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茵称45岁为临界点 以此为目标推慢性病治理计划

李夏茵称45岁为临界点以此为目标推慢性病治理计划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说,年届45岁或以上的本港市民,可以参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相关群组人口达380万,估计当中大约200万人暂时未知自己是否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当局以他们为目标,希望11月推出计划。李夏茵在本台节目《星期六问责》说,检视过多方面数据,45岁为香港市民的一个「临界点」,45岁之后,每5年的年龄增长,就会多一定比例的人口出现慢性病,因此认为这个年龄层的人口需要管理个人健康,先以血压高和糖尿病等最常见香港慢性病为目标,成功推行后,将推广至其他慢性病,肝炎等后遗症较严重的疾病,日后也会逐步纳入计划。她指出,去年底公布《基层医疗发展蓝图》时,有2000多名医生参与基层医疗名册,至上月已增至3100名,认为业界反应正面乐观,9月将正式公布计划,接受名册上的医生报名参与,估计有大约1000多名医生提供相关服务已足够。李夏茵提到,在计划共同付费模式下,相信参与医生治疗每名病人时,可有大约400多元的收入,业界认为合理,治疗期间亦要根据临床指引,强调在专业操守和水平方面均有保证。2023-07-2909:20:07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香港拟第四季推出计划资助筛查治疗慢性病

香港拟第四季推出计划资助筛查治疗慢性病香港特区政府拟于第四季推出计划,资助筛查治疗慢性病。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香港正推动基层医疗,港府拟于第四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资助合资格人士到私营医疗机构筛查及诊治慢性病,需与政府共同付费。香港医务卫生局副局长李夏茵星期一(7月17日)在一档电台节目上说,政府不豁免相关费用,是希望市民成为自己的“第一健康负责人”。她说,上述计划暂定为期三年,当局会进行中期检讨,研究应否进一步扩展计划,并检讨推行模式。据悉,上述计划下的治疗阶段,建议诊金收费水平是每次150元(港元,下同,约25新元)。为鼓励病人达成健康指标,若参加者血糖水平控制得好,翌年再复诊时,可获豁免首次最多150港元金,医生也可获约15%的奖励金。有意见关注,医生会否因成本考虑而处方旧药。李夏茵回应称,医生要按项目制订的临床指引,为病人处方合适药物。她希望透过发展基层医疗,建立社区药物名册,以中央采购方式,用相对便宜的价钱,向医管局药物供应商买药,也有计划逐步扩阔药物名单至涵盖专利药物。香港西医工会前会长、家庭医生杨超发关注诊金收费只足以覆盖处方基本药物的成本,部分较新的药物,每月药费或高达500元。他建议,当局考虑在计划药物名册中,纳入更多新药,否则旧药不奏效,医生可能要将个案转介回公立医院跟进。

封面图片

家庭医生助预防及治慢性病计划 预明年第二或三季推出

家庭医生助预防及治慢性病计划预明年第二或三季推出政府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提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推动在社区由家庭医生团队及早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预计明年第二或第三季推出。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表示,计划收费会参考以往经验,包括「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她举例如果市民现时未知自己有无糖尿病风险、年龄45岁以上、体重过高,就可以透过共同治理计划得到跨团队、跨专业服务,除了家庭医生,亦会有营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等。李夏茵说,「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不是想分走病人,而是希望及早找出不知自己有病的病人,提高他们对身体状况的意识,及早医治。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召集人梁卓伟就指,相信市民参与共同治理计划所支付的医疗费用,与在公营医疗系统接受相同服务,差价不会太大。2022-12-1917:16:45

封面图片

卢宠茂料慢性病共同治理计划推出后首年有20万人参与

卢宠茂料慢性病共同治理计划推出后首年有20万人参与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慢性病共同治理计划」推出后首年,预计会有20万人参与。当局会资助一半筛查及跟进费用,如果成功,会加入其他慢性病以便管理。另外,卢宠茂说,本港女婴成功移植来自内地的心脏是好的示范,移植安排能否恒常化会与内地衞健委沟通。对于有医生表示有保留,卢宠茂说,这些声音不代表全香港的医学界。2022-12-2518:44:10

封面图片

【慢性病患的时间】

【慢性病患的时间】和健全人相比,慢性病患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者更灵活的时间安排,来相同的任务。○慢性病患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1.起床;2.穿衣;3.洗漱沐浴;4.出门;5.出行;6.做饭;7.打扫卫生。○与健全人相比,慢性病患者的时间往往会被以下这些额外的事情吞噬:1.预约,看医生,做检查;2.因紧急状况或手术住院;3.拿处方,拿药;4.和医疗保险公司耗费精力争取自己的权利;5.做理疗或运动治疗;6.因为身体的需求,不得不花时间准备特定的食谱进食;7.因为身体情况,而需要更多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因此,慢性病患者能花在别的事情上的时间就很少了。比如:1.工作;2.兼职;3.学习;4.业余爱好;5.陪伴亲友。○慢性病患对时间的认知也会不同。我们可能会:1.活在过去:怀念过去健康的时光。2.活在未来:担心病情恶化,希望新医生或新疗法能带来病情改善。3.不停等待:等待下一次服药,下一次看医生,等待这一轮病情加重的结束。○总结我们因为疾病相关的事物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休息,因此常常没有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当您和我们相处时,请考虑到这一点。请根据我们的需求,为我们提供相应的方便和安排。

封面图片

【慢性病患发声】

【慢性病患发声】1.我知道你短期的病痛也是很痛苦的。但请不要通过自己短期的病痛,来理解我的经历,短期病痛和慢性疾病是很不一样的。2.我们一直在忍受痛苦,只有在非常痛苦时才会说一说。3.因为慢性疾病,我常常:无法下床、无法运动、无法保持健康饮食、无法娱乐、无法社交。4.请不要误以为你可以看出别人有多痛苦。慢性病患已经习惯了隐藏痛苦,你看不出来的。5.回想起过去健康的自己,我常常感到遗憾。这很正常的。我的遗憾也是需要表达出来的。6.对慢性病患来说最绝望的是,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病还是没好。7.我们的病情常常反复加重,因此,计划好的事情也常常被打乱,很难保持规律的生活。8.出席活动对我来说常常很困难,特别是我病情不好的时候。请不要强迫我参加活动。9.我理解我的身体需要休息,但我也不想我的病情彻底毁了我的正常生活。这常常让我左右为难。

封面图片

慢性病防制委员会举行2022年工作会议

慢性病防制委员会举行2022年工作会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慢性病防制委员会于昨(8)日举行2022年工作会议,慢性病防制委员会主席、社会文化司欧阳瑜司长、卫生局罗奕龙局长出席了会议。会上,委员会各工作组分别汇报了2021年工作报告及2022年工作进展,而预防及控制吸烟办公室代表则简介了禁止电子烟新规定。欧阳瑜司长致词时表示,慢性病是影响本澳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由于本澳人口老龄化持续,慢性病患者数目日益增加。疫情下...https://www.gcs.gov.mo/detail/zh-hant/N22KIwUVGE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