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享号|2020,谁不是一边哭着,一边拼命活着?| 年终人物印象

2020,之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不只是一个数字,一个年份,这个数字饱含太多的悲情和悲壮。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埃克森美孚公司准确预测了气候变化 同时又公开否定了它

埃克森美孚公司准确预测了气候变化同时又公开否定了它关于埃克森美孚如何拒绝主流气候科学,已经有一连串的证据,尽管该公司自己的研究和内部沟通承认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全球变暖。现在,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为我们提供了对埃克森美孚几十年来气候模型的首次全面审查。而该公司对多年来全球气温将上升多少的预测几乎都是正确的。"相当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洞察力的准确性和技巧。他们不只是含糊地知道一些关于全球变暖的事情......。他们知道的和学术研究人员一样多,"哈佛大学的研究助理和新论文的主要作者杰弗里-苏普兰说。"可以说,他们知道他们需要知道的一切,以便开始采取行动并警告公众。但他们当然没有这样做。"回顾埃克森美孚公司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做的预测,其对未来全球温度上升的估计与实际发生的情况相当接近。为了显示该公司在预测全球变暖方面有多好,可以参考下图:多条线被绘制在一个图表上。多条灰线显示了埃克森美孚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气候预测。一条红线紧挨着灰线,显示全球温度的观察变化。上图总结了埃克森美孚公司科学家在1977年至2003年间的所有全球变暖预测(灰线),叠加在一条红线上,显示了现实世界中全球温度的上升。红线显示了全球平均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发生了多少变化,这是温室气体排放滞留热量的结果。灰色线条代表埃克森美孚公司对全球变暖的预测。线条的颜色从浅灰色到深灰色不等,浅色代表该公司从1970年代末开始的早期研究,深灰色代表该公司在2000年代初的最新估计。实线表示埃克森美孚的科学家使用他们自己的模型得出的预测,而虚线表示埃克森美孚的科学家在公司文件中复制的第三方研究。关键的启示是,埃克森美孚可以预见到它所销售的石油产品会使地球变热多少。全球已经比工业化前时代升温了约1.2摄氏度。这似乎是一个小的变化,但它已经引发了更严重的热浪、干旱、风暴和洪水,我们今天被迫与之共存。平均而言,苏普兰和他的同事给埃克森美孚的气候模型打了一个相当高的"技能分数"(一个在气象学中用来评价天气预报的指标),大约为72%。作为比较,这甚至比美国宇航局著名科学家詹姆斯-汉森在1988年向国会提交的全球变暖预测更加准确。汉森是气候界的传奇人物,因为他是最早对气候变化发出警报的人之一。现在,埃克森美孚因否认它实际上正在推进的气候科学而臭名昭著。根据1988年的一份内部备忘录,该公司试图"强调有关潜在温室效应增强的科学结论的不确定性",并在21世纪初继续将气候模型描述为"不可靠的"。到2015年,《内部气候新闻》和《洛杉矶时报》的里程碑式的调查揭示了许多文件,显示该公司花了几十年时间研究气候变化,但还是对气候科学提出了质疑。这些报道引发了#ExxonKnew丑闻,以及埃克森美孚和其他化石燃料公司从城市、县和州(包括罗德岛、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面临的几十起诉讼。这些诉讼指称,石油巨头故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误导人们,以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埃克森美孚公司企业媒体关系高级顾问托德-斯皮特勒(ToddSpitler)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个问题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在每一个案例中,我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那些谈论'埃克森知道'的人的结论是错误的。"Spitler提到了纽约州最高法院法官2019年的一项裁决,该法官裁定埃克森美孚胜诉,认为该州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公司误导了投资者。尽管如此,埃克森美孚仍在盯着其他诉讼。今天发表的新研究有可能成为那些针对该公司的诉讼的更多弹药。这篇论文分析了该公司现在公开的1977年至2003年的所有气候预测(其中许多是由新闻调查得出的)。到目前为止,#ExxonKnew的大部分焦点都集中在该公司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传递之间的差异。但Supran和他的同事们想对该公司的气候数据实际显示的内容进行全面评估。Supran说:"这种在统计学上简洁地将他们所知道的一切记录在一个数字和一个图表中的证据可能是令人信服的......是对律师通常依赖的更多定性形式的证据的补充。当然,还有公众舆论法庭,我怀疑简单的视觉效果证明埃克森公司知道并误导了气候问题,可能会被证明是强有力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89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8975.htm

封面图片

苹果Vision Pro测评:技术令人惊艳,但离完美还很远

苹果VisionPro测评:技术令人惊艳,但离完美还很远TheVerge:VisionPro足够神奇但想成功却不容易毋庸置疑,VisionPro是一款令人惊叹的产品,是那种只有苹果才能打造出的第一代设备,无论是惊艳的显示效果,还是所谓的“穿透式”(passthrough)技术,都展现了苹果卓越的技术储备和资源整合能力。整个生态系统都可以无缝衔接,甚至让所有人几乎忽略了其外部电池。VisionPro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技术先进性,更是因为苹果始终秉持着解决最困难问题的决心。VisionPro整合了众多深思熟虑的创新理念。然而,苹果可能无意中透露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其中一些核心理念可能最终行不通。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这些理念或许永远无法成为主流。此外,虽然手控和眼控系统在VisionPro中表现卓越,但感觉在未来几年内,鼠标、键盘和触摸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VisionPro所蕴含的科技之丰富,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正如任何技术产品一样,它的表现并非始终如一。在它完美运行时,它所带来的体验仿佛魔法般神奇,令人难以置信。但当它出现故障时,那种沮丧感又让人倍感挫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VisionPro可能并不只是一款单纯的AR眼镜模拟器或开发工具包。相反,它可能是苹果为了引导人们去思考和开发真正意义上的AR眼镜而设的一个“梦工厂”。苹果正在借助VisionPro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去设想那些能够与他人分享的数字体验。在这种框架下,苹果当前推出的VisionPro更像是一个前奏,让人们开始思考这些可能性,同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他们真正想要打造的硬件上。在首次佩戴VisionPro时,一系列问题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你是否介意发型被弄乱、妆容被毁掉、向他人展示你所看到的内容、在暗室中使用不便,以及双手被时刻关注的束缚感等。这些问题涉及诸多权衡,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使用VisionPro的体验是如此孤独。尽管它拥有各种先进的技术,但你却无法与他人分享这一体验。对于传统的VR头显来说,这尚可接受,但在未来作为主要的计算设备,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我们可能不希望在VisionPro中完成工作,而是更倾向于与他人一同努力,与他们共同交流和分享。尽管VisionPro很有趣,但要想取得成功,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CNET:一个令人兴奋的、有待完善的未来多年来,我们一直对VR和AR头戴设备的未来充满憧憬:Oculus、MagicLeap、HoloLens以及其他众多设备在脑海中闪现。然而,过去一周佩戴VisionPro的经历,却带给CNET记者斯科特·斯特恩(ScottStein)前所未有的复杂感受。VisionPro表示,这是他评测过的最具挑战性的产品。VisionPro的一些功能令人惊叹,而其他部分则让人觉得尚未完善。其高昂的价格(3499美元以上,目前仅在美国销售)令人咋舌,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未来主义的元素。苹果VisionPro标志着生态系统终于开始步入正轨,其硬件达到了真正卓越的视听质量水平,而输入系统也在被重新发明。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VisionPro或许是自OculusRift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产品。苹果对沉浸式未来的豪赌,其实也是向新设备领域迈出的一大步,这些设备将与我们已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上使用的软件紧密结合。VisionPro运行的是新的操作系统VisionOS,但其核心仍是带有混合现实VR功能的iOS设备,它既拥有独特的优点,也面临着设计方面的挑战,同时还增加了一系列新的功能和创意。这款头显是斯特恩体验过的最佳可穿戴显示器。然而,考虑到其价格以及发布时VisionOS应用程序的稀缺,他不会轻易向朋友或家人推荐。但如果你身处沉浸式游戏行业,并且具备相应的购买力,那情况自然另当别论。对于其他人,斯特恩建议到苹果店获取免费试用机会,亲身体验其功能,然后静观其变。随着三星、谷歌等竞争对手的加入,以及朝着更小巧、类似眼镜的设备发展的趋势,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变革出现。目前,我们仍主要使用笔记本电脑、手机和iPad等设备,但未来版本的VisionPro将逐渐取代它们。CNBC:这是计算和娱乐的未来苹果令人期待已久的头显将于本周五在美国上市,其售价定为3500美元,这是自2015年4月智能手表首次亮相以来,苹果推出的第一款重磅新产品。经过近一个星期的体验,虽然它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对科技记者托德·哈斯尔顿(ToddHaselton)来说,这无疑是其近年来试用过的最令人兴奋的新产品。据分析师预测,VisionPro在短期内可能不会为苹果带来可观的收入。瑞银预计,苹果今年的头显出货量将达到40万台左右,营收约为14亿美元,这对于苹果的庞大营收来说犹如九牛一毛。然而,如果苹果未来能推出更实惠的版本,将有数百万人使用这款产品。VisionPro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苹果称之为“空间计算”。它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中,周围环绕着各种应用程序。无论是工作、娱乐、观影还是上网冲浪,VisionPro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凭借出色的显示屏和M2处理器,VisionPro具备了苹果设备一贯的卓越性能。此外,还有一个专门的应用商店为VisionPro提供丰富多样的应用程序。尽管仅仅触及了VisionPro功能的冰山一角,但足以让人惊叹不已。这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世界方式。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未来。《华尔街日报》:让人犹如置身科幻世界中苹果首款混合现实头显VisionPro具备初代产品的所有特点:体积庞大、重量不轻、电池续航时间短暂、优质应用程序稀缺,甚至可能存在许多漏洞。然而,VisionPro的许多功能却让《华尔街日报》数码测评师乔安娜・斯特恩(JoannaStern)觉得置身于科幻世界之中。在这个家庭办公室里,各种应用程序层出不穷,比如炉子上有好几个虚拟计时器。人们甚至能够观看到孩子们抚摸羊驼的全息影像。在尝试过的众多混合现实头显中,斯特恩认为VisionPro无疑是最出色的,甚至超越了其主要的竞争对手、价格更为亲民的MetaQuestPro和Quest3。不过,VisionPro目前还未进入我们所追寻的终极形态。各大公司都明白,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这种虚拟体验的初级形态。而他们正致力于将虚拟体验转化为更为轻便、更接近普通眼镜的设备。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他们所推出的产品只能暂时扰乱我们的认知。就目前而言,这款面部电脑无疑最能体现苹果对未来的设想。然而,它也让我们在FaceTime上认识的每个人都感到震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52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5243.htm

封面图片

同样睡8个小时 为什么别人活力满满我还是困得不行?

同样睡8个小时为什么别人活力满满我还是困得不行?那么,人一天到底睡多久最好呢?这个问题有标题答案吗?先说答案: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不同《美国睡眠医学会》为了回答“人类睡眠时间”的问题,曾经专门组织了一个睡眠专家小组。小组成员回顾了数百项关于睡眠时间和健康问题的高质量研究,然后通过几轮投票和讨论,最终给不同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间划了一个范围。总体来看,婴幼儿所需的睡眠时间最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所需的睡眠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一直到18岁以后,变化才慢慢趋于稳定。注意,是趋于稳定,不是固定不变。所以,不同年龄段,睡眠需求可以变化。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为什么没有3个月以下宝宝的建议呢?原因是,这个年龄组的睡眠需求差异非常大[1](少则11小时,多则19小时)。所以,宝妈们注意了,不要去小区里和其他孩子比睡觉时间然后回来折腾宝宝。成年人睡眠时间每天要达到7小时以上吗?先说答案:还是一样,因人而异。但每天7小时以上的睡眠的确是多数成年人需要的,这里的多数是统计学上的一个“均数”。如果你平时白天多数时候状态都不好,常常犯困;或者需要靠咖啡来续命,然后一算晚上的睡眠时间够不够7小时,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夜间睡眠不足。下一步就是重新调整作息,让自己多睡会。但是要注意,“多数人”也好,“均数”也罢,它们都不等于标准答案。在睡眠时间统计图表上,除了中间的7小时外,还有部分数据是分布在两端的。最左端是“短睡眠者”,最右端是“长睡眠者”。这个世界上,存在部分人,他们不需要睡那么多,睡6个小时或者5个小时就够了。所谓的“够了”,意思是不影响白天状态,白天不需要打盹,也不需要咖啡,工作发挥和其他常人一样。这种人叫做“短睡眠者(shortsleep)”。注意,短睡眠者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天生的,研究发现和某些基因突变有关[2]。在数量上,这种“天赋异禀”的人是非常少的,不超过1%,再往上估计,也就3%左右[3]。和短睡眠者相反,还有部分人,天生需要睡很久,比如:常常需要睡9小时甚至10小时以上才能保证白天的精神状态(对成年人来说),这种人叫做“长睡眠者”[4]。很多时候,长睡眠者的模式从童年就开始了,然后一直持续到成年。和短睡眠者类似,长睡眠者在数量上也很少,大概2%[5]。而且,部分研究迹象表明,他们也和遗传基因有关。很明显,和短睡眠者相比,长睡眠者非常辛苦。因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外界都不允许他们“任性”地睡够自己所需要的时间,所以长睡眠者是最容易“睡不够”的一群人,他们常常在白天打瞌睡,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但是如果是在节假日,只要他们睡够自己身体所需要的时间,他们的表现就会恢复到非常好的状态。不管怎么样,从短睡眠者,到中间的“7~9小时均数”,再到“长睡眠者”,这些睡眠数据形成了一个正常的连续的“时间谱”。所谓的“成年人需要8小时睡眠”只是一个参考答案,作为个体,你不能只根据一个单独的数字来给自己贴“睡眠不足”或“睡眠太多”的标签。换句话说,你需要多少睡眠,可以和别人不一样。结合之前说的,现在可以总结2句话:你的睡眠时间,不要和过去比。你的睡眠时间,不要和别人比。如何判断自己每天需要睡多久?简单说:看醒后的表现。如果你醒来后,在多数时间都能保持足够的清醒能力,能保持足够好的注意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那么就可以认为,你睡得可以。反之,如果醒后容易嗜睡,注意力下降,那么就意味着,你睡得不够好——或者是时间不够,或者是质量不佳,或者两者都有。这个时候,你可以先参照一下成年人的“均数”——7小时。如果时间没有7小时,可以试着找一找“时间都去哪儿了”。如果时间有7小时,那就需要寻找下是否有其他“睡眠阻力”在干扰你的睡眠质量。如果你还想了解得具体点,那么可以参考《美国睡眠基金会》提供的“问题清单”[6]:①7小时的睡眠能让你感觉高效和健康吗?或者,你是否注意到,你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让白天有个更好的状态?②按照现有的作息,在日常工作时,你会常常感到困倦吗?③你是否会依赖咖啡因来度过这一天?④在不需要工作的节假日,你会倾向于睡得更多吗?通过以上4个问题,就会大致明白现有的睡眠时间是否足够。睡眠不足该怎么办?有一位门诊患者,他做完上面的“问题清单”后,怀疑自己可能是“长睡眠者”。他的结果是这样的:①7小时的睡眠不能给白天提供一个好状态。②常感到困倦。③每天喝3杯咖啡才行。④在节假日,常常会睡10个小时,这个时候白天可以不喝咖啡,状态也非常好。那么,对他来说,就是在不耽误早上上班的前提下,尽可能让自己多睡一点。怎么做到呢?可以参照以下3个步骤:1、画饼这里的“饼”是回顾自己的“时间花费”,就像做家庭财务支出,把晚上睡前的活动进行梳理,计算各自大概占了多少时间。其次梳理那些没那么重要的项目,试着把这些项目删掉或者时间压缩。当然,不用每天晚上都像“苦行僧”那样,可以每次改变一点点。2、仪式制定一个能让自己放松的睡前仪式。比如,洗澡、看手机、打游戏等,然后距离睡前半小时左右远离屏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大脑更容易从紧张的白天工作以及互联网信息中解脱出来,有利于进入睡眠状态。3、补觉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剥夺你我的夜间睡眠。如果晚上实在是没睡够,可以采取补觉的方式让自己“回点血”。不过,补觉需要点技巧,一次不能补太狠,否则,容易影响当天晚上的睡眠,也容易打乱整体的睡眠节律。最推荐的补觉方式是4个字:分期付款。比如,工作日晚上睡不够,那么在白天的中午时段,小睡20分钟。遇到节假日,早上多睡一会,不超过平时起床的1小时,中午可以再小睡20分钟,晚上累了早点安排自己睡觉。总结①多数成年人的睡眠需求是7小时左右,但这不是标准答案,作为个体来说,你不能只根据这个数字来衡量自己是否睡得好。②是否睡眠充足,关键看醒后白天的状态。如果状态不好,再回过头看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有多数人的7小时,如果不够,提示有其他因素在剥夺你的睡眠。如果睡眠时间充足,那么就需要寻找有其他睡眠阻力在影响你的睡眠质量。③如果计划让自己多睡一点,可以“3步走”:画饼、仪式和补觉。总之,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没有谁可以做到365天每天都睡得好,短期的睡眠不足其实不用担心,佛系看待就好。人生一趟,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更值得做,本来就不只是为了睡个好觉。参考文献[1]Kirsch,D.(2022,September12).Stagesandarchitectureofnormalsleep.InS.M.Harding(Ed.).UpToDate.,RetrievedMarch1,2023,from[2]https://www.livescience.com/does-short-sleeper-syndrome-really-exist[3]https://sleepeducation.org/short-sleep-gene-when-six-hours-enough/#:~:text=The%20%E2%80%9Cshort%20sleep%E2%80%9D%20gene%20appears,only%20three%20percent%20of%20people.[4]Patel,S.R.,Blackwell,T.,Ancoli-Israel,S.,Stone,K.L.,&OsteoporoticFracturesinMen-MrOSResearchGroup(2012).Sleepcharacteristicsofself-reportedlongsleepers.Sleep,35(5),641–648.[5]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2014).The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ThirdEdition(ICSD-3).Darien,IL.[6]https://www.sleepfoundation.org/how-sleep-works/how-much-sleep-do-we-re...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4132.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4132.htm

封面图片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医生要洗手”的人 死前曾被残忍殴打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医生要洗手”的人死前曾被残忍殴打今天是世界洗手日,科普中国要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人们尚不知微生物为何物的时代。老话说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踏入鬼门关,真的不是夸张。长期以来,人类的分娩让母婴都风险重重,除了人类的大脑袋让母亲的分娩远比其他灵长类近亲更为困难而外,即使分娩成功以后,也有许多母亲很快就出现发热而后死亡,医学界将这一致命的发热命名为产褥热。?直到十九世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科门诊维也纳总医院第一产科门诊的产妇的死亡率还高达30%。而今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这一水平与最发达的国家已相差无几。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我们未来几年的目标是,这个数字还要下降到12/10万以下。孕产妇从九死一生到相对较为安全,这一切的发生,除了有赖于医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但首先我们得从洗手的故事讲起。1846年,28岁的塞麦尔维斯(IgnazPhilippSemmelweis)成为维也纳总医院第一产科门诊的主任助理。在当时,病理解剖已经非常流行,塞麦尔维斯就非常崇拜从事法医病理学的科雷契卡(JacobKolletschka),甚至差一点儿就成为他的助手,但令二者都没有想到的是,科雷契卡最后却以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指导了塞麦尔维斯的研究。IgnazSemmelweis,图源:Wikipedia在研究产褥热的过程中,塞麦尔维斯发现,自己所在的第一病区产妇的死亡人数居然是第二病区的10倍之多,而两个病区每年的分娩婴儿数量是大致相近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在医院内产褥热流行的时期,那些在维也纳城中家里分娩的产妇甚至包括在大街上生的,却很少有死亡的,这又是为什么?当时医学界对产褥热的解释是流行瘴气或者彗星的影响,如果这类猜想是成立的,那么上述区别就不应该产生,塞麦尔维斯为此陷入了冥思苦想。正当塞麦尔维斯的思考毫无头绪之时,一桩悲剧忽然从天而降,法医病理学权威科雷契卡在解剖尸体时不慎割伤了自己而引发了伤口的感染很快便去世了。科雷契卡的意外亡故让塞麦尔维斯悲痛欲绝,但这样的伤痛反而给正在黑暗中思考的塞麦尔维斯带来了灵光乍现的启发,他忽然意识到,产褥热的原因极可能同好友的死因是相同的,因为这两者的病理变化极其相似,假如好友的死因是被尸体中的某种物质污染了,那么产褥热的原因也可能是这个!他认为,杀死产妇的罪魁就是医学院老师和学生的双手:他们在解剖课上触摸完尸体的脓疮后,便又直接去检查孕妇的产道,来自尸体的致病物质就通过医生的手进入了产妇体内。这在逻辑上就完美地解释了为何两个产科门诊的死亡率差别那么大,以及医院之外的产妇死于产褥热的不多,因为第一病区由医生负责,他们会经常进行尸体解剖,而第二病区则由助产士负责,她们不做尸体解剖,医院之外的分娩更是缺少专业人员的帮助,也就没有因解剖尸体带来的危险因素了。因为当时还没有微生物的概念,塞麦尔维斯也不知道那些「致病物质」究竟是什么,但他凭直觉设计了彻底的洗手步骤并进行了试验——他要求医生必须用肥皂、清水和指甲刷清洁双手,之后再用氯水浸泡,直到双手变得再也闻不到尸体的味道,医生在接触每一个病人之前都要按这个过程清洗一遍。在采用这个方法之后的1848年,该门诊第一病区产妇的死亡率在一个月内就明显降低到了1%。很明显,严格洗手这一方法奏效了,但这也带来了一个令医界非常尴尬的问题,这岂不是说明,在洗手措施推行之前,一个医生做的尸体解剖越多,他导致产妇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大??可医生最初进行尸体解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病因从而更好地理解疾病更有效率地治病救人,而如今救人的初衷却导致了害人的结果,这如何能让人接受的了呢?塞麦尔维斯曾在给一位同事的信中写到:“只有上帝才知道我究竟杀死了多少年轻的女性,因为我所做的尸检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产科医生。”也许是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塞麦尔维斯急于推广自己的洗手理论,希望减少产妇的无辜死亡。他给当时一些重要的医生们写信,希望他们采纳严格洗手的建议。但不幸的是,该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抵制,因为如果医生接受了洗手理论,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曾亲手害死过许多产妇,相比之下,那还是把产褥热的病因归结为瘴气和彗星更让大家心里舒坦啊。在与众多反对者的交锋中,塞麦尔维斯也变得越来越悲愤,他曾经在一封写给反对者的信中激烈地说道:你的教学建立在那些因为你的漠视而死去的产妇的尸体之上,我明明白白地记下了你在产褥热上犯下的致命错误,如果你仍然继续这样教育你的学生的话,我将在上帝面前指责你这个凶手。几乎是孤军奋战的塞麦尔维斯只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和区域内推广过救人性命的洗手措施,他在人生几度沉浮,饱尝挫折与愤恨之后,于1865年8月13日在一家疯人院里与世长辞。匪夷所思的是,包括其尸检报告在的一些证据表明,他在死前甚至曾遭受过残忍的殴打。直到死神降临,他也没有看到自己的理论被医疗界广泛接受。塞麦尔维斯无疑是医学史上的一位悲情人物,而今,他的名字已经与产褥热一起被许多人知晓,但除了极个别的情况而外,医学的进步很少是由于某一个天才的灵光乍现而推动的。甚少有人提及的是,早在塞麦尔维斯出生之前的几十年间,就已经有医生提出产褥热可能是由医生传染的了。1773年,曼彻斯特外科医生兼产科医生怀特(CharlesWhit)出版了《孕妇、产妇的处理》,指出清洁和隔离可以阻止产褥热的蔓延,强调产房通风产妇隔离的重要性。1795年,亚伯丁的产科医师戈登(AlexanderGordon)明确指出产褥热是由产科医生和助产士传播的,按照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WenDELLHolmes)的说法,戈登的作品表达清楚,他的经历饱含男子的独特性和无私的正直感。戈登列举了77个病例的资料,许多病例的传染方式都很明显,他最后说:“这是一个我不愿意提及的问题,我本人是把传染病带给许多妇女的凶手。”类似的话,还有一位叫阿姆斯特朗的医生也说过:我有大量的证据来证实这种病常常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染的,让我感到心痛的是,我必须坦诚地说许多病例感染是因我导致的。德国的产科学教授古斯塔夫·阿道夫·迈克尔斯(GustavAdolphMichaelis)甚至在意识到死于产褥热的女人其实相当于是被自己害死的,尤其是他的侄女也是死于产褥热,竟内疚得不堪重负以卧轨自杀收场。1843年霍姆斯发表了《产褥热的传染性》,作为一名主要因作家身份而被美国人记住的医生,这部著作是霍姆斯在医学领域唯一的作品,他列举了足够充分的证据证明了产褥热具有传染性,它常常由医生和护士从一位患者携带到另一位患者。他认为,医生有责任采取所有预防措施,通过对护士或助手做适当的调查并及时对可能的危险来源发出警告,医生的为所欲为和愚昧无知造成了诸多不幸,这些不幸应被视为犯罪,一位医生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应该胜过他的专业职责。从霍姆斯的这一番言辞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主流医学的批判之烈,并不在塞麦尔维斯之下,因此也必然会引起美国医界的激烈反噬,费城两位产科教授Meigs和Hodge对霍姆斯表达了嘲笑和讥讽,随声附和者更是不计其数。面对来自同行的反击,霍姆斯没有恋战,而是识时务地选择了闭嘴,他明白这不是他一个人就能终结的战斗。于是他...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00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0041.htm

封面图片

AI狂飙的这一年 我们的工作被取代了多少?

AI狂飙的这一年我们的工作被取代了多少?而普通人对AI产生的新时代问题,或许是雾里看花,但面对这样一个能写小说、代码,还会画画、唱歌的工具,也会有自己的疑问——AI会替代我吗?AI意识觉醒了吗?AI伴侣靠谱吗?澎湃美数课尝试用多个角度的数据来解答这一年里,以ChatGPT为代表的AI给普通人和世界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ChatGPT发布后,AI智障的嘲笑声变弱了在中国,即使有人还没用过最前沿的AI聊天机器人,但好奇、担忧的情绪已弥漫到社交媒体。我们用AI、ChatGPT为关键词,梳理了自ChatGPT发布后近一年的微博热搜榜数据后发现,ChatGPT发布后,人们对AI的态度逐渐从好奇转变为了担忧:如果用AI就可以写策划、写代码、写小说,那我还能靠什么为生?ChatGPT发布前,关于AI的热搜话题词,还多是“AI能包治百病吗”“AI歌手有多会唱歌”“AI阅读小说有多离谱”,而在ChatGPT发布后,具体的担忧开始越来越多:“AI能否代替设计师”“AI能取代所有工作吗”“ChatGPT会不会让底层程序员失业”。这些担忧并非杞人忧天。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者今年8月发布的一篇论文显示,在ChatGPT发布后,全球自由职业平台的写作或编辑类从业者的数量和收入都呈现断崖式下跌的趋势。而除了AI替代人类的话题,大家对AI带来的换脸、绘画、诈骗等热词也多有关注。随着AI在诸多领域有了成熟的应用,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其中就涉及版权、诈骗等——有热搜就提到了“AI换脸用杨幂等明星卖货或涉侵权”“10分钟被AI换脸骗走430万元”等问题。中国公司,allinAI尽管多数人对生成式AI的感知或使用可能还停留在换脸或绘画上,但这类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在ChatGPT出来之后,多国管理者都迅速作出反应。今年3月,意大利禁用了ChatGPT,理由是“非法收集个人数据”;6月,欧盟正式批准并通过《AI法案》草案;8月,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正式生效,其中规定“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通过算法备案清单的公告,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公司布局生成式AI算法的现状。截至2023年8月,在算法备案系统登记的相关算法已经有151个,背后不乏腾讯、华为等大厂的身影。在这151个算法中,33.8%的生成合成式算法都集中在文本生成领域。互联网大厂登记的生成合成式算法基本上都是在融入各家的业务中,比如阿里巴巴的7个文本生成算法,分布在大麦网的智能客服、钉钉的即时通讯、夸克的图像识别等场景。此外,腾讯在音频领域登记了不少算法——除了酷狗旗下的获取用户录音制作歌曲,还有像是文本转有声读物等方式。不过,中国头部科技企业都在入局的大模型算法,背后还藏着不少困境。多位从业人士接受《财经十一人》采访时都提到,中国AI创新环境还需要改进,问题包括数据质量不够、算力成本太高等。从助手到伴侣,AI主打一个陪伴不只是国内,生成式AI在全球多国的落地都很凶猛,其中很多还不同于国内大厂只是将AI融入自家业务,很多就是完全靠AI来提供服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ChatGPT。这款程序去年上线后,以5天这个破纪录的速度突破百万用户,紧接着又在2个月后,月活用户数突破了1个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这样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广阔的前景让不少人嗅到商机。根据风险投资数据公司CBinsight的统计,从全球210多家给跨行业领域提供生成式AI服务的公司来看,生成式AI涉及领域广泛,62.3%的融资额都集中在AI助手和人机界面等应用。在众多的生成式AI应用中,AI伴侣无疑是独树一帜的,此类应用获得了10.7亿元的融资额。硅谷知名投资机构a16z的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在ChatGPT之后,网站流量数据位居第二的是CharacterAI,这是一款主打虚拟伴侣的聊天机器人,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陪伴和支持等需求。该机构发现,在移动端,CharacterAI是最强劲的玩家之一,其日活跃数与ChatGPT的不相上下,但有更好的留存率。ChatGPT最大影响:点燃AI狂欢相比前几年也大热过的增强现实、元宇宙等概念,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这轮AI热潮的态度都坚定得多。以ChatGPT发布时间为分水岭,几乎在一夜之间,高管对生成式AI的兴趣飙升。根据CBInsights,2023年第三个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生成式AI”的次数直线飙升,达到2081次,而在2022年第四个季度,这个数字不过才28次。截至2023年9月30日,2023年生成式AI相关的投资额已经达到1238亿元,相比2022年一整年大约翻了5.4倍。而研究者们也已经向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提交了大量论文,并且数量上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截至2023年11月17日,arXiv上与ChatGPT相关的论文数量已经高达1603篇,平均下来,这一年来每天基本有4.7篇相关论文提交到该网站上。ChatGPT给学术界带来的影响还包括,不少论文作者开始用生成式AI来写论文。尽管一开始不少期刊态度强硬地拒绝作者用ChatGPT来生成论文中的文本、图像,但如今也已悄然改变。《科学》杂志在今年11月16日发布了新的编辑政策,表示只要作者在论文的“方法”部分适当披露,就允许使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来创造论文中的图像和文本。尽管还有种种问题和矛盾,但AI技术的突破已让人类站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夕。2023年年末,多家知名词典公布的年度词汇都与AI有关。韦氏词典、剑桥词典分别选择了“真实”(authentic)和“幻觉”(hallucinate),前者的原因是AI让真假界限越来越模糊,导致网络上关于“真实”的搜索量激增,而后者直指目前AI技术的缺陷,即使AI如此强大却会出现幻觉,容易提供编造的信息。无论是AI的年度词汇、微博热搜上的人类之问,还是OpenAI创始人离职风潮的“理念之争”,这一年都埋着无数尚待解答的疑问:AI真的有意识吗?我们能爱上AI吗?AI是否会取代人类……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过去这一年只是AI正式走进并开始影响人类世界的一个开端。参考资料: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https://beian.cac.gov.cn/#/index2.Epoch-ComputeTrendsAcrossThreeErasofMachineLearning,https://epochai.org/blog/compute-trends3.21财经-深度丨漩涡中的OpenAI和背后的商业化难题,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31122/herald/1b0a2ef92191268aedcf29cd72707466.html4.财经十一人-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学不起OpenAI,https://mp.weixin.qq.com/s/0uHxdzNusWIaRCPMTxp2gA5.澎湃新闻-2023年度词都和AI相关:剑桥词典选“幻觉”,韦氏词典选“真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556176.机器之心-史上增速最快消费级应用,ChatGPT月活用户突破1亿,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787375...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08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083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