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鹏:经历的好几代“不自信知识分子”

范勇鹏:经历的好几代“不自信知识分子”第一波,比如我们年轻的时候,当时的老师一辈,确实有一部分知识分子非常地不自信,对中国的看法是非常悲观的。这样的一批知识分子在早期有过一些不好的经历,所以他会对西方产生一种心理寄托,认为西方就代表着文明进步;第二波就是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群人,当时的西方确实是太强大,太发达了,被震撼到了,所以他们一旦出去之后,形成的精神创伤很难愈合,这个是当前我们国内“精神美国人”的主流的一部分;第三波是1990年代扩大开放,大量地走出去的这样一拨人,特别是在西方受到系统的社会科学的教育,一旦你在头脑里边被植入了这样一种逻辑闭环,一般人很难跳的出来;第四波是21世纪初,中国人的精神开始上升,经济社会变化,人文知识分子当时所标榜的西化背景贬值了,形成了心理落差,另外中国各方面的进步又打破了他们原有的认知系统,这些人很痛苦,所以形成了一种逆反思维;最后一波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国“四个自信”全面地增强,我们的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上升,同时在各个领域的反腐,改革整顿的力度都很大,整个社会朝着非常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规矩多了,所以有些人的利益空间、任性空间就少了。:#读书文摘#好文分享#梦呓#政治#经济:@sharebooks4you: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旧闻评论 | 可耻的知识分子?| 舆论手札

知识分子何以自处的问题,不只是知识分子要求解的命题,其背后也是成千上万国人如何选择自处、巨轮一点点缓慢挤压的产物。

封面图片

刘瑜:知识分子是来添乱的吗?

坚持专业性的同时,保持知识上的谦卑与开放性,是一个负责的知识分子的标识。

封面图片

尚道 | 中国知识分子为何会“特朗普化”?

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喜欢特朗普?

封面图片

王昊轩的韭菜园|别怪知识分子不发声

当你指责知识分子不敢发声的时候,先问下自己为什么不发声?去了解下发声的后果是什么,勇敢发声的人,现在都在哪里?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指责别人不敢为自己冒险。这是有些自私甚至卑鄙的。

封面图片

莽莽|失语中国:被噤声的公共知识分子们

从最初被掐断发声渠道,到不能发声,到之后频繁进行自我审查的不敢说话,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们循环经历着被举报、被解职、被拘捕甚至被迫流亡异国他乡。政治生态的高压叠加各个互联网公司不断精进的言论审查技术的制约,异见表达对当今的中国人而言已成为无法企及的奢望。

封面图片

学人Scholar|逝者朱永嘉先生:“知识分子的光彩不在权力上面”

“知识分子的光彩不在权力上面,要是硬往这上面靠,那就完蛋。恐怕有好结果的人不会很多。这片土壤上,他们没有办法生长。权力结构上卑鄙龌龊的事情太多了,你没办法在这块土壤上很好地生长... 你要想拼命往里面挤呢,那你就做小人,你不想往里面挤,还可以有自已做人的回旋余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