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议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 有社工认为业界认知有限

政府建议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有社工认为业界认知有限政府建议将「有条件释放」机制,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行为或倾向的病人,与强制入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一样,出院时需遵守指定条件。有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说,有需要扩大机制。有曾经自愿入院的患者说,担心会被过度约束,日后即使病发,也会再三考虑是否到公立医院接受治疗。有社工透露,近日接获患者和社署社工查询覆核权益和申请程序,反映业界对机制认知有限。2023-09-0812:44:2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当局同意有条件释放令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者

当局同意有条件释放令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者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在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会议后表示,同意委员会的意见,完善「有条件释放」的机制,包括将「有条件释放」的机制,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人士。李夏茵表示,「有条件释放令」现时只适用于强制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病人,为完善机制,当自愿入院的病人,被发现有刑事暴力倾向,将会改为「强制羁留」,在相关人士出院时就可按情况而发出「有条件释放令」。她又表示,会修订前线精神科医生的指引,当自愿入院的病人在住院期间作出暴力行为等,亦会改为「强制羁留」。李夏茵又提到在用药方面,医管局会订立临床指引及守则,以尽量处方较新及副作用较少的口服或注射药物。她又说会订明具体服药要求条件,包括可能要求以遥距影像观察病人的食药情况、透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查病人是否有服药。她表示,会加强医护人员、医务社工、照顾者的支援,包括加强识别病人复发、跟进个案的能力,亦希望他们能及早发现未有遵守条件、健康安全出现问题的病人,令病人可以尽早被召回医院。另外,李夏茵表示,会就「有条件释放令」主动设覆核期,至少每2年审视一次病人的「有条件释放令」,又提到每名病人的需要不同,可能有病人可以一年覆核一次。2023-07-2719:46:21

封面图片

倡增出院附带条件 社协忧令自愿入院人士增顾虑

倡增出院附带条件社协忧令自愿入院人士增顾虑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讨论,将「有条件释放」的机制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人士。委员之一、社区组织协会社区组织干事阮淑茵表示,对此感到担心,或会因为出院时有附带条件,令一些原本愿意自愿入院的人多了顾虑。阮淑茵在本台节目《千禧年代》说,在新建议下,部分愿意自愿入院的病人可能并无出现暴力行为,而是因为过往的一些纪律被纳入「有条件释放」,她担心会殃及池鱼,相信绝大部分的病人都无暴力倾向。阮淑茵说,昨日会议亦有讨论有自杀倾向人士是否纳入「有条件释放」,她反对有关建议,认为会令有自杀倾向人士更加感到压迫。2023-07-2809:07:31(2)

封面图片

精神病人士出院 李夏茵:机制聚焦有暴力倾向患者

精神病人士出院李夏茵:机制聚焦有暴力倾向患者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讨论将「有条件释放」的机制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人士。有社区干事担心,会令自愿入院的人增加顾虑。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说,希望公众认清机制只适用于有暴力倾向、刑事暴力倾向或者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强调不包括其他精神病患,例如自杀倾向等个案。李夏茵出席一个活动后回应有关问题时表示,机制聚焦于有暴力倾向的患者,例如街上见到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很多时候已被送入医院及强制羁留,不会因为「有条件释放」机制而却步不去医院。她又指,有病人住院期间发现有新病症,包括暴力倾向,便会考虑将这类病人纳入机制。被问到有无足够人手为病人定期覆核及评估,李夏茵说,现时有暴力倾向自愿入院的病人,在情况稳定后,医护团队仍不放心有关病人重返社区,便会长时间留病人在医院。她表示,如果优化「有条件释放令」,并在社区增加支援,病人在评估后可重返社区,院方的住院压力会相对减少,释放更多人手去支援机制运作。2023-07-2810:53:01(1)

封面图片

黄仁龙:社区治疗令涉及资源相当大 认同专注优化有条件释放机制

黄仁龙:社区治疗令涉及资源相当大认同专注优化有条件释放机制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说,去年施政报告提出设立的精神健康支援热线将于下月推出,提供合适转介服务,当局稍后会公布热线电话号码。她指出,当局正积极研究在地区康健中心加强精神健康服务的工作,推出先导计划让出现初期情绪问题的人士,接受初步介入和治疗,稍后会公布计划详情。在立法会一个委员会上,民建联陈永光认为,当局加强的服务相对全面,但专业人手不足,有市民反映24小时精神健康专线难以接通,部分非政府机构热线电话只在日间工作时间开通。实政圆桌田北辰关注,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早前提出,现时并非研究社区治疗令时机的原因。咨询委员会主席黄仁龙回应说,社区治疗令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实践不一致,涉及资源相当大,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标签效应,需要平衡道德和人权,相应人手支援亦未必足够,因此认同医管局暂时专注优化「有条件释放机制」,先强化社会支援力度,再进一步考虑是否采纳推行社区治疗令。2023-11-1711:28:56

封面图片

覆核有条件出院令5年仅两成获批 医生称需作平衡决定

覆核有条件出院令5年仅两成获批医生称需作平衡决定政府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过去5年接获78宗撤销「有条件出院令」的申请,但至今只有约两成获批。身兼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的阮淑茵,两年前起加入审裁处参与审核工作。她说聆讯时,具法律背景的审裁处主席、医疗、社工和其他界别各一名代表,会与患者和主诊医生会面,之后审裁处成员再商讨决定,但由于会面时间一般不多于半小时,难以短时间内决定,只能靠检视病历记录,导致很多维持原判、申请被拒。对于当局提出,由患者主诊医生和医务社工等组成的医管局跨专业个案会议,每两年自动覆核患者的「有条件出院令」,她建议加入更熟悉病人在社区情况的社工和家属提供意见,避免只由医护团队评估出现盲点。医务衞生局说,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在聆讯时,会在主席认为已有充分交流后才会终止与申请人的会面,之后主席与委员,会与主诊医生进一步研究,作出合理及平衡的决定。港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陈国龄说,医管局无就「有条件出院令」指标制定具体指引,医生根据临床评估暴力风险,认为可以有指引,但每名患者情况不一,要保留一定空间,维持临床判断。陈国龄说,很多患者撤令后容易误以为自己康复,有机会失联或无定时覆诊食药,因此作决定时要平衡患者和公众的利益,现时的做法是以保护性和保守性作考虑。当局预计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需要一至两年时间修例。研究精神健康法律多年的港大法律学系助理教授张天目说,相关法例无清晰界定「刑事暴力倾向」定义,认为政府可制定指引注释,又建议今次修例参考外国「社区治疗令」的做法,在法例列明医护向患者交代覆核权的责任,保障病人权益。医务衞生局指会全面考虑各持分者,包括法律学者的意见。医管局指,近年扩展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至精神科,让轻微情绪问题、但病情稳定的患者选择由家庭医生跟进,令当局集中资源照顾严重个案。社署说,辖下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社工,如有需要都会参与跨专业个案会议。2023-09-0909:18:26

封面图片

欧洲央行官员 Cipollone 和 Panetta 认为有条件在 6 月降息

欧洲央行官员Cipollone和Panetta认为有条件在6月降息5月27日消息,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PieroCipollone表示,6月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呼应了管理委员会成员FabioPanetta此前的评论。Cipollone周日在表示,预计欧洲央行将在下一次会议上首先采取降息。FabioPanetta此前称,6月6日会议上有条件进行货币政策调整。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