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疫情正从大流行过渡到季节性和地方性流行

张文宏:疫情正从大流行过渡到季节性和地方性流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表示,新冠病毒变异已趋向稳定,产生传播力更强的病毒越来越困难,疫情正从大流行过渡到季节性、地方性流行。张文宏透过网上出席广东公共卫生论坛时又表示,在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毒力大幅降低,而且疫苗接种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内地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将逐步走出疫情。虽然目前疫情峰值很高,但趋于可控。张文宏在另一个场合被问到内地何时才能够走出疫情,他引用新加坡的情况指出,新加坡从1月放开后,确诊和死亡数字上升,一直到4月中才到低谷,期间有长达4个月左右时间,这轮疫情内地要做好2至4个月的准备。2022-12-1822:45:3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张文宏:中国疫情与世界同步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

张文宏:中国疫情与世界同步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说,中国在进入冠病大规模流行第一波后,将逐渐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与世界“同步”。中国星期天(1月8日)今日正式将冠病调整为“乙类乙管”,但对于疫情防控、毒株变异、老年人保障等问题,民众仍存在较大担忧。据上观新闻报道,也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的张文宏上星期六(7日)在第二届光华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发表以上看法。张文宏在演讲中介绍,近百年来,全球有五次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除了冠病,前四次都是流感,分别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至1958年亚洲流感、1968至1969年香港流感、2009至2010年甲型H1N1流感。他说,如今,流感已成为地方性流行传染病,全球每年只有近20万人因流感死亡。当然,因为流感病毒检测量不足,这个数据可能存在低估。对于冠病会否从全球大流行演变为地方性流行,张文宏给出肯定答复,指在一些国家,公众经历了大规模流行的阵痛后,目前超额死亡人数已大幅降低。超额死亡是指一个地区实际发生的死亡人数与未发生传染病年份估算得到的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传染病的致命性。张文宏以新加坡和美国作比较,称新加坡超额死亡已接近零,冠病病死率近期也非常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新加坡绝大多数老人都完成了三针疫苗接种。他说,与新加坡形成对比的是,奥密克戎在美国的致命性很强。这和美国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不够高有密切关系。张文宏解释,冠病疫苗即使在六个月后抗体水平降低,但在遇到奥密克戎入侵后,仍会触发免疫反应,免疫细胞的“记忆力”很强,因此呼吁,应尽快将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提升至90%。在从大规模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的转化期,张文宏呼吁相关部门根据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数,尽快完成药物储备。“基层要有药可用,这样才能防止二级、三级医疗资源挤兑。如果能对100%高危因素患者覆盖抗病毒药物,将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人群的重症率。”...发布:2023年1月9日9:31AM

封面图片

张文宏:全球时代下大流行的挑战一直存在

张文宏:全球时代下大流行的挑战一直存在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近日说,全球时代下大流行的挑战一直存在。是否有足够的药物让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将成为人们能否从容走出疫情的关键。根据澎湃新闻星期六(6月3日)报道,张文宏在复旦大学举行的“2023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第29场活动上发表主题报告时介绍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数次重大流行病事件,结合历史事实探寻瘟疫与人类文明的互动。张文宏说,全球化时代,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瘟疫都会影响到中国,中国发生的事情也会影响到世界。此次冠病疫情的暴发,又一次对现代公共卫生进行了考验,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人类的科学使得人类在这一次大的冠病疫情流行中可以应对。“其实全球时代下我们大流行的挑战一直存在,”张文宏说,“我们现在要求对所有的动物疾病要进行检测,一旦动物疾病开始爆发,我们就要警惕人类中会随之爆发跨物种传播的传染病,争取在早期控制住新发传染病。”他还说,人类发明疫苗后,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当然,如果病毒的逃逸性够强,打了疫苗后虽然病情会减轻,但还是会生病。此时是否有足够的药物让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将成为人们能否从容走出疫情的关键。张文宏说,这是应对大流行的准备与策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机构都在做这些准备工作。张文宏最后说:“我认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历史本身,更在于对未来的关注。回顾世界历史,我们才会明白中国要走自己的道路,我们要创造性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非常期待历史学系的同学可以在历史的研究中寻找更多证据,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

封面图片

张文宏:病毒还会存在 大流行已经过去

张文宏: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世界卫生组织星期五(5月5日)宣布,冠病不再构成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星期六(5月6日)在个人微博发文说,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已经发生。无论生活是艰难还是容易,只要不退场,终会看到期待的未来。这也是张文宏自去年3月时隔一年后再度发文。张文宏在说,搭乘深夜航班在夜间23点45分落地,打开微信看到世卫组织宣布冠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场没有人测体温,也没有健康码,恍惚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正常的感觉特别好。他说,三年多时间新闻中总是会有冠病的消息。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医务工作者,抑或政府官员,似乎都在担心正常的日子会回去,担心刚刚活跃的经济复苏会被打断。他还提到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全国人民大旅行,医院急诊发热就诊病人比例虽略有上升,但仍远低于甲流流行期间的发热就诊比例。他说,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从机场出来的一刹那,深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已经发生。他最后写道:“所有经过的一切,都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让我们暂时道别,加快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无论生活是艰难还是容易,只要我们不退场,终会看到我们期待的未来。”张文宏曾因“与病毒共存”的说法,被一些人批为“投降主义”,一度陷入舆论漩涡。去年三月上海封控之际,张文宏以“新冠没有那么吓人,但是仗很难打”为题发文说,冠病抗疫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要既控制好疫情,又保障居民生活,保持就医通道畅通,同时还保障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

封面图片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随着冠病疫情从大流行转段进入了地方性流行,人们与微生物界的斗争,似乎再次进入了静默期。但是,要应对仍在虎视眈眈的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的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而进入静默阶段。根据澎湃新闻星期二(4月23日)报道,张文宏在第二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合作论坛上说,虽然冠病疫情已经转段进入地方性流行,但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仍然存在。当前,中国的传染病救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他看来,冠病疫情大流行后,全球加强了对于X病原体的大流行病预警、新发传染病的精准诊断,以及疫苗与药物等大流行准备情况。张文宏说,热带病因冠病全球大流行的警示,如今不断受到重视,登革热、新布尼亚病毒等仍处于活跃的地方性流行,青蒿素耐药的恶性疟原虫在非洲被频繁发现,包括耳念珠菌在内的新发真菌病的挑战被列入了最高优先级。张文宏强调感染病学科的重要性,他认为,感染病学科是应对微生物界向人类挑战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应对大流行与传染病常态化流行以及各类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负责学科,在大流行后反而因为看到未来的挑战而更具紧迫感。张文宏同时表示,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体系需要从局部修补专项系统性变革,整合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力量,只有通过全国以及国际协同,并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与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从而避免全球新的疾病大流行的发生。张文宏还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于感染性疾病控制带来利好,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未来都将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中,提高救治效率和准确性。2024年4月23日11:11AM

封面图片

双重发现可以改善季节性流感疫苗和加强大流行的预测

双重发现可以改善季节性流感疫苗和加强大流行的预测让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病毒蛋白是血凝素。圣裘德的科学家们发现,破坏血凝素稳定性的突变很可能使疫苗与流通中的病毒更不匹配。资料来源: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我们发现流感病毒用来进入细胞的蛋白质--血凝素,在有效的H3N2流感疫苗中需要相对稳定和抗酸,"资深和共同通讯作者、圣裘德传染病部门的查尔斯-拉塞尔博士说。"血凝素中的一个突变使病毒在鸡蛋中生长得更好,也导致了疫苗中的错配。该突变使病毒不稳定,并使其看起来不太像人类。"H3N2病毒是A型流感的一个亚型,是季节性流感的罪魁祸首之一。许多流感疫苗是通过在鸡蛋中培养病毒而制成的,但是病毒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获得变异。其中一些变化,如圣裘德小组发现的变化,使疫苗在产生理想的免疫反应方面不太有效。同时,其他的突变则有更多的有利影响。"我们还在鸡蛋的适应性中发现了一个不同的突变,它不会破坏血凝素的稳定性,也不会使它变得不像人的,"拉塞尔说。"这种突变阻止了破坏稳定的突变体的出现。展望未来,加入这种保护性突变或以其他方式保证血凝素的稳定性可能有助于保持疫苗的功效。"虽然鸡蛋适应性突变是目前许多流感疫苗管道中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弱点,但科学家们目前在评估纳入年度疫苗的流感菌株时并不考虑病毒蛋白的稳定性。这项研究表明,测试流感菌株的血凝素与循环病毒的抗原性匹配,然后只包括那些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病毒,可能会通过防止纳入具有不稳定蛋白质的菌株来改善疫苗。预测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科学家们还发现,可以通过测量血凝素的稳定性来更好地预测新型流感病毒株的大流行潜力。具有不稳定蛋白的流感病毒不能在雪貂之间的空气中传播,这种模型被用来推断人类的可能特性。此外,具有更稳定蛋白质版本的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率很高。拉塞尔说:"肺部和鼻子的顶部,称为上呼吸道,是轻度酸性的,而当病毒蛋白在呼吸道的细胞外时,它需要能够抵御轻度的酸。这就是为什么稳定的血凝素能改善传播。"血凝素就像一个捕鼠器,当接触到足够的酸时,就会随时出击,捅进人体细胞。如果不稳定的蛋白质在轻度酸性的肺部环境中过早地触发,病毒就不能进入任何细胞。但如果病毒蛋白过于稳定,也会成为病毒的一个问题。以前的研究表明,太过稳定会延迟病毒感染新细胞。圣裘德小组的工作表明,大流行的流感病毒必须落在稳定性的"甜蜜点"上--足够稳定以通过轻度酸性的肺部环境,但又足够不稳定,以便在它们到达细胞的适当部位时迅速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都在全球范围内监测潜在的大流行性流感病毒。他们目前正在观察将禽流感病毒转换为能够进入人类的病毒的众所周知的突变,包括那些改变血凝素能够结合的受体的突变。这项研究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工作,这些工作描述了禽类病毒跳入人类所需的其他变化。"除了受体结合的变化,我们知道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性也必须改变,由于缺乏可行性,目前在风险评估中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这些特性。但是对于血凝素的稳定性来说,将其暴露在不同的酸度下并测量病毒的剩余感染力是一个简单的概念,"Russell说。因此,该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纳入测试血凝素稳定性的简单实验,科学家可能能够更好地评估新型流感病毒的大流行潜在风险。...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73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7393.htm

封面图片

张文宏指病毒还会存在 疫情而言全球同此冷暖

张文宏指病毒还会存在疫情而言全球同此冷暖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微博撰文指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身兼上海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张文宏表示,这次五一劳动节全国人民大旅行,从上海城市进出的流动数据已经高于2019年的五一劳动节,医院急症发烧病人比例略有上升,但仍低于甲型流感流行期间的发烧就诊比例,城市污水中病毒含量略有回升,但仍然处于极低水平。他表示,内地的新冠病毒亚型已经逐渐与国际流行的病毒亚型趋同,都是以XBB为主,严重程度亦没有对医疗造成压力。2023-05-0612:54:19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