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低血糖的发作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眼疾?

为什么低血糖的发作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眼疾?这项研究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Reports)杂志上,涉及在实验室环境中生长的低糖(低血糖)的人类和小鼠眼细胞和整个视网膜,以及低血糖水平的小鼠。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威尔默眼科研究所的布兰娜和欧文-西森韦恩眼科教授、医学博士阿克里特-索迪说:"临时性的低血糖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而且经常发生在新诊断出患有该病的人身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在睡眠期间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周期性的低血糖水平会导致某些视网膜细胞蛋白的增加,从而导致血管过度生长,使糖尿病眼病恶化,"Sodhi补充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在多达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身上,其特点是视网膜中的异常血管过度生长,是美国最可预防的致盲原因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特别容易受到低血糖期的影响,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应该是血糖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和小鼠视网膜细胞中的蛋白质水平,以及在实验室低血糖环境下生长的完整视网膜,以及偶尔出现低血糖的小鼠。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视网膜细胞中的低葡萄糖水平引起了一连串的分子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血管过度生长。首先,研究人员看到,低血糖导致视网膜细胞分解葡萄糖获取能量的能力下降。当研究人员具体观察所谓的穆勒胶质细胞时,他们发现这些细胞增加了GLUT1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制造一种将葡萄糖运送到细胞中的蛋白质,是视网膜中神经元的支持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在应对低葡萄糖时,细胞增加了一种转录因子的水平,称为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这开启了细胞机制--包括GLUT1--需要提高它们利用可用葡萄糖的能力,保存视网膜神经元可用于能量生产的有限氧气。然而,在低氧环境中,就像发生在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视网膜上一样,这种对低葡萄糖的正常生理反应引发了HIF-1α蛋白涌入细胞核,即细胞的控制中心。这导致了VEGF和ANGPTL4等蛋白质的生产增加,这些蛋白质会导致异常的、渗漏的血管生长--这是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丧失的关键罪魁祸首。研究人员计划研究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水平是否会影响其他器官的类似分子途径,如肾脏和大脑。Sodhi说,HIF-1α途径可能成为开发糖尿病眼病新疗法的有效目标。...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679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679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出可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健康血糖水平的人工胰腺

科学家开发出可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健康血糖水平的人工胰腺据估计,全世界约有4.15亿人患有2型糖尿病,每年全球卫生支出约为7600亿美元。 据英国糖尿病协会称,仅在英国就有490多万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是2型糖尿病,据估计,这将使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每年损失100亿英镑。"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如注射胰岛素都很难控制他们的血糖水平。人工胰腺可以提供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而且该技术使用简单,可以在家里安全实施。"夏洛特-伯顿博士表示。2型糖尿病导致葡萄糖-血糖的水平过高。通常情况下,血糖水平由胰岛素的释放来控制,但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的分泌被破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包括眼睛、肾脏和神经损伤以及心脏疾病。这种疾病通常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例如改善饮食和增加运动--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来控制,目的是保持低血糖水平。剑桥大学Wellcome-MRC代谢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人工胰腺,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葡萄糖水平。该设备将现成的葡萄糖监测器和胰岛素泵与该团队开发的一个名为CamAPSHX的应用程序相结合。这个应用程序由一个算法运行,该算法预测需要多少胰岛素来维持葡萄糖水平在目标范围内。研究人员此前已经表明,由类似算法运行的人工胰腺对1型糖尿病患者(从成人到非常年轻的儿童)是有效的。他们还在需要肾脏透析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成功试用了该设备。今天(2023年1月11日),在《自然医学》杂志上,该团队报告了该设备在更广泛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肾透析)身上的首次试验。与用于1型糖尿病的人工胰腺不同,这个新版本是一个完全闭环的系统--而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告诉他们的人工胰腺他们即将进食,以便调整胰岛素,例如,使用这个版本,他们可以让设备完全自动运作。研究人员从剑桥大学附属医院阿登布鲁克医院的沃尔夫森糖尿病和内分泌诊所(隶属于剑桥大学附属医院NHS基金会信托基金)和当地的全科医生手术室招募了26名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组中的一组--第一组将试用人工胰腺8周,然后改用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标准疗法;第二组将先采取这种控制疗法,8周后再改用人工胰腺。该小组使用了几种措施来评估人工胰腺的工作效果。首先是患者的血糖水平在3.9至10.0mmol/L的目标范围内的时间比例。平均来说,使用人工胰腺的病人有三分之二(66%)的时间在目标范围内,是使用对照组的两倍(32%)。第二个衡量标准是葡萄糖水平超过10.0mmol/L的时间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糖水平会提高潜在的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接受对照治疗的患者有三分之二(67%)的时间处于高血糖水平,而使用人工胰腺时,这一比例减半为33%。平均葡萄糖水平下降--从采取控制疗法时的12.6mmol/L下降到使用人工胰腺时的9.2mmol/L。该应用程序还降低了一种被称为糖化血红蛋白或HbA1c的分子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携带氧气到全身的一种蛋白质,当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成为"糖化"时,就会出现糖化血红蛋白。通过测量HbA1c,临床医生能够全面了解一个人在几周或几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HbA1c越高,患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就越大。在控制治疗后,平均HbA1c水平为8.7%,而在使用人工胰腺后则为7.3%。在研究期间,没有病人出现危险的低血糖水平(低血糖),但有一名患者在使用人工胰腺时因腹痛而入院。...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878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8781.htm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大丽花提取物可稳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研究发现大丽花提取物可稳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或延缓其进展非常重要。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较高但不足以被视为T2D的情况,表明糖耐量受损。它通常表现为轻微的症状,可能会被忽视,但糖尿病前期很可能在不干预的情况下发展为T2D。鉴于T2D是更常见的糖尿病形式,约占全球糖尿病诊断的98%,因此尽早有效治疗该疾病非常重要。现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植物提取物,可以作用于大脑的葡萄糖调节区域,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人们普遍认为大脑中的通路负责葡萄糖调节。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循环中的胰岛素(一种将葡萄糖从血液转移到身体细胞中以产生能量的激素)到达下丘脑,即大脑中心的一个小区域。这引发了介导胰岛素作用的连锁反应。研究表明,下丘脑炎症在导致胰岛素抵抗(T2D的标志)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之前对小鼠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紫铆因(一种植物源性化合物)通过减少下丘脑炎症,对肥胖和葡萄糖不耐症小鼠产生显着的降血糖和胰岛素增敏作用。他们决定探索从大丽花(Dahliapinnata)花瓣中提取的提取物(已知的紫铆因来源)是否可以用作人类糖尿病前期和T2D的新疗法。在从大丽花花瓣中提取出提取物后,研究人员在喂食高脂肪饮食(HFD)的小鼠身上进行了不同剂量的测试,看看它是否会影响葡萄糖耐量。在进行葡萄糖耐量测试前一小时口服剂量。他们发现,10毫克/公斤体重的剂量可以改善HFD喂养的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该提取物不会影响喂食低脂饮食的健康对照小鼠的血糖水平。为了测试这种效果是否能够持续,研究人员每天用大丽花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进行治疗,为期五周。与未接受提取物的小鼠相比,接受长期提取物治疗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有所改善。研究人员检查了小鼠的肝脏,没有发现毒性迹象。研究人员随后研究了导致他们观察到的影响的原因。他们指出,除了紫芥因外,大丽花提取物还含有另外两种化合物:异甘草素和硫黄素。虽然单独使用异甘草素和硫黄素或两者的组合在改善葡萄糖耐量方面相对无效,但他们发现,这三种化合物组合起来可以产生显着的改善。通过检查小鼠的大脑,研究人员发现大丽花提取物似乎可以减轻下丘脑的炎症,这表明该提取物的降血糖特性是由其抗炎作用介导的。在证明了大丽花提取物对小鼠的作用后,研究人员在一项“首次人体”试验中对其进行了测试。他们对13名患有糖尿病前期或T2D的参与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大丽花提取物可以改善患有这两种疾病的参与者的葡萄糖耐量。对于那些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T2D标准的患者,60mg/m2的剂量会产生更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这表明该提取物对那些已经患有T2D的患者的作用增强。糖尿病前期到T2D。用于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的治疗前血液测试结果在使用提取物治疗后没有差异。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亚历山大·塔普斯(AlexanderTups)表示:“血糖调节受损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疾病,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我希望而且我真的相信我们深入研究的结果将使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们受益。”研究人员正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将天然大丽花提取物补充剂推向市场。该研究发表在《生命代谢》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02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0201.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确定导致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不良的机制

研究人员确定导致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不良的机制外泌体与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现在,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考察了外泌体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因为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往往更慢,进展更快,增加了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钱丹-森(ChandanSen)说:"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因过度炎症而受损。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不愈合的伤口或慢性伤口会导致截肢。美国每年有超过10万例与糖尿病有关的截肢,但通过进一步了解伤口愈合和开发新的疗法,我们的目标是降低这一数字。"研究人员从22名糖尿病患者和15名非糖尿病患者的慢性伤口负压绷带上收集液体。负压伤口疗法(NPWT)通过施加亚大气压来吸出液体和感染,从而促进伤口闭合。一种特殊的绷带被密封在伤口上,并连接到一个轻柔的真空泵上。森说:"这些绷带通常会被扔进垃圾桶,但伤口积液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样本,它能反映整个伤口的情况,例如,如果伤口受到感染,积液中就会带有感染的痕迹。"研究人员对液体进行了分析,分离出了由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角质形成细胞是皮肤修复所必需的细胞。通常,当携带货物的外泌体从细胞中释放出来时,它们会被巨噬细胞吸收,巨噬细胞是协调伤口愈合的免疫细胞。他们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外泌体--他们称之为"二外泌体"--不仅携带不同的货物,而且糖尿病患者伤口液体中二外泌体的数量远远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伤口液体中外泌体的数量,巨噬细胞吸收的外泌体数量也远远少于二外泌体。当非糖尿病患者的巨噬细胞与外泌体一起孵育时,它们会产生消除炎症的因子,这表明它们从外泌体中接收到了正确的"伤口愈合"信号。然而,当使用重外泌体重复实验时,巨噬细胞反而产生了促炎因子。森说:"如果外泌体中的信号是正确的,巨噬细胞就知道如何解决伤口的炎症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中,角质形成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的串联受到影响,因此巨噬细胞不断推动炎症,伤口无法愈合"。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发现为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并可能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外泌体促使伤口愈合级联出现偏差,从而影响炎症的消退,"森说,"而且这不仅限于伤口。由于外泌体在体内发挥多种功能,重外泌体可能在其他糖尿病并发症中发挥作用。这项研究开辟了一条新思路"。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以二外泌体为靶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研究人员说,其中一种方法是消除重力自旋体中发生的化学修饰。另一种方法是分离糖尿病患者的外泌体,给它们装上缺失的"货物",然后再注入伤口组织。这项研究发表在《NanoToday》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30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3045.htm

封面图片

研究指年轻糖尿病患者一直增长 有迫切需要及早识别

研究指年轻糖尿病患者一直增长有迫切需要及早识别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香港年轻糖尿病患者人数一直稳定增长,当中死亡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个案亦未见改善,反映本港有迫切需要及早识别高风险年轻糖尿病患者。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助理教授周怡君接受访问时表示,中大团队早前分析本港20岁以下一型及二型糖尿病发病率,由2005年至2015年,一型糖尿病患者有增加趋势,由每10万人有3至4人发病,增加至每10万人5至6人。她指出,二型糖尿病也有上升趋势,差不多每5名患者就有1人在40岁前发病,亦发现年轻二型糖病患者比较早出现并发症,血糖控制亦不理想。儿童糖尿协会获马会资助启动「年轻糖尿支援计划」,将资助1000名2至30岁糖尿病患者、有特别经济困难或怀孕的糖尿病人,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CGM)」两年。CGM安装在病人手臂或肚皮上,可24小时监察血糖水平。本港使用CGM的成本为每月1000多至3000多元不等。儿童糖尿协会去年初调查发现,超过七成非CGM用户是因为仪器昂贵而选择不使用。2023-04-2615:17:03

封面图片

可实现自我调整的胰岛素被证明对1型糖尿病患者很有希望

可实现自我调整的胰岛素被证明对1型糖尿病患者很有希望一型糖尿病(T1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从而使胰岛素产生得很少或没有。T1D的确切原因不明,但被认为是由遗传和一些病毒引起的。治疗T1D需要服用速效胰岛素,可以通过间歇性手动注射或通过胰岛素泵连续注射,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威胁生命的后果。长效胰岛素也可能被用来提供缓慢、稳定的胰岛素释放。使用纳米颗粒来提供药物和基因治疗,对疾病的治疗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中国浙江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使用一种特殊的纳米粒子来创建一个自我调整的胰岛素释放系统。使用含有葡萄糖氧化酶的聚合物制成的胰岛素"载体"的葡萄糖敏感的胰岛素释放系统已经获得了普及,但会引起一些问题。这些聚合物的分子量不均匀,而且葡萄糖氧化酶可能是有毒的。鉴于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转向了另一种载体:生物相容性脂质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脂质纳米颗粒已经被广泛用作药物载体。此外,它们具有统一的化学结构。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修改了纳米粒子表面的一个部分,使其可以携带许多正电荷。带负电荷的胰岛素分子以静电方式与脂质纳米颗粒结合。研究人员在糖尿病小鼠身上测试了他们的胰岛素配方,发现当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素会缓慢释放。但如果血糖很高,纳米粒子中的脂质就会与葡萄糖形成化学键,减少纳米粒子表面的正电荷,大大加快胰岛素的释放。在被注射葡萄糖后,用胰岛素制剂治疗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以与健康小鼠相同的速度下降到正常水平,并在六小时内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研究人员希望,将来这种葡萄糖反应性胰岛素配方可以被纳入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大大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该研究发表在《AngewandteChemie》杂志上: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page/journal/15213773/homepage/press/202314press.html...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56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5639.htm

封面图片

饮用红茶菌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关

饮用红茶菌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关这一发现于2023年8月1日发表在《营养学前沿》(FrontiersinNutrition)杂志上。红茶菌是一种用细菌和酵母发酵的茶,早在公元前200年就在中国被饮用,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在美国流行起来。它的流行得益于其提高免疫力和能量、减少对食物的渴望和炎症的传闻,但这些益处的证据却很有限。研究报告的作者、乔治敦大学健康学院人体科学教授、乔治敦大学医学院家庭医学教授、医学博士丹-梅伦斯坦(DanMerenstein)说:"一些关于红茶菌的实验室和啮齿类动物研究表明红茶菌很有前景,一项针对非糖尿病患者的小型研究表明红茶菌能降低血糖,但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对红茶菌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进行临床试验。"还有很多研究需要进行,但这是非常有希望的。"梅伦斯坦说:"我们试验的一个优点是,我们没有告诉人们吃什么,因为我们采用了交叉设计,限制了个人饮食中任何变化的影响。"在交叉设计中,一组人每天饮用约八盎司的红茶菌或安慰剂饮料,持续四周,然后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来"冲淡"饮料的生物效应,再将红茶菌和安慰剂在两组之间交换饮用,再持续四周。两组人都没有被告知他们当时喝的是哪种饮料。四周后,红茶菌似乎降低了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从每分升164毫克降至116毫克,而安慰剂四周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指南建议,餐前血糖水平应在每分升70至130毫克之间。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红茶菌中发酵微生物的构成,以确定哪些成分可能最具活性。他们发现,这种饮料主要由乳酸菌、醋酸菌和一种名为Dekkera的酵母菌组成,每种微生物的数量大致相同。这项研究中使用的红茶菌由华盛顿特区的一家商业制造商CraftKombucha生产。它已被重新命名为"BrindleBoxerKombucha"。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罗伯特-哈特金斯(RobertHutkins)博士是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他说:"对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不同品牌的红茶菌进行的不同研究显示,微生物的混合物和丰度略有不同。不过,主要细菌和酵母菌的可重复性很高,不同品牌和批次的细菌和酵母菌在功能上可能相似,这让我们的试验放心了不少。""糖尿病本身是美国第八大死因,也是心脏病、中风和肾衰竭的主要风险因素,"第一作者、医学博士查盖-门德尔森(ChagaiMendelson)说,他在乔治城大学的梅伦斯坦实验室工作,同时在MedStarHealth完成住院医生实习。"我们能够提供初步证据,证明一种普通饮料对糖尿病有影响。我们希望能够利用在这项试验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开展一项规模更大的试验,以便对红茶菌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给出更明确的答案,从而预防或帮助治疗2型糖尿病。"...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45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459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