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新造影技术可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需否通波仔

港大研究:新造影技术可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需否通波仔港大医学院研究证实,透过新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可更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接受「通波仔」手术,同时减低术前评估的风险。国际临床指引建议,冠心病患者在计划进行「通波仔」手术前,应使用「血流储备分数」评估是否有心脏缺血情况,但传统的评估方法需要额外置入导丝及注射药物,涉及额外开支及风险,因此临床使用率偏低,目前在本港接受「通波仔」的病人,只有约5%术前有接受相关评估。近年一项新的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系统,毋须额外使用导丝及药物,只需透过电脑运算模型,便可作出估算,准确度达到传统评估方法标准的九成或以上。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的研究团队,评估过约1300名于2014至2016年,在玛丽医院接受「通波仔」病人的手术图像,发现新技术成功辨析到他们的心脏缺血情况,心脏缺血的病人在进行「通波仔」后,3年内的死亡及心肌梗塞风险减低。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教授姚启恒说,新技术较传统评估方法更安全和方便,期望公立医院采用,令更多冠心病患者得到最佳治疗。2023-09-2502:49:46(1)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上海再有38名冠病患者过世

上海再有38名冠病患者过世中国上海新增冠病本土感染者人数持续减少,昨天(4月30日)降至8000起以下,再有38名冠病患者过世。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上海新增788起本土确诊病例和7084名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其中683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05例确诊病例和708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至于新增死亡个案,死者的平均年龄为80.9岁,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97岁。38名患者均有较为严重的急慢性基础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IV级、心律失常、高血压3级(极高危)、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梗死及后遗症、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失代偿期、晚期恶性肿瘤等。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为原发基础疾病。发布:2022年5月1日8:23AM

封面图片

中国研究:冠病患者康复逾两年仍有症状

中国研究:冠病患者康复逾两年仍有症状中国团队发表的最新冠病患者随访研究显示,有患者康复逾两年仍有症状。研究团队总结时指出,无论最初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出院冠病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时间都有改善,大多数人在两年内重返工作岗位。然而,症状性后遗症的负担仍相当高,研究参与者在两年后的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据澎湃新闻报道,由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教授率领的团队完成至今最长的冠病患者随访研究,今天(12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呼吸医学》(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题为“冠病患者住院治疗后两年的健康情况:一项纵向队列研究”(Healthoutcomesinpeople2yearsaftersurvivinghospitalisationwithCOVID-19:alongitudinalcohortstudy)。曹彬表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比例的冠病住院幸存者来说,虽然他们可能已经清除了最初的感染,但需要两年多的时间才能从冠病中完全康复。他强调,持续的冠病幸存者随访,特别是那些有longCOVID(冠病长期影响)症状的人,对于了解疾病的较长病程至关重要,进一步探索康复计划对恢复也至关重要。曹彬提醒,需要继续为很大一部分冠病患者提供支持,并了解疫苗、新出现的治疗方法和冠病病毒突变体如何影响长期健康结果。研究介绍,2020年1月7日至2020年5月29日期间,武汉金银潭医院冠病患者出院共计2469例。其中1192名幸存者在三次随访中完成评估并纳入最终分析,其中1119人(94%)在感染后两年接受面对面访谈。随访时间包括六个月、12个月和两年。评估包括6分钟步行测试(6MWD)、实验室测试和有关症状、精神健康、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是否重返工作岗位以及出院后的医疗使用的问卷调查。...发布:2022年5月12日12:38PM

封面图片

研究指年轻糖尿病患者一直增长 有迫切需要及早识别

研究指年轻糖尿病患者一直增长有迫切需要及早识别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香港年轻糖尿病患者人数一直稳定增长,当中死亡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个案亦未见改善,反映本港有迫切需要及早识别高风险年轻糖尿病患者。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助理教授周怡君接受访问时表示,中大团队早前分析本港20岁以下一型及二型糖尿病发病率,由2005年至2015年,一型糖尿病患者有增加趋势,由每10万人有3至4人发病,增加至每10万人5至6人。她指出,二型糖尿病也有上升趋势,差不多每5名患者就有1人在40岁前发病,亦发现年轻二型糖病患者比较早出现并发症,血糖控制亦不理想。儿童糖尿协会获马会资助启动「年轻糖尿支援计划」,将资助1000名2至30岁糖尿病患者、有特别经济困难或怀孕的糖尿病人,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CGM)」两年。CGM安装在病人手臂或肚皮上,可24小时监察血糖水平。本港使用CGM的成本为每月1000多至3000多元不等。儿童糖尿协会去年初调查发现,超过七成非CGM用户是因为仪器昂贵而选择不使用。2023-04-2615:17:03

封面图片

精神科医学院称精神病患者对陌生人施袭非常罕见

精神科医学院称精神病患者对陌生人施袭非常罕见钻石山荷里活广场谋杀案,一名有精神病纪录的39岁男子被捕。香港精神科医学院表示,有暴力倾向的严重精神病患者是少数,对陌生人施以袭击的行为非常罕见。学院强调,大部分精神患者没有暴力,认为公众对严重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及早识别对有需要人士进行精神病学评估和治疗相当重要。学院指出,严重精神病例如思觉失调症的主要征状包括妄想、幻觉、思绪紊乱等。海外研究显示,严重精神病会增加暴力的风险,但增加的风险主要局限于具有多种可改变临床危险因素的人士,例如滥用药物、被迫害、缺乏病悉感、没有依时接受治疗或服药的思觉失调征状等。学院表示,明白到某些患有严重精神病的人士可能具有暴力风险,但风险主要与急性思觉失调征状、复发、病发有关。强调精神科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以及减低患者对自身及他人造成伤害的风险。大多数严重精神病在透过合适的治疗康复并处于稳定状态后,都可以重新逐步重投社会。而能够重返社会的康复者,大多病情稳定。2023-06-0320:30:28(2)

封面图片

为什么低血糖的发作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眼疾?

为什么低血糖的发作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眼疾?这项研究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Reports)杂志上,涉及在实验室环境中生长的低糖(低血糖)的人类和小鼠眼细胞和整个视网膜,以及低血糖水平的小鼠。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威尔默眼科研究所的布兰娜和欧文-西森韦恩眼科教授、医学博士阿克里特-索迪说:"临时性的低血糖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而且经常发生在新诊断出患有该病的人身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在睡眠期间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周期性的低血糖水平会导致某些视网膜细胞蛋白的增加,从而导致血管过度生长,使糖尿病眼病恶化,"Sodhi补充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在多达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身上,其特点是视网膜中的异常血管过度生长,是美国最可预防的致盲原因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特别容易受到低血糖期的影响,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应该是血糖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和小鼠视网膜细胞中的蛋白质水平,以及在实验室低血糖环境下生长的完整视网膜,以及偶尔出现低血糖的小鼠。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视网膜细胞中的低葡萄糖水平引起了一连串的分子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血管过度生长。首先,研究人员看到,低血糖导致视网膜细胞分解葡萄糖获取能量的能力下降。当研究人员具体观察所谓的穆勒胶质细胞时,他们发现这些细胞增加了GLUT1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制造一种将葡萄糖运送到细胞中的蛋白质,是视网膜中神经元的支持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在应对低葡萄糖时,细胞增加了一种转录因子的水平,称为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这开启了细胞机制--包括GLUT1--需要提高它们利用可用葡萄糖的能力,保存视网膜神经元可用于能量生产的有限氧气。然而,在低氧环境中,就像发生在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视网膜上一样,这种对低葡萄糖的正常生理反应引发了HIF-1α蛋白涌入细胞核,即细胞的控制中心。这导致了VEGF和ANGPTL4等蛋白质的生产增加,这些蛋白质会导致异常的、渗漏的血管生长--这是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丧失的关键罪魁祸首。研究人员计划研究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水平是否会影响其他器官的类似分子途径,如肾脏和大脑。Sodhi说,HIF-1α途径可能成为开发糖尿病眼病新疗法的有效目标。...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679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6791.htm

封面图片

研究揭示每三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人可能患有未被发现的心脏病

研究揭示每三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人可能患有未被发现的心脏病测量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和N端前B型利钠肽生物标志物浓度的测试通常用于检测心脏的损伤和压力,是诊断心脏病发作和心力衰竭的标准方法。然而,即使血液中这些蛋白质的水平略有升高,也可能是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潜在早期指标,有可能增加未来发生心力衰竭、冠心病或死亡的风险。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ElizabethSelvin博士说:"我们看到,许多没有心脏病发作或心血管疾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心血管并发症的高风险。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美国约有2,700万成年人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当我们观察整个人群时,有些人是心血管疾病的低风险人群,有些人则是高风险人群,因此,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谁的风险最大?'这些心脏生物标志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了解那些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危人群的心血管风险。"研究人员分析了10,300多名成年人的健康信息和血液样本,这些信息和样本是1999年至2004年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一部分。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以前未被发现的无症状心血管疾病是否可以通过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蛋白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升高来确定。研究参与者在参加研究时均表示没有心血管疾病史。研究人员利用所有研究参与者储存的血液样本,测量了两种心脏生物标志物的水平。研究人员从国家死亡指数中收集了死亡率统计数据。在对年龄、种族、收入和心血管风险因素进行调整后,他们评估了肌钙蛋白和N-末端前B型钠尿肽升高与心血管死亡或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统计发现,三分之一(33.4%)的2型糖尿病成人有未被发现的心血管疾病迹象,表现为这两种蛋白标记物水平升高,而无糖尿病的成人中只有16.1%有这种迹象。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肌钙蛋白和N端前-B型钠尿肽水平升高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分别增加77%和78%)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分别增加54%和两倍多)有关,而血液中这两种蛋白的水平正常。在对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进行调整后,这种风险升高的情况依然存在。在对年龄进行调整后,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族裔和体重的人群中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在对年龄进行调整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N端前B型钠尿肽水平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没有升高。在患有2型糖尿病时间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明显较高。"胆固醇通常是我们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目标因素。然而,2型糖尿病对心脏的直接影响可能与胆固醇水平无关。"Selvin说:"如果2型糖尿病直接导致心脏小血管受损,而与胆固醇斑块堆积无关,那么降胆固醇药物就无法防止心脏受损。我们的研究表明,要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还需要额外的非他汀相关疗法。"许多研究都侧重于研究高血压和胆固醇等传统风险因素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然而,新的证据表明,在对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进行常规评估的基础上,还应增加对某些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筛查。这项研究分析的生物标志物非常强大,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系统分类。更常规地测量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我们集中精力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心血管预防疗法。...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26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266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