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巨头集体批斗TikTok的“科技峰会”,折射了它们创新能力的衰落

硅谷巨头集体批斗TikTok的“科技峰会”,折射了它们创新能力的衰落几乎没人能想到,在一直以来对行业大小事宜都充满了争议分歧的美国互联网圈,因为一家强势崛起的全球化新贵企业——TikTok,而频频地站到同个阵营里,共同抵制声讨这款短视频应用的快速发展。似乎只要提及这家企业的名字,就能踩到美国科技公司的痛脚,挑起他们对未来互联网竞争的敏感神经。而这种对TikTok的一边倒式的声讨,甚至愈演愈烈地呈现在公开的行业大会上。在近期刚落下帷幕的美国科技界年度编码大会(CodeConference)现场,汇聚一堂的硅谷科技巨头、主流科技媒体,以及科技学术界精英们,不再专注于讨论黑科技的问世,也没有认真交流科技创新的进程,反而集中火力地将矛头对准TikTok,上演了一场“TikTok批判大会”...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硅谷巨头集体批斗TikTok的“科技峰会”,折射出什么问题?

硅谷巨头集体批斗TikTok的“科技峰会”,折射出什么问题?在近期刚落下帷幕的美国科技界年度编码大会(CodeConference)现场,汇聚一堂的硅谷科技巨头、主流科技媒体,以及科技学术界精英们,不再专注于讨论黑科技的问世,也没有认真交流科技创新的进程,反而集中火力地将矛头对准TikTok,上演了一场“TikTok批判大会”。https://www.pingwest.com/a/271103#阅读材料#观点

封面图片

硅谷巨头集体批斗TikTok的“科技峰会”,折射了它们创新能力的衰落#抽屉IT

封面图片

欧盟不会像美国那样对待 TikTok

欧盟不会像美国那样对待TikTok欧洲对这家中国公司采取了务实的态度,这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一位欧盟议员凯伦·梅尔基奥(KarenMelchior)将其描述为“闹剧”。欧洲立法者担心TikTok收集数据的问题,但他们同样担心美国科技公司。Facebook和谷歌也有令人担忧的数据收集行为。“我不明白为什么只针对TikTok,”他说。欧盟可能会像对待该公司的美国竞争对手一样,对TikTok进行同样程度的审查。下周,欧盟委员会预计会将TikTok指定为“超大型在线平台”。这将迫使母公司ByteDanceLtd.遵守《数字服务法》中最严格的欧盟内容审核规则——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Inc.和MetaPlatformsInc.一样。监管机构也不太可能将TikTok列为竞争规则的目标,因为数字市场法案是为美国科技巨头制定的。撇开国际冲突不谈,一些欧洲政客——至少目前是这样——将TikTok视为接触年轻选民的有用工具。加利表示,他计划在TikTok上为明年的欧洲选举竞选。他只会用他的私人手机上使用。——

封面图片

硅谷银行不再硅谷 OpenAI也不再Open

硅谷银行不再硅谷OpenAI也不再Open不只是王兴,直到今天大部分美元风险基金和被它们投资的公司,都会首选硅谷银行作为自己在美国的主结算银行。拿了美元科技基金又不和硅谷银行合作,就像进了星巴克却找店员点一杯生椰波波拿铁。原因无他,硅谷银行懂你。你在华尔街西装佬那里拿不到的贷款,硅谷银行都可以给你。长期以来,硅谷银行与各大科技基金都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自己也有不错的投资理解。只要创业者能够拿到一线基金的融资,硅谷银行大概率可以给你一笔额外的美元授信。如果运气足够好,它还可能成为你下一轮的投资方。所以科技风投的金主爸爸轮流换,只有硅谷银行不动如山。如今全球科技江湖称得上名号的公司,很多都曾经是硅谷银行“点对点”服务过的小微企业。在硅谷银行暴雷后,便有业内人士称,超过80%的VC投资初创企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由于创业企业执行周薪制度,一些企业可能会立即面临现金流断裂、工资难以兑现的窘境。其中不乏一些融资款还来不及焐热的新公司。不过幸好,惊慌过去,美联储和财政部联合出手,将全额保护硅谷银行所有储户的存款。硅谷银行的储户们,暂时的安全了。变质的硅谷与它的银行硅谷银行之所以独特,归功于它特有的模式和专业能力。在“投贷一体”的金融策略下,别人不敢放贷款的公司,硅谷银行敢放,从中获得信息差带来的更高的金融回报。这种垂直专业、大胆进取的办事作风,让硅谷银行成为了硅谷与资本之间的最佳纽带。虽然声名显赫,但在2020年以前硅谷银行依然算一个“小而美”的金融企业。即它的资产规模总体来说,依然是与硅谷的诉求基本匹配的。以2018年为例,硅谷银行的总存款量不到500亿美金,相当于今天我国九江银行的存款规模。真正大水冲进硅谷银行的金库,发生在2020年疫情以后。低利率环境下无处可去的热钱瞄准了疫情下的科技公司。除了翻倍的纳斯达克指数以外,初创公司也拿到前所未有的投资额。而根据PitchBook的追踪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的科技初创公司筹集了3300亿美元,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其中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科技初创公司有近900家,比过去五年加起来还要多。远程办公下催生的TMT投资、疫情背景下的生物创新投资,刚好都是硅谷的看家产业。全球资本快速流向硅谷银行的客户们,让硅谷银行的存款快速翻倍。2020年和2021年,硅谷银行的存款同比增长了66%、85%,达到了1890亿美元的高峰,相比于疫情前刚好增长了3倍。存款涌入得太快了,大幅超过了硅谷银行的贷出能力。硅谷的创业者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投资,相应的融资规模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同等比例地拉动贷款规模。这本身就代表着对硅谷的投资已经过热,创业项目获得了一些冗余低效的资金。因此尽管硅谷银行的经理们辛勤工作,但依然追不上快速增长的存款。在2019年时,硅谷银行资产中的贷款资产占比还有46%。在2021年融资狂热时,贷款在总资产的比重占比下降到了31%。贷款业务丢掉了第一大存量资产的宝座。硅谷的创业者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投资,相应的融资规模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同等比例地拉动贷款规模。这本身就代表着对硅谷的投资已经过热,创业项目获得了一些冗余低效的资金。因此尽管硅谷银行的经理们辛勤工作,但依然追不上快速增长的存款。在2019年时,硅谷银行资产中的贷款资产占比还有46%。在2021年融资狂热时,贷款在总资产的比重占比下降到了31%。贷款业务丢掉了第一大存量资产的宝座。因此,从表面上来看,硅谷银行的破产是其资金策略的巨大失误。由于管理层完全误判了美联储的加息决心,因此在看似安全的错误资产上下注了过多的筹码,最终被一冷一热的资本市场风向拖垮。但如果仔细思深究硅谷银行的发展史,以2020年为分水岭,硅谷银行的实际角色出现了巨大的错配。在2020年以前,硅谷银行本质上是一家用金融手段促进科技效率的投资公司,一家全球顶尖的科技银行。但是在2020年后,仅仅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说,硅谷银行变成了一家以持有低利率债券为主的保守理财公司。保守理财从来就不是硅谷银行擅长的。尤其在低利率时代,这更是一个手艺活。OpenAI与硅谷银行在硅谷银行突然夺去各家媒体头条之前,硅谷的焦点还在OpenAI身上,不少人前一秒还在夸赞硅谷正处在它的巅峰,后一秒就急着讨论如何向硅谷银行“维权”。这让人有些精神分裂。到底硅谷现在是什么样的?事实上,OpenAI与硅谷银行代表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硅谷。硅谷银行代表了由风险投资搭建起来的初创企业成长环境,以900家准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VC泡沫式大繁荣,将硅谷银行送上了业务规模的顶峰。而这些VC风投资金的退潮又最终击垮了这家40年历史的银行。而OpenAI其实是典型的巨头游戏。他一出生就拿到了世界首富马斯克等大牌机构的加持,拿下了10亿美金的天价天使轮,前前后后烧掉了几十亿美金才跑出了面向大众市场的demo。在硅谷银行绞尽脑汁思考自己的贷款如何转化成硅谷流动性的时候,微软轻轻拨动了一下自己的千亿美金现金储备中的100亿美金,投资性控制了如日中天的OpenAI。这个“明星创业项目”始于巨头而终于巨头。所以如果再继续深究硅谷银行破产与OpenAI的爆火,其实是硅谷科技基石投资的主体正在发生一些变化。2021年美股初创企业投资规模虽然巨大,但其3300亿美元的总量其实刚好和美国五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Google、亚马逊、Facebook)当年的总和净利润(3044亿美元)相当。这意味着在前沿科技方面,巨头在各方面会长期保持先手优势。而比资本规模更不如人意的是资本的稳定性。2020年后,硅谷的资金流向显然极大地受到美联储和华尔街的影响。在低利率环境下,资本蜂拥而至,超过了硅谷本身的承载范围;而在高利率政策下,资本又快速抽离。这些流动与逻辑,跟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赛道的长期判断甚至曾经定义硅谷的理想主义创新精神都没有关系——硅谷的钱正在与硅谷无关。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侧影是:当硅谷银行出现问题的时候,跑得最快的反而是华尔街,其中不少人不仅取出了资金、还利用做空机制大赚了一笔。留在原地、取不出钱、发不出工资的,却都是那些埋头做事的创业者。而后者反而是硅谷银行曾经最忠实坚定的客户,也是人们曾经讨论硅谷时的最主要夸赞对象。硅谷银行将大部分钱买了美元债与OpenAI被微软收购,这两件事情组合起来就像是一个硅谷的地狱玩笑:硅谷银行不再硅谷了,OpenAI也不再Open了。世界终于还是变了。硅星人文郭海惟 编辑VickyXiao...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925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9255.htm

封面图片

硅谷银行倒闭 初创企业集体“断粮”

硅谷银行倒闭初创企业集体“断粮”根据Preqin的数据,在加州,由硅谷银行提供的VL融资(风险债)约占今年迄今已发行风险债券总额的60%。多名科技行业投资人、创始人对媒体表示,他们认为,在本已艰难的融资环境下,硅谷银行的倒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许多失去硅谷银行支持的小企业将加速倒闭,众多科技初创企业面临灭顶之灾。硅谷银行的“债权融资”—中小科创企业的“生命线”硅谷银行给企业提供了股权融资渠道之外的另一种融资来源——债权融资。相比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能实现创始人、风投资本和有能力控制风险的银行三赢:首先,对公司创始人来说,债权融资无需创始人股权被稀释过快,可以保护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其次,对于风投资本来说,引入风险借贷资金可以减少孵化单个企业的投入,分散经营风险,拉长了的融资周期。同时,意味着高成长企业在下一轮融资中的估值更高,早期股权投资回报将更加丰厚。并且,对于银行来说,由于创业企业风险较高,它们更有意愿支付较高的贷款利息,同时搭配支付少量不立刻产生财务负担的权证,作为一种额外利息补偿。硅谷银行也会通过贷款条约要求投资人与企业的存款留在银行内部,仅支付较低利息。这样,银行负债端与资产端都有了保证,获得更高的净息差。Uber、Facebook、Airbnb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大量采用过风险债作为融资渠道。不过,有能力做好贷款风控、扶持初创企业的银行并不多,硅谷银行提供的风险借贷服务几乎独此一家。科技初创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自美联储启动加息以来,利率上升让科技初创企业获得股权融资的困难大大提升,使得它们更加依赖硅谷银行提供的债权融资。在美国,尽管风投活跃度降低,但去年的风险债券市场依然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条生命线。PitchBook的数据显示,2022年,风险资本规模从2021年的3450亿美元大幅降至2380亿美元,而风险债总额仍与2021年持平,为320亿美元。提供信托服务Dynasty的首席执行官AlessandroChesser认为,硅谷银行崩溃将对科技行业的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依赖风险债券的公司目前陷入了很多麻烦。除非市场迅速好转,否则我们将看到许多高价值的初创公司关门歇业。”一家数字健康公司的创始人对媒体表示:“我们把风投债作为一个融资备选项,而且我们希望状况能持续下去,因为目前的游戏规则就是不确定性。你的后备选项越多越好。”他指出,随着硅谷银行的倒闭,“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创新将变得更加困难。”由于硅谷银行掌握在政府手中,而且目前正被监管机构拍卖,创始人担心获得债务的渠道将枯竭,现有贷款甚至可能面临压力。尽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扩大了拍卖范围,希望能找到更多潜在的”接盘侠“,但目前仍未找到买家。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美国第一公民银行已接近达成对硅谷银行的收购交易,周末曾有消息放出,第一公民银行和FDIC最快有望于3月26日完成交易。但截至目前,双方尚未做出最终决定,谈判最终可能会失败。即使找到了收购方,硅谷银行在美国或欧洲的客户也很少会期望业务能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13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1305.htm

封面图片

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警告:封禁TikTok将损害我们的业绩

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警告:封禁TikTok将损害我们的业绩甲骨文在财报中提到,遵守美国或其他国家采取的任何进一步经济制裁、出口管制或其他监管限制(及其任何反措施)可能会阻止甲骨文为某些客户提供服务或限制他们在特定司法管辖区开展业务,这可能会对甲骨文公司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关于涉TikTok法案的影响,甲骨文表示,“2024年4月,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法案,如果TikTok的所有者未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某些措施,那么向TikTok提供用于为美国境内用户分发、维护或更新TikTok的互联网托管服务将是非法的。如果我们无法向TikTok提供这些服务,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重新部署这些容量,我们的收入和利润将受到不利影响。遵守这些法律可能会增加我们的开支,因为我们聘请了专业或其他额外资源来协助我们的合规工作。”2020年,甲骨文宣布与字节跳动达成协议成为其“可信技术提供商”,为TikTok提供云服务。TikTok目前是甲骨文的重要客户之一。在今年4月拜登签署涉强制剥离TikTok法案时,投行TDCowen的分析师德瑞克・伍德(DerrickWood)在报告中便称,“甲骨文可能会失去相当大一部分与托管TikTok大部分美国业务相关的收入。”在甲骨文的财报中并未披露与TikTok合作的财务细节。不过EvercoreISI的分析师柯克・马特恩(KirkMaterne)估计,如果TikTok每年在美国创造160亿美元的营收,它可能会将收入的3%到5%用于云基础设施,这意味着甲骨文每年来自TikTok的收入可能在4.8亿至8亿美元之间。在甲骨文披露的截至5月31日的最新年报中,其云基础设施的营收为69亿美元。当地时间6月24日美股收盘,甲骨文报139.89美元/股,下跌1.14%,总市值3855亿美元。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603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6038.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