只黑掌长臂猿,今年34岁。长臂猿Momo怀孕前,黑掌长臂猿曾住在相邻的围栏里,当时,两个笼子之间有一块钢板,但钢板中有一个小孔,直径约为9毫米,动物园认为,两只长臂猿是通过这个小孔进行交配的。要知道这只是直径9毫米的小孔,正常状态下根本不可能实施交配行为,但结果确实如此,因此该事件也刷新了动物园的认知,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事件,他们已经更换了带孔的铁板。网友神评:不如孩子就叫孔里奇娃吧;我只能说,强者从来不抱怨大环境。...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37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3797.htm

封面图片

最古老的长臂猿化石在中国西南部被发现

最古老的长臂猿化石在中国西南部被发现纽约大学人类学教授、论文作者之一TerryHarrison解释说:"长臂猿的化石遗迹非常罕见,大多数标本是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洞穴遗址中发现的孤立的牙齿和零散的颚骨,其年代不超过200万年前。这个新发现将猿类的化石记录延伸到了700万到800万年前,更具体地说,增强了我们对这一类家族进化的理解。"该化石发现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元谋地区,是一种叫做元谋小猿的小型猿类。该研究的分析集中在元谋猿的牙齿和头颅标本上,其中包括一头幼猿的上颚,该幼猿在死亡时还不到两岁。位于云南的发掘现场,这是发现元谋小猿遗骸的地点之一。资料来源:纽约大学人类学系的特里-哈里森以臼齿的大小为指导,元谋猿的体型估计与现代长臂猿接近,体重大约为6公斤,或者大约13磅。纽约大学人类起源研究中心的Harrison观察到:"Yuanmoupithecus的牙齿和下脸与现代长臂猿非常相似,但在一些特征上,这个化石物种更加原始。"研究人员在一次实地调查中发现了这一幼体的上颚,通过与保存在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现代长臂猿头骨进行比较,他能够确定它是相似物种。2018年,Harrison和其他同事研究过去30年收集的标本,这些标本存放在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元谋人博物馆。Harrison指出:"元谋人的遗体极为罕见,但通过勤奋工作,已经有可能恢复足够的标本,以确定元谋猿人化石确实是活体长臂猿的近亲。"《人类进化杂志》的研究还发现,根据来自印度的一块孤立的臼齿化石被宣称为较早的猿物种Kapiramnagarensis,但它却是更原始的灵长类动物群体的成员,与现代猿类没有密切关系。"遗传学研究表明,长臂猿在大约1700万到2200万年前从导致类人猿和人类的血统中分化出来,因此化石记录中仍有1000万年的空白需要填补随着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地方有希望的化石地点的继续探索,希望更多的发现将有助于填补这一物种进化史上的这些关键空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16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1635.htm

封面图片

卫星技术正在帮助加强老虎的栖息地生态保护工作

卫星技术正在帮助加强老虎的栖息地生态保护工作截至2020年1月老虎栖息地的现状(棕褐色)。橙色区域为适合老虎栖息的区域。绿色区域为"空林",已知最近没有老虎栖息,但由于这些区域过去适合老虎栖息,而且面积仍足以支持老虎种群,因此有可能成为老虎恢复栖息地。其余颜色表示栖息地可能适合但老虎居住地未知的区域(棕色),以及栖息地过于破碎无法支持老虎的区域(黑色)。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宇航局总部生态保护项目经理基思-加迪斯(KeithGaddis)说:"卫星每天到每周都会对地球表面的广大区域进行观测。这有助于科学家们监测那些从地面勘测既具有后勤挑战性又耗费时间的栖息地--这对于像老虎这样在大片领地上漫游的动物来说至关重要"。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老虎失去了至少93%的历史分布区,而这些分布区曾经横跨欧亚大陆。如今,大型猫科动物仅生活在10个国家,其中大部分在亚洲。科学家估计,野生老虎仅剩下大约3700至5500只,尽管这比2010年估计的最低数量3200只有所增加。在最近的一项分析中,研究人员回顾了2001年至2020年期间500多项包含老虎及其栖息地数据的研究。研究小组发现,在过去二十年中,已知的大型猫科动物栖息地面积减少了11%,从2001年的约102.5万平方公里(39.6万平方英里)减少到2020年的约91.2万平方公里(35.2万平方英里)。东南亚国家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大型猫科动物从三个国家消失了:研究人员报告说,柬埔寨、越南和老挝的大型猫科动物消失了。这些国家的栖息地也在减少,不过研究小组表示,目前还不清楚老虎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否仅仅是栖息地的丧失。这些动物也可能被非法猎杀,或随着食物来源的消失而减少。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如泰国,也出现了老虎栖息地减少的情况。但在泰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和一个名为西部森林群的大型保护区,该国的老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项研究发表在2023年12月的《保护科学前沿》(FrontiersinConservationScience)杂志上。在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的领导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生态保护计划的资助下,该团队开发了一个工具,利用Google地球引擎和NASA地球观测数据来监测老虎栖息地的变化。其目标是利用VIIRS和MODIS传感器以及Landsat卫星上的数据,近实时地帮助保护工作。本页顶部的地图显示了截至2020年1月老虎栖息地在其本土分布区(棕褐色)的状况。橙色区域表示已知有老虎栖息的适宜栖息地区域。研究小组认为,这些区域需要保护和扩大,包括猎物种群。绿色区域是"空旷森林",据了解最近没有老虎生活在这里,但由于这些区域过去适合老虎栖息,而且面积仍然足够大,可以支持老虎种群,因此是老虎恢复的潜在区域。其余颜色表示栖息地可能适合但老虎居住地未知的区域(棕色),以及栖息地过于破碎无法养活老虎的区域(黑色)。请注意大片潜在的老虎恢复栖息地(绿色)。科学家们报告说,如果老虎能够通过自然散布或主动放归的方式到达这些地区,并假定它们有足够的食物在那里生存,那么"老虎的栖息地将增加50%"。"不久前,人们还认为老虎将在野外灭绝。但世界上老虎的生存空间比老虎专家们想象的要大得多,"领衔作者埃里克-桑德森说,他曾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高级保护生态学家,现任纽约植物园城市保护部副总裁。"我们之所以能够弄清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汇集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所有数据,并将其与实地信息进行了整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的图片,由WanmeiLiang使用Sanderson,E.等人(2023)提供的数据拍摄。照片由ANOWCS和锡霍特-阿林生物圈保护区提供。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045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0450.htm

封面图片

两种凤仙花如何欺骗了科学家数十年?

两种凤仙花如何欺骗了科学家数十年?I.namchabarwensis(左)和I.arguta(右)的典型花,正面(A),侧面(C和D),以及剖面(B)。I.namchabarwensis的图片来自德国苏黎世植物园的栽培植物,由RenéStalder拍摄。I.arguta的图片是由StefanAbrahamczyk在波恩植物园的栽培植物上拍摄的。资料来源:RenéStalder和StefanAbrahamczyk这两种植物都有各种颜色的喇叭形花朵装饰,它们的相似性使许多科学家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但是这次,专家们错了。在最近发表在《北欧植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西安交通大学(XJTLU)和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两种植物之间的一些重要差异,这些差异将它们的分类拆开,并确认它们是独立的物种。该研究的通讯作者BastianSteudel博士说:"我们正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物种的大规模灭绝,因此认识每个物种和它们的分布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物种的植物可以有许多不同颜色的花朵;只要想想普通雏菊的粉色和白色就知道了。因此,要区分具有类似形状和栖息地的物种,如I.namchabarwensis和I.arguta,可能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证明它们是由不同的昆虫授粉的,而且比以前认为的有更多的差异。""我们的发现是物种识别和分布难题中的一小块,但是像I.namchabarwensis这样只在狭窄的栖息地发现的植物,对于保护计划来说往往特别有趣。"由于其分类的不确定性,该研究报告称,I.namchabarwensis被现有的文献所忽视,包括所有在中国发现的已知植物物种的标准汇编《中国植物志》。Impatiensnamchabarwensis于2003年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一次考察中被发现,并在2005年被描述为一个新种。它很快就在西方国家流传开来,成为收集新物种的园艺家们的新奇之物,特别是由于它的颜色很吸引人。由于发现它的山谷也是广泛的物种I.arguta的栖息地,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两种植物是一个物种。Steudel博士解释说:"每年都有新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被发现。有时这些新物种及其建议的名称不被其他研究人员接受。他们认为该生物体属于一个已经知道的物种,并认为新的名称只是一种替代,这个过程被称为同义词化。同义词化非常重要;否则,每个人都会用不同的名字来认识这个物种,专家之间的交流就会非常困难。"尽管同义词化很有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植物确实是不同的物种,因此赢得了获得新名称的权利。大理凤仙花(I.namchabarwensis)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研究人员观察到,I.namchabarwensis由鹰蛾授粉,往往能活2到3年,而I.arguta则喜欢大黄蜂为它服务,能活8年。他们认为授粉者的差异是由于植物的下部花瓣朝向略有不同;I.arguta用水平的花瓣为其花客创造了一个平台,而I.namchabarwensis的叶子则朝下。Steudel博士解释了识别这些差异的影响:"如果像I.namchabarwensis这样一个美丽的物种只能在收藏品中生存,而在自然界中灭绝,那将是一个真正的遗憾。但如果因为分类错误,所有关于该植物物种的知识也灭绝了,那就更糟糕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28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2835.htm

封面图片

认识一下这头给自己拍了400张自拍照的黑熊

认识一下这头给自己拍了400张自拍照的黑熊在OSMP的46000英亩的土地系统上分布着九个摄像头。其目的是让摄像机揭示动物如何使用土地,以便该部门能够建议保护敏感栖息地的措施。摄像机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派人在这些地区踩点的必要性。当小动物走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拍下照片,还可以拍摄10-30秒的视频。野生动物照片实际上已经成为研究人员的数据宝库。许多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数据不足",该联盟列出了受威胁和濒危物种。在野外监测一个物种并评估其灭绝的风险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这些资源在保护领域往往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正在努力利用野生动物摄像机和机器学习来填补其中的一些数据空白,以获得更好的种群计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13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130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