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核有条件出院令5年仅两成获批 医生称需作平衡决定

覆核有条件出院令5年仅两成获批医生称需作平衡决定政府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过去5年接获78宗撤销「有条件出院令」的申请,但至今只有约两成获批。身兼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的阮淑茵,两年前起加入审裁处参与审核工作。她说聆讯时,具法律背景的审裁处主席、医疗、社工和其他界别各一名代表,会与患者和主诊医生会面,之后审裁处成员再商讨决定,但由于会面时间一般不多于半小时,难以短时间内决定,只能靠检视病历记录,导致很多维持原判、申请被拒。对于当局提出,由患者主诊医生和医务社工等组成的医管局跨专业个案会议,每两年自动覆核患者的「有条件出院令」,她建议加入更熟悉病人在社区情况的社工和家属提供意见,避免只由医护团队评估出现盲点。医务衞生局说,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在聆讯时,会在主席认为已有充分交流后才会终止与申请人的会面,之后主席与委员,会与主诊医生进一步研究,作出合理及平衡的决定。港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陈国龄说,医管局无就「有条件出院令」指标制定具体指引,医生根据临床评估暴力风险,认为可以有指引,但每名患者情况不一,要保留一定空间,维持临床判断。陈国龄说,很多患者撤令后容易误以为自己康复,有机会失联或无定时覆诊食药,因此作决定时要平衡患者和公众的利益,现时的做法是以保护性和保守性作考虑。当局预计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需要一至两年时间修例。研究精神健康法律多年的港大法律学系助理教授张天目说,相关法例无清晰界定「刑事暴力倾向」定义,认为政府可制定指引注释,又建议今次修例参考外国「社区治疗令」的做法,在法例列明医护向患者交代覆核权的责任,保障病人权益。医务衞生局指会全面考虑各持分者,包括法律学者的意见。医管局指,近年扩展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至精神科,让轻微情绪问题、但病情稳定的患者选择由家庭医生跟进,令当局集中资源照顾严重个案。社署说,辖下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社工,如有需要都会参与跨专业个案会议。2023-09-0909:18:26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过去5年有条件出院令申撤仅批两成

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过去5年有条件出院令申撤仅批两成政府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在过去5年,接获申请撤销「有条件出院令」的个案中,只有两成获批。有审裁处成员说,聆讯期间与患者会面时间太短,难以作出决定,大多只能维持原判。有公立医院精神科医生说,作决定时要平衡患者和公众的利益,又认为医管局就发出「有条件出院令」可以制定指引,但要保留空间作临床判断。有法律学者指出,现行精神健康法例对「刑事暴力倾向」定义太广泛含糊,建议改善,加强保障病人权益。2023-09-0912:32:02(1)

封面图片

政府建议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 有社工认为业界认知有限

政府建议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有社工认为业界认知有限政府建议将「有条件释放」机制,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行为或倾向的病人,与强制入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一样,出院时需遵守指定条件。有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说,有需要扩大机制。有曾经自愿入院的患者说,担心会被过度约束,日后即使病发,也会再三考虑是否到公立医院接受治疗。有社工透露,近日接获患者和社署社工查询覆核权益和申请程序,反映业界对机制认知有限。2023-09-0812:44:25

封面图片

当局同意有条件释放令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者

当局同意有条件释放令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者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在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会议后表示,同意委员会的意见,完善「有条件释放」的机制,包括将「有条件释放」的机制,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人士。李夏茵表示,「有条件释放令」现时只适用于强制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病人,为完善机制,当自愿入院的病人,被发现有刑事暴力倾向,将会改为「强制羁留」,在相关人士出院时就可按情况而发出「有条件释放令」。她又表示,会修订前线精神科医生的指引,当自愿入院的病人在住院期间作出暴力行为等,亦会改为「强制羁留」。李夏茵又提到在用药方面,医管局会订立临床指引及守则,以尽量处方较新及副作用较少的口服或注射药物。她又说会订明具体服药要求条件,包括可能要求以遥距影像观察病人的食药情况、透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查病人是否有服药。她表示,会加强医护人员、医务社工、照顾者的支援,包括加强识别病人复发、跟进个案的能力,亦希望他们能及早发现未有遵守条件、健康安全出现问题的病人,令病人可以尽早被召回医院。另外,李夏茵表示,会就「有条件释放令」主动设覆核期,至少每2年审视一次病人的「有条件释放令」,又提到每名病人的需要不同,可能有病人可以一年覆核一次。2023-07-2719:46:21

封面图片

暴力倾向精神病人或增出院条件 李夏茵说一至两年修例

暴力倾向精神病人或增出院条件李夏茵说一至两年修例政府计划扩大「有条件释放令」机制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病人。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表示,预计需要一至两年完成法例修订,希望从公众安全及病人自身权益考虑达致双赢局面,希望可以支援相关精神病患者重返社区,否则医护人员以安全起见,不容许他们出院,只会令他们留院时间更长。她在本台节目《星期六问责》指出,现医管局跨专业团队已有机制,每一至两年审视患者病情和家庭状况,未来希望加入审视有关「有条件释放」项目,目前只能靠患者自行提出覆核并不理想,因此计划由医护自动审视,期间需要一定时间考虑复发机率,相信每两年覆核一次合适。李夏茵说,坊间可能担心覆核或审视的手续较麻烦,认为期间医护可能要填写报告「但并非多到做不到」,医管局认为做法可行。她提到,机制扩大后需要逐步增加社区支援,医管局亦希望今年内可制定配套,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并制定临床指引减低药物副作用。被问到过去几年只有16宗涉及「有条件释放令」的个案成功覆核,李夏茵说,覆核过程很严谨,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会向医护索取患者的病历纪录和报告,期间患者亦要出席会面,经审核大部分并不适合取消「有条件释放」,但相信现行容许自行覆核的机制仍然有效,以保障患者权益,如果日后由医护自动审核,相信保障会更全面。李夏茵表示,有意见提出将「有条件释放」涵盖至有严重自杀倾向、但无刑事暴力行为的人士,当局认为社区已有相关支援,现时对于评估何谓「严重」并不客观,现阶段将机制涵盖至有关人士不适合,担心反而更吓怕他们的求诊意欲。2023-07-2910:36:25(2)

封面图片

医管局检讨有条件释放令 将交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讨论

医管局检讨有条件释放令将交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讨论因应上星期钻石山荷里活广场发生的谋杀案,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傍晚召开会议,署理医务衞生局局长李夏茵在会后提出,5项对于精神病患复元人士的支援措施,以及另外5项就其他支援精神健康有需要人士的措施。当局提到,医管局即将完成检讨优化《精神健康条例》下有关「有条件释放」的机制,会在下月召开的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汇报结果,当局亦邀请委员会探讨「社区治疗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黄仁龙表示,会议上有委员提出,在考量有条件释放时,要多加考虑复元人士的家庭情况,包括家人的支援,以及在社区可否得适切照顾。黄仁龙表示,有关社区治疗令,以往有报告指出该治疗令的复杂度高,涉及社会保障及个人权利平衡问题,在外国实践时产生不少问题。他形容精神健康事宜浩瀚,要按优次跟进。另外,当局提到,医管局会增加人手,务求今年第四季将个案管理计划的个案经理,以及严重精神病患比例,进一优化至1:40。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回应,会增聘人手,以争取达致有关人手比例,医管局会与私家医院商讨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援。2023-06-0921:02:10(3)

封面图片

卢宠茂:香港有条件改变疾病管理模式常态化面对疫情

卢宠茂:香港有条件改变疾病管理模式常态化面对疫情香港将从1月30日起撤销向冠病患者发出隔离令。港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星期五(1月20日)说,香港新增确诊数字逐步下降,市民免疫力提高,医疗系统有足够应对能力,因此有条件改变疾病管理模式,常态化面对疫情。综合香港中通社和网媒“香港01”报道,卢宠茂20日在香港电台节目上强调,港府仍然很重视冠病疫情,目前所做的不是放弃抗疫,而是调整措施。他说,港府仍有不同方法监测感染情况,包括污水检测、公立医院门诊或私家医生接收冠病病人数字等。卢宠茂预计,香港撤销隔离令后,确诊数字会增加,但参考早前感染高峰,发现香港可安稳渡过。基于这些数据,他认为,是合适的时机调整政策;若仍然“一刀切”隔离所有冠病感染者,会对民生、经济和社会复常造成影响。新措施生效后,香港医管局目前为隔离确诊病人提供的遥距诊症服务将停止。卢宠茂说,遥距诊症所需人手是一般门诊的三至四倍,进入复常阶段也要恢复正常诊症。医管局所有普通科门诊诊所均将为冠病确诊病人治疗,诊症名额将由目前每7500个增加至逾一万个,过去一个月港府已为撤销隔离令做准备。近日香港检测中心大排长龙,卢宠茂说,香港检测能力足够,每日检测量达15万,不少市民或选择就近地点做检测,但全港仍有三成多余额未用尽,呼吁市民可前往需求较低的检测站接受检测。发布:2023年1月20日12:08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