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机会:如拒载导盲犬或额外收费可能涉及间接歧视

平机会:如拒载导盲犬或额外收费可能涉及间接歧视平机会推出实用指南希望加强各界认识导盲犬,以及提高对使用者及导盲犬的接纳程度。平机会行政总监朱崇文说,很多时市民不知道哪些是导盲犬,或面对导盲犬时不知如何处理,指南有教导如何分辨,亦会写明工作中的导盲犬,以及穿著红色或橙色背心的训练犬。朱崇文在本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年轻人对导盲犬较有认识,指南有提醒在交通工具、食肆或雇主等,可如何为导盲犬提供便利,例如小巴司机在可行情况下,让视障人士携同导盲犬上车,预留最后一排座位的单边位予他们使用,避免影响通道等。的士方面,如有拒载或额外收费,当中或有争拗,可能涉及间接歧视,因为导盲犬属于协助犬,拒绝接载或致视障人士使用不到服务。雇佣方面,朱崇文说,如果雇主聘用员工需要导盲犬协助日常生活或上班,而公司地方较大的话,希望可提供适当空间予导盲犬,但有关情况要属于合理迁就,并需要视乎公司条件。他表示,平机会过去5年收到7宗相关投诉,有4宗透过调停成功解决、1宗是有关方面私下解决、1宗表示毋须跟进、另外有1宗因为个案未必符合法例条文而终止跟进。调停个案的结果主要是有关方面作出道歉或改变相关政策。2024-05-1011:06:16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平机会推出指南冀提高对导盲犬与使用者接纳

平机会推出指南冀提高对导盲犬与使用者接纳平机会推出《导盲犬:实用指南》,期望加强各界对导盲犬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导盲犬使用者及导盲犬的接纳。相关指南的内容包括,介绍导盲犬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引述导盲犬使用者的经历,列出不同界别包括交通、餐厅及酒店、处所管理人及雇主的实用资料,以保障导盲犬使用者在各公共领域的权利等。平机会表示,期望加强各界认识,提高对导盲犬同使用者的接纳,平机会过去5年,共接获7宗视障人士投诉,因携同导盲犬而不获提供服务或被拒进入处所,或在求职过程中遭受歧视,当中部分能够以和解方式处理。平机会行政总监朱崇文被问到,最近有网上片段,有巿民怀疑对在港铁车厢带著导盲犬的视障人士不礼貌,朱崇文说,相关法例主要针对雇佣、教育及货品服务提供的设施,相信片段中的情况不适用有关范畴,又认为更需要相关指南,市民增加了解,才可以互谅互让。平机会又说,现行《残疾歧视条例》禁止基于残疾而直接或间接歧视残疾人士,在没有充分理据的情况下歧视残疾人士使用导盲犬,可能属于违法。2024-05-0918:56:49

封面图片

平机会推指南加强各界认识导盲犬 保障使用者权利

平机会推指南加强各界认识导盲犬保障使用者权利平机会推出《导盲犬:实用指南》,期望加强各界对导盲犬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导盲犬使用者及导盲犬的接纳。平机会表示过去5年,共接获7宗视障人士投诉,因携同导盲犬而不获提供服务或被拒进入处所,或在求职过程中遭受歧视。平机会表示,参考过其他司法管辖区对导盲犬的法律保障和香港的相关资讯,咨询本地导盲犬服务机构、视障人士和机构后,制作有关《指南》。内容包括介绍导盲犬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外,又引述导盲犬使用者的正面及负面经历,列出给不同界别持份者包括交通、餐厅及酒店、处所管理人及雇主的实用资料,以保障导盲犬使用者在各公共领域的权利。平机会表示,香港现行的《残疾歧视条例》禁止基于残疾而直接或间接歧视残疾人士,在没有充分理据的情况下歧视残疾人士使用导盲犬,可能属于违法。2024-05-0915:19:07

封面图片

平机会吁公众勿将精神病与暴力挂勾 若煽动歧视或违法

平机会吁公众勿将精神病与暴力挂勾若煽动歧视或违法平机会行政总监朱崇文在本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不希望公众因此将精神病与暴力挂勾,而环境亦是影响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形容公众不应「火上加油」,并应助患者融入社会。朱崇文又说,事件发生后,于网上观察到标签精神病人的情况增加,提醒如若煽动他人歧视患者,有机会触犯歧视条例。另外,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表示,政府将提出加强四方面工作,包括尽快召开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会议等。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港大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讲座教授陈友凯在同一节目表示,会议自2017年起已提出精神健康服务人手严重不足,包括精神病医生及职业治疗师等,虽然情况有局部改善,但整体而言仍未能应付需求,建议当局检视公私营合作空间,短期内改善人手不足问题。他又说精神病人覆诊与医生交流的时间有限,须靠家人或个案经理与患者多沟通,了解征状有否加深,并适时跟进,但强调个案属少数例子,绝大部分患者复康后生活如常,希望大众不要标签精神病患者。2023-06-0509:49:55

封面图片

平机会冀传媒报道提升市民认识精神健康 避免偏见歧视

平机会冀传媒报道提升市民认识精神健康避免偏见歧视平机会举行媒体报道与精神健康研讨会,平机会社会参与及宣传专责小组召集人黄梓谦说,是次研讨会是希望传媒的报道有助提升市民认识精神健康问题,避免存在偏见及歧视,让有精神健康需要的患者能尽快康复,重投社会。黄梓谦提到,香港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在2001年的约5万人,到2020年增至25万6千多人,增幅达4倍。早前钻石山荷里活广场的命案,或令市民对精神病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污名化。他说传媒在社会扮演重要角色,对大众取向及价值观有很大影响,可以带出消极影响,亦可以发挥正面帮助。研讨会讲者之一、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教授林翠华说,有时广泛的相关报道或会令社会不安,令大众将精神问题与暴力挂钩,传媒的正面报道有助消除公众偏见及避免污名化问题。平机会行政总联朱崇文致辞时说,一些夸张的报道手法对患者造成标签。他曾收过来电求助,希望平机会帮助促请相关机构删除确诊精神病的诊断结果,宁愿放弃服务也不想被标签的忧虑,因此他希望媒体有良好报道守则,例如考虑事件是否与精神健康直接有关联,及留意所使用的词汇等。2023-09-2816:42:14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